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琴何時傳入我國,揚琴是我國傳統的民族樂器嗎?

2021-03-31 18:06:09 字數 4114 閱讀 3982

1樓:夢萬娟娟

一般在明末清初傳入我國

2樓:匿名使用者

揚琴,又名扇面琴、蝶琴、打琴。據史料載,揚琴最早流傳於波斯、阿拉伯一帶,象匈牙利的拉卡多斯小提琴家,其演奏便常採用東歐洋琴伴奏,但音位排列與琴鍵及演奏方法和中國揚琴迥然有別。中國揚琴大約於明末傳入中國,先在廣東一帶流行,而後才在中國各地流行。

早期的揚琴只有二條琴碼,形狀像梯形的蝴蝶,故亦稱「蝴蝶琴」。

二十世紀中期,揚琴有大幅度的改良,著名揚琴演奏家揚競明為此做了不少貢獻,琴體由此增大一倍,琴碼亦由二條增加為四條至五條,音域擴大至五個八度,半音亦齊全,可任意轉調。最具代表型號為北京星海的401和402。廣東揚琴考慮到地方**的演奏特點,因此音位排列和北京揚琴不同。

廣東揚琴轉調很方便,北京揚琴則採用拉槽滾輪方式轉調,故更適合首調唱名法。

揚琴屬擊絃樂器,音箱面板由泡桐木製成,形狀呈扁平的梯形,以碼條架起琴面的絃線,碼條和絃線的數目由二至四條不等,每一個音由二至五條絃線組成,視乎體形大小和碼條的多寡而有所不同。琴面左右兩邊各有一根條形的山口,內有絃軸和滾軸等。揚琴以兩根竹鍵(或稱琴竹)打擊琴絃發出聲響,不同軟硬度的竹鍵在演奏時可產生不同的音色:

使用硬鍵頭演奏,音色較明亮清脆;採用軟鍵頭則較圓潤柔美。

揚琴音色清脆,音域寬廣,而且轉調方便,能奏出和音及快速琶音以至各種節奏型,常用於合奏和伴奏中,演奏時多用各種加花性的手法來裝飾旋律。揚琴善於表達熱烈、明快的氣氛,亦能夠用長輪來演繹優美的歌唱性旋律。幾百年以來,揚琴已成為中國民間說唱**、戲曲**的重要伴奏樂器,特別在民間器樂合奏中如廣東**、潮州弦詩、江南絲竹、客家漢樂等,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作為彈撥樂器,揚琴近年來吸收了古琴、箏上的泛音特色,加入按變音等技巧以增添演奏時的韻味,其代表作有桂習禮的《映山紅》和東北揚琴派的《蘇武牧羊》。揚琴的基本演奏技巧有單擊、頓擊、悶擊、雙竹同擊、彈輪、雙彈輪、上滑彈、下滑彈等。特殊的演奏技巧如按滑音、吟音、泛音、撥絃等。

著名揚琴獨奏樂曲有《林沖夜奔》、《紅河的春天》(劉希聖曲)、《邊寨之歌》(張曉峰曲) 、《雙手開出幸福泉》(丁國舜曲)以及《海燕》等,揚琴協奏曲有《雅魯藏布江邊》(瞿春泉曲)、《黃土情》(黃河曲)等。

作為民族彈撥樂器,揚琴的音色很容易和二胡形成互補,因此很多著名二胡獨奏曲常採用揚琴作伴奏,在這一點上和西洋樂器常用鋼琴為小提琴伴奏甚為相似。一般來說,大型民族管弦樂團均採用雙揚琴編制,如香港中樂團就是典型。

3樓:匿名使用者

揚琴的發源地就是我國,揚琴是民族樂器.你是不是中國人,連這個都不知道

揚琴是我國傳統的民族樂器嗎?

