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聯的來歷,春聯的來歷30字

2021-05-22 13:40:28 字數 6407 閱讀 7761

1樓:匿名使用者

據說五代時的後蜀國國君孟昶是個喜歡標新立異的國君,在公元964年歲尾的除夕,他突發奇想,讓他手下的一個叫辛寅遜的學士,在桃木板上寫了兩句話,作為桃符掛在他的住室的門框上。

這兩句話是「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上一句的大意是:新年享受著先代的遺澤。

下一句的大意是:佳節預示著春意常在。由此開始,桃符的形式和內容都發生了變化,這不僅表現在開始用駢體聯語來替代「神荼」、「鬱壘」,而且還擴充套件了桃符的內涵。

不只是避邪驅災,還增加了祈福、祝願的內容。這就成了我國最早的一副春聯。

到了宋代,在桃木板上寫對聯,已經相當普遍了。而「春聯」一詞的出現,則是在明代初年。後隨著時間的推移,春聯成為一個廣泛的概念,出現了很多附屬的品類。

根據使用的場所,可分為框對、橫披、春條、斗方等幾種。

「框對」貼於左右兩個門框上的,就是我們常見的春聯;

「橫披」貼於門媚的橫木上,就是春聯的橫披;

「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於相應的地方的單幅文字,如在過年時在庭院裡貼上「抬頭見喜」、「出入平安」、「恭喜發財」之類的文字;

「鬥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傢俱、單扇門或影壁上,春節時大家喜歡倒貼的「福」字,就屬於這種「鬥斤」。

2樓:我不會玩魚人

一說春聯**於桃符。據《後漢書·禮儀志》說,桃符長六寸,寬三寸,桃木板上書「神荼」、「鬱壘」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戶,名仙木,百鬼所畏。

」五代時,西蜀的宮廷裡,有人在桃符上提寫聯語。清代《燕京時歲記》上說:「春聯者,即桃符也。

」春聯的另一**是春貼,古人在立春日多貼「宜春」二字,後漸漸發展為春聯,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據說這一習俗起於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現在貼春聯已成風俗,紅色的對聯貼在大門上,房子頓時生輝。

3樓:最真實的夢境裡

春聯,起源於桃符。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戶,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燕京時歲記》記載:春聯者,即桃符也。

過春節,貼春聯,是中國傳統的習俗。民間為了慶祝春節。在除夕早上,都會在自家門口貼上嶄新春聯。

紅底黑字,穩重,格外顯眼。一家一戶都表達了對新年的美好願望,諸如「六畜興旺,五穀豐登」「金雞滿架」「井泉大吉」「抬頭見喜」之類。

一些春聯還注意反映不同行業、不同家庭不同的「幸福觀」。因此,認真研究春節時人們張貼的春聯,無疑是觀察民間風情的一個有意義的途徑。

春節普天同慶,故除了各家門口要貼春聯外,豬舍,雞鴨舍等處也要貼對聯。

寓意六畜興旺,格式一般雞鴨滿圈,牛羊成群,六畜興旺等。還有神仙的對聯:「灶王爺」的春聯是:

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意為灶神上天后向玉帝彙報時多說好話,下凡回來時多降吉祥,俗稱送灶神。

「土地爺」的春聯是:土中生白玉,地內長**。意為只要辛勤勞動,就能在土地中得到收穫。

「天地爺」的春聯是:天高覆萬物,地厚載群生。短短10個字,把天地間的一切全都包羅了進去。

院子裡的大樹需貼上「樹大根深」、院子裡的牆面需貼上「春光明媚」、家裡靠炕的牆上需貼上「幸福健康」、廚房裡需貼上「勤儉節約」等。

4樓:匿名使用者

是從兩千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桃梗」演變而來的。《淮南子》上說,桃符(即桃梗)是桃木刻成的。上面刻著滅降福的咒語,一年一換。

