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定河邊暮角聲,赫連臺畔旅人情。函關歸路千餘里,一夕秋風白

2021-03-22 15:38:45 字數 5734 閱讀 9184

1樓:匿名使用者

我認為是。

邊塞詩是以邊疆地區軍民生活和自

然風光為題材的詩。一般認為,邊塞詩初步發展於漢魏六朝時代,隋代開始興盛,唐即進入發展的**時代。據統計,唐以前的邊塞詩,現存不到二百首,而《全唐詩》中所收的邊塞詩就達兩千餘首。

邊塞詩以邊塞軍旅生活為主要內容,或描寫奇異的塞外風光,或反映戍邊的艱辛的詩作稱之為邊塞詩。

從第三句看,詩中主人公身在關外千里,自然是邊塞了,至於這位旅人是因被迫謀生,或是兵戈阻絕,還是別的什麼原因流落在外不能回家,詩中未說。但不能因為沒明寫軍兵刀劍之類就不認為是邊塞詩。

無定河邊暮角聲,赫連臺畔旅人情是邊塞詩嗎?為什麼?

2樓:s青蓮謫仙

寫西北邊地羈旅的鄉思在唐詩中是大量的,有些詩什麼都講清了:高原的景象多麼荒涼啊!河上的暮角聲多麼淒厲啊!

我的心兒憂傷,多麼思念我的故鄉啊……等等,可你只覺得它空洞。然而,有的詩——譬如這首《雜詩》,似乎「辭意俱不盡」,你反而被打動了,覺得它真是充實。

「無定河邊暮角聲,赫連臺畔旅人情。」這組對起寫景的句子,其中沒有一個動詞,沒有一個形容詞。到底是什麼樣的「暮角聲」?

到底是何等樣的「旅人情」?全沒個明白交代。但答案似乎全在句中,不過需要一番吟詠。

「無定河」,就是那「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中的「無定河」,是黃河中游的支流,在今陝西北部,它以「潰沙急流,深淺無定」得名。「赫連臺」,又名「髑骼臺」,為東晉末年夏國赫連勃勃所築的「京觀」(古代戰爭中積屍封土其上以表戰功的土丘)。據《晉書》及《通鑑》載,臺凡二,一在支陽(今甘肅境內)、一在長安附近,然距無定河均甚遠。

查《延安府志》,延長縣有髑骼山,為赫連勃勃所築的另一座髑骼臺,與無定河相距不遠,詩中「赫連臺」當即指此。「無定河」和「赫連臺」這兩個地名,以其所處的地域和所能喚起的對古來戰爭的聯想,就構成一個特殊境界,有助於詩句的抒情。

在那荒寒的無定河流域和古老陰森的赫連臺組成的莽莽蒼蒼的背景上,那向晚吹起的角聲,除了淒厲幽怨還能是什麼樣的呢?那流落在此間的羈旅的心境,除了悲涼哀傷還能是何等樣的呢?這是無須明說的。

「暮角聲」與「旅人情」也互相映襯,相得益彰:「情」因角聲而越發悽苦,「聲」因客情而益見悲涼,不明說更顯得蘊藉耐味。

從第三句看,這位旅人故鄉必在函谷關以東。「函關歸路千餘里」,從字面看只是說回鄉之路迢遙。但路再遠再險,總是可以走盡的。

這位旅人是因被迫謀生,或是兵戈阻絕,還是別的什麼原因流落在外不能歸家呢?詩中未說,但此句言外有歸不得之意卻不難領會。

暮色蒼茫,角聲哀怨,已使他生愁;加之秋風又起,「大凡時序之悽清,莫過於秋;秋景之悽清,莫過於夜」(朱筠《古詩十九首說》),這就更添其愁,以至「一夕秋風白髮生」。李白名句「白髮三千丈」,是用白髮生長之長來狀愁情之長;而「一夕秋風白髮生」則是用白髮生長之速來狀愁情之重,可謂異曲同工。詩人用誇張手法,不直言思鄉和愁情,卻把思鄉的愁情顯示得更為濃重。

「詞意俱不盡者,不盡之中固已深盡之矣」(姜夔《白石道人詩說》),這就是詩歌藝術中的含蓄和蘊藉。詩人雖未顯露詞意,卻創造了一個具體的「意象世界」讓人沉浸其中去感受一切。全詩語言清暢,形象鮮明,舉措自然,又可見含蓄與晦澀和賣弄決不是同一回事。

