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明十三陵,想一想為什麼稱其為明十三陵?誰的陵墓最大?稱為

2021-05-21 00:23:03 字數 5284 閱讀 1886

1樓:匿名使用者

十三陵是明朝十三個皇

帝的陵墓。明朝歷經十六帝,為什麼叫十三陵呢?這要追述一下明朝的歷史。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建都於南京,死後葬於南京鐘山之陽稱「明孝陵」。第二帝朱允文(建文帝)因其叔父朱棣以「靖難」(為皇帝解除危難之意)為名發兵打到南京,建文帝不知所終。有人說出家當了和尚,總之是下落不明(這在明朝歷史上是一個懸案),所以沒有陵墓。

第七帝朱祁鈺,因其兄英宗皇帝被瓦剌所俘,在太后和大臣的旨意下即了帝位。後英宗被放回,在心腹黨羽的策劃下,搞了一場「奪門之變」,英宗復辟,又坐了皇帝。朱祁鈺被害死,英宗不承認他是皇帝,將其在天壽山區域內修建的陵墓也給搗毀了。

而以「王」的身份將他葬於北京西郊玉泉山。這樣,明朝十六帝有兩位葬在別處,一位下落不明,其餘十三位都葬在天壽山,所以稱「明十三陵,建文帝最終是**還是從祕密隧道中逃走,至今還是個迷。

明長陵位於天壽山主峰南麓,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成祖文皇帝朱棣(年號永樂)和皇后徐氏的合葬陵寢。在十三陵中建築規模最大,營建時間最早,地面建築也儲存得最為完好。它是十三陵中的祖陵,也是陵區內最主要的旅遊景點之一。

2樓:

因為這裡是明朝的皇家墓地,埋葬著明朝十三位皇帝,所以就叫做十三陵了,其中最大的就是第一座陵墓,朱棣的長陵,因為他的輩份最高,功績最大,所以後來的陵墓都不能超過長陵。

3樓:歐陽涵月

當然是因為這裡葬的皇帝都是明朝的,朱棣的陵墓最大,稱為長陵。

十三陵中,哪個陵墓最大?

4樓:匿名使用者

是明長陵,永樂大帝朱棣的陵墓

明長陵位於天壽山主峰南麓,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成祖文皇帝朱棣和皇后徐氏的合葬陵寢。在十三陵中建築規模最大,營建時間最早,地面建築也儲存得最為完好。它是十三陵中的祖陵,也是陵區內最主要的旅遊景點之一。

5樓:匿名使用者

長陵長陵,位於天壽山主峰前,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成祖朱棣(公元1360-2023年)和皇后徐氏的合葬陵。

稜[礻旁](下同)恩殿。陵寢的主體部分陵宮,始建於明永樂七年(公元2023年),明宣德二年(公元2023年)竣工。佔地約12萬平方米。

主要建築有寶城,直徑達300米左右,內填黃土,中部隆起部位稱為寶頂,寶頂下深埋著陵寢的墓室-玄宮,明樓、稜恩殿(祭祀用殿堂,重簷9間)、稜恩門、左右廊廡(配殿,兩過各15間)、神廚(製做祭品用的房間)、神庫(臨時存放祭品的房間)、宰殺豕、牛、羊的地方)、具服殿(皇帝祭陵時的更衣處所)等。在明十三陵中規模最大。

明亡後,陵園建築經過多次修茸,除左右廊廡、神廚、神庫、宰牲亭、具服殿不存外,其它主要建築均被儲存下一,其中楠木結構的稜恩殿和稜恩門是明代陵寢中僅存的殿門建築,規制巨集闊,用材考究,堪稱我國古建中的瑰寶。

參考

明十三陵都是誰的陵墓?剩下的明朝三個皇帝陵都在哪兒?

6樓:匿名使用者

編輯本段明朝十六帝為何只有十三陵?

十三陵是明朝十三個皇帝的陵墓。明朝歷經十六帝,為什麼叫十三陵呢?這要追述一下明朝的歷史。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建都於南京,死後葬於南京鐘山之陽稱「明孝陵」。第二帝朱允文(建文帝)因其叔父朱棣以「靖難」(為皇帝解除危難之意)為名發兵打到南京,建文帝不知所終。有人說出家當了和尚,總之是下落不明(這在明朝歷史上是一個懸案),所以沒有陵墓。

第七帝朱祁鈺,因其兄英宗皇帝被瓦剌所俘,在太后和大臣的旨意下即了帝位。後英宗被放回,在心腹黨羽的策劃下,搞了一場「奪門之變」,英宗復辟,又坐了皇帝。朱祁鈺被害死,英宗不承認他是皇帝,將其在天壽山區域內修建的陵墓也給搗毀了。

而以「王」的身份將他葬於北京西郊玉泉山。這樣,明朝十六帝有兩位葬在別處,一位下落不明,其餘十三位都葬在天壽山,所以稱「明十三陵」。

編輯本段明十三陵簡介

明十三陵是中國明朝皇帝的墓葬群,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區境內的燕山山麓的天壽山。這裡自永樂七年(1409)五月始作長陵,到明朝最後一帝崇禎葬入思陵止,其間230多年,先後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監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餘名妃嬪、一位太監。

