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關於論述書法的格言,關於書法的名人名言

2021-03-26 06:18:33 字數 5988 閱讀 6907

1樓:易書科技

書,心畫也。〔中〕揚雄:《法言?問神》

書,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中〕劉熙載:《藝概?書概》

書,形學也。有形則有勢。〔中〕康有為:《廣藝舟雙揖?綴法》

書法,就其現象而言,它是一門藉助於漢字,追求運動、節奏、張力,有著無窮變化的點畫線條形式及其遞進組合態勢的抽象藝術。〔中〕叢文俊:《書法意象批評釋名》

喜即氣和而宇舒,怒則氣粗而宇險,哀則氣鬱而字斂,樂則氣平而字麗。情有重輕,則字之斂舒險麗亦有淺深,變化無窮。〔中〕陳繹曾:《翰林要訣?變法》

書肇於自然,自然既立,陰陽生焉;陰陽既生,形勢出矣。〔中〕蔡邕:《九勢》

勢來不可止,勢去不可遏,惟筆軟則奇怪生焉。〔中〕蔡邕:《九勢》

雖學宗一家,而變成多體,莫不隨其性慾,便以為姿。〔中〕孫過庭:《書譜》

書必有神、氣、骨、肉、血,五者闕一,不為成書也。〔中〕蘇軾:《論書》

字畫本自同工,字貴寫,畫亦貴寫。以書法透入於畫,而畫無不妙;以畫法參入於書,而書無不神。〔中〕周星蓮:《臨池管見》

作字惟有用筆與結字。用筆在使盡筆勢,然須收縱有度;結字在得其真態,然須映帶勻美。〔中〕馮班:《鈍吟書要》

書道妙在性情,能在形質。〔中〕包世臣:《藝舟雙揖?答三子問》

書以筆為質,以墨為文。〔中〕劉熙載:《藝概?書概》

書之要,統於「骨氣」二字。〔中〕劉熙載:《藝概?書概》

書要兼備陰陽二氣。大凡沈著屈鬱,陰也;奇拔豪達,陽也。〔中〕劉熙載:《藝概?書概》

寫字者,寫志也。〔中〕劉熙載:《藝概?書概》

筆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為本。〔中〕劉熙載:《藝概?書概》

作書能養氣,亦能的助氣。〔中〕周星蓮:《臨池管見》

書道,亦足以恢擴才情,醞釀學問也。〔中〕周星蓮:《臨池管見》

善書。書與畫殊途同歸也。〔中〕朱和羹:《臨池心解》

世人公認中國書法是最高藝術,就是因為它能顯出驚人奇蹟,無色而具畫圖的燦爛,無聲而有**的和諧,引人欣賞,心暢神怡。〔中〕沈尹默:《歷代名家學書經驗談輯要釋義》

中國書法從很早開始便成就為一門最為普及的藝術,一門最引人入勝的藝術;而在世界藝術之林中,又成就為一門獨特的、高階的藝術。〔中〕陳廷佑:《中國書法美學?國粹論》

下筆點畫波撇屈曲,皆須盡一身之力而送之。〔中〕衛夫人:《筆陣圖》

用筆須手腕輕虛。〔中〕虞世南:《筆髓論?指意》

