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 2023年全國共計有32萬博士畢業生,23萬碩士畢業

2021-05-17 10:53:25 字數 6910 閱讀 7242

1樓:匿名使用者

2023年全國共計有32萬博士畢業生,23萬碩士畢業生,這樣情況下本科也是要達到啊。40萬左右。

據統計2023年全國共計有32萬博士畢業生,23萬碩士畢業生,這樣本科生就業壓力會加大嗎?

2樓:常有才

專科生的飄過。

我覺得不要看這些資料來自己嚇自己,只要自己夠優秀,有很多公司也是不在乎學歷的。這點你要自信一些。

3樓:包龍星

一開始從學校畢業是一個困難時期。經濟壓力很大,你找到工作時得到的工資可能不足以支付房租、交通、食物和社會需求。人們總是要經歷社會經驗才能知道自己的優勢。

首先,找出它們適合什麼。在一個行業呆了很長時間後,你會發現儲蓄不是問題。在社會生活很長時間後,你會知道工作就是這樣。

瞭解工作場所的常規,努力學習,努力工作總是對的。學歷只是我們找工作的墊腳石,以後的工作經驗會比你的證書珍貴很多倍。

4樓:湖北的一條小魚

就業壓力加大,是工作崗位等諸多因素造成的,不能單獨看博士碩士人數。

5樓:匿名使用者

本科生的就業壓力一直挺大的,那麼多高學歷者畢業加入就業中,會讓本科生的就業難度增加,還有就業選擇的範圍縮小。

6樓:熊粗墨

個人覺得現在本科生就業壓力也是很大的,很多大公司都需要更高的學歷要求了。

2023年畢業的有多少萬博士生?多少萬碩士生?

7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問題直接從招生人數

算我國的高等教育規模已是世界第一,並且將繼續適度增長。當前招生人數大學生約800萬人、碩士研究生約80萬、博士研究生超過8萬。預計到恢復博士研究生招生40週年時(2023年),我國高等教育(本專科、碩士生、博士生)招生總人數接近1000萬人,碩士招生接近10萬人,博士接近10萬人。

2019估計博士畢業7萬左右, 碩士畢業60萬左右

中國每年會有多少人博士畢業? 20

8樓:匿名使用者

博士研究生生每年招5萬人左右,但是畢業時間不一定,有些人不一定可以按時畢業。不過每年招收博士數一直在上升。18年每年招收的博士數目已經到了10萬人左右。

9樓:金州一品布衣

我國博士畢業人數每年都有所增長!從下表可以看出,近幾年每年畢業人數在50000-60000人左右!2023年博士畢業生總數達到70萬左右!

拓展資料:

博士畢業生畢業就業去向:

從圖中可以看出:大多數(佔一小半)都進了高校,而高校漸漸地在飽和,現在隨便一個二本高校看起來都在大量引進博士,但對人才的要求也在提高。這充分說明了一件事:

現在到處都不缺博士了。但另一方面,從中興事件可以看出,中國需要發展高科技行業,要完成產業轉型,也需要大量的高階人才。所以,一方面是博士數量太多,另一方面,大量博士只想著進高校,而社會上還需要大量的高階人才。

國家肯定會想法把人才往社會上引導,改革肯定勢在必行,暴風雨就要來了。

10樓:匿名使用者

最主要是畢業難度相對較大,風險高。我真心佩服取得博士學位的人,特別是理工科的名校博士。另外,我告訴大家一個現實,中國每百萬人口的博士比例僅為30-40人,遠低於發達國家水平。

「博士爛大街」不過是吃不到葡萄的人的謊言而已!!!

11樓:匿名使用者

今年8萬。大約2023年時只有1萬。發展就是快,就業形勢變化就是大。

工科、醫學、金融經濟類就業最好,高校和企業搶著要。化學、文史類就業較差。生物、農業類最差。

要是僅僅是普通大學的生物博士那就是廢了。跳海的心都有。

12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有統計的,我過每年每屆的碩士研究生人數大約38萬人,博士研究生人數大約8-9萬人,也就是大約5個碩士裡面有1人會考取博士並順利畢業。大部分博士畢業都以高校為主。

13樓:匿名使用者

樓上的哪位的圖表基本上是對的,但是結論不對。圖中顯示2023年畢業人數是6萬!

