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諫有風險,有哪些關於古代君王善於納諫和不納諫造成嚴重後果的事例

2021-06-01 17:18:34 字數 4738 閱讀 9134

1樓:被盜了了了

唐太宗李世民因為善於納諫,才有了」貞觀之治「,而他與魏徵這對君臣之間的事蹟,也傳為了千古佳話。

項羽不納諫,沒有在鴻門宴上面殺死劉邦,所以造成後來劉邦坐大,直到被劉邦滅掉,讓人唏噓。

納諫臣民規勸或批評君王,叫作「諫」。君王接受規勸或批評,叫作「納諫」。我國歷史上最善於納諫的皇帝是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627—649在位)是唐高祖李淵的次子,626年他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太子李建成,迫使李淵退位,從而當了皇帝,年號貞觀。

唐太宗即位時,唐朝雖已建立十年,但由於隋煬帝的殘暴統治和嚴重戰亂的破壞,社會經濟凋敝不堪。然而,在唐太宗即位後的不長時間內,社會經濟便得到了恢復和發展。出現了政治比較清明、社會秩序相對穩定、國家逐步強盛的局面,使貞觀時期成為中國封建歷史上的「盛世」。

唐太宗能夠取得這樣大的政績,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在貞觀前期和中期善於納諫。

唐太宗曾說過。我少年時就喜愛弓箭,後來我用弓箭定天下,還不能真正懂得弓箭的好壞;何況天下的事務,我怎麼能都懂得?這說明他有一定的自知之明,承認自己並非一切都懂,無所不能。

據此,他清醒地認識到,如果臣下對自己隱惡揚善,一味順從、奉承,「則國之危亡,可立而待也」。

為了穩固他的統治,唐太宗告誡下屬:「君有違失,臣須直言。」並且也確實採納了不少正確的勸諫。

比如,630年(貞觀四年)唐太宗打算大興土木,興建洛陽乾陽殿。給事中張玄素說,在國家還未恢復元氣的時候,您這樣做的過失比隋煬帝還大,甚至會得到同桀、紂一樣的下場。對如此尖銳的言辭,唐太宗非但沒有動怒,而且接受了意見,下令緩建,還重賞了他。

又有一次,唐太宗一氣之下要判處一名偽造資歷的人死刑,大理寺少卿戴胄堅決反對,認為依法應判處流放。唐太宗受到頂撞,十分生氣,戴胄仍然據理力爭,說:法令是國家取信於天下的憑藉,皇帝不能因一時憤怒而殺人。

爭辯的結果,唐太宗折服了,並且稱讚戴胄秉公執法。

至於以「犯顏直諫」著稱的大臣魏徵,更是常常與唐太宗面諫廷爭,有時言辭激烈,引起唐太宗的盛怒,他也毫不退讓,往往使唐太宗感到難堪,下不了臺。不過事後唐太宗能認識到,魏徵極力進諫,是為了使自己避免過失。因而先後接受了魏徵二百多次批評規勸,還把他比作可以糾正自已過失的一面鏡子。

魏徵病死時,唐太宗非常悲傷,痛哭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鏡矣!」

由於唐太宗鼓勵進諫,而且願意納諫,所以當時的朝臣一般都直言敢諫。大臣裴矩,原是隋煬帝的寵臣,由於隋煬帝殘暴拒諫,他便處處阿諛逢迎,還為隋煬帝出過遠征高麗等一些禍國殃民的主意。但在貞觀時期,同樣是這個裴矩,卻能夠勇於諫爭,他由隋朝的佞(ning濘)臣成為唐朝的淨臣,前後判若兩人。

裴矩能有這樣大的變化,根本原因在於唐太宗善幹納諫。

唐太宗李世民從維護自己的統治利益出發,在比較長的時間內,對臣下的意見能夠認真聽取,擇善而從,甚至有時抑制住皇帝的虛驕心,不計較言辭的冒犯而納諫,這在中國曆代的封建皇帝中是無人可比的。0

2樓:nw剛剛好

1、有個典故叫一鳴驚人,就是講納諫淳于髡是齊國的一個入贅女婿。身高不足七尺,為人滑稽,能言善辯,屢次出使諸侯之國,從未受過屈辱。齊威王在位時,喜好說隱語,又好徹夜宴飲,逸樂無度,陶醉於飲酒之中,不管政事,把政事委託給卿大夫。

文武百官荒淫放縱,各國都來侵犯,國家危亡,就在旦夕之間。齊王身邊近臣沒有一個敢進諫。淳于髡用隱語來規勸諷諫齊威王,說:

