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 具體怎麼翻譯

2021-05-22 13:17:19 字數 3065 閱讀 7402

1樓:匿名使用者

翻譯:不自我表揚,反能顯明;不自以為是,反能是非彰明;不自己誇耀,反能得有功勞;不自誇,所以才能長久。

一、原文

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

是以聖人抱一以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也哉!誠全而歸之。

二、譯文

委曲便會保全,屈枉便會直伸;低窪便會充盈,陳舊便會更新;少取便會獲得,貪多便會迷惑。

所以有道的人堅守這一原則作為天下事理的正規化,不自我表揚,反能顯明;不自以為是,反能是非彰明;不自己誇耀,反能得有功勞;不自誇,所以才能長久。

正因為不與人爭,所以遍天下沒有人能與他爭。古時所謂「委曲便會保全」的話,怎麼會是空話呢?它實實在在能夠達到

三、出處

《道德經》

擴充套件資料

一、創作背景

據文獻記載,老子靜思好學,知識淵博。他的老師商容教授知識過程中,老子總是尋根問底,對知識非常的渴望。為了解開自己的疑惑,他經常仰頭觀日月星辰,思考天上之天為何物,以至於經常睡不著覺。

後來商容老師推薦老子入周都深造。

函谷關令尹喜對《道德經》的成書也起了巨大作用,他少時即好觀天文、愛讀古籍,修養深厚。司馬遷在《史記老子傳》中記載老子「居周久之,見周之衰,乃遂去。

至關,關(令)尹喜曰:子將隱矣,強為我著書,於是老子言道德五千言而去,莫知始終」,尹喜感動了老子,老子遂以自己的生活體驗和以王朝興衰成敗、百姓安危禍福為鑑,溯其源,著上、下兩篇,共五千言,即《道德經》。

二、作品賞析

《道德經》主要論述「道」與「德」:「道」不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個體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應必備的特殊的世界觀、方**以及為人處世之方法。

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給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礎,道是德的昇華。沒有德的基礎,為人處世、治家、治國,很可能都失敗,就沒有能力去「修道」。

所以修「德」是為修道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擁有寧靜的心境、超脫的人生,這也缺「德」不可。《道德經》德經部分,在**中佔了很大部分,這是修道的基礎。

三、作者簡介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諡伯陽。華夏族,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人,春秋時期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

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經》,其作品的精華是樸素的辯證法,主張無為而治,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教始祖。老子與後世的莊子並稱老莊。

2樓:匿名使用者

原文:不自見,故

明;不自是,故彰;不算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

譯文:不自以為能看見,所以看得分明。不自以為是,所以是非昭彰。不求自己的榮耀,所以大功告成。不自以為大,所以為天下王。

「不自見」,就是忘我,忘我則進入靈明的大道之境界,從而明白人生之真諦。聖人治國,不固執己見,處於忘我的境界,自然能夠接納人民群眾的意見和建議。「以百姓之心為心」,必然政治清明。

「不自是」,就是不自以為是,否則,將被大道拒之門外。聖人治國,無執無為,不主觀臆斷、動轍發號施令,讓人們去聽從他那句句是真理的表面說教,而是讓人們自覺自願地寓教於自身的練功實踐之中。這樣一來,全民的道德水平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得以提高,並且穩固持久,代代相傳。

「不自伐」,就是不自我炫耀。修練道德功是科學的、嚴肅的,自我炫耀表明滿足於一知半解,這樣一來,就有可能出現偏差,導致走火入魔。聖人治國,有功於人民,但在功勞面前不居功自傲。

不居功自傲才能功德圓滿。否則,就會導致有害於人民的事情發生。

「不自矜」,就是不自高自大。自高自大則不思進取,而大道是無止境的。聖人治國,始終保持謙遜的態度,不搞****,並深明功成身退的哲理,有上有下才是「曲」,進是為了人民,退也是為了人民。

