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慶淨覺寺當家師傅 您好,我要皈依三寶,請問那天可以,謝謝,阿彌陀佛

2021-03-27 15:23:29 字數 3660 閱讀 8569

1樓:評劇人

這裡不會有什麼當家師傅回答你的

受三皈的條件要具足世間的善法,《觀無量壽佛經》上淨業三福,第一個:"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四句十六個字做到了,有資格來接受皈依。

因為第二福才受持三皈、具足眾戒,才可以皈依三寶,才來發願求戒。你沒有前面的基礎,那個皈依是假的,有名無實。戒經上講,受了三皈之後,一定有三十六位**神日夜保護你。

你受一條戒,有五位護戒神保護你。我們今天受皈依的人很多,受戒的人很多,到底有幾個**神保護你?一天到晚這個心裡惶惶不安,哪有**神保佑!

為什麼沒有**神保佑?因為受的是假的不是真的。名字皈依,不是真的,如果是真的話,佛講的話不是假話,佛沒有妄語,確實有**神守護,有護戒神保佑你。

無論你在什麼險惡的環境當中,你都不會遇到災難。所以要懂得真正真幹,不能幹假的,要幹真的。過去已經皈依,不知道皈依的意思,胡里胡塗皈了依,現在要不要重新再做儀式?

不需要。沒有儀式不要緊,今天真正懂得什麼叫皈依,你這一發心,你就真皈依了。所以形式沒有關係,要真正明瞭,從**皈?

依什麼?三皈傳授的時候講得很清楚。皈依佛,"佛"是覺悟,從迷惑顛倒回過頭來依覺悟,這叫皈依佛。

"法"是正知正見,從一切錯誤的想法看法回過頭來,依正知正見,那叫皈依法。"僧"是清淨的意思,從一切染汙,我們今天講心理的染汙、精神的染汙、思想的染汙、見解的染汙,從種種染汙回過頭來依清淨心,這叫皈依僧。這一皈依之後,從今之後我們的生活,我們的修持,我們的方向目標是覺正淨。

沒有皈依以前,我們的生活是迷邪染。從今天,我們捨棄迷邪染,我們要依覺正淨,這叫皈依。覺正淨在**?

《無量壽經》經題上就擺明,"清淨、平等、覺",那就是三寶。清淨是僧寶;平等是法寶,正知正見;覺是佛寶。我們依《無量壽經》那就得到,三皈就圓滿。

不但這是三寶,三皈三寶,而且是三學,清淨是戒學,平等是定學,覺是慧學。這個題目裡頭意思多麼圓滿!這一部《無量壽經》講的是什麼?

講的是三學、三寶,講的是我們真正皈依處。所以因殊勝、果殊勝,殊勝到無比,這是我們必須要認識清楚的。

2樓:吶姑娘毀我青春

阿彌陀佛,

本人遵義市人,不知道本市**可以皈依三寶

佛教的石窟因何而產生?

3樓:匿名使用者

石窟藝術是一種宗教文化,取材於佛教故事,興於魏晉,盛於隋唐。它吸收了印度健陀羅藝術精華,融匯了中國繪畫和雕塑的傳統技法和審美情趣,反映了佛教思想及其漢化過程,是研究中國社會史、佛教史、藝術史及中外文化交流史的珍貴資料。

我國現存的主要石窟群均為魏唐之間或宋前期作品,其中以石刻負盛名的是大同雲岡、洛陽龍門、天水麥積山和重慶大足四大石窟。

石窟藝術與佛教是十分密切的。石窟藝術是為當時信佛的人們服務的。因信仰佛教的各階級、各階層人物不同,他們所屬的佛教宗派也不一樣,因而在造像與壁畫的題材上,也要根據自己那一宗派的經典造像。

所以石窟藝術的發展,因時間、地點的不同,發展情況也不一樣。如新疆石窟,除唐代或以後漢人所開的窟畫出一些大乘經變以外,其餘早期開鑿的各窟,全看不到反映大乘經中的故事造像。這些石窟群中,遺存到今天的雕像,主要是釋迦和菩薩等單獨的形象,其次則多是佛本生、佛本行(即如何苦行、忍辱、尋求解脫)等故事畫像。

這些畫像多數是根據《聲聞藏》各經創造出的,與外國商人竺婆勒子竺法度學小乘教唯禮釋迦的記載相同,與法顯、玄奘等人所記天山南簏各國信仰小乘教的記錄也完全吻合。

玉門關以東,在玄學的「貴無派」、「玄冥」、「獨化」學說的影響下,玄學化的大乘「般若」學,也發展了起來。反映到石窟藝術上,早期的多是根據《法華經》、《維摩詰經》、《彌勒下生經》、《佛說阿彌陀經》進行創造的。這些經,一種是不承認客觀世界的存在,其最高境界是「空」。

一切以精神本體為最真實,因此在他們看來,現實社會中人與人爭勝負,就沒有必要。一種是在現實社會中,既然沒有辦法,也得不到什麼,那麼在這個社會中去爭什麼也就沒有必要了。在此類教義的指導下創造出了《法華經》中《寶塔品》的「釋迦」、「多寶」佛說法像,《維摩詰經》中《問疾品》的「維摩」、「文殊」論道像,西方極樂世界中的「阿彌陀佛」像,以及兩大菩薩——「觀世音」、「大勢至」像,等等。