大抵腕豎則鋒正,鋒正則四面勢全。次實指,指實則節力均平。次虛掌,掌虛則運用便易。〔中〕李世民:《筆法訣》

妙在執筆,令其圓暢,勿使拘攣。〔中〕顏真卿:《述張長史筆法十二意》

平腕雙苞,虛掌實指,妙無所加也。〔中〕韓方明:《授筆要說》

用筆之力,不在於力;用於力,筆死矣。〔中〕林蘊:《撥鐙序》

虛掌實指,指不入掌,東西上下,何所閡焉!〔中〕林蘊:《撥鐙序》

把筆無定法,要使虛而寬。〔中〕蘇軾:《論書》

知書不在於筆牢,浩然聽筆之所之,而不失法度,乃為得之。〔中〕蘇軾:《論書》

執之慾緊,運之慾活,不可以指運筆,當以腕運筆。執之在手,手不主運;運之在腕,腕不主執。〔中〕姜夔:《續書譜?用筆》

雙鉤懸腕,讓左側右,虛掌實指,意前筆後。〔中〕豐坊:《書訣》

大字運上腕,小字運下腕,不使肉襯於紙,則運筆如飛。〔中〕豐坊:《書訣》

懸腕則筆勢無限,否則構而難運。〔中〕徐渭:《筆玄要旨》

執筆欲死,運筆欲活。指欲死,腕欲活。〔中〕王澍:《論書剩語?執筆》

臂、腕、指三者功夫齊到,方能成書。〔中〕朱履貞:《書學捷要》

臂肘一懸,則周身之力自至矣。〔中〕朱履貞:《書學捷要》

中鋒腕力尚矣,然腕力之執行,全在肘力左右之,非怒筆木強之謂。〔中〕朱和羹:《臨池心解》

藏頭護尾,力在字中,下筆用力,肌膚之麗。〔中〕蔡邕:《九勢》

轉筆,宜左右回顧,無使節目孤露。〔中〕蔡邕:《九勢》

藏鋒,點畫出入之跡,欲左先有,至回左亦爾。〔中〕蔡邕:《九勢》

藏頭,圓筆屬紙,令筆心常在點畫中行。〔中〕蔡邕:《九勢》

護尾,點畫勢盡,力收之。〔中〕蔡邕:《九勢》

書有二法:一曰疾,二曰澀。得「疾」、「澀」二法,書妙盡矣。〔中〕蔡邕:《衍極》

善筆力者多骨,不善筆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謂之筋書,多肉微骨者謂之墨豬;多力豐筋者聖,無力無筋者病。〔中〕衛夫人:《筆陣圖》

第一須存筋藏鋒,滅跡隱端。〔中〕王羲之:《書論》

每書欲十遲五急,十由五直,十藏五出,十起五伏,方可謂書。若直筆急牽裹,此暫視似書,久味無力。〔中〕王羲之:《書論》

粗不為重,細不為輕。纖微向背,毫髮死生。〔中〕王僧虔:《筆意贊》

最不可忙,忙則失勢;次不可緩,緩則骨痴。〔中〕歐陽詢:《傳授訣》

太緩而無筋,太急而無骨。〔中〕虞世南:《筆髓論?指意》

一畫之間,變起伏於峰抄;一點之內,殊衄挫於豪芒。〔中〕孫過庭:《書譜》

轉折者,方圓之法,真多用折,草多用轉。折欲少駐,駐則有力;轉不欲滯,滯則不遒。然而真以轉而後遒,草以折而後勁,不可不知也。〔中〕姜夔:《續書譜?真書》

用筆如折釵股,如屋漏痕,如錐畫沙,如壁坼。……折絞股欲其曲折圓而有力,屋漏痕欲其橫直勻而藏鋒,錐畫沙欲其無起止之跡,壁坼者欲其無佈置之巧。〔中〕姜夔:《續書譜?用筆》

