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柳 曾鞏 特徵,詠柳曾鞏抓住了柳枝的什麼特徵聯想

2021-03-22 21:48:35 字數 4959 閱讀 1344

1樓:耨耨の尐悅兒

1.曾鞏的《詠柳》抓住了柳樹的什麼特徵?

柳枝細長隨風狂舞的特徵。

2.是個給予了怎樣的情感和道理?

對那些得志便猖狂人的蔑視。告訴他們別太猖狂,人間有正道。

2樓:小薇薇

1、特徵

曾鞏的《詠柳》則抓住了柳樹枝隨風亂舞的猖狂的特點,由此想到了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勢利小人。

2、原文

詠柳曾鞏

亂條猶未變初黃,倚得東風勢便狂。

解把飛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3、註釋

①倚--仗恃,依靠。

②狂--猖狂。這兩句形容柳樹在春天綠得很快:柳條似乎還沒有發黃,但趁著東風吹暖,一下子便飛快地變綠了。

③解把--解得,懂得。

④飛花--柳絮。

譯文雜亂的柳枝條還沒有變黃,在東風的吹動下狂扭亂舞。

不要只看到柳絮飛揚,遮天蔽日,要知道還有清霜降臨、柳葉飄零的時候。

4、作者簡介

曾鞏(1019-1083),字子固,建昌南豐(今屬江西省。宋仁宗時官至中書舍人。他是北宋散文家,詩也寫得有特色。

)生於2023年八月二十五日(9月30日),死於2023年四月十一日(4月30日)曾致堯之孫,曾易佔之子。嘉祐二年(1057)進士。北宋政治家,文學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世稱「南豐七曾」(曾鞏、曾肇、曾布、曾紆、曾紘、曾協、曾敦)。在學術思想和文學事業上貢獻卓越。所寫七言絕句,不乏清新可喜的好作品。

3樓:匿名使用者

亂條猶未變初黃,倚得東風勢便狂。

解把飛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這首詩把柳絮飛花的景色寫得十分生動。柳絮在東風相助之下,狂飄亂舞,鋪天蓋地,似乎整個世界都是它的了。抓住了事物的特色。使之性格化了,使人看到一個得志便猖狂的形象.

4樓:柯瑞嶽

我不知道有沒有

用,自己看看。

詠柳曾鞏抓住了柳枝的什麼特徵聯想

5樓:小薇薇

來 1、曾鞏的《

詠柳》則自抓住了柳樹枝隨風亂bai舞的猖狂的特點,由du此想zhi到了那些得志便猖狂dao

的勢利小人。

2、原文

詠柳亂條猶未變初黃,倚得東風勢便狂。

解把飛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3、註釋

①倚:仗恃,依靠。

②狂:猖狂。這兩句形容柳樹在春天綠得很快:柳條似乎還沒有發黃,但趁著東風吹暖,一下子便飛快地變綠了。

③解把:解得,懂得。

④飛花:柳絮。

4、簡析

這首詩把柳絮飛花的景色寫得十分生動。柳絮在東風相助之下,狂飄亂舞,鋪天蓋地,似乎整個世界都是它的了。抓住了事物的特色。使之性格化了,使人看到一個得志便猖狂的形象。

「未變初黃」,準確地點出了早春季節,此時柳樹枝上剛吐新芽,正是「且莫深育只淺黃」的新柳。 第

一、二句寫凌亂柳枝憑借東風狂飄亂舞,第四句以「不知」一詞,對柳樹的愚蠻可笑加以嘲諷。 詩中把柳樹人格化的寫法,以及詩人對柳樹的明顯的貶抑與嘲諷,使這首詩不是純粹地吟詠大自然中的柳樹。 詠柳而諷世,針對的是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勢利小人。

將狀物與哲理交融,含義深長,令人深思。

6樓:月下獨舞而已

亂條猶未變初黃,倚得東風勢便狂。

解把飛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亂條、倚」抓住了柳枝的柔軟

「飛花蒙日月」抓住了柳絮飄飛的景觀

這首詩主要抓住了柳枝隨風狂舞,柳絮漫天飛揚的特徵。

曾鞏的《詠柳》表現了什麼態度

詠柳 曾鞏 賞析題目

7樓:匿名使用者

《詠柳》曾鞏

亂條猶未變初黃,倚得東風勢便狂。

解把飛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解釋】 ①倚--仗恃,倚靠。狂--猖狂。這兩句形容柳樹在春天綠得很快:

柳條似乎還沒有發黃,但趁著東風吹暖,一下子便飛快地變綠了。 ②解把-- 解得,懂得。飛花--柳絮。

③這兩句的意思是:不要只看到柳絮飛揚,遮天蔽日,要知道還有清霜臨降、柳葉飄零的時候啊! 【字面意思】 雜亂的柳枝條還沒有變黃,在東風的吹動下狂扭亂舞。

把它的飛絮想矇住日月,但不知天地之間還有秋霜

【作者介紹】 曾鞏(1019—1083)字子固,南豐(今屬江西)人。北宋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嘉祐二年(2023年)登進士第,兒童時代的曾鞏,就與兄長曾曄一道,勤學苦讀,白幼就表現出良好的天賦。

其弟曾肇在《亡兄行狀》中稱其「生而警敏,不類童子」,而且記憶力超群,「讀書數萬言,脫口輒誦」。嘉祐二年(2023年),39歲的他才考取了進士,被任命為太平州司法參軍,踏上了仕途。翌年,奉召回京,編校史館書籍,遷館閣校勘、集賢校理。

熙寧二年(2023年)先後在齊、襄、洪、福、明、亳等州任知州,頗有政聲。元豐三年(2023年),徙知滄州,過京師,神宗召見時,他提出節約為理財之要,頗得神宗賞識,留三班院供事。元豐四年,神宗以其精於史學,委任史館修撰,編纂五朝史綱,未成。

元豐五年,拜中書舍人。次年卒於江寧府。理宗時追諡「文定」。

曾鞏在政治舞臺上的表現並不算是很出色,他的更大貢獻在於學術思想和文學事業上。 曾鞏的思想屬儒學體系,他贊同孔孟的哲學觀點,強調「仁」和「致誠」,認為只要按照「中庸之道」虛心自省、正誠修身就能認識世界和主宰世界。在政治上他反對兼併政策,主張發展農業和廣開言路。

他在任地方官時,總是以「仁」為懷,「除其奸強,而振其弛壞;去其疾苦,而撫其善良」(《齊州雜詩序》)。由於他思想有一定侷限性,因此,對王安石變法有些不同看法。他認為法愈密,則弊愈多。

但是曾鞏也不主張死守成法,他對在位者的因循苟且表示不滿,提出「法者,所以適變也,不必盡同;道者,所以立本也,不可不一」(《戰國策目錄序》)的觀點。主張在不失先王意旨的前提下,對法制作必要的改革。在行動上,他能夠維護新法,在齊州為官時,能力行保甲之法,使州人安居樂業。

曾鞏的散文創作成就很高,是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積極參加者。他師承司馬遷、韓愈和歐陽修,主張「文以明道」,把歐陽修的「事信、言文」觀點推廣到史傳文學和碑銘文字上。他在《南齊書目錄序》中說:

「古之所謂良史者,其明必足以周萬事之理,其道必足以適天下之用,其智必足以通難顯之情,然後其任可得而稱也。」他強調只有「蓄道德能文章者」,才足以發難顯之情,寫「明道」之文。他的散文大都是「明道」之作,文風以「古雅、平正、沖和」見稱。

《宋史》本傳說他「立言於歐陽修、王安石間,紆徐而不煩,簡奧而不晦,卓然自成一家」。他的議論性散文,剖析微言,闡明疑義,卓然自立,分析辨難,不露鋒芒。《唐論》就是其中的代表作,援古事以證辯,論得失而重理,語言婉曲流暢,節奏舒緩不迫,可與歐陽修的《朋黨論》媲美。

他的記敘性散文,記事翔實而有情致,論理切題而又生動。著名的《墨池記》和《越州趙公救災記》熔記事、議論、抒情於一爐,深刻有力,通情達理。他的書、序和銘也是很好的散文。

《寄歐陽舍人書》和《上福州執政書》歷來被譽為書簡範文。敘事委婉深沉,語言簡潔凝練,結構十分嚴謹。《戰國策目錄序》論辯人理,氣勢磅礴,極為時人所推崇。

當西昆體盛行時,他和歐陽修等人的散文,一揖雕琢堆砌之風,專趨平易自然。王安石曾讚歎說:「曾子文章世稀有,水之江漢星之鬥。

」(《贈曾子固》)。蘇軾也說:「醉翁門下士,雜從難為賢;曾子獨超軼,孤芳陋群妍」。

曾鞏也擅長寫詩,有400餘首傳世。其詩或雄渾瑰偉,或委婉超逸,無不含義深刻,妙趣橫生。《迫租》描繪了「今歲九夏旱,赤日萬里灼」,「計雖賣強壯,勢不旭弱」的慘狀,發出「暴吏體宜除,浮費義可削」的呼聲,與王安石的《兼併》詩有異曲同工之妙。

絕句《西樓》、《城南》,清新雋永,具有王安石晚年詩作的風致。他的詠物詩多數富有新意,如《詠柳》詩:「亂條猶未變初黃,倚得東風勢便狂。

解把飛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以柳樹隱喻奸臣和**勢力,形象逼真,寓意深刻,別開生面。曾鞏的詩作,格調超逸,字句清新,但有些也存在宋詩言文言理的通病,又為其文名所掩,故不甚為人們所注意。

