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人和我們中國有什麼不同 他們的生活習慣是什麼

2021-05-21 01:07:51 字數 6275 閱讀 3432

1樓:匿名使用者

馬來人大概一度曾是婆羅洲沿岸一個民族,後因**及航海生活擴充套件到蘇門答臘和馬來半島。馬來人向外擴充套件不過是近1,500年左右發生的事,可由其語言證明。馬來人諸部族所使用的語言仍然非常相近,但與蘇門答臘、婆羅洲以及鄰近各地的其他民族所用語言則差別很大。

20世紀末,馬來人構成馬來西亞的馬來半島部分(西馬來西亞)的人口之半,在東馬來西亞(沙勞越和沙巴)的居民人數中則佔1/8強。

馬來人的文化深受其他民族文化之影響,主要是暹羅人、爪哇人和蘇門答臘人的影響。馬來人在歷史上所受印度教文化影響至鉅,在15世紀改宗伊斯蘭教之前,大部分都是印度教徒。現今馬來半島的居民中有很多印度人和華人。

馬來人以農為主,居住鄉村;而華人、印度人和其他群體則以城市生活為主。馬來半島大部地帶為叢林,鄉村建於沿河、沿海及公路兩旁,人口自50至10,00不等。房屋建築在木樁之上,高出地面1.

2∼2.4公尺(4∼8呎),屋脊呈人字形,上覆茅草;小康之家的住房則以瓦覆屋脊,厚板鋪地。主要糧食作物是水稻,主要經濟作物是橡膠。

2023年代末,馬來半島的天然橡膠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2/5強。

傳統上馬來人的社會組織帶有封建制的色彩,貴族平民之間界限分明。村長由平民擔任,區長便是貴族,村長受區長管轄。現在貴族已由議會及其他民選機構指派的**所替代,但階級區別仍很顯著。

婚姻傳統上由父母安排。典型的家庭包括夫妻及其子女。婚姻及繼承製度均受伊斯蘭律法的約束。

馬來人的宗教信仰是伊斯蘭沙斐儀(shafii)教派的教義,遵守穆斯林宗教節日。某些印度教禮儀依然存在,如婚禮的第二部分和國家各種慶典活動之中,猶有其遺風。農村地區的馬來人也保持了土地、叢林有靈的古舊信仰,部分可溯源於印度教;他們常靠巫醫或薩滿教徒治病。

居住在東南亞的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泰國、新加坡、汶萊和其他國家仍以馬來人為族稱的居民。多為新馬來人的後裔,社會、經濟和文化比較發達。隨著歷史的發展,這些馬來人之間也開始出現差異,各具民族特點。

馬來西亞的馬來人,自稱馬來由人。主要分佈在馬來半島中南部和沙撈越地區。多混有華人、印度人、泰人和阿拉伯人的血統。

使用馬來語,屬南島語系印度尼西亞語族,有多種方言。原用阿拉伯字母文字,後改用拉丁字母。原信印度教、佛教和萬物有靈,15世紀末大多改信伊斯蘭教,屬遜尼派。

有部分人信仰**教和天主教 。家庭組織除南部森美蘭州母系制佔優勢外,一般都為雙系制。馬來人以農業為主,種水稻、橡膠、椰子、咖啡、金雞納樹和油棕等,有卓越的蔬菜栽培技術。

漁業和航海業發達。

廣義上的馬來人指分佈在太平洋和印度洋各島國的民族。屬蒙古人種馬來型別。通用南島語系印度尼西亞語族諸語言。

其民族**,尚無定論。多數研究者認為,馬來人的祖先約在2023年前從亞洲內陸逐漸南下,遷至中南半島,並經馬來半島(一說經安達曼群島)進入蘇門答臘島,然後往東擴散到爪哇、加裡曼丹、蘇拉威西和菲律賓群島,往西擴散到馬達加斯加島。這種遷徙浪潮持續數千年之久。

一般按遷徙時間先後大體分為兩種:原始馬來人(包括古馬來人)和新馬來人。原始馬來人遷徙的時間,約在公元前3000~前2023年,社會發展水平較低;新馬來人遷徙的時間約在公元前2~公元16世紀,已受到印度、中國和阿拉伯文化的影響,社會發展水平較高。

