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令這首詞是詠史之作,但又不是單純的詠史,為什麼?作者的思想感情(簡要回答)

2021-03-22 16:08:31 字數 4805 閱讀 7188

1樓:匿名使用者

詩人以伊尹呂尚自比,希望得到賢主重用,安邦利民。

閱讀下面這首詞,回答問題。 浪淘沙令 王安石伊呂 [注] 兩衰翁,歷遍窮通。一為釣叟一耕傭。若使當

2樓:手機使用者

該詞表現出王安石想取得宋朝皇帝的支援這一希冀以及推行變法的決心和勇氣。(意對即可)

浪淘沙令王安石全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3樓:暖暖炊煙裊裊

這首詠史詞作,寄託著作者自己的感慨和希冀。作者對伊尹和呂尚「歷遍窮通」的遭際和名垂千古的功業,感慨頗深,通過回憶商湯、周武重用伊呂的史事,希望趙宋君王能知人善任,重用自己,支援變法。所以,這首詞不同於一般古代詩人那種籠統空泛的詠史作品,而是一個政治家鑑古論今的真實思想感情的流露。

浪淘沙令讀後感作文

4樓:匿名使用者

這首詞歌詠伊尹和呂尚「歷遍窮通」的遭際和名垂千載的功業,以抒發作者獲得宋神宗的知遇,政治上大展巨集圖、春風得意的豪邁情懷。它不同於一般古代詩人詞客那種籠統空泛的詠史作品,而是一個政治家鑑古論今的真實思想感情的流露。全詞通篇敘史論史,實則以史託今,蘊含作者稱讚明君之情,這正是本篇的巧妙之處。

起句「伊呂兩衰翁,歷遍窮通」從窮、通兩個方面落筆,寫伊尹、呂尚前後遭際的變化。伊尹,原名摯;尹,是他後來所擔任的官職。傳說他是伊水旁的一個棄嬰,以「伊為氏,曾傭耕於莘(《孟子。

萬章》):」伊尹耕於有莘之野。「莘,古國名,其地今河南開封附近(,商湯娶有莘氏之女,他作為陪嫁而隨著歸屬於商,後來得到湯王的重用,才有了作為。

呂尚,姜姓,呂氏;名尚,字子牙,號」太公望「。傳說他直到晚年還是因頓不堪,只得垂釣於渭水之濱,一次,恰值周文王出獵,君臣才得遇合,他先輔文王,繼佐武王,終於成就了滅商興周之大業。伊、呂二人的經歷並不是一帆風順的,他們都是先窮而後通,度過了

王安石變法失敗後寫的詩是哪首?

5樓:匿名使用者

浪淘沙令·伊呂兩衰翁

宋代:王安石

伊呂兩衰翁,歷遍窮通。一為釣叟一耕傭。若使當時身不遇,老了英雄。

湯武偶相逢,風虎雲龍。興王只在談笑中。直至如今千載後,誰與爭功!

譯文:伊尹和呂尚兩位老人,困窘和順利的境遇全都經歷過了。他倆一位是釣魚翁,一位是奴僕。如果兩位英雄遇不到英明的君主,最終也只能老死於山野之中。

他們偶然與成湯和周武王相遇,英明的君主得到了賢臣,猶如雲生龍、風隨虎一般,談笑中建起了王業。到現在已幾千年了,誰又能與他們所建立的豐功偉業一爭高下呢?

這首詞歌詠伊尹和呂尚「歷遍窮通」的遭際和名垂千載的功業,以抒發作者獲得宋神宗的知遇,在政治上大展巨集圖、春風得意的豪邁情懷。它不同於一般古代詩人詞客種籠統空泛的詠史作品,而是一個政治家鑑古論今的真實思想感情的流露。全詞通篇敘史論史,實則以史託今,蘊含作者稱讚明君之情,這正是本篇的巧妙之處。

起句「伊呂兩衰翁,歷遍窮通」從窮、通兩個方面落筆,寫伊尹、呂尚前後遭際的變化。伊尹,原名摯;尹,是他後來所擔任的官職。傳說他是伊水旁的一個棄嬰,以「伊為氏,曾傭耕於莘(《孟子·萬章》):

「伊尹耕於有莘之野。」莘,古國名,其地在今河南開封附近),商湯娶有莘氏之女,他作為陪嫁而隨著歸屬於商,後來得到湯王的重用,才有了作為。呂尚,姜姓,呂氏;名尚,字子牙,號「太公望」。

傳說他直到晚年還是因頓不堪,只得垂釣於渭水之濱,一次,恰值周文王出獵,君臣才得遇合,他先輔文王,繼佐武王,終於成就了滅商興周之大業。伊、呂二人的經歷並不是一帆風順的,他們都是先窮而後通,度過了困窘之後才遇到施展抱負的機會的,所以說他們「歷遍窮通」;呂尚顯達的時候,年歲已老了,所以稱作「衰翁」。封建時代的士人由窮到通,總有一定的偶然因素、僥倖成分,也就是說,能夠由窮到通的畢竟是少數,此並言「伊呂兩衰翁」,伊尹佐湯時年老下否,書無明文,此是連類而及。

