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是誰寫的 有什麼意義

2021-03-22 05:22:19 字數 4940 閱讀 3773

1樓:小乖乖哥

《資治通鑑》是北宋時期名臣司馬光奉旨編纂的一部編年體史書,全書上起戰國,下終五代,共記載了16個朝代2023年的史實。一直以來,為歷代統治者所看重,並且學習借鑑,從中獲取正反兩方面的統治經驗和領導藝術。

中國是個非常注重歷史同時善於從歷史中汲取經驗的國家。正是這一傳統確保了中國文化脈絡在不斷的王朝顛覆和興替中不致中斷,反而得以不斷延伸和發展,並通過一次次內外經驗的融入與整合,使得中國文化更加豐富和龐雜。

歷代統治者雖然寄希望於通過 借鑑歷史,少犯錯誤,走一條長治久安之路,但是正如我們所知,很多事情往往「旁觀者清,當局者迷」,或者「知易行難」,最終「事與願違」。畢竟,好的經驗不能照搬實施於現實,即使相同的事情由於環境、人物以及形勢的不同,實行起來也可能差異很大,結果難以預料。也就是說,歷史的經驗固然彌足珍貴,但是能根據現實情況的不同靈活地加以發揮才更為關鍵。

司馬光因編纂《資治通鑑》為後人所推崇,將他和司馬遷並列稱為「前後兩司馬」。大家知道,司馬光所處的宋神宗時代正值王安石變法。王安石是一個理想化的改革家,他的政治主張是企圖以激進式改革來促使國家迅速走上富強之路。

雖然王安石有十分崇高的人格魅力、堅定的魄力和「道之所在,雖萬千人吾往矣」的大勇氣,並且位高權重,深受當時的皇帝信任,但是他的激進式改革既觸犯了當時官僚利益階層的利益,計劃中的改革藍圖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又因為各種原因並未達到實際的效果,最終導致改革的徹底失敗。可見政治的好壞並不能以個人的道德價值觀為衡量標準,只能以實際的結果來判斷。所以,王安石是一個優秀的文學家和想幹大事的好**,但不是一個成功的政治改革家。

因為政治觀點的不同,王安石有很多政治上的反對者,司馬光也是其中之一。所以,司馬光編纂《資治通鑑》的目的之一也是借總結歷朝歷代的經驗告訴當時的皇帝,積弊甚深的社會,如果要採用激進式的社會變革往往容易使社會矛盾激化,從而造成社會激盪,社會改革觸及方方面面,往往有「牽一髮而動全身」之形勢,只有對社會各階層具有深刻的瞭解和洞察力,以及以極大的細緻和耐力,採取抽絲剝繭之方式,才能逐步引導改革使趨於穩定的方向。這也算是司馬光的一種巧妙的「書諫」吧。

同時,司馬光也通過《資治通鑑》委婉地告誡統治者,統治固然需要「法、勢、術」三者並行,但是「術」也就是權術謀略卻是一柄十分危險的雙刃劍,用之善則善,用之惡則惡,而好的統治則必須沿循一定的治理之道,以誠信治國教化育民,才是正途。所以如果我們把讀《資治通鑑》作為學習權術謀略的教科書,就違反司馬光老先生的本義了。

近年來,國內有關教人各種謀略的書籍層出不窮、汗牛充棟,給我們造成一種強烈的錯覺,即當今時代競爭激烈,人與人之間非謀略無以自保和戰勝他人。一個社會充滿著不信任感和不安全感,這本身就是一種危險的社會弊病。所謂從一個社會的趣味可以看出這個社會的傾向。

臺灣作家柏楊先生曾著《醜陋的中國人》一書,書中論及中國人喜內鬥,「一箇中國人是一條龍,三個中國人是一條蟲」。我們想,如果一個社會中到處充滿謀略,人與人的交往中充滿謀略,那麼這個社會是多麼的悲哀。清初學者陸隴其曾對《戰國策》一書有個評語,也很適合那些教人各種謀略的書籍,就是「其文章之奇足以娛人耳目,而其機變之巧足以壞人之心術」,這種教人謀略和機變的行為實在不如教人誠實處世的好。

所以老子早就提出「滅民智」的思想,他並非是反對民眾有智慧,而是反對民眾之間使用謀略。因為老子自己的「智」就達到了很高的程度,如果他反對開啟民智,那麼他實際上就否定了自己。再看老子提出「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以及「大智若愚」等思想,真正的智慧是不輕易顯露智慧的人,長於使用謀略往往並不一定就給自己帶來長久的利益,甚至一個崇尚智謀並津津樂道的民族怎麼能讓人相信你是誠實的,可以信賴的呢?

