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教育方式能改變麼,中國的教育方式能不能改一下?

2021-03-29 00:02:43 字數 3930 閱讀 7441

1樓:江明輝

改教材就能起到一定效果。

改作息時間。

增加教師工資。

現在的教育是又貴質量又差。很多人只是為拿畢業證才去上學的。大城市的還好1點。

應試教育也是教育部門提的,就是為了區別他們提出的素質教育。其實,從頭到尾都沒什麼變化,只是「朝三暮四」而已。

現在有人提出減少中小學教育時間,我看很多人都有這個看法。枯燥的課堂徒耗青春,何必呢?多上幾年學也不能長任何本事。其實大學也應該縮短時間,不實用。

2樓:浮雲

不一定,,每個行業都有他自己固定的模式,,,不是說改變就能立刻改變的,很多東西由量變達到質變,是需要時間的作用的,大樹教育在等你。

3樓:匿名使用者

改不了,教育的目的是為錢,受教育的目的也是為錢,什麼時候中國人不再一切向錢看,就有可能改了。

4樓:行天下

走著看,我相信會改變。

中國的教育方式能不能改一下?

5樓:溫州中域

實在是想不通中國教育為什麼要這樣、

每天就是上課、作業、考試、

死板再死板、

中考高考、幾張紙就能定一個人的人生了、

怎麼最近的科學家就沒聽說有幾個是什麼高考第一中考第一呢考得再好有什麼用、說明一個人會死讀書?

12年、小學到高中、浪費了多少時間去內所謂的全面發展、語文、花那麼多時間背那麼多課文、真正進入社會的時候那些有什麼用數學、學那麼多公式、定理、但是實際上又有什麼用途0 0?

還有什麼美術、生物、地理、、、更奇怪了、大家學那些都只是為了考試罷了、等到工作的時候、誰還會記得以前學了些什麼、

如果這些時間都花在鑽研一門課上、那n多科技問題也就解決的快得多、0 0幹嗎浪費青少年大好時光學那有用沒用的、0 0、真希望中國教育早點改、

憑什麼幾張破紙就要決定人生了。 教育體制的改革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改變,要通過幾代人的努力,可以說近幾年中國教育型別也得到一定改建,向著培養技術型人才發展,但也主要是大學文憑滿天飛的客觀因素所演變時代進步,教育的普及,改革也不會太遠

6樓:無竟遠

事情是可以解決的。就看有沒有決心。中國這麼大,一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全中國一起研究討論吧,誰有能力發起。

7樓:鳳簫易水

不能,這是中國國情。

8樓:匿名使用者

這如果改好了,你讓國內的人渣喝西北風去?

9樓:

應該改,但是不可能改的

10樓:泰安中域一部

這不是說改就改的,改什麼,怎麼改,改後一定會比現在好嗎?等等一系列問題都要解決

中國教育到底怎麼改變

11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應試教育本身就有很強的功利性!所以中國的科技也是這樣,基礎科技跟不上去,國民也是如此,教育的根決定的人民的價值取向。

12樓:仁者之韌

說的很好,並且很多教育者在平時上課中也很希望教育好自己學生,但您知道為什麼實現不了嗎?因為人數多,一個班那麼多人,您想培養好每個人簡直天方夜談,蘇聯蘇聯模式下不也出那麼多科學家,思想家嗎?因為人少,教師可細心雕琢。

班級人數多才是制約教育根本大患(經濟條件也很重要,但完全可以在現有經濟下合理整頓教育)

中國的教育,怎麼改變

13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式教育改革該改什麼?

中國式教育不是沒有優勢,相比西方式教育,中國式教育有自身特點和優勢。中國的崛起以及中國高質量人才的增長速度,正在讓西方反思這些年自己教育方面的失敗,很多國家也開始注意到並開始學習中國式教育。同樣是中學生,很多西方發達國家只安排半天課,也少有課外作業,大量的時間都在玩。

西方的中小學生在基礎教育方面與中國的確有很大差距。哪怕到大學本科階段,西方的大部分學科教育水平整體也不如中國。據《新聞晨報》今年3月報道,距離率領英國教育代表團到上海學校「取經」不到一個月,英國教育和兒童事務部副部長莉茲·特魯斯又於12日宣佈與中方達成一項新合作專案,內容包括60名上海教師將赴英國,幫助當地學校提高數學教學水平。

西方教育是一無是處嗎?自然不是,相比中國,西方在很多教育領域都保持領先地位,這一點我們毋庸置疑也毋庸諱言。那麼,西方教育強在哪呢?

