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一是中國歷史發展的主流」這與中國的哪一政治制度的演變有關

2021-03-28 02:24:33 字數 3860 閱讀 6030

1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的理論 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重要的是搞清楚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級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目標,是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是社會主義本質的體現。

這一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的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根本任務的理論  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堅持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是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這一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主義歷史任務的思想。

統一是中國歷史的主流,中國是世界上唯一歷史延綿不絕的國家,**這與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發展演變的關係 5

2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在民族意義上是一直延續至今的 但在文化意義上已經完全被滿族話了的樓上的朋友的觀回點很正確 在清前答我們中華民族是十分優秀的民族 但經過300年的韃靼文化的侵襲好多優秀的文化傳統損失殆盡 就現在而言 我到想問你幾個問題 你知道日本的女兒節的歷史嗎 你知道中國傳統服裝叫什麼名字嗎 你知道中國的百戲之祖是什麼嗎 要是你這些都不知道還是不要研究這個課題了 太大了 而且和現在的「主流」歷史可以說是顛覆性的不同 如果你執意要研究的話 我可以告訴你你一定會覺的自己過去學的歷史都是假的 真正的中國古代文明的優秀和制度的完善絕對和你想象的是天壤之別。

3樓:虛黯

西周的分封制,秦建立皇帝、設丞相、推行郡縣制,漢推恩令、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隋開設科舉考試,唐達到封建鼎盛,明廢丞相權分六部、利用場衛施行恐怖**,清取消議政王大臣會議、設軍機處。君權一步步加深!

4樓:

崖山之後無中國,煤山之後無華夏。

統一和文明與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發展演變的關係?

中國統一與其政治制度發展演變的關係 10

求高中歷史知識結構與檢測2023年8月版參***

5樓:雷暴世紀

這個找到的可能性不太大,年代太遠了,你可以親自問你們的老師或者去個學校找找。

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變過程,特點和影響

6樓:王王王小六

1、原始社會

原始社會時期分為原始群時期和氏族公社時期兩個階段:

(1)原始群時期,人類社會組織是以血緣為紐帶組成的,比較鬆散,他們的主要活動就是共同勞動,共同抵禦猛獸和自然災害,共同消費,生活很簡單,無政治制度可言。

(2)氏族公社時期,由於人類的進步,由於生產和生活的需要,逐漸開始產生具有政治性的制度。在氏族公社之母系氏族時期,政治制度特點是:婦女在公社中處於支配地位,世系從母系計算,實行共族共財制,財產由母系繼承。

歷史發展到父系氏族公社時期,政治制度有了長足的進步:男人在公社中處於支配地位,世系從父系計算,實行財產公有制,財產由父系繼承。

在這一時期出現了著名的軍事民主制度和禪讓制。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生產關係也在進步,原始社會財產共有制開始被破壞,產生了私有制,從而中華民族進入了更高的一個社會時期——奴隸社會時期。

2、奴隸社會

禪讓世襲

(1)禪讓制,是指我國原始社會末期,部落聯盟民主推選首領的制度。

(2)王位世襲制,是指階級社會中,帝位(或王位)可以世代承襲(世襲制一直沿襲到清亡,經歷了近四千年的時間)。

(3)王位世襲制代替禪讓制是歷史的進步;因為王位世襲制是生產力發展的結果,私有制發展的結果,階級對立的產物。

夏商時期

夏商時期**行政管理制度:包括王位世襲制的形成;相、卿、師等的設立。

宗法制(1)西周王族的宗法制是與分封制互為表裡的具有政治性質的制度。它由原始社會的父系家長制直接演變而來,具有規定宗族內嫡庶系統的辦法,來確定和鞏固父系家長在本宗族中的地位,以保證王權的穩定。

(2)西周宗法制的主要特點:宗法制的最大特點是嫡長子繼承製。規定了相對的大宗、小宗之別。第三,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體現就是分封制。

(3)宗法制的作用:宗法制保證了貴族在政治上的壟斷和特權地位,也有利於統治集團內部的穩定和團結。

(4)宗法制對今天的中國社會的影響:①積極影響:有利於民族的團結、社會的安定和祖國的統一,如「尊宗敬祖」「認祖歸宗」;②消極影響:

容易形成地方**勢力和宗派勢力等,如「認人唯親」「宗派主義」。

3、封建社會

(1)秦朝:

①建立:從秦朝開始,皇帝成為中國古代最高統治者的稱謂,為歷代封建王朝所沿用。全**政大權由皇帝總攬,**和地方的主要官吏也都由皇帝任免。調動軍隊的憑據虎符由皇帝控制、發給。

②特徵:秦始皇首創的皇帝制度,一方面以皇位世襲顯示了權力的不可轉移,另一方面以皇權至上顯示了地位的不可僭越。這是中國古代**制度的重要特徵。

建立較為完備的**官制-三公九卿制:秦朝**的主要官職,在地位、職責和權利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牽制,軍政大權操縱在皇帝手中。然而,對於軍政大事的決策,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諸卿進行朝議,最後由皇帝裁決。