古人論詩之妙,必曰沉著痛快。惟書亦然,沉著而不痛快,則肥濁而風韻不足;痛快而不沉著,則潦草而法度蕩然。〔中〕豐坊:《書訣》

「無垂不縮,無往不收」,此八字真言,無等等咒也。〔中〕董其昌:《畫禪室隨筆》

作書最要泯沒稜痕,不使筆筆在紙素成板刻樣。〔中〕董其昌:《畫禪室隨筆》

發筆處便要提得筆起,不使其自僵,乃是千古不傳語。蓋用筆之難,難在遒勁,而遒勁非是怒筆木強之謂,乃大力人通身是力,倒輒能起。〔中〕董其昌:《畫禪室隨筆》

作書須提得筆起,不可信筆。蓋信筆則其波畫皆無力。提得筆起,則一轉一束處皆有主宰。轉、束二字,書家妙訣也。〔中〕董其昌:《畫禪室隨筆》

欲知多力,觀其使運中途。何謂豐筋?察其紐絡一路。〔中〕笪重光:《書筏》

能運中鋒,雖敗筆亦圓;不會中鋒,即佳穎亦劣。〔中〕笪重光:《書筏》

勁如鐵,軟如棉,須知不是兩語;圓中規,方中矩,須知不是兩筆。〔中〕王澍:《論書剩語?運筆》

能用拙,乃得巧;能用柔,乃得剛。〔中〕王澍:《論書剩語?運筆》

用筆沉勁,姿態乃出。〔中〕王澍:《論書剩語?運筆》

須是字外有筆,大力迴旋,空際盤繞,如遊絲,如飛龍,突然一落,去來無跡,斯能於字外出力,而向背往來,不可得其端倪矣。〔中〕王澎:《論書剩語?運筆》

隔筆取勢,空際用筆,此不傳之妙。〔中〕王澍:《論書剩語?運筆》

書家貴下筆者重,所以救輕靡之病也。然一味蒼辣,又是因藥發病,要使秀處如鐵,嫩處如金,方為用筆之妙。〔中〕吳德旋:《初月樓論書隨筆》

幾下筆須使筆毫平鋪紙上,乃四面圓足。〔中〕包世臣:《藝舟雙楫?述書上》

惟管定而鋒轉,則逆入平出,而畫之八面無非毫力所達,乃後積畫成字,聚字成篇。〔中〕包世臣:《藝舟雙揖?述書中》

用筆之法,見於畫之兩端,而古人雄厚恣肆令人斷不可企及者,則在畫之中截。〔中〕包世臣:《藝舟雙揖?歷下筆譚》

每作一畫,必有中心,有外界。中心出於主鋒,外界出於副毫。鋒要始、中、終俱實,毫要上下左右皆齊。〔中〕劉熙載:《藝概?書概》

起筆欲鬥峻,住筆欲峭拔,行筆欲充實,轉筆則兼乎住、起、行者也。〔中〕劉熙載:《藝概?書概》

逆人、澀行、緊收,是行筆要法。〔中〕劉熙載:《藝概?書概》

筆心,帥也;副毫,卒徒也。卒徒更番相代,帥則無代。論書者每曰「換筆心」實乃換向,非換質也。〔中〕劉熙載:《藝概?書概》

要筆鋒無處不到,須是用「逆」字訣。勒則鋒右管左,努則鋒下管上,皆是也。〔中〕劉熙載:《藝概?書概》

凡書要筆筆按,筆筆提。〔中〕劉熙載:《藝概?書概》

書家於「提」、「按」二字,有相合而無相離。故用筆重處正須飛提,用筆輕處正須實按,始能免墮、飄二病。〔中〕劉熙載:《藝概?書概》

書有振、攝二法。〔中〕劉熙載:《藝概?書概》

行筆不論遲速,期於備法。善書者雖速而法備,不善書者雖遲而法遺。〔中〕劉熙載:《藝概?書概》

用筆者皆習聞澀筆之說,然每不知如何得澀。惟筆方欲行,如有物以拒之,竭力而與之爭,斯不期澀而自澀矣。澀法與戰掣同一機竅,第戰掣有形,強效轉至成病,不若澀之隱以神運耳。

〔中〕劉熙載:《藝概?書概》

書要曲而有直體,直而有曲致。〔中〕劉熙載:《藝概?書概》

字有果敢之力,骨也;有含忍之力,筋也。〔中〕劉熙載:《藝概?書概》

書法在用筆,用筆貴用鋒。〔中〕周星蓮:《臨池管見》

作字之法,先使腕靈筆活,凌空取勢,沈著痛快,淋漓酣暢,純任自然,不可思議。將能此筆正用,側用,順用,重用,輕用,虛用,實用,擒得定,縱得出,拓得開,渾身都是解數,全仗筆尖毫末鋒芒指使,乃為合拍。〔中〕周星蓮:

《臨池管見》

擒縱二字,是書家要訣。〔中〕周星蓮:《臨池管見》

凡字每落筆,皆從點起。點定則四面皆圓,筆有主宰,不致偏枯草率。〔中〕周星蓮:《臨地管見》

用筆到毫髮細處,亦必用全力赴之。〔中〕朱和羹:《臨池心解》

工夫深,雖枯亦潤;精神足,雖瘦亦肥。〔中〕姚孟起:《字學臆參》

其墨或酒或淡,或浸或燥,遂其形勢,隨其變巧。〔中〕歐陽詢:《用筆論》

帶燥方潤,將濃遂枯。〔中〕孫過庭:《書譜》

凡作楷,墨欲幹,然不可太燥。行草則燥潤相雜,以潤取妍,以燥取險。墨濃則筆滯,燥則筆枯,亦不可不知也。〔中〕姜夔:《續書譜?用墨》

字之巧處在用筆,尤在用墨,然非多見古人真跡,不足與語此竅也。〔中〕董其昌:《畫禪室隨筆?論用筆》

筋骨不生於筆,而筆能損之,益之;血肉不生於墨,而墨能增之,減之。〔中〕笪重光:《書茂》

畫法字法,本於筆,成於墨,則墨法尤書藝一大關鍵已。筆實則墨沈,筆飄則墨浮。〔中〕包世臣:《藝舟雙楫?述書下》

墨到處皆有筆,筆墨相稱,筆鋒著紙,水即下注,而筆力足以攝墨,不使旁溢,故墨精皆在紙內。〔中〕包世臣:《藝舟雙揖?述書下》

用墨之法,濃欲其活,淡欲其華。〔中〕周星蓮:《臨池管見》

墨不旁出,為書家上乘。〔中〕朱和羹:《臨池心解》

凡落筆結字,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勢遞相映帶,無使勢背。〔中〕蔡邕:《九勢》

書之章法有大小,小如一字及數字,大如一行及數行,一幅及數幅,皆須有相避相形、相呼相應之妙。〔中〕劉熙載:《藝概?書概》

凡書,筆畫要堅而渾,體勢要奇而穩,章法要變而貫。〔中〕劉熙載:《藝概?書概》

筆畫少處,力量要足以當多;瘦處,力量要足以當肥。〔中〕劉熙載:《藝概?書概》

字莫患乎散,尤莫病於結。散則貫注不下,結則擺脫不開。〔中〕周星蓮:《臨池管見》

作書貴一氣貫注。凡作一字,上下有承接,左右有呼應,打疊一片,方為盡善盡美。〔中〕朱和羹:《臨池心解》

法者,左顧右盼,前呼後應,筆筆斷,筆筆連,修短合度,疏密相間耳。〔中〕姚孟起:《字學臆參》

書者,散也。欲書,先散懷抱,任情恣性,然後書之;若迫於是事實,中山兔毫不能佳也。〔中〕蔡邕:《筆論》

夫書,先默坐靜思,隨意所適,言不出口,氣不盈息,沉密神采,如對至尊,則無不善矣。〔中〕蔡邕:《筆論》

欲書者,先於研墨,凝神靜思,預想字形大小、堰仰、平直、振動,令筋脈相連,意在筆前,然後作字。〔中〕王羲之:《題衛夫人〈筆陣圖〉後》

凡書貴乎沉靜,令意在筆前,字居心後。未作之始,結思成矣,仍下筆不用急,故須遲,何也?筆是將軍,故須遲重。

心欲急不欲遲,何也?心是箭鋒,箭不欲遲,遲則中物不入。〔中〕王羲之:

《書論》

必使心忘於筆,手忘於書,心手達情,書不妄想。〔中〕王僧虔:《筆意贊》

輕重出於心,而妙用應乎。〔中〕虞世南:《筆髓論?釋真》

欲書之時,當收視反聽,絕慮凝神,心正氣和,則契於妙。〔中〕虞世南:《筆髓論?契妙》

翰不虛動,下必有由。〔中〕孫過庭:《書譜》

得時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中〕孫過庭:《書譜》

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中〕柳公權:《舊唐書?柳公綽傳》

心能轉腕,手能轉筆,書字便如人意。〔中〕黃庭堅:《論書》

未書之前,定志以帥其氣,將書之際,養氣以充其志。〔中〕項穆:《書法雅言?神化》

本領者,將軍也;心意者,副將也。本領極要緊,心意附本領而生。〔中〕馮班:《鈍吟書要》

用意險而穩,奇而不怪,意生法中,此心法要悟。〔中〕馮班:《鈍吟書要》

書要心思微,魄力大。微者條理於字中,大者旁礴乎字外。〔中〕劉熙載:《藝概?書概》

以法為主,氣以輔之,則任筆所之,無不如志矣。〔中〕周星蓮:《臨池管見》

書法 廉潔格言警句有哪些,關於書法的名言警句,有詩意的。

上善若水 道法自然 寧靜致遠 厚德載物 天道酬勤 江山多嬌 秋月春風 智巧兼優,心手雙暢,翰不虛動,下必有由。意先筆後,瀟灑流落,翰逸神飛,以至絕倫。可以去看看啟功的 論書絕句 關於書法的名言有哪些?1 古之善書者多壽,心定故也。人能定其心,何事不可為。2 書法亦就佛法,始於戒律,精於定慧,證於心源...

關於書法知識的書關於書法的知識

2008 12 25 17 35 13 spinach 歷代書 文選 上海書畫出版社 卓越上有,原價78,剛才去看了一下,現在是 67.70 79年的版本,我手上的這本是2007年12月第8次印刷的。買過這本書,發現之前買的好幾本書法文論都沒用了,不過它是簡體,豎排,沒有註解的,如果稍有文言基礎的話...

關於書法的作文有題目,關於書法的作文500字有題目

書法每當我看到掛在家裡的書法作品時,心裡就甜滋滋的,自己彷彿回到了從前,回憶起寫書法時的酸甜苦辣,你想知道嗎?那我就說說。那是我9歲的時候,放暑假時,我報了一個書法班,想學書法,心裡還想,學書法那不是輕而易舉的事嗎?第一天,剛開始練書法,我的手稍微一動,就酸酸的,又寫了一會兒,手好像不是我的,一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