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所說的根本煩惱是什麼?分別詳細解釋一下

2021-03-29 03:00:40 字數 4955 閱讀 1082

1樓:無上真愛

貪、嗔、痴、慢、疑、不正見(邪見),這是六個根本煩惱。其他的煩惱由這六個煩惱引發,名隨煩惱。也就是說,如果能消除這六個根本煩惱,其它的煩惱也就都不會存在。

這六個根本煩惱是六種錯誤的習性,其貪性會使人在物慾中不擇手段的去謀求獲得時的快樂,同時也承受著無盡的痛苦(苦多樂少)貪心無盡苦無盡,輪迴換位圓貪心,莫言福大皆都有,前世不付焉有今。嗔是嗔恨,當貪心得不到滿足時就會對阻擋者產生嗔怒怨恨將其視為仇敵,甚至心生殺戮,造下殺生之業(殺人終究殺己)嗔心不滅難平安,怒氣傷人害自身,仇視越濃越難通,身心如同在火坑。痴是愚痴(愚者不通,痴者不明)往大處說對宇宙真理不明瞭不通達,往小處說對人情事理亦是不明瞭不通達,(如低階動物一樣除了吃喝拉撒睡什麼都不知道)愚痴不破難解脫,眾生皆被愚迷惑,隨性妄為多造孽,惡業堆積比山多。

慢是傲慢,慢心是由比量所生,因某方面強於別人而生傲慢,其不知傲慢起處福不增,慢人失禮人氣空,寂寞孤獨由此生,墮落總從慢中生。疑是疑惑(不信任)俗話說:誠信是**之本。

人之多疑必導致互不信任而難於聚合成形。不正見就是邪知邪見(不明真理真相妄加猜測胡亂執著,以狹隘自私之知見妄為於真理——愚痴的副產品)這個世界上的邪知邪見太多了真是無處不有無處不在啊。

佛法就是斷除煩惱的,如果能斷除煩惱,就能解脫生死輪迴,也就是所謂的無餘涅槃。佛法如何斷煩惱呢?方法就是六波羅蜜,佈施波羅蜜、忍辱波羅密、精進波羅蜜、持戒波羅蜜、禪定波羅蜜、般若波羅蜜,正好對治六個根本煩惱。

在這六個根本煩惱中,以貪、嗔、痴,最為嚴重,佛法稱之為「三毒」。對治貪、嗔、痴,就是以戒對治貪,以定對治嗔,以慧對治痴。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痴,成佛真妙法,破煩亦如是。

2樓:櫻花

生老病死愛恨別離

六根:又作六情。指六種感覺器官,或

認識能力。為十二處之內六處,十八界之六根界。根,為認識器官之意。

即眼根(視覺器官與視覺能力)、耳根(聽覺器官及其能力)、鼻根(嗅覺器官及其能力)、舌根(味覺器官及其能力)、身根(觸覺器官及其能力)、意根(思惟器官及其能力)。前五種又稱五根。五根乃物質上存在之色法,即色根。

有二種之別,生理器官稱為扶塵根,以四大為體,對取境生識僅起扶助作用;實際起取境生識作用者稱為勝義根,以四大所生淨色為性。對此,意根則為心之所依生起心理作用之心法,即無色根。據有部之說,前剎那之六識落謝於過去,意根即是引起次剎那六識之等無間緣。

故六識之作用,須常以意根為所依(通依)。然前五識除依意根之外,另有特定之根為其所依(別依);意識則僅依意根,並無其他特定之根。瑜伽行派等則由唯識義上說六根,主張六根、六境均為內識所變。

又六根可視為我人之身心全體,

因為六根是六識的工具,作善作惡,固然是出於六識的主張,造成善惡行為的事實,卻是在於六根的作用。人之流轉於生死輪迴的苦海之中,就是由於六根不曾清淨,自從無始以來的一切罪業,均由六根所造,比如眼根貪色、耳根貪聲、鼻根貪香、舌根貪味、身根貪細滑、意根貪樂境;有貪,也必有嗔,貪與嗔,是由無明——煩惱而來,合起來,就是『貪、嗔、痴』的三毒交加,惡多善少,永無出離生死苦海的日子了。

3樓:匿名使用者

佛家所謂的六根也叫作六情。指六種感覺器官,或認識能力。眼、耳、鼻、舌、身、意。眼是視根,耳是聽根,鼻是嗅根,舌是味根,身是觸根,意是念慮之根。合為六根。

佛教裡所講的三大煩惱分別是什麼意思?