14樓:匿名使用者

年份 博士畢業生數

1997 7319

1998 8957

1999 10320

2000 11004

2001 12867

2002 14638

2003 18806

2004 23446

2005 27677

2006 36247

2007 41464

2008 43759

2009 48658

2010 48987

2011 50289

2012 48138

2013 53139

2014 53653

2015 53778

2016 55011

總計 668157

根據教育部**的歷年資料整理而得。

為什麼當今大學生就業這麼難?

15樓:我是一個麻瓜啊

一、首先是社會方面的原因:

在2023年的時候,中國的進口數額跌至13%,外貿大幅度下降至7%,經濟持續放緩,與之前鎖定下的外貿增長6%的目標形成強烈的反差,到2023年,中國經濟面臨巨大壓力,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就會提高用工標準,錄取的條件更加苛刻,而剛出校門的大學生並不瞭解這一**,按照自己的期望找工作,結果處處碰壁。

另外,我國產業結構對於人才的吸納程度不同。比如在製造業中,生產環節適合高職高專畢業生,研發設計適合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者,然而我國的自主創新水平不高,自主研發能力有限,對於高階人才的吸收比較差。

一方面社會經濟情況如此,另一方面,社會**也對此施加一定的壓力。大學生就業狀態不佳是事實,而每年夏天各地**進行實況報道的時候總是會炒作,本身各方壓力就很大,就業情況不樂觀本身就是一種不好的訊號,卻還被**大肆宣傳,更加重了求職者的心理負擔。

二、然後是高校原因:

經歷過高考填志願的人都知道,中國的學校不勝列舉,截止到目前有2300多所高校,大學擴招現象嚴重,畢業人數眾多,而能夠滿足企業的人數較少,造成供過於求的結果。在大學裡所學到的內容與實際相脫節,在工作中總根本用不到,不少企業越來越看重經驗,對於昂剛畢業的大學生沒有多少工作經驗,要說服企業剛畢業的大學生有能夠勝任工作的能力彷彿有點難。

三、最後,是個人原因:

剛出社會的學生不知道自己想要找一個什麼樣的工作,問他們將來想要幹什麼,他們也說不上來。大部分人最後找的到工作和自己本專業不相關,在不同於專業的工作上,不少人又開始迷茫自己當初的選擇是不是正確的,有的可能就會選擇離職。若是從事的工作跟本專業相關,又會想做自己感興趣的工作,有的選擇離職重新找適合自己的工作。

特別是對於985、211的大學生,他們更想找到一個待遇好、崗位好,各方面都不錯的工作,不僅要求這個,還要求那個,過高的期望和實際的市場情況不相符。有些人跑了好久的人才市場和招聘會,結果還是沒有收穫,始終不願意降低自己的期望值,還天真地以為自己能找到符合標準的工作。

16樓:印象派佳佳

回答如下:

這不重要!

如果大學生能夠學會空杯狀態。開始的時候,地基打牢了,抱著十年磨一劍的心智,在來日裡,一定會發光發熱!還有,初入社會,對待社會的工資要求不要過於太高。

請放低姿態,多磨練工作能力,別太看錢!

大學裡,就儘量開始實習起來,後期工作便沒那麼困難。

17樓:i青城劍仙

就業難分析(僅個人想法)

1、能力不足

目前所謂的大學生,有太多在學校期間處於迷茫狀態,不知道自己要學什麼,大學裡沒有具體目標,而大學自主時間有很多,導致一部分學生沒事做,所以,只能混一天算一天,心中只想著能拿到畢業證就ok了,沒有意識到 找工作不是光靠畢業證就可以的,任何一家公司企業都不養白吃飯的人。