4樓:匿名使用者

是的!揚琴介紹

揚琴,擊絃樂器。又稱洋琴、打琴、銅絲琴、扇面琴、蝙蝠琴、蝴蝶琴。揚琴是中國民族樂隊中必不可少的樂器。

無論用於獨奏、伴奏還是合奏, 揚琴的音色特點都可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揚琴是中國常用的一種擊絃樂器,與鋼琴同宗,音色具有鮮明的特點,音量巨集大, 剛柔並濟;但個性又不是很強,因此容易與其他樂器融合。慢奏時 音色如叮咚的山泉,快奏時音色又如潺潺流水。

它的音色清脆明亮,表現力極為豐富,可以獨奏、合奏或為琴書、說唱和戲曲伴奏,在民間器樂合奏和民族樂隊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據史書記載,中世紀以前,亞速、波斯等古代中東國家,流行著一種擊絃樂器,名叫薩泰裡琴。明朝(1368~2023年),隨著中國和西亞、東亞間日趨密切的友好往來,薩泰裡琴由波斯經海路傳入我國,最初只流行在廣東一帶,後來逐漸擴散到中國各地。後來經過中國民間藝人的改造,薩泰裡琴漸漸演化成為中國的民族樂器──揚琴。

清末以來,揚琴用於廣東**、江南絲竹、揚州清曲、廣西文場、常德絲絃、四川琴書、河南琴書、山東琴書、榆林小曲等樂種、曲種。

傳統揚琴,框架用色木、樺木或榆木製,上蒙白松或桐木面板,下蒙膠合板,音箱呈蝴蝶形或扁梯形。長90~97釐米、寬32~41釐米、高5.7~7釐米。

左側琴頭設拴弦鉤釘,右側琴頭置絃軸。面板上開兩個圓形音孔,並鑲骨雕音窗為飾。上置兩個用竹、紅木或牛角制、呈峰谷狀條形琴碼,左為高音碼,右為低音碼,峰部用以支弦,谷部有另一碼上的琴絃通過。

面板兩側設紅木製直線或鋸齒形長條山口,用以架弦。音箱內對應面板琴碼部位膠有音樑,音樑上開四或五個圓形風眼,以使音波對流。張鋼絲絃,高音用裸弦,低音用纏弦。

琴竹又稱琴箭、琴籤,為兩支有彈性的竹製小棰。常用揚琴有八音(實發二十四音)、十音(實發三十音)、十二音(實發三十六音)三種。又稱雙八型、雙十型、雙十二型。

音域分別為:八音f1—c2,十音d1—d3,十二音c—e3。

揚琴在中國已經流傳和演化了四百多年了。在這期間,中國的樂器製作家研製出了不少揚琴的新品種,比如像變音揚琴、轉調揚琴、箏揚琴和電聲揚琴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電聲揚琴,這種電聲揚琴由琴體、拾音器、放大器和音箱組成,當琴絃振動的時候,聲音波通過拾音器轉變為電訊號,然後經過放大器美化音色之後,由揚聲器發出。

電聲揚琴既能伴奏又能獨奏,因此,從它問世以來,一直受到揚琴演奏家們的好評。

演奏時,琴置於架上,左右手各執一琴竹分別敲擊在條碼兩側的弦上。竹法(即演奏技巧)有單音、左、右彈輪、雙音、長輪(密竹)滾奏、襯音、頓音、琶音、撥絃、上下滑音、泛音等。擅長演奏輕快、活潑的曲調。

傳統樂曲有《龍船》、《蘇武》、《喜訊》、《山丹丹花開紅豔豔》、《將軍令》等。

5樓:學習好

揚琴是明朝末期由波斯傳入,最初是為曲藝伴奏,並形成多種流派。揚琴在中國已經流傳和演化了四百多年了。

揚琴,又稱洋琴、打琴、銅絲琴、扇面琴、蝙蝠琴、蝴蝶琴,擊絃樂器。揚琴是中國民族樂隊中必不可少的樂器。揚琴是中國常用的一種擊絃樂器,與鋼琴同宗,音色具有鮮明的特點,音量巨集大, 剛柔並濟;慢奏時,音色如叮咚的山泉,快奏時音色又如潺潺流水。

音色明亮,猶如大珠小珠落玉盤般清脆。表現力極為豐富,可以獨奏、合奏或為琴書、說唱和戲曲伴奏,在民間器樂合奏和民族樂隊中在常充當「鋼琴伴奏」的角色,是一種不可缺少的主要樂器。

6樓:匿名使用者

是不是國家說了算啦

他明天就說 這個不屬於了

你也沒辦法 不是,嗎......-_-!.....