4樓:匿名使用者

佛教裡所說的三大煩惱分別是無明煩惱,見思煩惱,塵沙煩惱。具體如下:

1、無明煩惱

「無明煩惱」又叫「無明惑」,是佛教用語。無明煩惱是根本煩惱,能障蔽中道實相的道理,菩薩破一分無明,證一分法身,無明斷盡,就成佛。

佛菩薩把障礙分成三大類,叫做煩惱,三大類的煩惱。第一個是無明煩惱,無明煩惱就是現代科學家發現的波動的現象,也就是心動念。這種念動是極其微細,這個起心動念本人完全不知道,連八地以前的菩薩都不知道。

這個極其微細的波動,在佛學裡有個名詞叫無始無明。無明加一個無始,這兩個字加得妙!無始是什麼?

沒有開始,也沒有理由。要說:為什麼它會動?

為什麼會有這一動?愈問就愈糟糕,為什麼?愈問它動得愈厲害,波動得愈厲害。

別管它,隨它去吧!它慢慢就降溫,它就變成不動,不動就還源了。你可不能找它的原因。

所以第一個動,那個微細的東西叫無始無明,從它以後就有因、就有果,第一個沒有因,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別去追究它,愈追究就愈往裡面鑽,鑽進去就出不來,就壞了,這是無明煩惱。

2、見思煩惱

見惑和思惑。依小乘俱舍宗來說,是以迷理和迷事來分別見思二惑,迷於理而起之惑如身見邊見等**正見,叫做見惑,迷於事而起之惑如貪嗔痴等五煩惱,叫做思惑。

依大乘唯識宗來說,則以分別俱生之二起來分別,分別起的煩惱障和所知障是見惑,俱生起的煩惱障和所知障是思惑。此二惑是正受三界生死的因,斷此二惑才能免三界的生死。斷的次第,須先斷見惑,次斷思惑。

斷見惑之位,叫做見道,斷思惑之位,叫做修道,二惑皆斷之位,叫做無學道。

3、塵沙煩惱

迷於界內外恆沙塵數法所起之惑障,稱塵沙惑。二乘斷除見思惑後,易著於空觀而未能進一步了知眾生之塵沙惑,及對治教化法,故此惑又稱著空惑,致妨礙出假利生,化度眾生。此惑為二乘趨入菩薩間所斷,又稱別惑,但通於界內外,須假觀破之.

是執著於空,迷於界內外塵沙數法,障出假利生。此惑通界內外。界內通二乘有,以見思為體。界外只限於菩薩所斷,所以又叫別惑。

擴充套件資料

三惑是和三諦是相應的,即不明瞭空諦理起見思惑,不明瞭假諦理起塵沙惑,不明瞭中諦理起無明惑。所以明瞭三諦理,斷三惑,即證三智,成三德。但是三諦是實相的三方面,空、假、中,都是一實相的全體。

空顯破情之德,假顯立法之德,中顯絕待之德。

所以說空,假、中就在其中,非是和假、中相對之空,而是和假、中相即之空,於是一空一切空。說假、說中,同樣一假一切假,一中一切中。這就是三諦圓融。

三諦圓融所以證一諦即證三諦。三智是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

一切智是於色心依正一切諸法通達畢竟空寂之理,即空諦智。道種智是了知一切種種差別的道法,即假諦智。

一切種智是於一切諸法上通達本有性德之體,即中諦智。在四教的別教中,三惑其體各別,因而次第斷除,三智也次第發得。就中先修空觀,破見思惑,得一切智,證真諦理。

次修假觀,破塵沙惑,得道種智,了知假諦恆沙法門。

後修中觀,破無明惑,得一切種智,證中道法身。這樣,由隔歷的次第三觀斷三惑、得三智。然而在圓教就不這樣,三諦既然圓融,而能障蔽它的三惑也就同體,即就迷於絕對理的一惑,把它的粗分叫作見思,細分叫作塵沙,極細分叫作無明。

一惑即三惑,所以起一惑即障蔽三諦,粗分的見思障蔽空諦,細分的塵沙障蔽假諦,極細分的無明障蔽中諦,其實,卻是一心三惑,又稱為同體三惑。斷一惑即斷三惑,得一智即得三智,這稱為「三惑頓斷」,「三智一心中得」。

但就斷惑的漸次上,先在十信位斷見思和塵沙,其中初信斷三界的見惑,次六信斷三界的思惑,後三信斷界內外的塵沙惑。從十住位的初住以後到十地漸次斷無明一品,證中道理一分,即斷四十品惑。更破一品無明,進入等覺位。

再進而破第四十二品無明,發究竟圓滿的覺智,智斷二德圓滿,即為圓教的妙覺果位。

5樓:小英英小陽陽

內容介紹:

1、「見思煩惱」,就是因「我執」、「我見」而生的煩惱;一一  用通俗話簡單講,就是我們對日常各種事情、事物的看法、想法、說法錯誤了,由此給我們帶來了的種種煩惱。「我執」其意是凡事都離不開 我,都從 我 的角度去看問題、想問題。從而導致的各種錯誤認知、看法、想法。

2、「塵沙煩惱」,就是因「法執」而生的煩惱;一一  用通俗話簡單講, 「塵沙煩惱」像塵沙一樣多, 就是對佛法、世間法的分別、執著未斷, 不懂得 佛法、世間法 其實是一個整體,它們雖然有所區別,但是本質上是一不是二的道理;

