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禹錫在秋詞中一反過去文人悲秋的傳統認為秋日勝春朝臺是如何證

2021-03-23 11:09:30 字數 4917 閱讀 4253

1樓:飄羽戀蝶

秋詞(其一) 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自古逢秋悲寂寥」,詩人開篇,即以議論起筆,斷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觀念,表現出一種激越向上的詩情。首句即明確指出自古以來,人們每逢到了秋天就感嘆秋天的寂寞蕭索。「自古」和「逢」,極言悲秋的傳統看法的時代久遠和思路模式的頑固。

接著一句用「我言」直抒胸臆,態度鮮明,說出的是詩人的自信,這種自信,儘管染上的,是一種不幸的色彩,然而,詩人闊大的胸襟卻非凡地溶解了這種不幸。「秋日勝春朝」,用對比手法,熱情讚美秋天,說秋天比那萬物萌生,欣欣向榮的春天更勝過一籌,這是對自古以來那種悲秋的論調的有力否定。

希望幫到你~

2樓:匿名使用者

秋詞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 便引詩情到碧宵。

通過後兩句「晴空一鶴排雲上, 便引詩情到碧宵。」 天空雲淡、晴空萬里、一鶴衝上雲宵,這樣的秋高氣爽秋天景色,讓詩人感覺,一股豪情油然而生,詩情大發,這些自然是春天溫暖恬淡不能比的。

3樓:紫曉悅

劉禹錫,唐代著名詩人,詩歌創作在當時獨樹一幟。這首詩是在被貶朗州後寫的。秋天,草木枯萎,萬物蕭條,在多愁善感的文人筆下,便具有愁腸九曲的秋意。

詩人一掃千古陳說,拓展出嶄新的意境,在中國詩歌史上,可謂鳳毛麟角。

本詩題為《秋詞》,所以在詩開頭,詩人就用常理:「自古逢秋悲寂寥。」寫出秋的意境,秋的特色,在文人墨客的眼中,秋是一種悲涼,是一種寂寞,秋是悲的象徵,是孤獨、寂寞、惆悵的載體,但接下來,詩人卻大膽而充滿豪情地道出對「秋」的理解,對秋的追求:

「我言秋日勝春朝。」在作者心中,它是美的季節,遠勝過繁花似錦的春日,表現出詩人被貶後樂觀的心情。

詩的三、四句,便神來一筆,將這一筆調轉成高亢的秋歌:「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通過對晴空「鶴排」雲天的描寫,展現出一幅獨特而富有活力的秋景圖,藉以表現詩人積極向上、樂觀開朗的高潔情操,再次體現出面對困難百折不撓的鬥爭精神。

雖人生坎坷,屢遭貶謫,壯志難酬,不被重用,但仍勵志高歌,整個詩無不表現出詩人豪邁的大度。

值得稱讚的是,詩人打破自古悲秋的習俗,儘管字裡行間有仕途的不如意,但畢竟看得見「晴空」「碧霄」,何必因貶官而沉鬱呢?著一「勝」字,無不顯示出詩人內心的一股激情,一份豪邁:仕途不如意,詩情仍可生!

在情感中寄託自己的壯志,又何嘗不是成功呢?詩人內心的豪情與悲憤盡在這爽朗之中。

這首詩感情真摯動人,雖是在蕭瑟的秋天所作,卻少了些淡淡的哀愁,而是一語道破「秋日勝春朝」,詩人一反常態,折射出詩人豪邁自負的心境,被貶朗州後的他絲毫沒有悲哀、悵惘,在這天高雲淡、鶴群南飛的秋日,卻把詩情引向碧藍的天空,表現出詩人那博大豪放的心境,不為世俗所累的超脫天然,真令人歎服!

歷史與文學的區別與聯絡

4樓:愛吃脖子

歷史與文學的區別與聯絡如下:

一、區別

1、定義不同

文學是指以語言文字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觀現實的藝術,包括戲劇、詩歌、**、散文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稱作體裁)表現內心情感和再現一定時期和一定地域的社會生活。

歷史,是客觀存在的事實,真相只有一個。歷史,或簡稱史,指對人類社會過去的事件和行動,以及對這些事件行為有系統的記錄、詮釋和研究。歷史可提供今人理解過去,作為未來行事的參考依據,與倫理、哲學和藝術同屬人類精神文明的重要成果。

2、表現形式不同

文學起源於人類的生產勞動,最早出現的是口頭文學,一般是與**聯結為可以演唱的抒情詩歌。最早形成書面文學的有中國的《詩經》、印度的《羅摩衍那》和古希臘的《伊利昂紀》等。