明十三陵坐落於天壽山麓。總面積一百二十餘平方公里。距離北京約五十公里。

十三陵地處東、西、北三面環山的小盆地之中,陵區周圍群山環抱,中部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山明水秀,景色宜人。十三座皇陵均依山而築,分別建在東、西、北三面的山麓上,形成了體系完整、規模巨集大、氣勢磅礴的陵寢建築群。明代術士認為,這裡是"風水"勝境,絕佳"吉壤"。

因此被明朝選為營建皇陵的"萬年壽域"。該陵園建於1409~2023年,距今已有300~500多年曆史。陵區佔地面積達40平方公里,是中國乃至世界現存規模最大、帝后陵寢最多的一處皇陵建築群。

明代時,於途中的沙河鎮北,建有七孔石造"朝宗橋"。在鎮東,則築有壯麗的"鞏華城"。該城原為嘉靖皇帝祭陵時中途休息的行宮,現僅存遺址。

明十三陵是明朝遷都北京後13位皇帝陵墓的皇家陵寢的總稱,依次建有長陵(成祖)、獻陵(仁宗)、景陵(宣宗)、裕陵(英宗)、茂陵(憲宗)、泰陵(孝宗)、康陵(武宗)、永陵(世宗)、昭陵(穆宗)、定陵(神宗)、慶陵(光宗)、德陵(熹宗)、思陵(思宗),故稱十三陵。景區已開放景點有長陵、定陵、昭陵、神路。

7樓:匿名使用者

十三陵是明朝皇帝的陵墓。

十三陵,位於北京市昌平縣境內天壽山南麓,區域面積達40餘平方公里。明朝遷都北京後,有十三位皇帝埋葬在此,故稱十三陵。陵區周圍群山環抱,中部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十三座皇陵均依山而築,分別建在東、西、北三面的山麓上,形成了體系完整、規模巨集大、氣勢磅礴的陵寢建築群。

明十三陵中,從永樂七年(2023年)營建的長陵,到清順治初年營建的思陵,時間跨度長達二百餘年。建造的順序依次為長陵、獻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永陵、昭陵、定陵、慶陵、德陵、思陵,其中最著名的要數長陵和定陵。此間共葬有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一名貴妃和數十名殉葬宮人。

為什麼明十三陵中沒有朱元璋的陵墓?為何朱棣的陵墓規模那麼巨集偉?

8樓:匿名使用者

明朝共有16位正式即位皇帝,但北京的明十三陵只有13位皇帝,未有入陵的因由各異。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早年建都於南京,死後葬於南京鍾山的「孝陵」;繼位的朱元璋長孫建文帝朱允炆,在其叔父燕王朱棣(即後來的明成祖)發起「靖難之役」攻破南京之後下落不明,因此沒有帝陵;第七帝代宗朱祁鈺,在其兄明英宗於土木堡之變被瓦剌所俘之後登上帝位。後來英宗復辟,朱祁鈺被害死,英宗不承認他是皇帝,搗毀其在天壽山修建的壽陵[1],以親王身分將他葬於北京西郊金山的景泰陵。

明十三陵神道

十三陵的主陵是朱棣於2023年至2023年最早興建的明長陵,他當時經「車駕臨視」,欽定山名為「天壽山」,2023年他於北征韃靼途中駕崩,後安葬於此,但明長陵工程直至2023年始全部竣工。期後近200年的興建,形成長達7公里多的完整建築群。

13座陵墓中,明成祖朱棣的明長陵、嘉靖帝朱厚熜的明永陵和萬曆帝朱翊鈞的明定陵,均是生前所建,規模亦最大,其餘陵墓則是死後才動工,大約會用半年修建。崇禎帝因為是亡國之君,並沒有正式建陵,現時的陵墓是以其妃田氏的墓穴改建。

9樓:享受等待

朱元璋的墓在南京,當年南京是明朝首都所以他的墓在那裡,後來他讓他孫子繼位前把朱棣封到北京去了。朱元璋死後朱棣在北京謀反並在成功後定都北京,那裡是他的老巢所以墓自然壯觀拉。哈哈!

10樓:郝新成

明朝最初建都應天(即今日的南京),直到明成祖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奪取大權才改遷至北京,所以朱元璋死時就地葬在了南京。至於為什麼朱棣的陵墓那麼巨集偉,原因在於黃帝陵寢的大小規格是與其生前的功績相對應的,明成祖朱棣是明王朝最為成功的皇帝,康熙曾稱他的功勳「遠邁漢唐」。

十三陵是誰的陵墓嗎?

