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記念劉和珍君》魯迅是怎樣表達對劉和珍的情感,情感有

2021-03-28 04:44:40 字數 3551 閱讀 4219

1樓:射手

綜觀全文,作者的情感是深沉的。既 有對烈士的哀悼、讚美與惋惜,又突出 地表現了對反動派的極度憤懣和無以言 說的憎惡;同時,還有對民眾間存在著 的愚昧思想的唾棄和抨擊,號召人們起 來革命,展現了作者對中國光明前景的 期待。

2樓:匿名使用者

追憶這位始終微笑的和藹的學生;痛悼「為中國而死的中國的青年」;歌頌「雖隕身不恤」的「中國女子的勇毅」。

魯迅在《紀念劉和珍君》中的情感分析 20

3樓:掛龍旗

你到底聽懂魯迅意思了嗎,他就沒指望劉和珍能

贏,他只是利用劉和珍挑撥離間,內慫恿容暗示龔家對段祺瑞宣戰,然後和孫中山狼狽為奸,要龔家武裝北伐軍北伐。你自己盲人摸象低估了魯迅而已。這句話的意思是真正的勝利者敢於直面慘淡得人生 正視淋漓的鮮血 ,說的是揚州大屠城的龔鼎孳一旦宣戰,對敵人秋風掃落葉毫不留情。

魯迅可以看孫中山北伐打段祺瑞的熱鬧了。死人怎麼看獻血,只有勝利者直面慘淡的人生,看死人滿地的獻血,笨蛋。魯迅像來都是諷刺的寫。

笨蛋看不出魯迅的本意。強者不能得罪更強大的人,最強大的人無事生非,到處惹事,打草驚蛇,到處打獵,對牛彈琴。如果選錯邊站錯隊伍,比如支援北洋軍或者委員長,必然倒黴,只有活人能面對慘淡的人生,覺得死人能面對慘淡的人生的人,本身就是弱智。

**者在殺死弱智的弱者的時候,經常會喊出,真正的勇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其實就是順我昌,逆我亡,歷史潮流浩浩蕩蕩,順其者生,逆其者亡,老百姓要翻盤,必須選邊站隊

在《記念劉和珍君》中,魯迅感情如何?魯迅說有寫一點東西的原因有哪兩點? 30

4樓:張亞潔

魯迅的感情是悲憤。悲是因為中華民族的沉默無聲,憤是針對國民黨反對派的暴行。魯迅在文中也寫到: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當然,作者希望看到的是爆發。

《記念劉和珍君》中魯迅是如何評價劉和珍君的?這篇文章的中心點是什麼,它主要介紹什麼?

記念劉和珍課文的資料(劉和珍是誰和魯迅的關係,為什麼要記念他)

5樓:匿名使用者

他是革命人士他為革命做出了貢獻

記念劉和珍君中心思想?

6樓:我有女人別碰我

最後一小段,作者再一次表示對當時黑暗社會的極端憤慨,點明這篇文章的題意。「嗚呼」,在文言裡原是形容哭的聲音的,一般多用在哀悼死者時,如舊式祭文中的「嗚呼」,是作為極強烈的嘆詞而用的。這裡仿舊式祭文說法,表示出作者的悲憤。

「我說不出話,但以此記念劉和珍君!」既表明了作者內心的極大憤慨,又和前面第一部分照應,再次點出了本文的寫作意圖,這樣的結尾堅強有力,含義也十分深刻,短短一句話,概括了全文。

概括《記念劉和珍君》的每段段意【{(有追分)}】

7樓:e拍

全文共七段:

第一段:面對著劉和珍烈士的追掉會,魯迅先生感到無比悲憤,要寫文章來「悼念逝者」;

第二段:想到烈士的鬥爭已經過去,她們已倒在血泊之中,而這似人非人的世界依舊存在,為了使人們不忘烈士的鮮血,為了喚起人們的覺醒,更感到有必要寫文章來「喚醒生者」;

第三段:追憶劉和珍的往事,對她奉獻悲哀和尊敬,因為她「為國而死」;

第四段:噩耗傳來,由不信到證實,目睹慘象,耳聞流言,憤怒地揭示我們這個衰亡民族之所以默無聲息的「慘痛根源」;

第五段:從**的經過,展示出三個女子的驚心動魄的「崇高偉大」;

第六段:在血的教育下,從人類血戰前行的歷史中,看到劉和珍等烈士的「血痕必將擴大」;

第七段:與當局者的**、流言家的下劣相比,中國女性臨難竟如此之從容,得出了我們民族沒有消亡的明證,指出在這一**中,人們將看見希望,猛士更奮然前行,由此自然地歸結出烈士「犧牲的意義」。