2、手低眼高

現在的人太多自以為是,只想著能拿高工資,卻不想靠什麼拿,不付諸行動,不肯吃苦

3、大學教育與社會脫軌

當今的教育制度下,培養出的人太多高分低能,各種科目考前突擊一晚就能拿高分,面對考試無需花太多精力,而目前又是應試教育,大學的自主時間過多,學校又沒有為學生提供一些必要的有利的花費這些時間的渠道方法,導致學生沒事做,而各種遊戲以及花花世界對學生的吸引力有過大...久而久之,學生完全忘記了高中辛苦奮鬥時的自己,沒有了任何想法,完全沉浸其中,高中那個信誓旦旦的狀態一去不復返

4、社會原因

房價,物價都很高,工資低無法生存。

5、在經過了高中時的奮鬥之後,以為進了大學就高枕無憂了,離開有教師管理的地方面對渴望已久的自由,無法自制,沒有必要的職業規劃。

18樓:匿名使用者

現在由於大學擴招,每年高中生百分之七八拾都可上大學,畢業人多就業競爭激烈了。且現在大學生都不願吃苦,到工作一線去,所以造成就業越來越困難。

19樓:童雨徐

就業問題,每一屆大學生都會碰到,壓力年年有,今年特別大。其實除了在校期間好好學習,多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之外,關鍵還在於你是否做好了就業的心理準備,為什麼考研人數逐年增加,其中的一部分就是沒有做好進入社會的準備,不知道幹什麼,先在學校逃避兩年再說,就業就要勇敢邁出這一步,一開始可能不如預期,那也要先邁出去,在工作中再去找工作,自己能養活自己是件美好的事,不要啃老,不要做巨嬰,慢慢就體會到了其中的快樂。

20樓:憂鬱的小老鼠

有副對聯:「博士生、研究生、本科生、生生不息,上一屆、這一屆、下一屆,屆屆失業。」橫披是「願賭服輸」。

這幅對聯雖然說的有些絕對,但也是生動地概括了現階段一部分大學生的就業情況。公****人數的激增數,千人爭一職位的現象,也可以是觀照就業形勢艱辛的另一個鮮活標本。  2023年實際上有495萬的畢業生,但是還有100萬沒有就業,2023年560畢業生,還有150萬沒有畢業。

到2023年,中國將有610萬大學生,根據人力資源部的目標,力爭就業率達到70%,專家估計可能還有200萬大學生不能如期畢業。這個是比較嚴峻的問題,中國現在處在大學生畢業年年增長,但是我們的就業崗位,我們的社會經濟結構不能滿足的這麼一個局面。  大學生就業難,這個問題由來已久,也是社會上的一大現象。

大學生就業有多難,看看上面的數字就知道了。為什麼會這麼難,這個問題也被分析過很久了,在我看來,有多方面的原因。  有人說大學生就業難是因為現在的大學生越來越多,已經不稀罕了。

誠然,高校擴招的計劃經濟的數超過了市場經濟的增長。從2023年的145萬,一直到2023年的560萬,中國大學生增長數量呈井噴式的增長,這樣的增長速度是擴招前的6倍,而經濟規模實際上是沒有增長的,所以人才的超前增長實際上是造成目前就業難的一個很主要的原因。  但在數量激增時,我國的大學生真的供過於求嗎?

大學生就業難,並不意味著大學生過剩。我國的大學生佔整個國家人口的比例目前只有5%到6%,而發達國家實際上佔到的比例是30%到40%,加拿大的大學生畢業生人口則佔到了國家人口的50%。對比之下,我國大學畢業生佔從業人員的比例僅有發達國家的1/8。

所以我國的大學生並不是過多。但是為什麼出現就業難的情況?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目前吸納大學生就業的單位實際上是不夠的。

很多大學生都想著進國企,但僧多粥少,實際上真正吸引大學生就業,或者城鎮人口就業的70%和90%都是靠私營企業,外資企業。但目前我國能夠吸納大量學生就業的第三產業沒有得到充分的發展。德國聯邦勞工局下屬研究機構一項調查發現,在德國失業人數超過400萬的大背景下,德國高校畢業生卻仍然就業前景良好。