揚琴來自中國的哪?

7樓:匿名使用者

揚琴雖然是中國民族器樂的一種,但它並不是中國本土樂器,揚琴亦名「洋琴」,顧名思義,是一件外來樂器,但對於其**也曾有著以下說法:

一是由在「卡龍」沿襲而來。「卡龍」是中國新疆維吾爾族樂器,演奏時將琴平置於桌上,以左手持金屬棒按柔滑弦,右手帶「指甲」撥彈,亦可雙手皆用甲片撥彈,在外形、弦數、音色特點上都與揚琴極為相似。事實上「卡龍」是中亞地區的「嘎龍」演變而來。

元史記載,元代征伐克什米爾,在克什米爾得「七十二絃琵琶」這種樂器極有可能就是「卡龍」,可其出現於元代或更早,但是揚琴在中國最早出現在明代的廣東一帶,這在時間與地理位置上都相差甚遠,因此,這種說法被採納的很少。

二是由波絲傳入。這是現在被普遍認可的一種說法。據史書記載:

揚琴最早源於中歐阿拉伯、波斯地區,當時稱為桑圖爾,後流傳到歐洲、北美洲及大洋洲。有達西瑪、欣巴龍、海克不裡等名稱。當時的擊弦工具是木製小槌,音色清脆空曠,而中國最早出現揚琴的時間是在明末。

由於明代工業發展,中西文化交流,這樣的樂器傳進來是有可能的。

揚琴發源於**?

8樓:匿名使用者

揚琴起源 http://news.huain.

***/html/2005.06.13/news_154219.

html 一直有一種說法:揚琴起源於波斯、亞述等古國,是朝聖者和十字軍帶到歐洲的。上述古國的確是多種彈撥樂器的發源地,起到今天仍是彈撥樂器流傳最廣、使用最多的地區,說揚琴發源於此不是沒有理由的。

……………… 中國現代揚琴起源發展史 http://ent.sina.

中國傳統揚琴起源為外來「洋琴「,那麼中國現代揚琴的出現完全出自中國人獨創的,它的發明人是中國公認揚琴大師、民族樂器改革家楊竟明先生,他生前總想以其揚姓為中國揚琴冠名,這正如中國的「阮「是用創制人阮咸的姓定名一樣,因為揚竟明老師發明的揚琴一直到現在,全國廠有及使用者均用其發明原理製做的琴,海內外的演奏家是受益者,全國的樂器廠家是受益者,**院校是受益者,所以我建議樂器領導部門應予正式考慮冠名,曾尋先生在楊竟明先生藝術成就譙會上建議取名為志式401型揚琴a、b、c……型號,這是對發明人的尊重和紀念,也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尊重,是中國人非常引為自豪的事。

…………

獅子是什麼時候傳入我國的,獅子何時傳入中國

相傳中國的獅子最早是由於西漢時期絲綢之路傳入的。獅子生活在非洲 印度和南美等地,中國古代並沒有獅子。有這樣的說法 漢武帝時,張騫出使西域,打通了中國與西域各國的交往,獅子由西域進入中國。後漢書 西域傳 章帝章和元年 公元87年 安息國 遣使獻師 獅 子 符拔。西亞的安息國 相當於今伊朗 派使臣給漢章...

玉米起源於哪個國家何時傳入我國

玉米原產於中南美洲的國家。玉米最早傳到我國的是廣西,時間是1531年。距離哥倫布發現美洲不到四十年。到明代末年 1643年為止 它已經傳播到河北 山東 河南 陝西 甘肅 江蘇 安徽 廣東 廣西 雲南等十省。還有浙江 福建兩省,雖則明代方誌中沒有記載,但有其他文獻證明在明代已經栽培玉米。清初五十多年間...

西洋農作物是怎樣傳入我國的

在明朝,農耕工具的品種較前更多,農民在耕耘 選種 灌溉 施肥 園藝各方面都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大量的荒地被墾闢,主要的農作物有稻 麥 稷 粱 菽 桑 麻和棉花等。江南 湖廣 四川等地是稻米的高產區。福建 浙江有雙季稻,在嶺南 海南有三季稻。在河北 河南等地也開墾了很多的水稻田,一般稻田的產量為兩石或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