歐洲傳統文學理論分類法將文學分為詩、散文、戲劇三大類。中國先秦時期將以文字寫成的作品都統稱為文學,魏晉以後才逐漸將文學作品單獨列出。現代通常將文學分為詩歌、**、散文、戲劇四大類別。

文學, 是一種將語言文字用於表達社會生活和心理活動的學科。其屬於社會意識形態之藝術的範疇。 文學是語言文字的藝術,是社會文化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

歷史是對過去事件的記錄和研究,又稱為「歷史學」,或簡稱「史學」。隸屬於歷史學或與其密切相關的學科有年代學、編纂學、家譜學、古文字學、計量歷史學、考古學、社會學和新聞學等,參見歷史學。

記錄和研究歷史的人稱為歷史學家,簡稱「史學家」,中國古代稱為史官。記錄歷史的書籍稱為史書,如《史記》《漢書》等,粗分為「官修」與「民載」兩類。

廣義上,「歷史」可以指過去發生的一切事件,不一定同人類社會發生聯絡。在哲學上,這種含義下的歷史稱為歷史本體,例如宇宙歷史、地球歷史、鳥類歷史等等。

狹義的歷史則必須以文字記錄為基礎,即文字出現之後的歷史才算歷史,在此之前的歷史被稱為史前史。與人類社會相關的歷史,又可以稱為人類史或社會史,而脫離人類社會的過去事件稱為自然史。

二、聯絡

歷史是真實發生的歷史事件,文學不同於歷史,文學源於歷史,同時又虛構部分,同時加入作者的自己的感情因素和作者的價值觀的影響,會對歷史作出不同程度的改變,使得文學又更多的感**彩。經過文學的加工,歷史得到更廣泛的傳播,同時歷史又給了文學創作更多的源泉的靈感。

擴充套件資料

歷史本身就有很好的文學性,因為歷史中隱藏著許多文學性的奧祕。歷史是一種天工,其中包含的因果和哲學奧祕,絕不會因為作家個人的情緒和價值觀而發生變化。人們常說:

「生活比**更精彩。」生活就是正在發生的歷史。

文學有兩個作用:第一個作用就是做夢,就是作家通過虛構來營造一種夢境。另一個作用則恰好相反,不做夢,而是在細緻地觀察和了解事實之後,用文學更深刻、更形象地表現這些事實。

巴爾扎克說:「**是一個民族的祕史。」說的就是文學與歷史的關係。

這恰好也是《三國演義》與《三國志》的關係,《三國演義》與《三國志》之間其實是一脈相承的,並不存在價值觀的彼此對立和歷史事實的全然不同

它們之間最大的不同,是《三國演義》使用了很多有意思的文學手法,來表現《三國志》裡面所記載的歷史事實。從這個意義上講,《三國演義》其實就是一部歷史書,它的歷史學價值可以與《三國志》相得益彰。

5樓:我是劉翔

歷史是真實發生的歷史事件,是真實存在的不可更改的。文學不同於歷史,文學源於歷史,同時又虛構部分,同時加入作者的自己的感情因素和作者的價值觀的影響,會對歷史作出不同程度的改變,使得文學又更多的感**彩,二不是百分之百的忠於歷史的原型。

經過文學的加工歷史得到更廣泛的傳播,同時歷史又給了文學創作更多的源泉的靈感。

6樓:告別安琪

歷史是文學的一個側面面,文學記錄歷史。

就像魚兒和水的關係,歷史就是水,文學就是魚。沒有文學歷史照樣存在,但缺少思考;沒有歷史文學根本無從談起。

文學:文學是語言文字的藝術(文學是由語言文字組構而成的,開拓無言之境),往往是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稱作體裁)表現內心和再現一定時期,一定地域的社會生活.

由於出版和教育的進步以及社會的全面發展,已經失去其壟斷地位成為大眾文化的一支。產生了所謂的嚴肅文學和通俗文學或大眾文學之分。

歷史:歷史,是客觀存在的事實,真相只有一個。然而記載歷史、研究歷史的學問卻往往隨著人類的主觀意識而變化、發展完善,甚至也有歪曲、捏造。

正因為如此,當年胡適才說:「歷史就像一個小姑娘,你愛怎麼打扮就怎麼打扮。」這裡的「歷史」一詞,嚴格說來,應該是狹義歷史學的含義。

也因此,我國古代優秀的史學家們特別重視「史德」——「善惡必書」、「析理居正」,通俗地說,就是實事求是地記錄、公正客觀地分析論斷。

談談文學與歷史的關係

7樓:其翼若垂天之雲

歷史與文學的關係

——周振鶴教授在上海師範大學的演講

我曾經作過歷史與科學關係的演講,認為歷史學處在人文與科學之間,大旨是闡發歷史學研究方法上的科學性與研究物件的人文性,這是歷史的中庸之道(歷史與科學的共通處還有一點是求真)。另一方面,學科性質屬於人文領域的歷史,在傳統的文史哲學科之中,也處於中庸的狀態,前進一步是哲學,後退一步是文學。比如,黑格爾的歷史哲學是哲學而不是歷史,只是以歷史說事。

湯因比的歷史研究也近似哲學,以文明形態的變遷來說明其哲學觀點。這就是「前進一步是哲學」。後退一步呢?