「都城中有隻大鳥,落在了大王的庭院裡,三年不飛又不叫,大王知道這隻鳥是怎麼一回事嗎?」

齊威王說:「這隻鳥不飛則已,一飛就直衝雲霄;不叫則已,一叫就使人驚異。」於是就詔令全國七十二個縣的長官全來入朝奏事,獎賞一人,誅殺一人;又發兵禦敵,諸侯十分驚恐,都把侵佔的土地歸還齊國。

齊國的聲威竟維持長達三十六年。

2、貞觀初年,唐太宗與黃門侍郎王珪在宴會上交談,當時有個美人在旁邊侍候。她本是廬江王李瑗的愛姬,李瑗敗事後,被籍沒入宮。太宗指著她對王珪說:

「廬江王荒淫無道,殺害了她原先的丈夫而把她佔為己有。暴虐到極點,怎會不滅亡呢?」

王離座說:「陛下認為廬江王奪取她是對了呢,還是不對?」太宗說:

「哪有殺人而奪取其妻的道理,你卻問我對不對,這是什麼意思?」王回答說:「我見到《管子》書裡說:

齊桓公到了郭國,問那裡的父老:『郭國為什麼會滅亡?』

父老說:『因為郭君喜歡好人而厭惡壞人。』齊桓公說:『照你所說,他是個賢君啊,怎會滅亡呢?』父老說:『不是這樣,郭君喜歡好人卻不能任用,厭惡壞人卻不能摒棄,所以滅亡。

如今這個婦人還在陛下左右,所以我猜測陛下的心意認為這樣做是對的,陛下如果認為不對,那就是所謂知道**而不能摒棄了。」太宗聽罷大為欣喜,誇他講得好極了,馬上命令把這個美人送還給她的親族。

3、唐朝的魏徵敢於直諫,他多次上書勸諫唐太宗,特別是貞觀十一年,他寫下了流傳千古的《諫太宗十思疏》。在這篇奏疏中,他提出了「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的治國之道,要求唐太宗牢記「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

魏徵這些話沒有膽量是說不出來的.唐太宗對於魏徵之言,魏徵去世後,唐太宗對侍臣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魏徵沒,朕亡一鏡矣.

」可見唐太宗對魏徵的信任。

4、西周厲王,暴虐無道,殘酷地壓迫人民,激起人民強烈的不滿。他的大臣召公勸諫周厲王說,為政必須注意老百姓的意見,「防民之口,甚於防川」。

周厲王不聽召公的勸告,終於激起民憤,被人民流放到邊遠地區。

5、戰國時期,秦國趁趙國政權交替之機,大舉攻趙,並已佔領趙國三座城市。趙國形勢危急,向齊國求援。齊國一定要趙威後的小兒子長安君為人質,才肯出兵。

趙威後溺愛長安君,執意不肯,致使國家危機日深。

古代君王善於納諫和不納諫造成嚴重後果的事例

3樓:匿名使用者

納諫:魏徵和唐太宗

魏徵向太宗進諫,前後200多條。魏徵不僅在唐朝以休養生息、注重教化的基本國策的辯論上,在廢除分封制度、完善郡縣制度的政治方針的施行上,提出正確的見解,而且在許多生活細節上,也給太宗以很好的規諫。

特別要提到的是魏徵諫太宗十思疏,這十條几乎條條都是針對人性的弱點,告誡太宗在方方面面要約束自己。

魏徵總是言人之所難言,即使太宗不能一下子全部接受,事後總能做出妥協,剋制自己的脾氣與慾望,從而成就了求諫納諫的佳話。

魏徵是歷史上有名的敢諫之臣,曾提出「兼聽則明,偏聽則暗」,「居安思危,戒奢以儉」,主張「薄賦斂」,「輕租稅」,「息末敦本」,「寬仁治天下」等,對太宗的行動及政策措施給以極有益的影響。

不納諫:

周厲王不納諫

周厲王暴虐成性,奢侈專橫,百姓都公開議論他的過失。召穆公勸諫說:「百姓不能忍受暴虐的政令!

」周厲王大怒,找到一個衛國的巫師,讓他來監視那些議論的人,巫師告誰議論,周厲王就殺掉誰。這樣一來,議論的人逐漸減少,但同時諸侯也不來朝拜。

周厲王三十七年(公元前843年),百姓不約而同起來反叛,襲擊周厲王,周厲王於是逃到彘地(今山西霍縣東北)。

當時周厲王的太子姬靜躲藏在召公家裡,百姓知道後,就把召公家包圍起來,召公說:「先前,我多次勸諫君王,但君王不聽,所以才造成這次的災難。

擴充套件資料

諫太宗十思疏

我聽說想要樹木生長,一定要穩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遠,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國家安定,一定要厚積道德仁義。

源泉不深卻希望泉水流得遠,根系不牢固卻想要樹木生長。道德不深厚卻想要國家安定,我雖然地位低見識淺,(也)知道這是不可能的,更何況(您這)聰明睿智(的人)呢!