以上七段使文章構成三大部分:第

一、二段是一部分,說明寫這篇文章的目的;第

三、四、五段是第二部分,頌揚劉和珍烈士的崇高品質和鬥爭精神;第三部分是

六、七段,指出「三·一八」**的意義所在。

擴充套件資料

《記念劉和珍君》是**時期文學家魯迅收錄在《華蓋集續編》的散文,原文於2023年4月12日發表在《語絲》週刊第七十四期。

劉和珍是北京****的領袖之一,2023年在「三·一八**」中遇害,年僅22歲。魯迅先生在參加了劉和珍的追悼會之後,親作《記念劉和珍君》一文,追憶這位始終微笑的和藹的學生,痛悼「為中國而死的中國的青年」,歌頌「雖殞身不恤」的「中國女子的勇毅」。

名家點評

南開大學文學院徐江:《記念劉和珍君》「是一篇傳統課文,具有永久的價值和魅力。可以引導學生接受魯迅的思想感情的薰陶,感受魯迅剛正的性格、澎湃的激情、高度的正義感和嫉惡如仇的精神,也可以學習過去那個年代的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勇敢精神」。

文學教育家孫紹振:魯迅的《記念劉和珍君》在魯迅散文中無疑是抒情的雙璧之一,文章針對現實的批判和讚頌,既有戰鬥性也有抒情性。文章藏匿鋒芒,深化思緒於曲折的層次中,思緒在曲折的邏輯中出奇制勝地推演,就成了魯迅雜文的一大創造。

《記念劉和珍君》的抒情就這樣帶上了雜文的特點。從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以來,不斷入選中學語文課本。

8樓:匿名使用者

具體說,全文共七段:第一段,面對著劉和珍烈士的追掉會,魯迅先生感到無比悲憤,要寫文章來「悼念逝者」(板書);第二段,想到烈士的鬥爭已經過去,她們已倒在血泊之中,而這似人非人的世界依舊存在,為了使人們不忘烈士的鮮血,為了喚起人們的覺醒,更感到有必要寫文章來「喚醒生者」(板書);第三段,追憶劉和珍的往事,對她奉獻悲哀和尊敬,因為她「為國而死」(板書);第四段,噩耗傳來,由不信到證實,目睹慘象,耳聞流言,憤怒地揭示我們這個衰亡民族之所以默無聲息的「慘痛根源」(板書);第五段,從**的經過,展示出三個女子的驚心動魄的「崇高偉大」(板書);第六段,在血的教育下,從人類血戰前行的歷史中,看到劉和珍等烈士的「血痕必將擴大」(板書);第七段,與當局者的**、流言家的下劣相比,中國女性臨難竟如此之從容,得出了我們民族沒有消亡的明證,指出在這一**中,人們將看見希望,猛士更奮然前行,由此自然地歸結出烈士「犧牲的意義」(板書)。以上七段使文章構成三大部分:

第一、二段是一部分,說明寫這篇文章的目的;第三、四、五段是第二部分,頌揚劉和珍烈士的崇高品質和鬥爭精神;第三部分是

六、七段,指出「三·一八」**的意義所在。

9樓:手機使用者

樓主不會也是二中的吧?這是我們今天作業......

10樓:匿名使用者

魯迅在《記念劉和珍君》一文之中為什麼要稱呼劉和珍為「君」?

11樓:匿名使用者

那個時候的文章正處於文言文和白話文過渡的時期。在古文裡,一般「君」指對男性的尊稱。但在這裡魯迅先生使用這個字,除了表示尊稱外,還有對男女地位平等的一種渴望,引申開來就是對中國舊封建制度的不滿。

12樓:匿名使用者

當表示惦記、掛念之義時,用「記念」。指用事物或行動對人或事表示懷念, 用「紀念」那篇文章中作掛念,so 用記念

魯迅記念劉和珍君的背景,魯迅記念劉和珍君的背景資料50字

劉和珍1926年在 三 一八 中遇害,年僅22歲。魯迅先生在參加了劉和珍的追悼會之後,親作 記念劉和珍君 一文。追憶這位始終微笑的和藹的學生 痛悼 為中國而死的中國的青年 歌頌 雖殞身不恤 的 中國女子的勇毅 魯迅 紀念劉和珍君 的寫作背景?朝花夕拾 寫作背景 50字 創作背景 可自行縮減 朝花夕拾...

《紀念劉和珍君》第二節分析,魯迅的記念劉和珍君的課文分析

劉和珍是一個渴求正義與進步,不為勢利所屈,富於鬥爭精神,有遠見卓識,溫和善良而又具有愛國熱忱 責任感和使命感的青年學生。魯迅的記念劉和珍君的課文分析 一 整體把握 1.思想內容 這篇課文的中心內容,主要是評述 三一八 讀這篇課文,只要分析一下描述的 第一部分 一至二 交 作原由 二 三至五 紀念劉和...

《記念劉和珍君》的寫作意象是什麼

本文寫作背景為三一八 1926年3月,奉系軍閥在日本帝國主義支援下進兵關內,馮玉祥率領的國民軍同奉軍作戰。日本帝國主義公開援助奉軍,派 駛入大沽口,並炮擊國民軍,守軍死傷十餘名。國民軍開炮自衛還擊,將日本 逐出大沽口。事後,日本認為國民軍破壞了 辛丑條約 與英 美 法 意 荷 比 西等8國公使,於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