河姆渡人和半坡人從事農業生產的主要工具是什麼

2021-03-22 05:14:32 字數 5153 閱讀 7290

1樓:匿名使用者

不同點: 1、半坡人種粟,而河姆渡人種水稻. 2、半坡原始遺址則出土了用以捻線的石製陶制紡輪.

半坡居民使用原始的織機,織成麻布,製成衣服. 3、工具方面半坡人比河姆渡人進步,普遍使用磨製石器、木器、骨器. 4、半坡人生活在黃河流域.

河姆渡人生活在長江流域. 5、半坡人燒製彩陶. 6、河姆渡人生活在低窪處,並學會挖井.

7、半坡人的食物種類很豐富了,河姆渡人住著幹欄式的房子,過著定居生活.

2樓:小蜜哥兒

工具:河姆渡人:石錛、骨耜,類似後世的鏟,是翻土農具。以木器骨器為主。

半坡人:石鏟、石鋤、石鐮、石磨。以石器為主。

簡介:一、河姆渡人:

1、河姆渡人,距今7000多年生活在長江下游的古人類。他們過定居生活,住 幹欄式房屋,用船、筏載人和物、浮水採集,使用刀、匕、錘、鏟、矛、碗、筒、小棍、器柄、紡輪、蝶形器等木器,栽培人工水稻,家養豬,狗和水牛等牲畜,還會挖掘水井。

2、河姆渡文化。中國長江下游地區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因在浙江省餘姚縣的河姆渡遺址首先發現,故於2023年命名。

主要分佈在杭州灣南岸的寧(波)紹(興)平原,並越海東達舟山島。據放射性碳素斷代並經校正,年代約為公元前5000~前2023年。河姆渡文化的發現與確立,擴大了中國新石器時代考古研究的領域,說明在長江流域同樣存在著燦爛和古老的新石器文化。

二、半坡人:

1、半坡文化是黃河流域仰韶文化的一個典型代表,它們與河姆渡人同屬於新石器時代中期,因而對於這兩種文化,尤其是居址選擇作一對比研究,對於探索史前居民的居住規律是頗有裨益的。

2、作為時間上前後相繼的上宅文化遺址,北有燕山,南有泃河,依山傍水。看來人類早期生活似有共通之處,畢竟那個時代人類還只有被動的依賴自然,而不能主動地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半坡遺址,發現於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是典型的母系氏族聚落遺址,以豐富的文化遺存,成為我國仰韶文化的代表。

半坡博物館,就坐落在遺址上,進去,須登幾十級臺階,彷彿一條時光隧道,一級級引我步入遠古先民的生活情境中。

3樓:大孩子

使用磨製石器(農具)。

指表面磨光的石器。先將石材打成或琢成適當形狀,然後在砥石上研磨加工而成。種類很多,常見約有斧、鏽、鑿、刀、鑲、簇等。

中石器時代開始出現區域性磨光的石器,新石器時代廣泛使用通體磨光石器,到了銅器時代仍繼續使用。兼有兵器與工具雙重職能

磨製石器與打製石器的區別

1、製作方法不同,打製石器主要採用打製方法,形態粗糙,而磨製石器是在打製石器的基礎上採用了磨製技術,工具更加精細。

2、功能上,打製石器是與漁獵生活相適應,效率低;磨製石器是與農耕生活相適應,勞動效率要高得多。

3、使用時間不同,打製石器用於舊石器時代,而磨製石器則是新石器時代的重要特徵。

河姆渡人和半坡人從事農業生產的主要工具是什麼?

4樓:小蜜哥兒

工具:河姆渡人:石錛、骨耜,類似後世的鏟,是翻土農具。以木器骨器為主。

半坡人:石鏟、石鋤、石鐮、石磨。以石器為主。

簡介:一、河姆渡人:

1、河姆渡人,距今7000多年生活在長江下游的古人類。他們過定居生活,住 幹欄式房屋,用船、筏載人和物、浮水採集,使用刀、匕、錘、鏟、矛、碗、筒、小棍、器柄、紡輪、蝶形器等木器,栽培人工水稻,家養豬,狗和水牛等牲畜,還會挖掘水井。

2、河姆渡文化。中國長江下游地區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因在浙江省餘姚縣的河姆渡遺址首先發現,故於2023年命名。

主要分佈在杭州灣南岸的寧(波)紹(興)平原,並越海東達舟山島。據放射性碳素斷代並經校正,年代約為公元前5000~前2023年。河姆渡文化的發現與確立,擴大了中國新石器時代考古研究的領域,說明在長江流域同樣存在著燦爛和古老的新石器文化。