五代後蜀皇帝孟昶在過春節時心血來潮,令人將桃樹削片,他提筆在上面題寫了聯句:「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這就是中國最早的春聯了。

至於春聯這一名稱的正式誕生,則在明朝。

你可以從中挑選。

5樓:匿名使用者

囯君孟昶是個喜歡標新立異的人,在歲尾的除夕,他突發奇想,讓他手下了一個學士,在桃木板上寫了兩句話,作為桃符掛在他住室的門框上。

6樓:紙上談愛快樂

新年納餘慶

佳節號長春

中華第一對聯

7樓:黨青雪杞逸

春聯亦名「門對」、「春帖」,是對聯的一種,因在春節時張貼,故名。

《山海經》裡有這麼一則故事。傳說東海里有座風景秀麗的度朔山,又名桃都山。山上有一棵蟠曲三千里的大桃樹,樹頂有一隻金雞,日出報曉。

這棵桃樹的東北一端,有一概拱形的枝幹,樹梢一直彎下來,捱到地面,就像一扇天然的大門。朔山住著各種妖魔鬼怪,要出門就得經過這扇鬼門。天帝怕鬼怪下山到人間作祟,派了兩個神將去把守,一個叫神荼,一個叫鬱壘。

這兩個神的名字有特別的念法,神荼要念「伸舒」,鬱壘要念「鬱律」。兩員神將專門監察鬼怪的行為。發現哪個鬼怪為非作歹,便用草繩捆起來送去喂老虎。

此後,從這個故事中引申出了鬼怪桃木之說。於是,那時候,人們每逢過年,便用兩塊桃木刻上神荼、鬱壘的像或寫上他倆的名字,掛在門的兩邊,叫做桃符,以示驅災壓邪。

8樓:lmq是我的最愛

滾滾滾滾滾滾滾滾滾滾滾滾滾滾滾滾滾滾滾滾滾滾滾滾滾滾滾滾滾滾滾滾

滾滾滾滾滾滾滾滾滾滾滾滾滾滾滾滾滾滾滾滾滾滾滾滾滾滾滾滾滾滾滾滾滾滾滾滾滾滾滾滾滾滾

春聯的來歷或故事(30字概括即可)

9樓:伊藤殘夜

據說五代時的後蜀國國君孟昶是個喜歡標新立異的國君,在公元964年歲尾的除夕,他突發奇想,讓他手下的一個叫辛寅遜的學士,在桃木板上寫了兩句話,作為桃符掛在他的住室的門框上。這就是中國最早的一副春聯。

10樓:匿名使用者

春聯,起源於桃符。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戶,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燕京時歲記》記載:春聯者,即桃符也。

11樓:匿名使用者

春聯——copy

是從兩千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桃梗」演變而來的。《淮南子》上說,桃符(即桃梗)是桃木刻成的。

據《後漢書·禮儀志》說,桃符長六寸,寬三寸,桃木板上書「神荼」、「鬱壘」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戶,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時歲記》上說:

「春聯者,即桃符也。」五代後蜀皇帝孟昶在過春節時心血來潮,令人將桃樹削片,他提筆在上面題寫了聯句:「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

這就是中國最早的春聯了。

至於春聯這一名稱的正式誕生,則在明朝。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建都金陵後,曾在除夕時下旨:「公卿士庶之家,須寫春聯一副,以綴新年」。

以後,春聯得以推廣,沿襲至今過年時,各家各戶都要貼春聯。

12樓:桂賢華

春聯源於古代的桃符,以驅鬼避邪。每逢春節,人們總要用新桃符替換舊挑符。後來,由於紙張大量生產,人們逐漸用紙代替桃木板。這便是貼春聯的開始。

13樓:匿名使用者

春聯的來歷

春聯——是從兩千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桃梗」演變而來的。《淮南子》上說,桃符(即桃梗)是桃木刻成的。上面刻著滅降福的咒語,一年一換。

五代後蜀皇帝孟昶在過春節時心血來潮,令人將桃樹削片,他提筆在上面題寫了聯句:「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這就是中國最早的春聯了。

至於春聯這一名稱的正式誕生,則在明朝。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建都金陵後,曾在除夕時下旨:「公卿士庶之家,須寫春聯一副,以綴新年」。

以後,春聯得以推廣,沿襲至今過年時,各家各戶都要貼春

14樓:雨菲我的寶貝

這個很好,我??????