隋唐時期的佛教,繼承了南北朝後期所發展起來的寺院經濟。為了保護寺院的財產,他們建立了與地主階級同樣的封建宗法制和世代相傳的僧侶世襲制,於是就形成了宗派。這些宗派,在南北朝大乘學的影響下,有自己獨特的理論體系、規範制度和傳法世襲。

反映到石窟藝術上,是創造了更多的大乘經變,而這些經變出現的早晚,則體現了唐代各宗派形成的先後。

根據對石窟的調查,我認為釋、道、儒三教的結合,約在北宋。這種情況也反映到石窟藝術上來了。四川大足石門山,除佛教造像外,還創造了釋、道、儒聯合造像和單獨的道教造像。

密宗在四川地區的繼續宣傳促進了造像藝術的發展,這一事實,文獻中雖很少見,但卻充分地反映在大足龍崗山與寶頂的造像中,這又給佛教史提供了新資料。由於元代中原地區流行著喇嘛教,因而杭州西湖沿岸也開鑿了很多喇嘛教的造像。

石窟藝術是佛教藝術,它反映了佛教思想及其發生、發展的過程,它所創造的像、菩薩、羅漢、**,以及佛本行、佛本生的各種故事形象,都是通過具體人的生活形象而創造出來的。因而它不能割斷與歷史時期人們的生活聯絡,它不像其他藝術那樣直接地反映社會生活,但它卻曲折地反映了各歷史時期、各階層人物的生活景象。這應該是石窟藝術的一個特點。

中國佛教石窟大約始鑿於公元3世紀,盛行於5—8世紀,16世紀以後開鑿的數量就較少了。現存石窟主要分佈在新疆地區(古代的西域)、甘肅西部(古代河西地區)、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地區,在南方也有一些零星分佈。從規模或藝術成就而論,敦煌莫高窟、雲崗石窟、龍門石窟和麥積山石窟堪稱中國四大石窟。

在我國石窟中的各樣佛本生、佛本行和大乘經變,以及各石窟的供養人像等,都是依據現實中人的生活而創造的,舍此,無法憑空虛構。例如,龍門賓陽洞美國人盜去的《帝后禮佛圖》浮雕,莫高窟第一百五十六窟的《張議潮出行圖》,第一百窟的《曹儀金出行圖》,第六十一窟的于闐國王像和曹氏家族的人像,都是反映了當時最高封建統治者的豪華生活和剝削人民的生活畫面。鞏縣第五窟大幅的供養人群中較小型的供養人像,都勾勒出了官僚地主階級人物的真實面貌。

大足寶頂大佛灣中的「父母恩重經變相」,它逼真的反映了地主階級的生活景象。而克孜爾、庫木土拉、柏孜克里克等窟內的供養人像,所反映的又是新疆古代少數民族的貴族、武士的形象。莫高窟中各時期「彌勒變」中的《一種七收圖》,第二百三十二窟內「三寶感通變相「中的《縴夫圖》,第六十窟內《五臺山圖》中的行旅與旅店中的人物各種勞作圖,則又描繪了當時勞動人民的勞動形象。

通過這些造像,我們完全可以看出中世紀中國各階級人物的生活面貌,為研究當時社會的政治、經濟提供了很好的佐證。~

4樓:虎痴—許褚

1.依山岩鑿成的石室。亦泛指石洞。

2.一種就著山勢開鑿的寺廟建築,裡面有佛像或佛教故事的壁畫。著名的有敦煌石窟、麥積山石窟、雲岡石窟、龍門石窟等。

石窟原是印度的一種佛教建築形式。佛教提倡遁世隱修,因此僧侶們選擇崇山峻嶺的幽僻之地開鑿石窟,以便修行之用。印度石窟的格局大抵是以一間方廳為核心,周圍是一圈柱子,三面鑿幾間方方的「修行」用的小禪室,窟外為柱廊。

中國的石窟起初是仿印度石窟的制度開鑿的,多建在中國北方的黃河流域。從北魏(386—534)至隋(581—618)唐(618—907),是鑿窟的鼎盛時期,尤其是在唐朝時期修築了許多大石窟,唐代以後逐漸減少。這個時期,黃河流域是中國政治、文化、經濟的中心。

甘肅敦煌莫高窟、麥積山石窟、山西大同雲岡石窟和河南洛陽龍門石窟被稱為【中國的四大石窟】

三大宗教文化景觀象徵意義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的作者,《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的作者

1全部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註釋 1 曉 早晨。淨慈寺 全名 淨慈報恩光孝禪寺 與靈隱寺為西湖南北山兩大著名佛寺。林子方 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閣祕書。2 四時 春夏秋冬四季。在這裡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時節。3 無窮碧...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是什麼意思,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一詩中題目的意思是什麼這首詩描寫了什麼其中寫詩人詩句是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早晨從淨慈寺出來為林子方送行。林子方被調離皇帝身邊,赴福州任職,職位知福州。林子方甚是高興,自以為是仕途升遷。楊萬里則不這麼想,送林子方赴福州時,寫下此詩,勸告林子方不要去福州。古詩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詞句註釋 曉...

曉出淨慈寺送林字方的詩意,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的詩意短一點

詩人駐足六月的西湖送別友人林子方,全詩通過對西湖美景的極度讚美,曲折地表達對友人的眷戀。詩人開篇即說畢竟六月的西湖,風光不與四時相同,這兩句質樸無華的詩句,說明六月西湖與其他季節不同的風光,是足可留戀的。然後,詩人用充滿強烈色彩對比的句子,給我們描繪出一幅大紅大綠 驚採絕豔的畫面 翠綠的蓮葉,湧到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