所以,我們必須清楚的認識到謀略作為一種手段,它應該達到什麼樣的目的,是利己、利人還是雙贏;是有利於事物向好的方向發展還是會造成事情的惡化;是通過謀略獲得了利益還是獲得了人心。譬如,我們把智慧用於那些進一步提高人們生活質量的科學發明方面,用於改善自然和人居環境方面等等,這才是智慧的正途。

2樓:草原—蒼狼

《資治通鑑》-我國最大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鑑》,簡稱「通鑑」,是北宋司馬光所主編的一本長篇編年體史書,共294卷,耗時19年。記載的歷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寫起,一直到五代的後周世宗顯德六年(959年)徵淮南,計跨16個朝代,共2023年。

它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在中國史書中有極重要的地位。

3樓:太費勁了吧

是北宋砸過缸的那個司馬光所主編的一本長篇編年體史書,共294卷,耗時19年。《資治通鑑》-我國最大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鑑》,簡稱「通鑑」.

記載的歷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寫起,一直到五代的後周世宗顯德六年(959年)徵淮南,計跨16個朝代,共2023年。它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在中國史書中有極重要的地位。

4樓:關係崗崗的

《資治通鑑》是我國古代著名歷史學家、政治家司馬光和他的助手劉攽、劉恕、範祖禹、司馬康等人歷時十九年編纂的一部規模空前的編年體通史鉅著。

5樓:匿名使用者

《資治通鑑》是我國古代著名歷史學家、政治家司馬光寫的

6樓:飛狐獨靈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

7樓:xp丸

是司馬光寫的,意義是以前人的經驗教訓來警示後人.

《資治通鑑》具有哪些意義?

8樓:北京創典文化

《資治通鑑》簡稱「通鑑」,是北宋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多卷本編年體史書,共294卷,歷時19年告成。它以時間為綱,事件為目,從公元前403年寫起,到959年徵淮南停筆,涵蓋16朝2023年的歷史。《資治通鑑》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在我國官修史書中佔有極重要的地位。

《資治通鑑》(書名)有什麼含義?

9樓:阿沾

含義:提供給當時(北宋)統治者通用的,可廣泛使用的借鑑性的歷史資料。

書名的由來,就是宋神宗認為該書「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而欽賜此名的。由此可見,《資治通鑑》的得名,既是史家治史以資政自覺意識增強的表現,也是封建帝王利用史學為政治服務自覺意識增強的表現。

「資」,在文言文做動詞使用的時候,解作「用於、用以、提供」。

「治」,在這裡解作「治理、統治」。

「通鑑」,在這裡解作「通用的,可廣泛使用的借鑑(資料)」。

《資治通鑑》(常簡作《通鑑》),由北宋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多卷本編年體史書,共294卷,歷時19年完成。主要以時間為綱,事件為目,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寫起,到五代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徵淮南停筆,涵蓋16朝2023年的歷史。

在這部書裡,編者總結出許多經驗教訓,供統治者借鑑,宋神宗認為此書「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即以歷史的得失作為鑑誡來加強統治,所以定名為《資治通鑑》。《資治通鑑》全書294卷,約300多萬字,另有《考異》、《目錄》各三十卷。

《資治通鑑》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在中國官修史書中佔有極重要的地位。

記》以下諸史,旁及私記雜說,無所不覽,對《通鑑》的討論編次,用力最多。劉攽於漢史、範祖禹於唐史,都有專深的研究。他們分工合作,各自作出了重要貢獻。

最後,由司馬光修改潤色,寫成定稿。其中是非予奪,一出於光。

《通鑑》徵引史料極為豐富,除十七史外,所引雜史諸書達數百種。書中敘事,往往一事用數種材料寫成。遇年月、事蹟有歧異處,均加考訂,並註明斟酌取捨的原因,以為《考異》。

《通鑑》具有相當高的史料價值,尤以《隋紀》、《唐紀》、《五代紀》史料價值最高。

《通鑑》因司馬光一人精心定稿,統一修辭,故文字優美,敘事生動,且有相當高的文學價值,歷來與《史記》並列為中國古代之史家絕筆。

10樓:mm白素貞

「資治通鑑」四個字作為書名的含義是:

「資」,在文言文做動詞使用的時候,解作「用於、用以、提供」。

「治」,在這裡解作「治理、統治」。

「通鑑」,在這裡解作「通用的,可廣泛使用的借鑑(資料)」。

所以此書全名合理串解,意譯就是「提供給當時(北宋)統治者通用的,可廣泛使用的借鑑性的歷史資料」。

聯絡到《資治通鑑》是北宋時期丞相司馬光帶頭編制的,這個書名的含義就更好理解了。

11樓:

宋神宗賜名的。北宋司馬光主編,《資治通鑑》,其目的是"鑑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行失",宋神宗賜名《資治通鑑》。 書名的意思是:

「鑑於往事,資於治道」,即以歷史的得失作為鑑誡來加強統治。

《資治通鑑》是我國古代最大的一部編年體通史,主編司馬光原欲定名為《通志》,神宗即位後,把《通志》改名為《資治通鑑》,意思是「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

資治通鑑講述了什麼,資治通鑑對我們有什麼意義

12樓:匿名使用者

《資治通鑑》,簡稱「通鑑」,是北宋司馬光所主編的一本長篇編年體史書,共294卷,三百萬字,耗時19年。記載的歷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西元前403年)寫起,一直到五代的後周世宗顯德六年(西元959年)徵淮南,計跨16個朝代,包括秦、漢、晉、隋、唐統一王朝和戰國七雄、魏蜀吳三國、五胡十六國、南北朝、五代十國等等其他政權,共2023年的逐年記載詳細歷史。它是中國的一部編年體通史,在中國史書中有極重要的地位。

《資治通鑑》的內容以政治、軍事和民族關係為主,兼及經濟、文化和歷史人物評價,目的是通過對事關國家盛衰、民族興亡的統治階級政策的描述警示後人。司馬光書名的由來,就是宋神宗認為該書「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而欽賜此名的。由此可見,《資治通鑑》的得名,既是史家治史以資政自覺意識增強的表現,也是封建帝王利用史學為政治服務自覺意識增強的表現。

《通鑑》是一部編年體的通史,按時間先後敘次史事,往往用追敘和終言的手法,說明史事的前因後果,容易使人得到系統而明晰的印象。它的內容以政治、軍事的史實為主,藉以展示歷代君臣治亂、成敗、安危之跡,作為歷史的借鑑。但書中在敘述歷代統治階級活動的同時,也敘述了各族人民的生活與鬥爭。

《資治通鑑》的編寫目的是什麼?適合什麼型別人閱讀?

13樓:匿名使用者

是給皇帝或大臣作為治理天下得借鑑與參考。現代來說《資治通鑑》是一本企業領導幹部、國家機關高層的精英人士必讀的書籍,沒有之一。武漢大學歷史學院在近段時間要開辦一個歷史文化與領導韜略高階研修班,課程內容就是對《資治通鑑》深層次的解讀。

《資治通鑑》的故事,《資治通鑑》裡的歷史小故事有哪些?

宋神宗熙甯年間,司馬光強烈反對王安石變法,上疏請求外任。熙寧四年 1071年 他判西京御史臺,自此居洛陽十五年,不問政事。這段悠遊的歲月司馬光主持編撰了294卷300萬字的編年體史書 資治通鑑 資治通鑑 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 前403年 下迄五代後周世宗顯德六年 959年 共記載了16個朝代1362...

出自資治通鑑的成語有哪些

1 桃李滿天下 資治通鑑 唐紀 武后久視元年 天下桃李,悉在公門矣。2 鳩集鳳池 資治通鑑 唐紀則天后聖歷二年 內史王及善雖無學術,然清正難奪,有大臣之節。胡三省注 朝野僉載 曰 王及善才行庸猥,風神鈍濁,為內史時,人號為 鳩.3 身先士卒 史記 淮南衡山列傳 當敵勇敢,常為士卒先。資治通鑑 隋紀煬...

為什麼說《資治通鑑》是 皇帝教科書

因為資治 通鑑是司馬光寫給皇帝看的。資治通鑑 常簡作 通鑑 由北宋司馬內光主編的一部多卷本編容年體史書,共294卷,歷時19年完成。主要以時間為綱,事件為目,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 公元前403年 寫起,到五代後周世宗顯德六年 公元959年 徵淮南停筆,涵蓋16朝1362年的歷史。在這部書裡,編者總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