二、半坡人:

1、半坡文化是黃河流域仰韶文化的一個典型代表,它們與河姆渡人同屬於新石器時代中期,因而對於這兩種文化,尤其是居址選擇作一對比研究,對於探索史前居民的居住規律是頗有裨益的。

2、作為時間上前後相繼的上宅文化遺址,北有燕山,南有泃河,依山傍水。看來人類早期生活似有共通之處,畢竟那個時代人類還只有被動的依賴自然,而不能主動地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半坡遺址,發現於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是典型的母系氏族聚落遺址,以豐富的文化遺存,成為我國仰韶文化的代表。

半坡博物館,就坐落在遺址上,進去,須登幾十級臺階,彷彿一條時光隧道,一級級引我步入遠古先民的生活情境中。

5樓:匿名使用者

不同點: 1、半坡人種粟,而河姆渡人種水稻. 2、半坡原始遺址則出土了用以捻線的石製陶制紡輪.

半坡居民使用原始的織機,織成麻布,製成衣服. 3、工具方面半坡人比河姆渡人進步,普遍使用磨製石器、木器、骨器. 4、半坡人生活在黃河流域.

河姆渡人生活在長江流域. 5、半坡人燒製彩陶. 6、河姆渡人生活在低窪處,並學會挖井.

7、半坡人的食物種類很豐富了,河姆渡人住著幹欄式的房子,過著定居生活.

6樓:匿名使用者

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是新石器時代。人們過著定居生活,已經有了原始的農耕,使用磨製石器(農具)。

7樓:常秀芳宗培

使用磨製石器(農具)。

指表面磨光的石器。先將石材打成或琢成適當形狀,然後在砥石上研磨加工而成。種類很多,常見約有斧、鏽、鑿、刀、鑲、簇等。

中石器時代開始出現區域性磨光的石器,新石器時代廣泛使用通體磨光石器,到了銅器時代仍繼續使用。兼有兵器與工具雙重職能

磨製石器與打製石器的區別

1、製作方法不同,打製石器主要採用打製方法,形態粗糙,而磨製石器是在打製石器的基礎上採用了磨製技術,工具更加精細。

2、功能上,打製石器是與漁獵生活相適應,效率低;磨製石器是與農耕生活相適應,勞動效率要高得多。

3、使用時間不同,打製石器用於舊石器時代,而磨製石器則是新石器時代的重要特徵。

河姆渡人和半坡人使用的石器生產工具主要有哪三種?

8樓:禾生七七

主要為石斧、石錛、石鑿。

河姆渡人和半坡人使用的石器已經不頻繁了,反而他們的骨器、陶器更受人關注。

而且有最早的漆器,有文化內涵的東西很多。

石器:

是指以岩石為原料製作的工具,它是人類最初的主要生產工具,盛行於人類歷史的初期階段。

從人類出現直到青銅器出現前,共經歷了二三百萬年,屬於原始社會時期。根據不同的發展階段,又可分為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也有人將新、舊石器時代之間列出一個過渡的中石器時代。

舊石器時代使用打製石器,這種石器利用石塊打擊而成的石核或打下的石片,加工成一定形狀的石器。種類有砍砸器、刮削器、尖狀器等。

新石器時代盛行磨製石器,這種石器先用石材打成或琢成適當形狀,然後在礪石上研磨加工而成。

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生活有什麼不同?為什麼?

9樓:匿名使用者

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生活有以下幾點不同:

1.二者種植的農作物及主要食品不同,半坡

人種粟,而河姆渡人則是種植水稻的。

2.二者生活區域不同,半坡人生活在黃河流域,河姆渡人生活在長江流域。

3.半坡居民有較高的製陶技術,可以製作彩陶,會紡織,而河姆渡人則不會。

4.半坡人的食物種類很豐富,而河姆渡人住著幹欄式的房子,過著定居生活。

5.工具方面的使用情況不同,半坡人比河姆渡人要更先進一些,普遍使用磨製石器、木器、骨器等。

造成這種不同的原因主要是生活區域的不同,就地取材可使用的工具受限,以及環境及其氣候、溫度、水等各種外界條件的影響,而且二者所處的時代也不完全相同。

擴充套件資料

半坡文化則是黃河流域仰韶文化的一個典型代表,河姆渡文化是長江下游地區的典型文化,它們同屬於新石器時代中期,因而對於這兩種文化,尤其是居址選擇作一對比研究,對於探索史前居民的居住規律是頗有裨益的。著名歷史地理學家史念海先生指出:「由已經發現的新石器時代遺址看來,當時人們所選擇的居住地址就已顯示出他們對於地理環境的適應和善於利用的情況。

