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詩歌有平仄規律,經典現代詩歌讀起來很上口,除了押韻 對仗外,現代詩歌平仄怎樣反映出來

2021-03-22 15:39:48 字數 6475 閱讀 6290

1樓:匿名使用者

現代詩詞也有平仄的,只是區別古代平仄,因為字發聲不同了。像徐志摩的詩詞,同樣是有平仄滴,那個年代現代詩還帶有傳統印記,必進是近代才興起的白話詩歌,成長中多少會有古詩詞的烙印。不過近些年詩歌發展很快,開放,不太拘泥,基本都沒怎麼平仄了。

現代詩歌不要求押韻,要求什麼?

2樓:匿名使用者

現代詩歌不是不要求押韻,只是對押韻要求沒有古代詩歌那樣嚴格。現代詩歌一般使用自由韻,也不像律詩那樣明顯。

對《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詩的解剖當今一直處在爭論之中。其特點主要如下:

一、這是一首吟唱形式的詩歌,給人的感覺不是隻來自視覺,而是多方面。

二、本詩內容上有畫外音,多條線跳躍進行;多個點既分離,又融合,思考角度廣。

三、詩歌深層內容包含避世、隱遁和厭世思想,與表面幸福與熱愛的思想相互交織、矛盾。綜上所述,使本詩觸目驚心。

你的詩立意高遠,比一些自詡「好」詩高出許多。

3樓:lily_li_李

雖然現代詩歌對韻腳的要求比較低,但對整體的韻,立意是看重的。

你的利益不過是好人壞人的存在,太簡單。

另外,你的詩讀起來很不順口,字數的把握和簡潔性不到位。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餵馬,劈柴,周遊世界」,似乎宣告了詩人面向塵世,開始了一系列的體驗式行動,不再任時間在貧窮、單調和孤寂中逝去。「周遊世界」是詩人的理想,那便是讓自己的心靈充分向世界開放,充分享有這個世界。「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糧食和蔬菜」本來是物質世俗的代表,是生存的最基本的資料。

「關心糧食和蔬菜」是積極的生活態度,是熱愛生活的表現,從這可以感受日常生活本身包含的享受物質快樂,使人休閒放鬆的內容。詩人下定決心「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表明過去詩人缺少幸福感受,對生活漠不關心,於是躊躇滿志,打算重整心緒,重建生活,追求幸福。「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詩人在想象中構建著自己的幸福家園,想象自己有一個超離生活之外,眺望大海的姿態和空間,在那裡,詩人可以面朝大海,獲得逍遙無待的精神自由。詩歌的審美意蘊往往憑藉單個詞語或者一句話產生,「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個情景顯示了詩人豐富的想象力,創造了富有生命力的審美情境,在此,我們感受到自然和人的內心世界融合為一體,達到了崇高的境界。」

4樓:匿名使用者

只想告訴你一點。詩歌最完美的要求。藝術!詩歌要有藝術感那才是真正的詩歌。愛就是火 火總是光明的。多麼美妙的愛情藝術啊。

5樓:匿名使用者

無題缺的那一天,要我來拿什麼填充?

逝去的光陰,已然成了榴蓮的夢魘。

一支筆的夢幻,綴連著藍色的時間。

硬板上的輾轉,手中的abc.

反覆哼唱著流年,幾個硬鍵。

此時的我想要,只想要記起我的某一天。

卻不知道那一天那一刻,我的畫版中有誰!

**聲起,

午夜了,

一切最終睡熟了。

古體詩的韻、平仄、對仗,詩的押韻我實在不懂,該怎麼押韻。平平仄仄仄平平是什麼意思

6樓:春哥永遠愛你

平仄是詩詞格律的一個術語:詩人們把四聲分為平仄兩大類,平就是平聲,仄就是上去入三聲。仄,按字**釋,就是不平的意思。

憑什麼來分平仄兩大類呢?因為平聲是沒有升降的,較長的,而其他三聲是有升降的(入聲也可能是微升或微降),較短的,這樣,它們就形成了兩大型別。如果讓這兩類聲調在詩詞中交錯著,那就能使聲調多樣化,而不至於單調。

古人所謂「聲調鏗鏘」,雖然有許多講究,但是平仄諧和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因素。