其重要原因是研發、管理、諮詢和教育領域等需要大學生的工作崗位不斷增多。  而目前我國第三產業佔gdp的不到40%,在發達國家實際上佔到80%,這樣的情況下,我國很多行業,包括金融、保險、電訊、醫療、衛生,更重要的包括教育行業,實際上都還處於半封閉狀態,很多壟斷行業都沒有真正放開。這些行業如果真正開放,將會成為吸納大學生就業的一個大大的「蓄水池」。

  在過去30年裡,我們走的是低成本的中國製造模式,這種模式吸納了大量的農民工就業,但是在大學生的就業上所做的貢獻還很少。我國的製造業實際上還定位在產業鏈的最低端,雖然吸收了農村的剩餘勞動力,但也帶來了很多負面的影響,如浪費資源、破壞環境、剝削勞動力。真正能吸收大學生的產業鏈的高階環節,我國卻發展的遠遠不夠。

產業結構和經濟結構失衡,尤其是高階產業發展嚴重不足,也導致了我國千萬學子走出校門後找不到歸屬地。  另外,我國大學生就業的分佈也是很不合理。畢業生多集中在上海、北京、廣州等這些大城市。

實際上我國大學生應該向需要人才的二三線城市和廣大城鎮發展,如溫州、珠海、煙臺、青島。我去年去過一個沿海的城市,它們有一個企業每年的訂單都是好幾個億,但是這個企業裡面卻沒有一個懂外語的人才,都是國外的人拿著訂單來。實際上我國大量的二線、三線城市都很缺乏人才。

但也不是說上了大學的就是人才,現在所需要的人才並不是光有學歷的大學生,真正的人才應該反應在能力上。實際上我國大學生中國際化人才還是比較少。麥肯錫的調查報告表示:

我國大學生畢業中只有不到10%的人擁有為外企工作的國際化技能,而印度該比例為25%。我國每年新培養的60萬工程師裡面,只有16萬具備為跨家公司工作所需的實用技能和語言技能。今後五年,我國將需要7.

5萬名具備國際化素質的經理人,但是我們目前只有5000這樣的人才。我覺得中國的國際化人才是非常緊缺的,這也是我們教育界應該重視的東西。試想一個外語流利、具備著國際化素質的學生畢業了,就業出路一定會更加寬闊,較難出現待業或啃老的尷尬局面。

  所以,就業難不光有社會大環境的問題,也有自身問題。在我國發展核心技術,提升產業鏈價值,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的同時,我國的大學生也應該提升自身的素質修養,具備國際化眼光和技能。2023年中國的教育市場和中國的國際化人才都會面臨一個新的轉型的時機,在這個情況下,我們更要抓住這個時機,地培育和壯大我們的國際化人才隊伍,同時也要更快提升各行各業來吸納大學生就業。

要從根本上為解決大學生就業難問題找到一條理想的途徑,就需要儘早下決心在一些領域邁出改革的步伐。

據統計,全國水土流失面積為356萬平方千米,約佔國土總面積的

解 我國國土總面積約為960萬平方千米356 960 100 0.3708 100 37.08 答 全國水土流失面積約佔國土總面積的37.08 我國的國土總面積約為960萬平方千米 356 960 0.371 37.1 答 約佔我國總面積的37.1 自然災害與防治 據統計,我國現有水土流失總面積達3...

2023年全國保險深度及密度,2019全國保險深度密度

保險深度是指保費收入佔國內生產總值 gdp 的比版 例,它是反映權一個國家的保險業在其國民經濟中的地位的一個重要指標 保險密度是指按照一個國家的全國人口計算的人均保費收入,它反映了一個國家保險的普及程度和保險業的發展水平。2005年,我國保險深度為2.7 保險密度為380元。而2003rh世界平均保...

2023年全國高考報名人數,2023年全國高考報名人數

2004年全國參加高考人數729 萬人 錄取人數447 萬人 錄取率61 2005年全國參加高考人數877 萬人 錄取人數504 萬人 錄取率57 2006年全國參加高考人數950 萬人 錄取人數546 萬人 錄取率57 2007年全國參加高考人數1010 萬人 錄取人數566 萬人 錄取率5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