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順治重寶當千,歷史上有順治重寶當千的嗎

2021-03-03 23:31:10 字數 2206 閱讀 6449

1樓:本分誠實的人

清代順治時期沒有【鑄】發行過當千的錢幣。應是現代人鑄的臆造品,沒有玩藏的價值。

2樓:灰原

這應該是現代的工藝品,臆造品。因為清朝順治年間,只鑄造過順治通寶,沒有鑄造過順治重寶,至於順治重寶當千,那更是沒有了。這應該是現代人,模仿咸豐重寶當千,來仿造的順治重寶當千。

3樓:飛天巨龍

在清朝只有咸豐年間鑄造過當千的銅錢。順治重寶當千歷史上沒有生產過。

4樓:雲林山人

百分之百的假幣兼臆造品無疑!有清一代只有咸豐一朝發行鑄造過當千的大錢!

歷史上有順治重寶當千的嗎

5樓:忘了你y亡了我

沒有來。

順治在位時期從未鑄造源過當千的大錢,且重寶是到咸豐時才發行的,所以圖上的必假無疑。另外,**上的大錢,鑄工粗糙,字型呆滯、軟弱無力不傳神,包漿火氣十足且不自然,明顯是臆造品。

擴充套件資料:清朝各個皇帝在位時期發行的貨幣:

努爾哈赤在位發行錢幣及備註為天命漢錢、天命通寶;

皇太極在位時發行錢幣及備註為天聰漢錢;

順治在位期間發行的錢幣及備註為順治通寶;

康熙在位期間發行的錢幣及備註為康熙通寶;

雍正在位期間發行的錢幣及備註為雍正通寶;

乾隆在位期間發行的錢幣及備註為乾隆通寶;

嘉慶在位期間發行的錢幣及備註為嘉慶通寶;

道光在位期間發行的錢幣及備註為道光通寶;

咸豐在位期間發行的錢幣及備註為咸豐通寶、重寶、元寶;

同治在位期間發行的錢幣及備註為祺祥通寶、祺祥重寶、同治通寶、重寶;

光緒在位期間發行的錢幣及備註為光緒通寶、重寶;

宣統在位期間發行的錢幣及備註為宣統通寶。

6樓:匿名使用者

順治時期從未鑄造過當千的大錢,所以必假無疑。另外單從**上看,這麼粗糙的鑄工,這麼呆滯的字型,火氣十足的包漿從另一個角度再槍斃一次。

7樓:曹德慶

沒見過,您這枚錢幣是假的,鏽不入骨、包漿不自然、字型軟弱無力不傳神,明顯的臆造品。。。。樓上說有,不知道你是何用意啊。。。。咸豐有當千

8樓:洪揚天下

有,我給你個**吧版:

有順治重寶當千嗎

9樓:波西米亞

沒有,當千,當百,當十都是咸豐年間才出現的貨幣,屬於虛值大錢,是通貨膨脹時期的產物,順治年間,根本不存在咸豐年間的嚴重通貨膨脹,所以根本不存在製造當千錢的可能

古錢幣有沒有順治重寶當千,如果是真的能值多少錢

10樓:七尺劍斬白蛇

順治時期從未鑄造過當千的大錢,所以必假無疑。另外單從**上看,這麼粗糙的鑄工,這麼呆滯的字型,火氣十足的包漿從另一個角度再槍斃一次

明思宗崇禎十七年,清軍攻入關內,清愛新覺羅·福臨至北京,即皇帝位,改元順治,成為清世祖。在北京設鑄錢局鑄錢,於工部、戶部開設寶源局、寶泉局,後隨著天下統一,在各地開錢局,並鑄"順冶通寶"。在清軍剛入關時,允許明錢流通,但不久即嚴禁使用明錢及其它古錢,獨行清錢。

順治年間對制錢成分有明確規定,即銅七成,白鉛(鋅)三成,為合金,稱之為"黃銅",一千銅錢稱為一串,年鑄一萬二千串稱為一卯即每開一期的額定數稱為"正卯",正卯以後凡有加鑄數稱為"加卯

我有一枚順治重寶當千不知真假,請專家幫忙看下吧

11樓:眼鏡兄

現代臆造。首先順治年間從沒鑄造過大錢。其次你這上面的錢文十分拙劣,完全沒有順治朝的風格。也不單單是順治,哪朝哪代都不會用這麼拙劣的字型做錢文,這是有辱國體的大事。

順治重寶當千價值在多少錢

12樓:雲林山人

假貨無疑,毫無價值可言!

13樓:網路旅行者

順治無重寶更無當千,必假無疑

順治重寶。當千值多少錢

14樓:愛到花謝

清朝銅錢 只有 咸豐有重寶 順治只有通寶

15樓:趙阿姮

300~500左右吧

歷史上有順治重寶當千的嗎,我有順治重寶當千?

沒有來。順治在位時期從未鑄造源過當千的大錢,且重寶是到咸豐時才發行的,所以圖上的必假無疑。另外,上的大錢,鑄工粗糙,字型呆滯 軟弱無力不傳神,包漿火氣十足且不自然,明顯是臆造品。擴充套件資料 清朝各個皇帝在位時期發行的貨幣 努爾哈赤在位發行錢幣及備註為天命漢錢 天命通寶 皇太極在位時發行錢幣及備註為...

歷史上有幾個千年帝國,世界歷史上有幾個大帝國

國家存續與王朝存續不是一個概念,以羅馬為例,這個國家法統存續一千多年直到君士坦丁堡被攻陷,期間經歷共和國時期 帝國時期 又分若干王朝 但都是一個國家一個法統。中國從家天下開始歷經三千多年經歷多個王朝法統一直延續至今。王朝更替不影響國家存在。1.奧斯曼土耳其帝國 2.拜占庭帝國 僅此兩個 但是我記得還...

歷史上有龍陽之好的君王有哪些,歷史上有龍陽之好的君王有哪些

歷史上有明確記載的龍陽之好的君王就是春秋戰國時期的魏安釐王,他是魏國的第六代君王。其他的沒有任何歷史記載。拓展資料 1 龍陽之好的典故出自 戰國策 魏策 中魏王與龍陽君 的一段記載。後來被廣泛衍用於指代男子間的同性戀,亦作 龍陽之興 和 斷袖 或斷袖之癖,龍陽 分桃 等均指代男子對同性的愛好,後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