值得思考的問題是:「若使當時身不遇」。作者頗有自許之意。

「若使」即假如。當伊、呂為耕傭、釣叟之時,假如不遇商湯、周文,則英雄終將老死巖壑。伊、呂是值得慶幸的,但更多的士人的命運卻是大可惋惜的,因為那些人沒有被發現、被賞識、被任用機會,他們是「老了」的英雄,亦即被埋沒了的英雄。

下片,「湯武偶相逢」中的「偶」已經點明瞭「君臣遇合」的偶然性,可是,一旦能夠遇合,那就會出現「風虎雲龍」的局面。《易·乾·文言》:「雲從龍,風從虎,對人作而萬物睹。

」意思是說,雲跟隨著龍出現,風跟隨著虎出出,人世間如果出現了聖明的君主,那末,在談笑之間就輕而易舉地完成了興王道、建國家的大事業。伊、呂有真實的本領,果然能夠做出一番事業來,這樣,才真正稱得起是人才。因這這是問題的實質之所在,所以「興王」一句在全詞中是很有分量的。

結尾,也是對這一句的引申,說伊、呂不僅功蓋當世,至今超越千載,也沒有人能夠與之匹敵。在歌頌伊、呂的不朽功業的背後,伊、呂的遭適明主和建立功業對於王安石來說,無疑是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他從中受到了鼓舞,增強了推行變法的決心和勇氣。

6樓:哈哈晗

這個題目挺好的,但是具體答案等我有思路了就進行回答,之後會更全面地進行回答的。

7樓:匿名使用者

——王安石

伊呂兩衰翁,歷遍窮通。一為釣叟一耕傭。若使當時身不遇,老了英雄。

湯武偶相遇,風虎雲龍,興王只在笑談中。直至如今千載後,誰與爭功。

王安石是個十足的悲劇人物。他有矯世變俗之志,卻是個天真的理想主義政治家。他曾經抱著「民不加賦而國用足」的良苦用心,力排眾議,不懼流言,推行新法。

結果呢,變法沒有取得成功,卻在熙、豐政見之爭中,徹底敗下陣來。

當年一貫支援他變法的神宗皇帝最終變得搖擺不定;官僚名臣韓琦、富弼、司馬光、蘇軾等一干人對王安石變法用人和變法進度方面,意見相左得十分厲害;更讓人驚奇的是,大宋歷史上,以賢德無比而著稱的三朝皇后——曹皇后(仁宗妻)、高皇后(英宗妻)、向皇后(神宗妻),都不遺餘力地對變法投了反對票,再加上當年愛學生呂惠卿的背叛與**……說王安石變法,遭到了群起而攻之,一點也不為過。

公元2023年,王安石二度被罷相,從此,他徹底淡出了大宋朝的政治舞臺。他也因此而擺脫了紛爭,獲得了晚年的逍遙與寧靜。

王安石許身社稷的理想破滅後,要說他的內心從不鬱悶,那是假的。通常來說,一個政治家的政治生命結束,基本上有價值有意義的生命也隨之結束。但王安石不是一個普通的政治家,史書記載說:

「時人鹹謂其賢。」意思是,他在當時人眼中,是個了不起的高人。

他少年的時候,就很有志向,曾負籍遠遊,揹著書香,帶著書童,從家鄉臨川,來到宜黃鹿崗薌林書院求學,並在名師杜子野先生的指導下,勤奮好學,成為了北宋繼文壇盟主歐陽修死後,出現的三個最為重要的文人群體的領袖之一。一是黃庭堅與「江西詩派」,二是蘇軾與「蘇門諸子」,三就是王安石與新黨文人群。「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這種直抒胸臆的文學才華,絕不在蘇軾之下。

宋神宗留給他一個永不能圓的殘夢。變法失敗後的王安石,是怎樣度過他的餘生的呢?他的一腔熱血,滿腹憂憤,只能以文學才華澆心中塊壘,寄情于山水間了。

熙寧十年(2023年),王安石閒居金陵,開始了他閒適從容的晚年生活。《石林詩話》捲上曾說:「王荊公晚年詩律尤精嚴,造語用詞,間不容髮,然意與言會,言隨意遣,渾然天成。

」王安石晚年詩歌所表現出來的獨特風格,史稱之為「荊公體」或「半山體」。——「細數落花因久坐,緩尋芳草得遲歸。」這種如與山人對坐、雲浮山腰、閒看落花的境界,的確綿邈幽深,一片生機,也一片虛靜,竟找不到半點叱吒風雲的政治家王安石的影子,倒是充滿了禪意。