曾鞏一生整理古籍、編校史書,也很有成就。《戰國策》、《說苑》、《列女傳》、《李太白集》和《陳書》等都曾經過他的校勘。《戰國策》和《說苑》兩書,多虧他訪求採錄,才免於散失。

他每校一書,必撰序文,藉以「辨章學術,考鏡源流」。曾鞏好藏書,珍藏古籍達20000多冊;收集篆刻500卷,名為《金石錄》。曾鞏治學嚴謹,每力學以求之,深思以索之,使知其要,識其微,故能「上下馳騁,愈出而愈工」。

其弟曾肇,說他的文章「一落紙,為人傳去,不旬月而周天下,學士大夫手抄口誦,惟恐得之晚也」(曾肇《亡兄行狀》,見《元豐類稿》卷末)。曾鞏培養了一批名儒,陳師道、王無咎、曾肇和曾布受業於他。《宋元學案》雲:

「陳無己(師道)好學苦志.以文謁曾子固,子固為點去百十字,文約而義意加備,無己大服。」 曾鞏的文章對後世的影響也很大。

南宋朱熹「愛其詞嚴而理正,居嘗誦習」。明代唐宋派散文家王慎中、唐順之、茅坤、歸有光,清代的桐城派方苞、劉大槐、姚鼐和錢魯斯等人都把他的文章奉為圭臬。《明史·王慎中傳》載:

「慎中為文,初主秦漢,謂東京之下無可取,已司歐、曾作文之法,乃盡焚舊作,一意師仿,尤得力於曾鞏;順之初不服,久亦變而從之。」 曾鞏一生著述豐富,有《元豐類稿》50卷、《續元豐類稿》 40卷、《外集》10卷流行於世。另外,他還著有《衛道錄》、《大學稽中傳》、《禮經類編》、《雜職》、《宋朝政要策》、《詩經教考》等等。

宋朝南渡後,《續稿》、《外集》散佚不傳,今僅存《元豐類稿》 50卷。又世傳《隆平集》30卷舊題曾鞏撰,前人考訂系出於偽託。 【說明】這首詩把柳絮飛花的景色寫得十分生動。

柳絮在東風相助之下,狂飄亂舞,鋪天蓋地,似乎整個世界都是它的了。抓住了事物的特色。使之性格化了,使人看到一個得志便猖狂的形象。

【賞析】「未變初黃」,準確地點出了早春季節,此時柳樹枝上剛吐新芽,正是「且莫深育只淺黃」的新柳。 第

一、二句寫凌亂柳枝憑借東風狂飄亂舞,第四句以「不知」一詞,對柳樹的愚蠻可笑加以嘲諷。 詩中把柳樹人格化的寫法,以及詩人對柳樹的明顯的貶抑與嘲諷,使這首詩不是燉粹地吟詠大自然中的柳樹。 詠柳而諷世,針對的是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勢利小人。

將狀物與哲理交融,含義深長,令人深思。

曾鞏寫的詠柳,《詠柳》(曾鞏)注音版

曾鞏 詠柳 賞析 曾鞏 詠柳 亂條猶未變初黃,倚得東風勢便狂。解把飛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作者介紹 曾鞏 1019 1083 字子固,建昌南豐 今屬江西省。宋仁宗時官至中書舍人。他是北宋散文家,詩也寫得有特色。所寫七言絕句,不乏清新可喜的好作品。說明 這首詩把柳絮飛花的景色寫得十分生動。柳絮在東...

曾鞏的《詠柳》抓住了柳樹的什麼特證?寄寓了怎樣的情感和道理

詠柳 宋.曾鞏 亂條猶未變初黃,倚得東風勢便狂。解把飛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譯文雜亂的柳枝條還沒有變黃,在東風的吹動下狂扭亂舞。把它的飛絮想矇住日月,但不知天地之間還有秋霜這首詩把柳絮飛花的景色寫得十分生動。柳絮在東風相助之下,狂飄亂舞,鋪天蓋地,似乎整個世界都是它的了。抓住了事物的特色。使之性...

宋史曾鞏傳翻譯,文言文《曾鞏傳》翻譯

曾鞏傳 及其翻譯如下 曾鞏,字子固,建昌南豐人。生而警敏,年十二,試作 六論 援筆而成,辭甚偉。甫冠,名聞四方。歐陽修見其文,奇之。嘉祐二年進士第,出通判越州。歲飢,度常平不足贍,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諭告屬縣,諷富人自實粟,總十五萬石,視常平價稍增以予民。民得從便受粟,不出田裡,而食有餘。又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