15樓:餜巰瀹涜嫢餜幎

據說五代時的後蜀國國君孟昶(chǎng)是個喜歡標新立異的國君,在公元964年歲尾的除夕,他突發奇想,讓他手下的一個叫辛寅遜的學士,在桃木板上寫了兩句話,作為桃符掛在他的住室的門框上。這就是中國最早的一副 春聯 。

貼春聯的由來30字。

16樓:那不是我嘛

春聯也叫桃符,據說貼桃符的起源很早,當時貼「桃符」是為了用來驅除妖魔鬼怪。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

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這一習俗起於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

據史書記載,明太祖朱元璋酷愛對聯,不僅自己揮毫書寫,還常常鼓勵臣下書寫。

春聯中的紋飾,如魚,寓意年年有餘;美好的語言,如「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等美好的祝福語表達了人們對來年的美好渴望。

為春節增添喜氣的氣氛,春聯都是紅底黑字或者紅底金字,加之各種紋飾,符合新春的喜慶和歡樂,為春節增添了喜慶的氣氛,表達美好的祝願和願景。

17樓:定一日便是舊

春聯也叫桃福。據說發桃福的起源很早。當時,它被用來驅趕怪物和怪物。

春節對聯也被稱為門對,春貼,對聯,情侶,桃花符等。在中國,這是一種獨特的文學形式,用整潔,雙重,簡單和精美的文字描繪了時代背景。

每年的春節,無論在城市還是在鄉村,每個家庭都必須選擇一對大紅色的春聯,並貼在門上,為節日增添節日氣氛。這種習俗始於宋代,並在明代流行。

據史書記載,明太祖朱元hang熱愛對聯,不僅自己寫書,還經常鼓勵下屬寫書。

春節對聯中的裝飾物,例如魚,意味著一年又一年以上。美麗的話語,例如「增加人民的年齡,增加人們的生活,春天和天空充滿祝福」,其他美麗的問候語表達了人們對明年的渴望。

為了給春節增添節日氣氛,春節對聯全是黑底紅字或金紅色背景,加上各種裝飾,以配合農曆新年的喜慶和歡樂,為春節增添了節日氣氛。農曆新年,表達著美好的願望和願景。

18樓:匿名使用者

春聯起源於桃符, 上書「神荼」、「鬱壘」二神, 以鎮邪去惡, 起於宋代盛行於明代。

簡介春聯的起源(30字左右)

19樓:前進的路渺茫

春聯,起源於桃符(周代懸掛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桃木板)

20樓:匿名使用者

春聯(spring festival couplets),也叫「門對」、

「春貼」、「對聯」、「對子」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

春聯,起源於桃符(周代懸掛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桃木板)。據《後漢書·禮儀志》說,桃符長六寸,寬三寸,桃木板上書「神荼」、「鬱壘」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戶,名仙木,百鬼所畏。

」所以,清代《燕京時歲記》上說:「春聯者,即桃符也。」

五代十國時,宮廷裡,有人在桃符上提寫聯語。據《宋史·蜀世家》說:後蜀主孟昶令學士章遜題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筆題雲:

『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這便是中國的第一副春聯。直到宋代,春聯仍稱「桃符」。王安石的詩中就有「千門萬戶幢幢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之句。