《三國志》是歷史,《三國演義》就是文學了。關雲長走麥城是歷史,華佗為其刮骨療毒則是文學。岳飛抗金是歷史,岳母刺字就是文學了。

狹義的歷史學其實就是歷史編纂學,信奉歷史事實至高無上的原則,既不理會歷史發展的規律,也不**歷史發展的趨向,更不談論什麼歷史經驗與教訓,而只以復原歷史面貌為己任,其極端的表現就是以史料學代替史學。但我這裡卻不是要批判歷史編纂學,而是說歷史學本來的意義僅在於追求歷史事實,而對這些事實作哲學的思考或者在歷史事實的基礎上進行文學創作,實際上都進入了其他領域。當然學術之間沒有絕對的界線,歷史學也可以總結歷史規律為自己的目的,也可以科學地預見歷史的發展,但這一切都必須以史實為基礎。

脫離了歷史事實,再好的理論也只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同樣,以歷史事實為基礎的文學創作再如何戲說,也必須合情合理,才有感人的力量,否則就是瞎說胡扯,沒有人願意看了。大家知道京劇《失空斬》十分有名,但失街亭是真事,斬馬謖是真事,中間那一段空城計可就是虛構了。

只不過虛構得好,十分在理,雖然歷史學家不接受,但觀眾卻很愛看,而且在《失空斬》裡頭,就數空城計戲劇性最強。如果有歷史學家因為其違背史實而硬要將它抽掉,那豈不是成了傻瓜?所以一般而言,我不反對戲說,只要不太出格就行,否則只剩下乾巴巴的歷史事實,那就只有歷史學家自己才愛看。

那麼除了文學創作以外,歷史學著作是不是都是純粹的歷史事實,而沒有一點文學成份呢?也不盡然。歷史學裡頭有文學因素存在,同樣文學中也有歷史事實。

歷史中的文學

行刺趙盾一事未成而刺客自盡是歷史事件。但為何刺殺未遂,卻是歷史故事了。從事件而變為故事,文學成份是不可少的。這就是歷史中的文學。

歷史中的文學是指歷史中有文學的成份。文學可以虛構,歷史必須真實,也就是要可信,這是最基本的差異。但歷史中就沒有虛構的成份嗎?

司馬遷的《史記》自然是典型的歷史作品,它是廿四部正史的第一部。所謂紀傳體的史書就是由它所開創的,所以大概不會有人說《史記》是**故事。但是我們看看其中的一段史事。

《史記·晉世家》載:因趙盾屢諫,「靈公患之,使?

秋詞劉禹錫的賞析是什麼?唐 劉禹錫 《秋詞》的意思

1 賞析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詩人抓住秋天 一鶴凌雲 這一別致的景觀的描繪,展現的是秋高氣爽,萬里晴空,白雲漂浮的開闊景象。那凌雲的鶴,也載著詩人的詩情,一同遨遊到了雲霄。雖然,這鶴是孤獨的,然而它所呈現出來的氣勢,卻是非凡的。一個 排 字,所蘊涵的深意,盡在不言中了。也許,詩人是以 鶴...

劉禹錫的秋詞中可寫的景物很多劉禹錫在詩中為什麼只寫沖天而上的一鶴有何深意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詩人抓住秋天 一鶴凌雲 這一別致的景觀的描繪,展現的是秋高氣爽,萬里晴空,白雲漂浮的開闊景象。那凌雲的鶴,也載著詩人的詩情,一同遨遊到了雲霄。雖然,這鶴是孤獨的,然而它所呈現出來的氣勢,卻是非凡的。一個 排 字,所蘊涵的深意,盡在不言中了。也許,詩人是以 鶴 自喻,也...

秋詞劉禹錫黃鶴樓

秋詞 作者 劉禹錫 朝代 唐代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內排雲上,便引容詩情到碧宵。譯文自古以來每逢秋天都會感到悲涼寂寥,我卻認為秋天要勝過春天。萬里晴空,一隻鶴凌雲而飛起,就引發我的興到了藍天上了。黃鶴樓,送友人,秋詞,魯山山行,浣溪沙,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的詩文,詩意,感情,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