國君處於皇帝的重要位置,在天地間尊大,就要推崇皇權的高峻,永遠保持政權的和平美好。

如果不在安逸的環境中想著危難,戒奢侈,行節儉,道德不能保持寬厚,性情不能克服慾望,這也(如同)挖斷樹根來求得樹木茂盛,堵塞源泉而想要泉水流得遠啊。

(古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了上天賦予的重大使命,他們沒有一個不為國家深切地憂慮而且治理成效顯著的,但大功告成之後國君的品德就開始衰微了。

國君開頭做得好的確實很多,能夠堅持到底的大概不多,難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難嗎?過去奪取天下時力量有餘,現在守衛天下卻力量不足,這是為什麼呢?

通常處在深重的憂慮之中一定能竭盡誠心來對待臣民,已經成功,就放縱自己的性情來傲視別人。竭盡誠心,雖然一在北方,一在南方,也能結成一家,傲視別人,就會使親人成為陌路之人。

即使用嚴酷的刑罰來督責(人們),用威風怒氣來嚇唬(人們),(臣民)只求苟且免於刑罰而不懷念感激國君的仁德,表面上恭敬而在內心裡卻不服氣。

(臣民)對國君的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百姓;(他們像水一樣)能夠負載船隻,也能顛覆船隻,這是應當深切謹慎的。疾馳的馬車卻用腐爛的繩索駕馭,怎麼可以疏忽大意呢?

做國君的人,如果真的能夠做到一見到能引起(自己)喜好的東西就要想到用知足來自我剋制,將要興建什麼就要想到適可而止來使百姓安定;

想到帝位高高在上就想到要謙虛並加強自我約束,害怕驕傲自滿就想到要像江海那樣能夠(處於)眾多河流的下游,喜愛狩獵就想到網三面留一面,擔心意志鬆懈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終;

擔心(言路)不通受矇蔽就想到虛心採納臣下的意見,考慮到(朝中可能會出現)讒佞奸邪就想到使自身端正(才能)罷黜奸邪,施加恩澤就要考慮到不要因為一時高興而獎賞不當,動用刑罰就要想到不要因為一時發怒而濫用刑罰。

全面做到這十件應該深思的事,弘揚這九種美德,選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挑選好的意見而聽從它。

那麼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獻出他的謀略,勇敢的人就能完全使出他的力量,仁愛的人就能散播他的恩惠,誠信的人就能獻出他的忠誠。

文臣武將爭先恐後前來效力,國君和大臣沒有大事煩擾,可以盡情享受出遊的快樂,可以頤養得像赤松子與王子喬那樣長壽,皇上彈著琴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不用再說什麼,天下人就已經都有教化了。

為什麼一定要(自己)勞神費思,代替臣下管理職事,役使自己靈敏、明亮的耳、眼,減損順其自然就能治理好天下的大道理呢!

基金風險有哪些,購買基金的風險有哪些

招商銀行 大多數 都不承諾保本,即使保本 也有持有期限等保本條件,各支具體保本規定以 公司公告為準。隨著投資市場和經濟的不斷髮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瞭解 接觸 一些投資者想利用 進行理財或是投資。但是需要注意的是 也有風險排序,和風險種類 你好,我是上海一知名股權管理公司的河南市場經理。股權投資 投資...

古代關於女子化妝的詩詞有哪些,古代關於女子化妝的詩詞

蘇軾 江城bai子 夜來du 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zhi梳妝。dao 曹操 陌上桑 頭上倭墮髻,回 耳中明月答珠,緗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杜甫 新婚別 自嗟貧家女,久致羅襦裳。羅襦不復施,對君洗紅妝。唐 徐凝 宮中曲二首 披香侍宴插山花,厭著龍綃著越紗。恃賴傾城人不及,檀妝唯約數條霞。唐 徐凝 身...

銀行授信有哪些風險,銀行貸款風險有哪些

主要有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和操作風險。擴充套件資料 一 信用風險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是,給客戶授信之後,會面臨客戶不償還資金的信用風險,另一方面是客戶的信用等級變化導致的信用風險 市場風險包括利率風險,匯率風險等 授信的操作風險包括內部授信制度的不完善帶來的風險,內部操作人員的勾結 隱瞞等違規行為產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