這就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君主**下重大事情的決策失誤。

(2)漢朝:漢初,丞相集決策、司法、行政大權於一身,位高權重。為了加強皇權,漢武帝重用身邊工作人員,讓他們擔任尚書令、侍中等,參與軍國大事,以削弱相權。

(3)魏晉南北朝: 握有實權的先是尚書省(行政),繼而又有中書省(草擬和頒發皇帝詔令)、門下省(稽核政令),逐步形成三省體制。

(4)隋唐時期:唐朝**的三省中書、門下和尚書,分別負責決策、審議和執行;隋唐時期在尚書省下設吏(官吏考核任免)、戶(戶口賦稅)、禮(禮儀)、兵(軍政)、刑(刑法)、工(工程)六部。

三省的長官都是宰相,相權分散。三省相互牽制和監督,削弱了相權,保證了皇權的獨尊。三省六部制度,是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創造,此後歷朝基本沿襲這種制度。

(5)北宋:中書門下是最高行政機構,最高長官行使宰相職權。增設參知政事、樞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權、軍權和財權。

(6)元朝:中書省是最高行政機構,長官行使宰相職權。相權得到加強。元朝後期,宰相的權勢越來越大,有時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的繼承。

(7)宰相制度的廢除:元朝丞相權勢過重,以致皇權不穩、內亂屢生。明初沿襲元朝制度,明太祖認為丞相制度妨礙皇權的高度集中,會導致社會動盪。

2023年,明太祖廢除行中書省,設立「三司」,分別隸屬於**有關部門,這樣,地方權力就集中到**。

2023年,明太祖朱元璋以謀反罪誅殺胡惟庸;裁撤中書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國政務,直接對皇帝負責。影響,有利於防止權臣**,鞏固統治;有助於多民族國家的統一和鞏固;使中國歷史上秦以來一直實行的延續1000多年的宰相制度被廢除。

明太祖設定殿閣大學士,作為侍從顧問,幫助他處理繁多的政務。這些大學士很少能參決政事,一切大事仍由明太祖親自主持。明成祖在位時,選拔翰林院**作為殿閣大學士,入值宮內的文淵閣,隨侍皇帝,並開始參與機密事務的決策,「內閣」由此出現。

(8)清朝

軍機處的設立:清初,**機構大體採用明朝制度,設內閣,置六部。但最高的決策和中樞機構是議政王大臣會議,權力凌駕於內閣、六部之上,使皇權受到很大制約。

康熙帝設定南書房,使內閣、議政王大臣會議與南書房三足鼎立,加強了皇權。雍正帝時為辦理西北軍務,又設定軍機處,軍機大臣每日接受皇帝召見,跪受筆錄,軍國大事完全由皇帝裁決,軍機大臣的作用只是上傳下達。

這樣,地方軍政首腦實際上也直接聽從皇帝指揮。軍機處的設定,提高了行政效率,能快速處理各種文書;全國的軍政大權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加強,**集權進一步得到鞏固;是皇權高度膨脹的產物,標誌著我國封建君主**主義**集權發展到頂峰。

「統一是中國古代歷史的主流」「中國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歷史延綿不斷的國家」

7樓:匿名使用者

你提的問題能不能在具體點。

秦始皇統一中國對中國歷史發展起了什麼作用 內容要簡練

中國由超級文明向奴隸轉變.地域上的統一,人格上的摧殘 正式進入封建社會 推動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 1.制度變化 分封諸侯式的奴隸制向 集權的封建制轉變。2.實現中國歷史上首次真正意義上的統一。3.文字,計量單位統一化,標準化。4.為後世提供了大量的 和電影題材,比起清朝還差點。秦始皇統一中國...

中國歷史發展的疑問

那時候那裡沒有人 不是 1 氣候,勞民,風險 2 不是 首先大唐對外持和平外交政策 實行仁義 有違人和 另一方面 太遠 沒什麼利益動機 比如說先祖心願 名族利益 等等 1 生產力還沒發展到那個階段,還不能支撐如此的長途遠征,不是不想打,是沒能力。2 不是,元帝國包括現在的中國 蒙古 俄羅斯的庫頁島 ...

在中國歷史中的歷史朝代,中國歷史朝代

夏商周,春秋戰。秦朝以後是兩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遼夏,金元明清二十朝 中國歷史朝代 夏 商 周 分東西周 秦 漢 分東西漢 三國 一個時期 晉 分東西晉 南北朝 一個時期 隋 唐 五代十國 一個時期 遼 宋 分南北宋 金 與宋元同存 元 明 還有南明 其實是傀儡 清 夏 商 周 秦 漢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