中國古代無名氏寫的詩有哪些

3樓:小周子

無名氏無定河邊暮角聲, 赫連臺畔旅人情。

函關歸路千餘里, 一夕秋風白髮生

無名氏勸君莫惜金縷衣, 勸君須惜少年時。

有花堪折直須折, 莫待無花空折枝。

無名氏迢迢牽牛星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無名氏〖水仙子○失題〗

青山隱隱水茫茫,時節登高卻異鄉。孤城孤客孤舟上,鐵石人也斷腸,淚漣漣斷送了秋光。黃花夢,一夜香,過了重陽。

夕陽西下水東流,一事無成兩鬢秋。傷心人比黃花瘦,怯重陽九月九,強登臨情思幽幽,望故國三千里,倚秋風十二樓。沒來由惹起閒愁。

常記得離筵飲泣餞行時,折盡青青楊柳枝。欲拈斑管書心事,無那可乾坤天樣般紙。意懸懸訴不盡相思,謾寫下鴛鴦字,空吟就花月詞,憑何人付與嬌姿。

~·※·~

無名氏〖折桂令○微雪〗

朔風寒吹下銀沙,蠹砌穿簾,拂柳驚鴉,輕若鵝毛,嬌如柳絮,瘦似梨花。多應是憐貧困天教少灑,止不過慶豐年眾與農家。數片瓊葩,點綴槎丫。孟浩然容易尋梅,陶學士不彀烹茶。

~·※·~

無名氏〖塞鴻秋○山行警〗

東邊路、西邊路、南邊路。五里鋪、七裡鋪、十里鋪。行一步、盼一步、懶一步。霎時間天也暮、日也暮、雲也暮,斜陽滿地鋪,回首生煙霧。兀的不山無數、水無數、情無數。

~·※·~

無名氏〖塞鴻秋○失題〗

愛他時似愛初生月,喜他時似喜梅梢月,想他時道幾首西江月,盼他時似盼辰鉤月。當初意兒別,今日相拋撇,要相逄似水底撈明月。

~·※·~

無名氏〖梧葉兒○失題〗

青銅鏡,不敢磨,磨著後照人多。一尺水,一尺波,信人唆,那一個心腸似我。

~·※·~

無名氏〖紅繡鞋○贈妓〗

長江水流不盡心事,終條山隔不斷情思。想著你,夜深沉,人靜悄,自來時,來時節三兩句話,去時節一篇詞,記在你心窩兒裡直到死。

~·※·~

無名氏〖普天樂○失題〗

他生得臉兒崢,龐兒正。諸餘裡耍俏,所事裡聰明。忒可憎,沒薄倖。行裡坐裡茶裡飯裡相隨定,恰便似紙幡兒引了人魂靈。想那些個滋滋味味,風風韻韻,老老成成。

對你學過的一首詩進行賞析,字數300-500

4樓:愛我家菜菜

無定河邊暮角聲,赫連臺畔旅人情。

函關歸路千餘里,一夕秋風白髮生。

寫西北邊地羈旅的鄉思在唐詩中是大量的,有些詩什麼都講清了:高原的景象多麼荒涼啊!河上的暮角聲多麼淒厲啊!

我的心兒憂傷,多麼思念我的故鄉啊……等等,可你只覺得它空洞。然而,有的詩——譬如這首《雜詩》,似乎「辭意俱不盡」,你反而被打動了,覺得它真是充實。

「無定河邊暮角聲,赫連臺畔旅人情。」這組對起寫景的句子,其中沒有一個動詞,沒有一個形容詞。到底是什麼樣的「暮角聲」?

到底是何等樣的「旅人情」?全沒個明白交代。但答案似乎全在句中,不過需要一番吟詠。

「無定河」,就是那「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中的「無定河」,是黃河中游的支流,在今陝西北部,它以「潰沙急流,深淺無定」得名。「赫連臺」,又名「髑骼臺」,為東晉末年夏國赫連勃勃所築的「京觀」(古代戰爭中積屍封土其上以表戰功的土丘)。據《晉書》及《通鑑》載,臺凡二,一在支陽(今甘肅境內)、一在長安附近,然距無定河均甚遠。

查《延安府志》,延長縣有髑骼山,為赫連勃勃所築的另一座髑骼臺,與無定河相距不遠,詩中「赫連臺」當即指此。「無定河」和「赫連臺」這兩個地名,以其所處的地域和所能喚起的對古來戰爭的聯想,就構成一個特殊境界,有助於詩句的抒情。

在那荒寒的無定河流域和古老陰森的赫連臺組成的莽莽蒼蒼的背景上,那向晚吹起的角聲,除了淒厲幽怨還能是什麼樣的呢?那流落在此間的羈旅的心境,除了悲涼哀傷還能是何等樣的呢?這是無須明說的。

「暮角聲」與「旅人情」也互相映襯,相得益彰:「情」因角聲而越發悽苦,「聲」因客情而益見悲涼,不明說更顯得蘊藉耐味。

從第三句看,這位旅人故鄉必在函谷關以東。「函關歸路千餘里」,從字面看只是說回鄉之路迢遙。但路再遠再險,總是可以走盡的。

這位旅人是因被迫謀生,或是兵戈阻絕,還是別的什麼原因流落在外不能歸家呢?詩中未說,但此句言外有歸不得之意卻不難領會。

暮色蒼茫,角聲哀怨,已使他生愁;加之秋風又起,「大凡時序之悽清,莫過於秋;秋景之悽清,莫過於夜」(朱筠《古詩十九首說》),這就更添其愁,以至「一夕秋風白髮生」。李白名句「白髮三千丈」,是用白髮生長之長來狀愁情之長;而「一夕秋風白髮生」則是用白髮生長之速來狀愁情之重,可謂異曲同工。詩人用誇張手法,不直言思鄉和愁情,卻把思鄉的愁情顯示得更為濃重。