各地馬來人在其分佈地區均留下人數眾多的後裔,不同程度地與當地居民發生混合以及相互混合,已發展為許多個具有不同族稱的民族,如爪哇人、巽他人、馬都拉人、他加祿人、伊富高人、馬達加斯加人等。

馬來族馬來族(馬來語:melayu)又稱巫族,習慣上也稱為馬來人,是東南亞的一個民族。 馬來人是東南亞的土著之一。於全世界的民族相比,馬來族是一個非常年輕的民族。

馬來人信奉回教,主要分佈於東南亞的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新加坡、汶萊、泰國南部等。另外非洲的南非也有馬來人。

馬來人名稱由來

melayu這名稱,據一些歷史學家的說法,可能來自蘇門答臘島上一個約2023年前由印度人所建立的古國--末羅瑜(馬來文亦是melayu[1])。末羅瑜遺址位於現蘇門答臘島上一條河[2]上游的支流sungai melayu[3]附近。後來末羅瑜被蘇門答臘島上的另一個著名古國三佛齊所併吞。

另一種說法是melayu這名詞來自印度的梵文中一讀音為malaya[4]的詞。這梵文詞的意思為山或高處。

馬來人的起源

馬來人自何處來,歷史學界尚無定論。但主要有二種說法,來自中國雲南或就起源於馬來群島。

雲南起源說

雲南起源說主要的支持者有r.h geldern, j.h.

c kern, j.r foster, j.r logen, slametmuljana 和a**ah haji omar等。

雲南起源說的依據如下:

①在馬來群島發現的古老斧頭,與中亞的某些地區類似,說明有中亞居民移民馬來群島。

②馬來族的風俗與assam地區類似(assam是印度與緬甸之間的地區)。

③馬來語與柬埔寨語相似,而柬埔寨人又被認為來自於雲南,當年他們沿著湄公河南下到柬埔寨。

雲南起源說被廣大人群所接受,馬來西亞的中學歷史課本中都介紹馬來人起源於雲南。依此學說,馬來人的祖先分二批在不同年代從雲南遷移到馬來群島。這二批馬來人的祖先分別稱為原始馬來人(馬來文:

melayu proto〕及混血馬來人(馬來文:melayu deutro)。

原始馬來人及混血馬來人又合稱南島人(馬來文:indonesian[5]),二者的文化為新石器時代的文化。南島人其實是最後移入馬來群島的人群。

之前遷入的有澳洲種人(英文:australoid),尼利多人(英文:negrito)和美拉尼西亞人(英文:

melanesoid)。

以下對二批移民做出介紹:

原始馬來人

根據出土文物,公元前2023年原始馬來人就居住在馬來群島。他們有農耕技術。

混血馬來人

公元前2023年就存在於馬來群島,他們多生活在海邊,漁業發達。

馬來群島起源說

馬來群島起源說的支援有j.crawfurd, k.himly, sutan takdir alisjahbana和gorys keraf等。

以下是馬來群島起源說的論據

馬來人和爪哇人在19世紀都有很高的文化。能達到這種成就只有不斷髮展的本土古老文化才能達到。以此說名馬來人並非來自任何地方。而是土生土長。

k.himly 不同意馬來語與柬埔寨語相似。認為二語相似只是表面印象,沒有足夠理據。

爪哇島發現的梭羅猿人[6](馬來文:homo soloinensis)和維傑人[7](馬來文:homo wajakensis)化石表明馬來人是馬來群島起源,可能馬來人就是來自爪哇島。

馬來群島各族的語言與中亞屬於印歐語系的語言有異。

馬來群島起源論在馬來西亞只得到極少數人的支援。

馬來西亞人與馬來人二名詞的分別

馬來人並非馬來西亞人的簡稱,而是馬來西亞的一個主要民族。

馬來西亞人簡稱為大馬人,(malaysian,馬來西亞簡稱為大馬)指的是擁有馬來西亞國籍的人士,主要有三大族群,分別為馬來人、華人,印度人,以及其它一些少數族群。各族群都保留了自己的文化以及風俗習慣。同時也尊重其他種族的文化以及風俗習慣。

2樓:匿名使用者

馬來西亞有馬來族、華族、印度族、卡達山族、伊班族及其他民族。華族的生活習慣(衣、食、住、行)和中國南方的中國人相同。其他的種族則大大的不相同。

3樓:匿名使用者

都是一樣的,吃方面比較多選擇

真正的馬來西亞人和中國大陸人有什麼區別

4樓:匿名使用者

馬來西亞的本土民族是馬來人,他們講馬來語,**微黑,身高比中國北方人矮,五官面貌介於中國人和印度人之間(更接近於中國人一些)。

德國人的生活習慣和我們中國人有哪些不同?