只有讓後備力量跟上來,國家才能持久安定,社會才能持續發展。領導職務終身制,是社會停滯不前及政治腐敗的最大禍根。聖人功成身退,不但與己無損,反而更加美化了他的光輝形象。

3樓:匿名使用者

曲則全,枉①則直,窪則盈,敝②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抱一③為天下式④。不自見⑤,故明⑥;不自是,故彰,不自伐⑦,故有功;不自矜,故長。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譯文]

委曲便會保全,屈枉便會直伸;低窪便會充盈,陳舊便會更新;少取便會獲得,貪多便會迷惑。所以有道的人堅守這一原則作為天下事理的正規化,不自我表揚,反能顯明;不自以為是,反能是非彰明;不自己誇耀,反能得有功勞;不自我矜持,所以才能長久。正因為不與人爭,所以遍天下沒有人能與他爭。

古時所謂「委曲便會保全」的話,怎麼會是空話呢?它實實在在能夠達到。

[註釋]

1、枉:屈、彎曲。

2、敝:凋敝。

3、抱一:抱,守。一,即道。此意為守道。

4、式:法式,正規化。

5、見:音xian,同現。

6、明:彰明。

7、伐:誇。

4樓:匿名使用者

不自見」,就是忘我,忘我則進入靈明的大道之境界,從而明白人生之真諦。聖人治國,不固執己見,處於忘我的境界,自然能夠接納人民群眾的意見和建議。「以百姓之心為心」,必然政治清明。

「不自是」,就是不自以為是,否則,將被大道拒之門外。聖人治國,無執無為,不主觀臆斷、動轍發號施令,讓人們去聽從他那句句是真理的表面說教,而是讓人們自覺自願地寓教於自身的練功實踐之中。這樣一來,全民的道德水平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得以提高,並且穩固持久,代代相傳。

「不自伐」,就是不自我炫耀。修練道德功是科學的、嚴肅的,自我炫耀表明滿足於一知半解,這樣一來,就有可能出現偏差,導致走火入魔。聖人治國,有功於人民,但在功勞面前不居功自傲。

不居功自傲才能功德圓滿。否則,就會導致有害於人民的事情發生。

5樓:匿名使用者

回答的都很好,不過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具體要怎麼解釋,還要看自己的心智模式

6樓:相逢何必初相識

原文: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

譯文:不固執已見,就會看得分明;不自以為是,就會讓是非彰顯;不自我炫耀,就會功得圓滿;不自高自大;成果業績就會有長進!

水有源故其流不窮木有根故其生不窮是什麼意思

水流不盡是因為它有源頭,木頭長不完是因為它有根。做人要簡單。答案也一樣。水有源故其流不窮木有根故其生不窮是什麼意思 水有源,故其流不窮 木有根,故其生不窮。是宋代的胡巨集說的。現代漢語的意思是 水因為有源頭,所以它流動起來才沒有窮盡 樹木因為有根,所以生長過程中才沒有窮盡。水有源,故其流不窮 木有根...

海不擇細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細壤,故能就其高,的解釋

實際上這句話是後來有人把李斯的話來了一番調整,並不是古人的原話.原文出自李斯的 諫逐客書 是以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 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言內之意是說,泰山之所以有這樣的高度,正是因為不拒絕渺小的土壤,堆砌而成才能形成如今的成就。江河之所以有這樣的深度,正是因為不拒...

明武宗的捕魚鬧劇是怎麼回事 這其中有什麼故事呢?

明武宗朱厚照御駕 親征 起兵叛亂的寧王朱宸濠,在南京將其 擒獲 後,仍不肯回京。實際上,武宗從京城到南京只是借 親征 的名義遊山玩水。一路上選美行樂,記得京師國事。自公元1519年冬到南京,直到次年正月也不提回京師的事。經大學士楊一清婉言勸諫,才勉強起駕回京。次日,武宗帶著侍從來到大潭邊,環視四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