「詞意俱不盡者,不盡之中固已深盡之矣」(姜夔《白石道人詩說》),這就是詩歌藝術中的含蓄和蘊藉。詩人雖未顯露詞意,卻創造了一個具體的「意象世界」讓人沉浸其中去感受一切。全詩語言清暢,形象鮮明,舉措自然,又可見含蓄與晦澀和賣弄決不是同一回事。

函關歸路千餘裡的下一句是什麼

5樓:瀦仔靤

函關歸路千餘裡,一夕秋風白髮生。

【雜詩(第八首一作白居易詩)】無名氏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須惜少年時。

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青天無雲月如燭,露泣梨花白如玉。

子規一夜啼到明,美人獨在空房宿。

空賜羅衣不賜恩,一薰香後一銷魂。

雖然舞袖何曾舞,常對春風裛淚痕。

不洗殘妝憑繡床,也同女伴繡鴛鴦。

回針刺到雙飛處,憶著征夫淚數行。

眼想心思夢裡驚,無人知我此時情。

不如池上鴛鴦鳥,雙宿雙飛過一生。

一去遼陽系夢魂,忽傳徵騎到中門。

紗窗不肯施紅粉,徒遣蕭郎問淚痕。

鶯啼露冷酒初醒,罨畫樓西曉角鳴。

翠羽帳中人夢覺,寶釵斜墜枕函聲。

行人南北分徵路,流水東西接御溝。

終日坡前怨離別,謾名長樂是長愁。

偏倚繡床愁不起,雙垂玉箸翠鬟低。

捲簾相待無訊息,夜合花前日又西。

悔將淚眼向東開,特地愁從望裡來。

三十六峰猶不見,況伊如燕這身材。

滿目笙歌一段空,萬般離恨總隨風。

多情為謝殘陽意,與展晴霞片片紅。

兩心不語暗知情,燈下裁縫月下行。

行到階前知未睡,夜深聞放剪刀聲。

近寒食雨草萋萋,著麥苗風柳映堤。

早是有家歸未得,杜鵑休向耳邊啼。

水紋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

從此無心愛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樓。

數日相隨兩不忘,郎心如妾妾如郎。

出門便是東西路,把取紅箋各斷腸。

無定河邊暮角聲,赫連臺畔旅人情。

函關歸路千餘裡,一夕秋風白髮生。

花落長川草色青,暮山重疊兩冥冥。

逢春便覺飄蓬苦,今日分飛一涕零。

洛陽才子鄰簫恨,湘水佳人錦瑟愁。

今昔兩成惆悵事,臨邛春盡暮江流。

浙江輕浪去悠悠,望海樓吹望海愁。

莫怪鄉心隨魄斷,十年為客在他州。

6樓:林逸煙

函關歸路千餘裡,一夕秋風白髮生

一夕秋風千餘里,一馬平川馳平地。的下一句?

7樓:匿名使用者

一朝春雨萬物蘇,一意孤行孤白髮 可行?

8樓:匿名使用者

一夜寒冬遍地襲,如何?

一首詩的賞析

9樓:樂樂_篔

陳天佑,字慶甫(慶父),號節齋。元趙州寧晉(今寧晉縣)人,寓居洛陽。早年家貧,刻苦讀書,遂通經史,能詩文。

元憲宗時任河南府總管。元世祖至元二年,改南京路至中、至元六年在山東提刑按察使任上,忤權臣阿合馬,除僉中興行省事。至元十三年授南京路總管,次年升浙東宣慰使,遇盜被害。

諡忠定。據王褘《王安國小傳》,新昌縣民婁覃「執玉山險闢」作亂,陳佑為他們所殺。陳佑死後,行省右丞史弼領兵進擊玉山,婁覃為東陽人王安國擒獲。

陳佑在山東單父琴臺題詩並刻石,當時影響頗大。所著《節齋集》,未見傳本。清代錢熙彥《元詩選補遺》編錄其詩11首。

我理解的不多,僅供參考。

無定河邊夕陽的號角像號角一般的響起,赫連旁邊是匆匆行走的趕路人,函谷關在遠方,歸去的路途還有幾千里路。一時間刮來的秋風,竟讓我華髮悄至。

這是一首對淒涼的詩句,是對無定河漫漫歷史的真實寫照,而陳佑的《無定河》一詩,又抒發了多少悲涼,多少惆悵,對自己對世事的無奈。用秋風來生動的表現出心中悲涼。

希望能和你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