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為紙張,叫「春貼紙」。

中國世界紀錄協會收錄的世界最早的春聯是:「三陽始布;四序初開。」這幅春聯記載在莫高窟藏經洞出土的敦煌遺書(卷號為斯坦因0610)上,該遺書記錄十二副在歲日、立春日所寫的春聯。

該聯為排列序位中的第一副,撰聯人為唐人劉丘子,作於開元十一年(723年),較後蜀主孟昶的題門聯早240年。「三陽始布;四序初開」打破了「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的世界紀錄,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世界最早的春聯。

春節貼春聯的民俗起於宋代並在明代開始盛行。據史書記載,明太祖朱元璋酷愛對聯,不僅自己揮毫書寫,還常常鼓勵臣子書寫。

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樑章矩編寫的春聯專著《檻聯叢話》對楹聯的起源及各類作品的特色都作了一一論述。春聯在當時已成為一種文學藝術形式。

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批、春條、鬥斤等。「門心」貼於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於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批」貼於門媚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於相應的地方;「鬥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傢俱、影壁中。

同時,家家戶戶都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中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據《夢粱錄》記載:

「歲旦在邇,席鋪百貨,畫門神桃符,迎春牌兒……」;「士庶家不論大小,俱灑掃門閭,去塵穢,淨庭戶,換門神,掛鐘馗,釘桃符,貼春牌,祭把祖宗」。文中的「貼春牌」即是寫在紅紙上的「福」字。

「福」字現在的解釋是「幸福」,而在過去則指「福氣」、「福運」。春節貼「福」字,無論是現在還是過去,都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也是對美好未來的祝願。民間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

「福」字倒貼在民間還有一則傳說。明太祖朱元璋當年用「福」字作暗記準備殺人。好心的馬皇后為消除這場災禍,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須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門上貼上一個「福」字。

馬皇后的旨意自然沒人敢違抗,於是家家門上都貼了「福」字。其中有戶人家不識字,竟把「福」字貼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檢視,發現家家都貼了「福」字,還有一家把「福」字貼倒了。

皇帝聽了稟報大怒,立即命令御林軍把那家滿門抄斬。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對朱元漳說:「那家人知道您今日來訪,故意把福字貼倒了,這不是「福到」的意思嗎?

」皇帝一聽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場大禍終於消除了。從此人們便將福字倒貼起來,一求吉利,二為紀念馬皇后。

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穀豐登、龍鳳呈祥等。過去民間有「臘月二十四,家家寫大字」的說法,「福」字以前多為手寫,現在市場、商店中均有**。

春聯的來歷是什麼,春聯有什麼傳說

貼春聯的習俗,始於一千多年前的後蜀時期,這是有史為證的。此外根據 玉燭寶典 燕京歲時記 等著作記載,春聯的原始形式就是人們所說的 桃符 春聯的傳說 在中國古代神話中,相傳有一個鬼域的世界,當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蓋三千里的大桃樹,樹梢上有一隻金雞。每當清晨金雞長鳴的時候,夜晚出去遊蕩的鬼魂必趕回鬼域...

春聯的由來和故事,春聯的來歷和故事

每逢過年,家家戶戶都貼春聯,為什麼呢?春聯最早是由避邪的桃符演變而來的。相傳古代有一凶暴甚於鬼的人叫后羿,被桃枝打死,人們就相信在門楣上懸掛桃枝可以驅鬼 後來又盛傳山林裡住著 神荼 鬱壘 兩位神仙專門吃鬼怪,人們就把桃枝刻成這兩個神的模樣懸掛在門上,期能永久平安,這就是所謂的桃符。後來桃符漸漸簡化,...

除夕 春節 元宵節 春聯的起源,春節貼春聯的來歷

除夕 讀作ch x 英文 chinese new year s eve,又稱lunar new year s eve。除夕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重大的節日之一。指農曆一年最後一天的晚上,即春節前一天晚,因常在夏曆臘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稱該日為年三十。一年的最後一天叫 歲除 那天晚上叫 除夕 除夕人們往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