強在其研究生特別是博士研究生的教育,說白了就是強在他們的科研機構。由於西方經濟發達,科研經費足,技術和文化積累也都很深,所以在尖端教育和科研方面,我們的確需要向西方學習,這沒什麼可說的,差距就是差距,要縮小這些差距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那麼,我們就中國式教育應該做哪些改進呢?個人認為,應該重點修正如下幾個方面:

一、少年兒童的基礎教育要重德行、天賦和心性教育。

現代中國之前的中國教育,從6歲到8歲入學開始,先學的不是各種各樣的功課,而是「灑掃、應對」。所謂「灑掃、應對」,就是掃地擦桌子這種小事,然後就是怎麼和老師、長輩以及同輩交往、相處,日常中應該如何有分寸、有度地去處理這些關係。說白了,這個世界就是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的關係,學習這些,正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但這些,我們現在是缺失的,我們現代教育很多人到了成年都不懂的這些。

我們現在的教育屬於工廠化的「產品式」教育,出來的「產品」共性多,個性少,天賦發展得遠遠不夠,在心性教育上更是缺失。工廠化的教育有什麼好處?普及基礎教育來得快、效率高;壞處是,壓抑了個性,遏制了天賦,對心性成長關心和關注不夠。

未來,我們如何在現有「工廠化」的基礎教育體制上,能更好地推動個人天賦的發展,更好地張揚個性的正能量,同時還能兼顧青少年的心性成長,應該是我們重點研究的領域。

二、青少年應在應試教育基礎上增加社會實踐教育。

看動物世界,我們看到動物們賴以生存的各種本領都是在成年之前學會的,成年之後基本就靠這些賴以生存了。我們人類的成長期更長,這給了我們更多的學習時間,這是我們人類的優勢,但成年之後的學習能力相比成年之前仍然有很大差距。

人是社會人,人生畢竟不是為了考試,我們應該在成年之前參與更多社會實踐,從而更加適應社會的發展。現在問題是,我們的教學在理論方面下了很多功夫,但在實踐方面做得遠遠不夠,這是為什麼今天很多大學生到了大學不知道自己該如何管理自己,不知道如何發展的原因。莫說在大學,很多人哪怕到了社會上,依然如此。

我們不能因為理論知識的學習而弱化了社會實踐的學習,否則青少年的學習時間過去了,可能一些對社會的認知機會就徹底失去了。老師是傳道、授業和解惑,老師在學校向學生除了傳授理論知識外,還應傳授社會實踐方面的知識。同時,學生應該更緊密地和社會實踐聯絡在一起,讓學生更早地和社會進行能量資訊交換,從而提升青少年對社會的認知以及個人的持續發展能力。

三、中國應吸收和改進中國歷史上的精英教育經驗。

中國古代的教育很有特點,是非常典型的精英教育模式。譬如,從青少年就開始規定了必讀的思想類書目,在掌握了這些書目之後就是學習各個領域的專攻技能。譬如,中國周朝的貴族教育就是必須掌握「六藝」。

所謂「六藝」,就是禮、樂、射、御、書、數。再後來,如家要求學子們必須熟讀《六經》。

為什麼要從年輕時就掌握這些?因為這些是「經」。人生必須有「經」方能立人、立德、立思、立論,才能據此發展自己的「緯」。

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必須先學「哲學」,先將思想境界搞上去,到成年再搞各個門類的研究就容易多了。古代人們將這些思想之學叫「道學」,而將各種技能稱為「術學」。有道方能駕馭術,沒有足夠高的思想境界,如何在術的領域達到巔峰和頂級?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有這樣一種感受,那就是如果能聽高人講些思想感悟方面的東西,當自己開悟一些,個人為人處事能力或專業能力就會提升。可是,反觀今天的教育,我們過多地注重「術」的教育,對「道」的教育極其缺乏。這種教育方式在青少年時期容易見到成效,但到了成年往往會遇到難以突破的瓶頸,很多各行各界的牛人,就是突破不了思想瓶頸,結果也只能停留在某個領域的權威或精英層面,無法到達「大師」的層面。

所以,我們如果能吸收我國古代的那些精英教育方式的精華部分,融入到現代的教育當中,或許在教育領域就能形成新的突破,中華文化就能迎來真正的偉大復興。

中國的教育方式有錯嗎

沒錯,國情決定的,但需要改進,倡導個性化教育 很多人會說要改革教育制度,的確,但絕非易事。面對這樣一個大國,這麼多人才,你是國家領導人,你用什麼來衡量人才水平的高低?首先入眼的不還得是 分 嗎?當然這個 分 是廣義的。都說西方的教育體制好,殊不知美國的才區區5億多人口,重點培養學子們有的是資金。每個...

大學教育能改變人的生活嗎,大學教育能改變一個人的生活嗎

大學教育肯定能改變一個人的生活質量,大學教育屬於高等教育,無論是知識面的傳授,還是精神層面的瞭解都能夠提升到一個檔次,而這些都是在大學校園裡得到薰陶的 可以。但是一切最終是看自己。別的都是外力。外力的作用只是個因素不是決定性的 大學教育能改變一個人的生活 看個人的思想覺悟,反正大學真的能夠開闊一個人...

中國的教育體系是什麼,目前中國的教育體系是什麼呢?

中國的教育體系一直提倡和要求的是素質教育,但其實質還是應試教育,什麼是應試教育呢?也就是以考試論英雄的模式,一些大點的城市 或者比較發達的地區,素質教育搞得好些,中國的教育 越是不發達地區,應試教育顯得越發明顯,現在很多縣級,考核教育部門首先就是當地考了多少大學生,特別是一些重點大學,如清華 北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