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走進家鄉春節感受民風民俗」的調查報告

2021-03-22 06:14:37 字數 5511 閱讀 2187

1樓:企鵝寶寶淡淡

少數民族過春節

在我國,春節也是各少數民族人民的風俗節日。各族人民按照自已的習俗,舉行各種各樣的慶祝活動,具有各自濃厚的民族獨特風采。

藏族 除夕那天,人們穿上豔麗服裝,戴著奇形怪狀的假面具,用嗩吶、海螺、大鼓奏樂,奉行隆重而又盛大的「跳神會」。小夥子們狂舞高歌,表示除舊迎新,驅邪降福。到了新年早晨,婦女們便去背「吉祥水」,預祝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彝族 彝族同胞根據彝歷選定年節。有的與當地漢族同過春節。有的地區彝族同胞,在門前樹立青松,用松針鋪地,表示免災消禍。

還有的地區,在節日裡殺豬宰羊,吃坨坨肉,人們互相拜訪,互贈肉類和饃饃。大年初一早晨,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挑水回家。他們將一碗水和昨天的水比重量,如新年的水重,就意味著今年雨水充足。

壯族 分佈在廣西、貴州、雲南、廣東等地區的壯族同胞,與漢族同時過春節。除夕晚上,要做好節日那天所吃的米飯,稱為「壓年飯」,有的地區群眾稱為「吃立節」,壯語為「過晚年」的意思。它預兆來年農業豐收。

有的還包制有一尺多長,五六斤重的烷粑,人口少的一家人一頓還吃不完哩!大年初一清早,天還沒亮人們就起床,穿上新衣服,燃放爆竹迎新,婦女們都爭著到河邊或井旁「汲新水」,開始新的一年沸騰的生活。

布依族 除夕之夜全家人通宵達旦地在水塘邊守歲。天一亮,姑娘們便爭先恐後地打水。誰最先挑回第一擔水,誰就是最勤勞、最幸福的姑娘。

滿族 滿族分「紅、黃、藍、白」四旗人。春節時,紅旗人在門上貼紅掛旗,黃旗人在門上貼黃掛旗,藍旗人在門上貼藍掛旗,白旗人在門上貼白掛旗。這些掛旗圖案優美,色彩鮮豔,象徵著一年的吉祥開端。

侗族 貴州、湖南一帶的侗族同胞,春節期間盛行一種「打侗年」(又叫蘆笙會)的群眾活動。這種活動類似漢族的「團拜」,只不過比「團拜」顯得更加歡樂、熱烈。這種活動一般是由兩個村莊共同商定舉辦的。

兩隊在廣場上正式舉行蘆笙歌舞比賽。這時兩個村莊的觀眾,伴隨著樂曲,翩翩起舞,盡情地歡樂。

白族 雲南白族同胞過年時,有一種叫「放高升」的慶祝活動。所謂「放高升」就是用整棵的大竹子,在竹節裡裝上火藥,點燃以後可以把整個大竹子崩上天空百十丈,成為名副其實的「高升」。有的地區的白族同胞與苗、壯族一樣,從春節到元宵節,都在進行「拋繡球」活動。

凡接不住繡球的,要贈給對方紀念品,多次失球而又贖不回紀念品的人,就是表示願允愛情了。

土家族 春節期間,土家族人民要舉行隆重的擺手舞會。擺手舞會是土家族比較流行的一種古老舞蹈,包括狩獵、軍事、農事、宴會等70多個舞蹈動作,節奏鮮明,動作優美,舞姿樸實,情調健康,不用道具,有著鮮明的民族特色和濃厚的生活氣息。

傣族 潑水節是傣族的新年節日,是傣族一年中最盛大的傳統節目。穀雨開始那天定為「潑水節」。在三四天的節日裡,人們相互潑水,表示洗去身上的陳年舊土,祝福新的一年幸福平安。

黎族 居住在海南島上的黎族人民,每逢春節到來,家家戶戶都要宰豬殺雞,擺上豐盛的佳餚美酒,全家圍坐在一起吃「年飯」;席間全家還要歡唱「賀年歌」。初

一、初二、全村青壯年男子,還要舉行一次「春節圍獵」。這一天的獵物全村共享。有趣的是在分獵物時,先將全部獵物的一半發給第一個擊中獵物的射手;另一半由大家平分。

孕婦可分得兩分,過路人恰巧相遇,也可分得一份。

僳僳族 僳僳族稱年節為「盍什」,他們大都做秈米粑、糯米粑和釀水酒,把第一臼舂出的粑粑放少許在桃、李等果樹上,祝願來年碩果累累。雲南怒江地區的僳僳族人民,先要給耕牛餵食鹽,以表示尊敬耕牛的勞動。青年男女喜歡舉行春節打靶比賽。

姑娘們把繡好的荷包吊在竹竿上,荷包左右搖動,請小夥子們射擊,誰先射落荷包,姑娘們就把美酒作為獎品送到誰的嘴邊。

拉祜族 除夕晚上,拉祜族同胞全家人都要沐浴清身,做好翌日的食物。在食物中,特別重視糯米粑粑,除食用外,總要給牛吃一點,關在犁、鋤、砍刀等農具上擺上一點,以酬其一年來與主人合作,祝願新的一年裡創造更多的財富。