平聲和仄聲,泛指詩文的韻律。平仄是四聲二元化的嘗試。四聲是古代漢語的四種聲調。

所謂聲調,指語音的高低、升降、長短。 平仄是在四聲基礎上,用不完全歸納法歸納出來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在古代上聲,去聲,入聲為仄,剩下了的是平聲。

自元朝周德清後,平分陽陰,仄歸上去,逐步形成陰平,陽平歸平,上聲,去聲歸仄,入聲取消的格局。自古平仄失調,平仄和不拘平仄之爭是永恆的話題。

送你一首神詩,你一讀就會明白

平聲平道莫低昂,

上聲高呼猛烈強,

去聲分明哀遠道,

入聲短促急收藏。

簡單來說,區別平仄的要訣是「不平就是仄」,就這麼簡單.

現代漢語中的平仄

在現代漢語四聲中,分為陰平、陽平、上聲及去聲。 古代「平聲」這個聲調在現代漢語中分化為陰平及陽平,即所謂第一聲、第二聲。 古代「上聲」這個聲調在現代漢語中一部分變為去聲,一部分仍是上聲。

上聲是現代漢語拼音的第三聲。 古代「去聲」這個聲調在現代漢語中仍是去聲,即第四聲。 古代「入聲」這個聲調在現代漢語中已經不存在;變為陰平、陽平、上聲及去聲裡去了。

現代漢語四聲聲調錶為:陰平(第一聲)、陽平(第二聲)、上聲(第三聲)、去聲(第四聲)。 例如:

媽 麻 馬 罵 (陰平) (陽平) (上聲) (去聲) 簡單說,在現代漢語四聲中,第一聲、第二聲是平聲;第三聲、第四聲是仄聲

7樓:帥圖圖

裡面的東西我自認為不錯

詩詞中的平仄要求很嚴嗎?必須得講究平仄嗎?

8樓:我是誰

詩詞中的平仄要求嚴格,格律詩講究平仄,填詞要講究平仄,古體詩除了押韻外不講究平仄。

先秦到魏晉時期的詩與歌都是韻文,最早都是用來歌唱的,截止到魏晉時期,並沒有平仄的概念。

關於四聲、平仄的觀念是從南北朝才開始有的,齊樑以前沒有什麼平仄,當然寫詩也不考慮平仄。在齊朝永明時期,以「竟陵八友」為代表的永明體詩人開始注意四聲:平上去入。

其中平就是平聲,上去入就是仄聲。

在齊樑以後,詩人開始注意四聲與平仄的應用,沈約等人甚至搞出了作詩要注意的「八病」,「八病」之說完全基於四聲與平仄理論,不過後人對於八病並不是完全認可。

在初唐時期近體詩(格律詩)開始有了明確的規則,四種平仄相間的基本句式,按照對仗、黏連規則組合成了四種詩體。格律詩在唐高宗時期被納入了科舉考試,舉子們作詩時「平仄」有問題就出局了,絕對不能有半點馬虎。

不過即使是在唐朝,也不是所有的詩都要考慮平仄,很多詩人喜歡寫不講究格律的古體詩,這類詩體只需要注意韻腳的平仄,其他的字都不需要注意。

總結即齊樑以前的古人作詩不考慮平仄;齊樑以後的古人作詩分兩種,作格律詩要注意平仄,作古體詩只需要注意韻腳的平仄即可。

9樓:完美假知己

詩詞的意境可以給人美感,可以取悅於讀者,或可以傳情達意,給人啟發。於是有人想到為何不讓詩詞的聲音也能給人美感,讀起來抑揚頓挫、朗朗上口,平仄之說就此誕生。

隨著平仄之說的刻意發展,到後來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制約了詩詞氣勢和意境的發揮和拓展,成了詩人的蹩腳鞋或包袱,大大地誤入歧途、有違初衷。特別是平仄之說因時而異、因地而異、因人而異,眾說紛紜,難以統

一、難以規範,讓學習的人無所適從,學會的人無法運用,這是對詩詞文學的自我封閉,對詩詞文化的傳承與弘揚極其不利。

詩詞的最終目的是走進大眾、服務大眾,我們不能因為傳統的不完善的平仄之說而拒人千里,讓人覺得高不可攀、望而生畏。詩詞只是文體的一種,應該走進課堂、走進課本、走進考卷,讓教師、學生乃至社會民眾都喜聞樂見、共同參與。李白、王維、蘇東坡、辛棄疾等都曾有過不同程度的出律,所以現代人無論是創作或評判詩詞的好壞,都不應過於拘泥於詩詞格律、平仄之說,當以詩詞的意境為重、氣勢為重。