5樓:you在午後徜徉

德國人的生活習慣和中國人的生活習慣區別:

1、德國小孩早上是先吃飯後刷牙,中國小孩起床後是先刷牙再吃早飯。

2、德國人與家人朋友吃飯買單aa制,中國人與家人朋友吃飯搶著買單。

3、德國人是在地下室晒衣物,若天氣好的話,則晒在自家花園裡。中國人晒衣物,通常是掛滿戶外陽臺,臨空而飄,猶如彩旗高高飄揚,手法高調、張揚。

4、德國人晒衣服用小夾子夾在繩子上,而且衣服和褲子都是倒著晒的。中國人晒衣服用衣架撐著,正著晒的。

5、德國的窗戶向裡開,中國的窗戶向外開或是左右開。

6、德國人家庭不裝空調,夏天中午熱一陣,晚上還要蓋被子,不悶不熱蚊子少。中國人家庭夏天沒空調不行,睡涼蓆,吹風扇,悶熱蚊子多。

7、德國的加油站車主就得自己動手加油,中國加油站有專門的工人為車主加油。

8、德國人做菜少不了牛油和黃油,中國人做菜少不了鹽和醬油。

9、德國人吃生番茄愛撒點鹽和胡椒粉,中國人吃生番茄愛撒白糖。

10、德國人吃完美食,遺留在手上的還要舔手指。中國人把遺留在手上的美味,趕快用紙擦,用水洗。

11、德國人的枕頭都是80x2000px正方形,中國人的枕頭都是長方形。

12、德國人吃冰淇淋愛伸舌頭添個圓滑,中國人吃冰淇淋不伸舌頭用牙齒咬。

13、德國女人不知月子是啥東東,生完小孩一週後又去游泳,又去散步吹吹風。中國女人做月子,吃好休息好,整整一個月不出門。

總之德國人的生活習慣與中國人截然不同,相處起來並不是太容易,但是如果彼此瞭解之後,就會互相被吸引。

就如龔琳娜和老羅,一個地道的中國人和一個真正的德國佬,成就了令人羨慕的跨國婚姻,現在的生活狀態是非常幸福美滿的。其實在此之前,他們也要彼此適應自己的生活習慣!

6樓:古方紅糖

德國人與中國人不同的生活習慣很多,以下幾點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1)中國人晒衣物,通常是掛滿戶外陽臺,臨空而飄,猶如彩旗高高飄揚,手法高調張揚。德國人晒衣物卻是在地下室,若天氣好的話,則晒在自家花園裡。(因為國人多沒有地下室、花園之類。)

(2)中國人晒衣服用衣架撐著,德國人則用小夾子夾在繩子上,而且衣服和褲子都倒著晒。

(3)中國的窗戶向外開,德國的窗戶向裡開。(因為德國乾淨;國內窗子如往裡開,泥水滴落一地。)

(4)中國人家庭夏天沒空調不行,睡涼蓆,吹風扇,悶熱蚊子多。德國人家庭不裝空調,夏天中午熱一陣,晚上還要蓋被子,不悶不熱蚊子少。(其實德國蚊子一點也不少,個頭大,叮人更厲害。)

(5)中國人騎自行車愛怎麼騎就怎麼騎,帶人載物,管它有燈沒燈,只要自己不摔交就ok。德國人騎自行車有專門自行車道,夜晚必須得亮起自行車燈,假如騎遠途還得帶上頭盔,穿上自行車服,就象一個專業賽車族。

(6)中國加油站有專門的工人為車主加油。德國的加油站裡車主得自己動手加油。(國內加油站是怕車主把加油器具搞壞,甚至失火;俺問過他們。)