達斡爾族 居住在東北嫩江兩岸的達斡爾族,農曆正月初一早上,男女青年梳妝打扮,先向長輩請安、敬酒、行禮,然後逐戶拜年,每家都準備有蒸糕,拜年的人一進門就搶吃蒸糕,據說吃了之後,生產和生活都能「年年高」。

仫佬族 從正月初一到十五,仫佬族的村村寨寨,男女老少都穿上節日盛裝,幾十人、幾百人,乃至幾千人聚會在山坡上或賽場裡唱山歌,盡情歌唱勞動、生活和愛情。

獨龍族 唯一的節日就是先在冬臘月的「卡雀哇」節。最隆重的儀式是牛祭天。這天,族長把牛拴在廣場**的木樁上。

由青年婦女將鏈珠掛在牛角上,接著,一位勇猛強壯的小夥子,手持鋒利的竹矛,向牛腋部刺去,直到將牛刺倒死去。此刻,人們就跳起「牛鍋莊」舞,然後分吃牛肉。

鄂倫春族 在東北的鄂倫春同胞,春節早晨,先在家族中依輩份大小斟酒,幼者給長者叩頭,平輩則互相請安,初

二、初三進行賽馬。正月十五美味佳餚。正月十六的早上,要進行相互抹黑臉的活動。青年人給老年人抹黑時要先叩頭。

赫哲族 春節,赫哲語為「佛額什克斯」,即大年除夕之意。人們穿上在帽耳、衣領、袖口、褲腿、圍裙、鞋面上繡著美麗的花紋、幾何圖案和花鳥等花邊的獸皮等服裝。在年節裡,一般人家要做「吐火宴」,或用一種野生果「稠李子」製作成餅子,同時擺滿魚、獸類肉等食品。

對待貴客,則用殺活魚,或把魚條烤熟,用這種「塔拉哈」招待。

基諾族 春節到來,聚居於雲南西雙版納的基諾族,口嚼檳榔的老翁揚頭打鈸,戴大尖帽的老嫗低首鳴鑼,由周巴(寨父)最先把鼓敲響,男女青年圍成一圈徒手跳舞。

求家鄉民風民俗調查報告

2樓:匿名使用者

一、實施年級:3-6年級

二、活動目標:

【知識目標】

①瞭解春節的習俗

②瞭解春節的由來

③瞭解春節的吃文化

④瞭解春聯的知識

【能力目標】

①能對於「家鄉的春節」提出自己想要研究的問題,並組成研究小組,能制定出解決問題的方案,並按照制定的方案開展活動,能對於活動過程對自己和組員作出評價

②能利用資訊科技收集有關家鄉春節的資訊。培養學生對收集到的資訊進行處理、彙總和應用的能力。

③能清晰的說出自己的研究所得和感受,能以一定的形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情感目標】

①通過對家鄉春節的研究,使學生更加了解家鄉,培養熱愛家鄉的情感。

②通過同學間互相討論、合作交流,培養自己語言表達能力和團結協作精神。體驗自己學習的快樂和成功感,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增強自信心,提高學習興趣。

三、活動準備:

1、教師可以讓部分學生從網上或書上查詢有關節日的背景資料。

2、物色好熟悉當地春節的有關機構和個人, 以便引導學生進行調查採訪。

3、準備好學生外出活動所需的一些裝置,如相機等.

四、活動過程:

第一階段:確定活動主題 ,分組制定計劃

1、通過開題課,學生討論得出研究的總課題《走近家鄉春節 感受民風民俗》以及研究的4個主題:「春節的習俗」「春節的由來」「春節的吃文化」「春聯的研究」。

2、學生根據自己喜歡的主題自由組合,分配好人員,選好各個小組長。然後由組長帶領,明確活動目標、任務和要求,制定活動計劃。

第二階段:活動實施階段

1、按小組開展調查、訪問、**收集、查詢資料;實地考察;分析調查結果並對活動所獲得的資料認真做好記錄。由各組組長負責分工完成(訪問方式有:實地訪問、**訪問等形式,物件適度含蓋老、中、青三個年齡階段,組員根據訪問的情況做好記錄)

2、集中交流,合作**。各小組討論在活動中的心得體會和在活動中遇到的問題等。根據活動的體驗和小組成員之間的交流吸取教訓,調整方法。

3、整理資訊,形成觀點。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

展示成果,交流分享,組織評價。在老師指導下,各個小組的成員根據活動中獲得的資訊作進一步的篩選和整理,形成共識,以書面形式上交調查報告,並總結自己在活動中的心得體會。各個小組成員以不同的方式向同學分享展示自己的成果。

最後老師和同學共同評價這次的活動。

五、活動成果展示:

1、學生說活動感受

2、小組彙報研究成果,如:

春節的來歷

春節的習俗

春節的吃文化

春節的習俗

春節的吃文化

春聯的研究

3、每組評選出:勇敢之星、主持之星、認真之星等等。

「愛家鄉,知習俗」調查報告,關於春節的民風民俗

「春節民風民俗」調查報告

3樓:我是龍的傳人

一、小學生的「春節民風民俗」調查

4樓:匿名使用者

春節俗稱過年。本地過年從老歷年二十五開始到新年正月十六結束。

除夕下午,家家戶戶大門上貼好紅對聯,小門要貼「利是錢」。家長切開甜板,扮一副「牲儀」雞,包括雞旺子及內臟以示尊敬神明,未被凡人嘗過的任何東西,一條魚、一塊甜米反、一刀豬肉、三隻豆腐及一些煎堆、果品等。先到祖公祠堂謝祖公。

然後將同一副牲儀拿回家中敬謝龍神伯公。等一切就緒,用石香符、柚葉煮水洗澡。入年嫁後,孩子們會爭先恐後地到小溪石壁上找石香符。

石香符要連根拔,根越大越好。據說根越大,來年家中飼養的雞鴨會越肥大。洗澡時,男的先洗、女的後洗。

大年初一被認為是一年中最重大的日子。各家各戶還要帶果品到祖公祠堂敬奉祖公。不拜神明、伯公。

這一天不能掃地及講不吉利的話。初一早飯只能吃齋(與災同音),主食為老酒、甜米反、青菜、粉面、蔥蒜等。有的人家一直吃齋到年初三。

開齋後,每戶人家都有一個雞肉盤,吃飯時,盤中雞首向上橫,表示尊敬家中長老。盤中雞首、雞翅、雞腳一直留到正月十五。據說這樣做了家中養雞才會順利。

而且在客家地區,每逢春節,各姓都張貼姓氏楹聯,懸掛郡望燈籠,既渲染節日的喜慶氣氛,又弘揚祖德炫耀門庭,激勵後人飲水思源,不數典忘祖,是客家人世代相傳的美德。

春節(過年) 十二月二十五日開始不出遠門,忙著準備過年的食品、迎接遠歸的親人。過年吃糯米做的油果、大籠餈,還有紅燒肉、釀豆腐等客家菜。特別是大年三十除夕,客家人不管多遠都要趕回家吃「團圓飯」,與親人團聚。

5樓:匿名使用者

1.調查春節民族風俗,調查民族的習俗

2.上網找有關「春節民風民俗」

春節民風民俗調查報告1000字

6樓:百度文庫精選

原發布者:教育教學文庫

春節民風民俗調查報告

春節是我國最盛大、最熱鬧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俗稱過年。按照我國農曆,正月初一時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是一年的開始。傳統的慶祝活動則從除夕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五元宵節。

每到除夕,家家戶戶閤家歡聚,一起吃年夜飯,稱團年。以下是由xx為大家整理的範文,歡迎閱讀參考。

一、調查目的  瞭解中國春節有哪些習俗,這些習俗的由來,感受人們過春節時的喜悅心情和歡樂氣氛。

二、調查時間

三、調查方式  1.利用談話的方式,詢問長輩。  2.跟爸爸媽媽打理家務,親自感受迎接新年的到來。

四、調查內容  1、除塵  臘月二十四這天,媽媽早早把我叫起來,叫我和她一同打掃衛生,房間的裡裡外外,庭院的旮旮旯旯徹徹底底地清掃一遍。我很疑惑,問媽媽為啥打掃這般早哩?  媽媽告訴我說: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不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

除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家家戶戶都要清掃庭院,疏浚明渠暗溝,撣拂室內塵垢蛛網,清洗鍋碗瓢盆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等。年前打春時,各家再忙也得趕在打春前徹底整理一下室內外衛生,立春後就不可在打掃了,防止把新春的財氣,新春的喜慶掃了出去。

感受春節民俗文化的徵文,春節民風民俗的作文

春節的習俗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 一年一度的春節又來到了,大街小巷熱鬧非凡,而每個地方的過節習俗都各具特色。現在,我就來介紹一下我們 過春節的習俗。每到過春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貼春聯。春聯是對聯的一種,因在春節時張貼,故名。最初人們是以桃木刻 形掛在門旁用以避邪,後來簡化為在桃木板上...

有關春節的民風民俗(調查報告)

春節民俗調查報告。關於春節的來歷和風俗的調查報告怎麼寫?春節,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是傳統上的農曆新年。春節俗稱 年節 傳大做統名稱為新年 大年 天臘 新歲,口頭上又稱度歲 慶新歲 過年。中國人過春節至少已有4000年以上的歷史。在民間,舊時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

關於四川的民風民俗四川民風民俗有哪些

涼山彝族婚俗 婚前禮儀在民主改革之前,涼山彝族內實行著嚴格的婚姻制度。不能與異族通婚 不同等級之間不能通婚 同一家支內部不能通婚 姨表兄弟姐妹間不能結婚,而姑舅表兄弟姐妹間卻優先婚配權利。如有違背,輕則遭人終身唾罵,無臉見人,重則被處死。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有些限制已有所放鬆,但大多數仍被沿襲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