不懂得佛法、世間法的相互變通、通達、權變、轉換。  也可以說是對 法 仍有分別心,就是對 法 不平等, 如果你對佛法、世間法、一切法, 看待萬法都平等了, 那你就斷塵沙煩惱了,就成菩薩了。

3.、「無明煩惱」,就是因 生相(實相)無明 沒有看破而生的煩惱, 是非常微細的妄想、和妄知妄見。一一  用通俗話簡單講, 就是對宇宙人生的真相沒有明白,「凡所有相,皆為虛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擴充套件資料

佛教煩惱

在四聖諦(苦、集、滅、道)的苦聖諦中,苦的生起因是我們過去所做的業及現前的煩惱。過去所做的業已造,現世要受報;而現前的煩惱決定於我們,可要它生起或不生。

那些修行的聖者,證果的聖人,可以把握自己的煩惱,不讓它生起;我們凡夫沒辦法,這其中有多個原因,一般認為這是我們業障深重,但是根據佛陀說我們的煩惱是從六根接觸外境後,因為迷惑而生起的。

煩惱的種類很多,有的分成六根本煩惱、有的稱為三毒;六根本煩惱再分成十惑;再分成小隨煩惱、中隨煩惱、大隨煩惱等等。

6樓:匿名使用者

順序是這樣的,見思煩惱

、塵沙煩惱、無明煩惱。

見思煩惱就是我們的想法、看法、說法錯誤了,給我們帶來了嚴重的煩惱,華嚴經稱見思煩惱為執著,見煩惱一共有八十八品,分別是身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思煩惱是我們的思維想法錯誤了,通通都是執著,見煩惱斷了就證初果須陀洹,見思煩惱完全斷了稱為阿羅漢。

塵沙煩惱就是分別,形容像塵沙一樣的多,就是不平等,如果你看萬法都平等了,那你就斷塵沙煩惱了,你就成菩薩了。

無明煩惱就是妄想,就是起心動念,是我們的根本煩惱,如果你在任何境界都不起心不動念,你就破無明證法身了,你就成佛了,就像當年釋迦佛在菩提樹下夜睹明星大徹大悟,像當年禪宗六祖慧能在五祖方丈室聽金剛經大徹大悟一樣。

7樓:滄海浩波

此三煩惱為三惑所生,即塵沙惑、無明惑、思見惑所生,其實三惑本是一惑,粗細不同劃分為三。粗者為見思惑,中者塵沙惑,細者為無明惑!

見思惑是見惑和思惑的合稱。見惑是指意根對法塵所起的諸多邪見,如六十二見。思惑是眼耳鼻舌身五根對五塵而起的貪著。見思惑招感三界生死,故為界內惑,須修空觀以對治。

塵沙惑,是迷於界內外恆沙數法塵所起之惑,也就是法執。二乘人假空除見思惑後,易著於空,不救度利益眾生,應以假觀破之。此惑通於界內界外。

無明惑是由痴而對一切法無所明瞭,此惑乃業識種子,煩惱之根本。屬界外惑。

見思惑,屬於煩惱障。塵沙和無明惑相當於所知障!

但對於此界劃分,各宗各派有所不同,故瞭解即可,不須執著

佛家所說「施主」是什麼意思,佛家為什麼稱人為 施主 ?

施主 梵語da na pati。即施與僧眾衣食,或出資舉行法會等之信眾。音譯檀越 陀那缽底 陀那婆。又作佈施家。又梵漢兼舉而稱檀越施主 檀那主 檀主。依長阿含卷十一善生經 大一 七二上 檀越當以五事供奉沙門 婆羅門。中略 一者身行慈,二者口行慈,三者意行慈,四者以時施,五者門不制止。善生!若檀越以此...

佛家所說的八苦是指,佛家說的八苦是什麼?

生苦 每個人都有生苦,但都忘記了。以人類來說,胎兒出世時,要經歷生育之苦,母親受苦,嬰兒也受苦,這是每個做母親的人都曉得的,所以嬰兒一出世就大哭,苦不堪言 老苦 我們的身心衰損,朽壞,生出種種的苦受,身體老化,慢慢的不聽話,不中用 而我們的心逐漸沒力,想東西也越來越遲鈍,樣樣不如人,因而覺得苦不堪言...

這個世界的真相是什麼,佛家所說的世界的「真相」是什麼?

認識總是先從自己開始的,只有先認識自 己才能認識這個世界,我來回答認識自己的真相是什麼吧。自己認識到自我第一次是斷奶的時候,第二次就是你長大的時候,法律上就是18歲。認識自我就是認識自己是怎麼來的,來到這個世界上幹什麼,做什麼是有意義的 這個世界的真相我不能告訴你,因為世界是什麼樣的,你不能指望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