11樓:種花家的小米兔

明十三陵,埋葬了明朝13位皇帝、23位皇后、2位太子、30餘名妃嬪、1位太監,是當今世界上儲存完整、埋藏皇帝最多的墓葬群。

十三陵建造的順序依次為長陵、獻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 、康陵、永陵、昭陵、定陵、慶陵、德陵、思陵,其中最著名的要數長陵和定陵。長陵建成於明永樂十一年(2023年),是明朝第三帝朱棣的陵墓,也是十三陵中最早和最大的一座。高聳的明樓,是長陵的標誌。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建都於南京,死後葬於南京鐘山之陽稱「明孝陵」。第二帝朱允炆(建文帝)因其叔父朱棣以「靖難」(為皇帝解除危難)為名發兵打到南京,建文帝不知所終。有人說出家當了和尚,總之是下落不明,所以沒有陵墓。

第七帝朱祁鈺,因其兄英宗皇帝朱祁鎮被瓦剌所俘,宮中無主,在太后和大臣的旨意下即了帝位。後英宗被放回,在心腹黨羽的策劃下,搞了一場「奪門之變」,英宗復辟,又坐了皇帝。朱祁鈺被害死,英宗不承認他是皇帝,將其在天壽山區域內修建的陵墓也給搗毀了。

而以「王」的身份將他葬於北京西郊玉泉山。這樣,明朝十六帝有兩位葬在別處,一位下落不明,其餘十三位都葬在天壽山,所以稱「明十三陵」。

12樓:政政188大哥

明朝歷經十六帝,為什麼叫十三陵呢?這要追述一下明朝的歷史。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建都於南京,死後葬於南京鐘山之陽稱「明孝陵」。

第二帝朱允文(建文帝)因其叔父朱棣以「靖難」(為皇帝解除危難)為名發兵打到南京,建文帝不知所終。有人說出家當了和尚,總之是下落不明(這在明朝歷史上是一個懸案),所以沒有陵墓。第七帝朱祁鈺,因其兄英宗皇帝被瓦剌所俘,宮中無主,在太后和大臣的旨意下即了帝位。

後英宗被放回,在心腹黨羽的策劃下,搞了一場「奪門之變,英宗復辟,又坐了皇帝。朱祁鈺被害死,英宗不承認他是皇帝,將其在天壽山區域內修建的陵墓也給搗毀了。而以「王」的身份將他葬於北京西郊玉泉山。

這樣,明朝十六帝有兩位葬在別處,一位下落不明,其餘十三位都葬在天壽山,所以稱「明十三陵」。

13樓:百度使用者

明十三陵是明朝遷都北京以後的13個皇帝的陵墓群。

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縣境內的燕山山麓 。據京城約五十公里,總面積一百二十餘平方公里。這裡自永樂七年(1409)五月始作長陵,到明朝最後一帝崇禎葬入思陵止,其間230多年,先後修建了十三座金碧輝煌的帝王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監墓。

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餘名妃嬪、一位太監(世系表)。是當今世界上儲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十三座皇帝陵墓掩映在青山秀水之間,宮殿巍峨,金碧輝煌十三陵是明朝遷都北京後13位皇帝陵墓的總稱,位於北京市西北約44公里處昌平區天壽山南麓,陵區面積達40多平方公里。

從1409年營建長陵到清順治初年營建思陵,長達200多年間依次建有長陵(成祖)、獻陵(仁宗)、景陵(宣宗)、裕陵(英宗)、茂陵(憲宗)、泰陵(孝宗)、康陵(武宗)、永陵(世宗)、昭陵(穆宗)、定陵(神宗)、慶陵(光宗)、德陵(熹宗)、思陵(思宗),故稱十三陵。陵內計葬有皇帝13人、皇后23人、皇貴妃1人以及數十名殉葬皇妃。十三陵是我國曆代帝王陵寢建築中儲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古墓葬

明十三陵現在儲存的怎麼樣,明十三陵的資料 (越多越好)

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位於北京市西北昌平縣東北部天壽山下一個三面環山,向南開口的小盆地內,為明朝朱棣開始十三個皇帝的陵墓群。陵墓群包括長陵 獻陵 景陵 裕陵 茂陵 泰陵 康陵 永陵 昭陵 定陵 慶陵 德陵和思陵,統稱為明十三陵。十三陵佔地面積達40平方公里,是北京地區最大的古墓群,也是世界上儲存完整 埋...

十三陵中,哪個陵墓最大明十三陵最大的是那個最小的是那個

是明長陵,永樂大帝朱棣的陵墓 明長陵位於天壽山主峰南麓,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成祖文皇帝朱棣和皇后徐氏的合葬陵寢。在十三陵中建築規模最大,營建時間最早,地面建築也儲存得最為完好。它是十三陵中的祖陵,也是陵區內最主要的旅遊景點之一。長陵長陵,位於天壽山主峰前,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成祖朱棣 公元1360 1424...

只玩十三陵,一天,求攻略,遊「明十三陵」,一天。求攻略,附近還有什麼景點 滿意

十三陵就bai那麼幾個開放du景點 神道 定陵 長陵 昭陵。zhi只有定陵挖掘dao了地宮,這個必去。版 長陵和神道基權本是六百年前建築,可去可不去。昭陵是1989年復建的,不一定去。地理位置上,定陵緊挨著昭陵,走小路一里地。公共汽車能到神道 定陵和長陵。如果是驢友,網上攻略已經很多,基本是按環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