(7)中國的地攤可以討價還價,喊價上天還價下地,複雜但其樂無窮,鍛鍊智力。德國的地攤沒人討價還價,明碼銷售,簡單而不用動腦。

(8)中國人幹活靠眼力。德國人幹活靠工具。

(9)中國人累了蹲地上。德國人累了坐地上。

(10)中國的週末街上熱鬧非凡。德國的週末街上冷冷清清,死氣沉沉。

(11)中國的汽車在路上多按喇叭。德國的汽車在路上很少按喇叭(車主按喇叭等同罵人)。

(12)中國人開車大多是搶道,搶紅燈,搶車位,搶空間。什麼次路讓主路、拐彎讓直行、汽車讓行人,都是瞎扯。德國人開車習慣把步行者當作重要角色,在路上行使的各種車輛各行其道,遵守秩序是德國人認真嚴謹的表現。

(13)德國人大夏天愛燒烤,烤肉、烤香腸、烤玉米、烤辣椒,每到週末家家戶戶在花園裡烤得「烏煙漲氣」,炭火烤得肉上的油吱吱地冒。中國人大夏天愛吃清補涼,綠豆湯、苦丁茶、龜令膏、小米粥。(因為德國夏天不熱,而且雨水多,空氣較潮溼,需要驅溼氣。

)(14)德國人做菜少不了牛油和黃油。中國人做菜少不了鹽和醬油。

(15)德國的雞肉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中國的三黃雞又嫩又鮮,吃了讓人回味。

(16)德國的雞蛋殼薄,無腥,質嫩,個大。德國人喜歡水煮雞蛋,7成熟加鹽加胡椒粉拌著吃。中國的雞蛋殼厚,個小,有腥味。

(17)德國人吃生番茄愛撒點鹽和胡椒粉。中國人吃生番茄愛撒白糖。

(18)德國人吃完美食,遺留在手上的還要舔手指。中國人把遺留在手上的美味趕快用紙擦掉,用水洗淨。

(19)德國的小孩是先吃早飯後刷牙。中國的小孩是先刷牙再吃早飯。

(20)德國人吃冰淇淋愛伸舌頭舔個圓滑。中國人吃冰淇淋不伸舌頭用牙齒咬。

(21)中國人吃麵喝湯的聲音嚇德國人一跳。德國人擰鼻涕清鼻子的聲音嚇中國人一跳。

(22)中國女人做月子,吃好休息好,整整一個月不出門。德國女人不知月子是啥,生完小孩一週後又去游泳,又去散步吹吹風。

(23)德國人愛點蠟燭。中國人愛掛燈籠。

(24)德國人的枕頭都是80x80cm正方形。中國人的枕頭是長方形。

(25)德國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淡薄,人與狗之間的感情特別深厚。中國人親情友情濃厚,富有人情味。

(26)德國人與家人朋友吃飯買單aa制(平攤分帳),中國人與家人朋友吃飯搶著買單。

(27)德國人同事、朋友、熟人分得清清楚楚。中國人喜歡稱兄道弟,相識即是朋友。

(28)德國很多女人的鬍子、腿毛得經常刮,因為又長又粗硬。中國女人的肌膚光滑又細嫩。

中國和馬來西亞生的算混血兒麼馬來西亞人和中國人生的孩子是混血兒嗎

混血兒是用於描述有不同種族,國家或民族的人,例如父母膚色不同的人,但是也有人用於稱呼不同種動物之間的後代。美國和巴西為混血人種數量最多 分佈最廣的地區。混血兒 指種族不同的男女婚育的子女。例 李劼人 大波 第一部第二章四 大家才知道她是福建人林英文的老婆,是混血兒,那個日本老婦,就是她的生母。比喻某...

為什麼馬來西亞有那麼多中國人,馬來西亞為什麼有那麼多華人

從鄭和下西洋起就有中國人來馬來西亞定居,到鴉片戰爭到1930年大量下西洋來定居,導致有這麼多華人在馬來西亞。1 馬來西亞華人指明清至 數百年來自中國福建和廣東 廣西 海南等省遷徙至馬來西亞的移民後代。華人是馬來西亞除馬來族以外的最大族群。2 截止2015年,馬來西亞總人口30638600人。其中馬來...

為什麼馬來西亞人均GDP比中國高

泰國在金融危機前絕對強於馬來西亞,號稱 亞洲第五龍 只是金融危機後,貪 和諧 汙 政 和諧 變太多,經濟速度明顯放慢,已被馬來西亞超過 為什麼我國人均gdp比馬來西亞的還低 5 根據襲imf統計,2011年,馬來西亞人 均gdp為9700美元,位列世界第64位,中國人均gdp5414美元,位列世界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