時代雖然已先後不同了,但是人們在選擇居住地方的時候,依然要注意到飲水的**。……新石器時代的遺址遍於全國各地,大體說來,總是鄰近於當地的河流或湖泊。

10樓:善良的樂觀

1、所處的社會發展階段 :「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一目,明確指出它們分別是距今七千年至五千年前我國母系氏族公社繁榮時期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的兩個典型氏族公社。這裡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本教材著意改變過去人們普遍存在的一種看法,即江南文化的發展一向較晚,適當加大了河姆渡氏族的比重,並把它與半坡氏族相提並論。

因此,應當重視對河姆渡原始居民內容的講授,使學生認識到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一樣,都是孕育中華民族古老文明的搖籃。插圖《我國氏族公社重要遺址分佈圖》不要求學生掌握。

2、我國在約七八千年前進入了新石器時代早期。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已處在新石器時代中期。這時社會生產力的標誌是普遍使用磨製石器。

所謂「普遍使用」有三層含義:第一是磨製石器的數量大,第二是磨製石器的種類多,第三是出現裝有木柄的磨製石器。

3、原始農業出現於一萬年前後的舊石器時代晚期,原始畜牧業的出現要晚一些,出現於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早期。到了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時期,農業和畜牧業已成為社會生產的重要部門。水稻是由野生稻逐步培育成的,一說起源於我國的雲貴高原,一說起源於我國雲南和印度阿薩姆地區。

河姆渡原始居民種植的水稻,已經有了秈(xīan)稻和粳(jīng)稻之分,說明我國水稻栽培的歷史是相當悠久的。粟是由野生狗尾草逐步培養成的,起源於黃河中上游的高緯度、高海拔地區,半坡原始居民種粟已有相當的規模,說明在此之前粟的栽培也已經過了一個較長的時期。應重點講述水稻和粟的種植,因為這不僅是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對中國文明的貢獻,也是對世界文明的重大貢獻。

河姆渡遺址和半坡遺址出土的水稻、粟和蔬菜的遺物,以及當時飼養的家畜家禽種類,課文是用小字敘述的,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閱讀,但不要求記憶。

4、由於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產仍處在比較原始的水平,因此,打獵和捕魚仍佔有重要地位。弓箭的普遍使用,標誌著狩獵技術的重大發展,對此教師可適當多講幾句,並指導學生**課本插圖《半坡出土的骨制箭頭、魚叉和魚鉤》,但不要求學生記憶。

5、陶器的燒製,重點講半坡彩陶,書前的彩圖《半坡人面網紋盆》要求學生記憶。原始紡織業則應提醒學生,當時紡織的是麻布,至於棉花逐漸成為廣大人民的主要衣料,那要到元、明以後的時候才出現。

6、河姆渡人和半坡人已經學會製造房屋和鑿井,過著定居生活。這是農業生產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結果。要引導學生**課本插圖《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水井和草頂井架復原圖》和《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復原圖》,講清它們的結構。

半坡人與河姆渡人經濟形態,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區別

1。半坡人種粟,而河姆渡人種水稻。2。半坡原始遺址則出土了用以捻線的石製陶制紡輪。從半坡陶器底部發現的麻布印痕分析,當時最細的線紋直徑0.5毫米,已和今天的線差不多。半坡居民使用原始的織機,織成麻布,製成衣服。3。從工具方面看半坡居民比河姆渡居民進步已普通使用磨製石器 木器 骨器,生產方面能種植的更...

請簡述河姆渡人和半坡人在生活生產上有何異同點

區別 1 原始農業 水稻 粟 在陝西半坡遺址中出土了成堆的窖藏穀殼和粟 穀子 在一個小陶罐中還儲存著白菜和芥菜一類的種籽。河姆渡出土的稻殼不失原有外形,稻葉葉脈清晰可辨,經鑑定,屬於人工栽培稻。那時候,已經有了刀耕火種的十分粗放的原始農業,我國是世界上最早栽培粟和水稻的國家。原始農耕已經成為河姆渡和...

農業生產經濟效果具有特點有哪些,農業生產的特點有哪些

1 效益形成 受自然因素的影響較大,從而風險性也較大。一般來說,自版然條件好的年份,土地權肥力高的地區農業產出就多,產品成本也就較低,相對的農業的經營效益就比較好 而自然條件差的年份 土地肥力低的地區農業產出就少,產品成本也就較高,相對的農業經營效益就比較差。2 效益形成周期長。由於農業生產的週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