至於詩詞的音調只要讀起來順口即可。

10樓:匿名使用者

這不一定,主要還是看什麼型別的詩。古風詩對於平仄的要求每那麼嚴格,押韻就差不多了。

詞,是一定要符合格律平仄的。當然,近代有所謂的散詞一派,我個人表示無法接受。散詞給我的感覺,與現代詩無異,是硬要扯上古詞的大旗。

11樓:鴻鵠涼簘

詩詞一般沒有這麼要求的。

仄平一般是規定對聯末尾的那個字的。

上聯末字必仄,下聯末字必平!

這是對聯的嚴格要求!而不是詩詞!

12樓:望月近影

律詩、詞要求很嚴格,五古、七古、駢體、六言等不太嚴格。

13樓:面壁

如果你要寫格律詩,那肯定要講究平仄粘對等規則在內的格律規則。

不過,寫詩未必非得依格律規則來,畢竟格律詩只是古詩的一個分支。像李白誰能超過,可他對格律就不以為然,而像王文鬱等格律研究專家未必寫得出好詩來。

個人看法:其實把四聲分為平仄兩類,本身也不是很合理的。格律開始時是沒有平仄一說的,就是依四聲定規則,後來發現難度太大,這個遊戲規則很難遵守,便將它分成了平仄兩類。

其實,平仄感本是虛無的,只是通過學習後強加給自身的一種條件反射。押韻和對仗是真實存在的東西,能叫人明顯感覺到,而平仄是什麼,只是一種概念上的歸納定義。適當的音調搭配(而非平仄)的確讀來好聽(其道理類似作曲),但平仄搭配基本固化,就詩的表現力來說,本身就是不合美學的,其表現力類似於給任何詩都套上《跑四川》的調子。

後補:其實我寫詩,一般還是就寫的格律詩。人也是挺矛盾的啊……

關於古詩和現代詩的押韻

14樓:匿名使用者

古詩:首先你要有一定的詩詞理解能力。平時要多看一些古詩詞,文言文之類的。

寫詩要注重平仄,押韻,對仗等。

所謂押韻,是把同一韻部,也就是同一韻母組成的字,放在詩的固定位置上,以構成和諧的**美。在絕句中用在偶句的末尾處,即押在句末一字上。

如李白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這首詩的韻腳就是「光」、「霜」、「鄉」。絕句中的第三句最後一字必須是仄音的。

押韻是詩歌必不可少的要素。從上古的《詩經》、《楚辭》,到定型的唐詩,一直到今天的詩歌,都是要講押韻的。沒有和諧的音韻,吟詠起來就不朗朗上口了。

可用舊時韻書「平水韻」,但該詩韻有107個韻部,使用不易,因為分韻太窄;也可用新韻,即以普通話語音來押韻,韻目只有18個韻部。

正格絕句,平起首句不入韻和仄起首句不入韻,只需

二、四句末一字押韻即可;別格絕句,平起首句入韻和仄起首句入韻,必須在

一、二、四句末字押韻,以構成和諧而美妙的**性。

平仄,是聲調的講究。平聲即陰平聲、陽平聲字,仄聲即上聲、去聲和入聲字。簡單地說就是平聲是漢語拼音中的一二聲,仄聲就是三四聲。

絕句的格律,有四種格式,分為五言、七言的平起式和仄起式,舉例如下:

1、 平起首句不入韻為正格 碧波·詠樹 碧波·小溪即景

平平仄仄平平仄, 深居沃野枝繁茂, 平平平仄仄, 岸邊風拂柳,

仄仄平平仄仄平。 碧葉千張似玉雕。 仄仄仄平平。 雀躍樹枝頭。

仄仄平平平仄仄, 本是同根同血脈, 仄仄平平仄, 放鴨河中漾,

平平仄仄仄平平。 為何颯颯起風濤。 平平仄仄平。 清波盪小舟。

2、 平起首句入韻為別格 包德珍·夜思 包德珍·新春絮語

平平仄仄仄平平, 天心隨意弄迷離, 平平仄仄平, 吟虹出遠天,

仄仄平平仄仄平。 常使伊人費苦思。 仄仄仄平平。 蘭水一詩泉。

仄仄平平平仄仄, 未必風濤初識我, 仄仄平平仄, 月帶群星至,

平平仄仄仄平平。 松花江水洗胭脂。 平平仄仄平。 笑聲來枕邊。

3、 仄起首句不入韻為正格 碧波·暴風 李頻·渡雙江

仄仄平平平仄仄, 一陣狂飆如猛獸, 仄仄平平仄, 嶺外音書斷,

平平仄仄仄平平。 飛沙走石信天游。 平平仄仄平。 經冬復歷春。

平平仄仄平平仄, 屋摧樹倒禾苗折, 平平平仄仄, 近鄉情更怯,

仄仄平平仄仄平。 暴戾人間永珍蹂。 仄仄仄平平。 不敢問來人。

4、 仄起首句入韻為別格 包德珍·詠李白 碧波·詠日

仄仄平平仄仄平, 行路方知蜀道難, 仄仄仄平平, 宇宙現穹隆,

平平仄仄仄平平。 千篇斗酒海天寬。 平平仄仄平。 金輪掛太空。

平平仄仄平平仄, 胸中日月吟風處, 平平平仄仄, 環球光耀彩,

仄仄平平仄仄平。 何止吳歌楚舞寒。 仄仄仄平平。 萬物顯春榮。

至於對仗,一般地講,絕句可用對仗,也可不用對仗,是否用對仗完全是自由的,不強求。如果視為擷取律詩的中間兩聯,就可以全詩用對仗,例如:

曾金美·贈友人

(碧波詩詞讀後感)

碧水粼粼含雅韻,波光閃閃奏清音。

詩心美美如佳釀,詞意甜甜欲醉人。

如果視為擷取律詩的首尾兩聯,就可以全詩不用對仗,例如:

碧波·桃花

春風吹醒故林叢,蕊滿枝頭綻嫩紅。

神韻猶如仙子美,惹來蜂蝶吻嬌容。

如果視為擷取律詩的前兩聯,則前聯不對仗而後聯對仗,例如:

司馬光·客中初夏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當戶轉分明。

更無柳絮因風起,唯有葵花向日傾。

反之,如果視為擷取律詩的後兩聯,則前聯對仗而後聯不對仗,例如:

趙師秀·有約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閒敲棋子落燈花。

。。。。。。。。。。。。。。。。。。。

現代詩的特點

* 有高度的概括性、鮮明的形象性、濃烈的抒情性以及和諧的**性,形式上分行排列。

詩歌「三美」中的**美是指詩歌每節韻腳都不一樣,好像**一樣。建築美是指詩歌的格式好像建築一樣。繪畫美指的是新月派詩歌的每節都是一個可畫出的畫面。

當然現代詩並不要求必須押韻,但還是應該適當講究節奏和韻腳,這樣才能具有**美。

現代詩歌有哪些,著名的現代詩歌有哪些?

現代詩歌舉例 聞一多 也許 我要回來 忘掉她 祈禱 死水 等 沈尹默 三絃 月夜 等 俞平伯 冬夜 集 冬夜之公園 等 劉半農 相隔一層紙 鐵匠 學徒苦 等 胡適 鴿子 老鴉 等。冰心 繁星 春水 宗白華 流雲小詩 夜 戴望舒 偶成 我底記憶 雨巷 尋夢者 徐志摩 這是一個懦夫的世界 我有一個戀愛 ...

古代詩歌現代詩歌古代詩人現代詩人外國詩歌外國詩人兩

古代 柳永 雨霖鈴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 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 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 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 好景虛設。便縱有 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辛棄疾 破陣子 醉裡挑燈看劍,...

現代詩歌有哪些新穎的表現方式,現代詩歌表現手法有哪些

其新穎表現方式 主題明顯 語言簡易 不受格律約束,句式可長可短。示例 家鄉的風 家鄉的風 和煦 溫馨 凝靜 我在風中行 是她 送我做學童 啟蒙度人生 趁風翻山越嶺行 星光入眼中 家鄉的風 溫順 柔和 多情 我在風中行 是她送我踏征程 披荊斬棘行 趁風攻堅腳不仃 沐浴家鄉風 打油翁!書撰。現代新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