他在《吾心》中提筆寫道:「吾心童稚時,不見一物好。寓言有妙理,獨恨知不早。

初聞守善死,頗覆吝肝腦。中稍歷危艱,悟身非所保。猶然謂俗學,有指當窮討。

晚知童稚心,自足可忘老。」這首詩彷彿是詩人一生心跡轉變的自剖,由童稚時期的不諳事務,到中年的致君堯舜,變法猶如黃粱一夢,險些生命難以自保。王安石作為變法的先驅,致力於革舊陳新,對世事和官場有著非同常人的切身體驗,因此,到了晚年,他能真正徹底擺脫官場羈絆,豁然省悟,知足常樂起來。

王安石的晚年,有另外一個愛好,喜歡騎驢閒逛,身影遍佈田野、寺廟、松林之間,像極了傳說中的張果老。據王鞏在《聞見後錄》裡記載:「王荊公領觀使,歸金陵,居鐘山之下,出即乘驢,餘常謁之。

……或相公欲止即止,或坐松石之下,或田野耕鑿之家,或入寺。隨行未嘗無書,或乘而誦之,或憩而誦之。仍以囊盛餅數十枚,相公食罷,即遣牽卒。

……或田野人持飯獻者,亦食之。」這活脫脫就是「魏晉風度」再現嘛。王安石隨身帶餅聊以充飢,或吃食老百姓獻給他的粗茶淡飯也很是愜意,不改自得其樂的作風。

這讓我想起了生活節儉,不貪圖物質享受的宰相王安石的另一段佳話。

王安石任宰相其間,兒媳婦的親戚到了京城,去拜訪王安石。快到中午的時候,客人以為王安石必定會盛宴款待,一直等啊等,直到肚子都咕咕叫了,王安石才安排客人上席,先喝了幾杯酒,客人一看,沒有下酒菜,不過多久,王安石命人上了兩塊胡餅,再加四塊切好的熟肉。最後上飯了,旁邊碟子裡卻只有鹹菜根子。

客人蕭氏很生氣,且驕橫地想讓王安石難堪。他只吃了胡餅中間一小部分,把四個邊角都留下。讓蕭氏始料不及的是,王安石把剩下的四邊取來自己吃完了,且吃得津津有味的樣子,這讓蕭氏很是羞愧,便灰溜溜地回去了。

參禪禮佛,是晚年王安石的另一重要生活方式。熙寧九年,王安石遭遇了人生最大的無法排遣的心靈傷痛。罷相、變法夭折已經讓他夠悲劇的了,愛子王雱病死,無益於北風摧殘,雪上加霜,此時,佛教的空幻意識,對於王安石來說,成了一劑絕好的心靈療養處方。

關於王安石晚年參禪這一點,史籍多有記載。當時人們均不知禪宗的重要心印「拈花微笑」出自何處,是王安石遍翻典籍,最後在《大梵王問佛決疑經》時找到的,並將這一發現及時告訴當時的蔣山慧泉禪師。這件事記錄在《釋氏稽古錄》裡。

又《續傳燈錄》裡記載,祖心禪師來到金陵,與王安石終日俱談佛法。在禮佛這件事情上,王安石還為佛門做出過實質性的貢獻,那就是將自己在江寧府上元縣的三千四百畝地,連同兒媳婦蕭氏的一千畝良田,都慷慨捐與了寺廟。王安石一生所受的經世之悲和仕途帶給他的心灰意冷,在佛門的指引下,得到了平復,而王安石,願作佛前點燈人,他不斷地為生命之燈填注燃料,點亮自己的人生。

浪淘沙的意思(白居易的),浪淘沙白居易 寫的,這首詩的意思

莫道讒言如浪深,莫言逐客似沙沉。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1 遷客 遭受貶謫客居他鄉的人。2.淘 漉 過濾。兩句詩的前兩句是 莫道讒言如浪深,莫言遷客似沙沉。全詩的意思是,不要說流言蜚語如同惡流一樣使人無法脫身,不要說被貶謫的人好像泥沙一樣永遠下沉。淘金要千遍萬遍的過濾,雖然辛苦,但只有淘盡了...

浪淘沙,詞牌名,收集《浪淘沙》為詞牌的詞

亦稱 浪淘沙令 賣花聲 過龍門 雙調五十四字,前後闋各四平浪淘沙,一韻到底。詞牌格式 仄 仄仄平平,仄 仄平平。平 平 仄 仄仄平平。仄 仄 平 平平仄仄,仄 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 仄平平。平 平 仄 仄仄平平。仄 仄 平 平平仄仄,仄 仄平平。歐陽修 把酒祝東風,且共從容。垂楊紫陌洛城東。總是...

浪淘沙劉禹錫這首詩的前兩句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浪淘沙 劉禹錫 這首詩的前兩句運用了 誇張 的修辭手法 原文 浪淘沙 唐 劉禹錫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註釋 浪淘沙 唐教坊曲名,創自劉禹錫 白居易,其形式為七言絕句,後又用為詞牌名。九曲 自古相傳黃河有九道彎。形容彎彎曲曲的地方很多。浪淘 波浪淘洗。簸 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