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海底比陸地更容易找到化石

2021-03-04 00:17:31 字數 1789 閱讀 8872

1樓:匿名使用者

不一定海抄

底一定有優於陸地的保bai存環境;因此,du不一定海里的化石多zhi於陸地。

海底dao

(水深超過100m的)處於缺氧環境,各種生物屍體不易腐爛。但是前提是這些屍體在沉入海底前不被動物吃掉或微生物分解。只有在幾次近似於災變環境的地層裡發現大量的化石,比如:

寒武紀生物大爆發,三葉蟲化石被大量儲存下來。因為那時候陸地上沒有動物,生物活動離不開水。可能是由於單一物種過度繁殖,封閉水體缺氧而集體死亡;也可能由於洪水帶來大量泥沙迅速掩埋。

等等原因吧。

陸相環境同樣形成了大量的化石啊,比如說:煤。

另外,洋殼的壽命也就2-3億年(再古老一些的就回地殼做岩漿去了),洋底沉積物最厚只有500-600m,年齡不超過侏羅紀。因此就生物種類而言,陸上的可要遠遠多於海里的。

2樓:港龍新秀

不確定 但是海洋的面積比陸地大找到化石可能也比陸地多

3樓:匿名使用者

海洋更容易儲存化石陸地的容易破壞.

滄海桑田說的是海洋變成陸地.在地圖上找出下列地點,並解釋現象的成因1.在青藏高原上發現海洋生物化石

4樓:收吉選哲

上述來都屬於地殼運動

1.亞歐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相碰撞,導致原有海洋地形隆起形成青藏高原。它屬於板塊的水平運動造成的上升。

2.臺灣島曾與大陸相連,後來二者之間地塊下降形成海峽。屬於地殼的垂直運動。

3.東非大裂谷是由非洲板塊內部的若干小板塊水平張裂形成的。

4.地中海現處於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的擠壓地帶,又叫消亡邊界。兩板塊的水平碰撞擠壓使地中海不斷縮小。

5.晉江深滬灣屬地塊垂直運動,向上抬升形成。

6.原理同5

5樓:鷗想翔

遠古時候,青藏高原事實上是海洋。後來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碰撞才有了青藏高原

地球「滄海桑田」的變化,說明地球處在不斷的運動和變化之中,下列現象能反映地球表面形態由陸地變海洋的

6樓:day蘊浩

地球表面形態處於不停的運動和變化之中,陸地可以變成海洋,海洋可以變成陸地.

a、在太行山上發現了海螺化石,表明在若干年前,太行山為海洋,是指海洋變陸地,故a不符合題意;

b、在臺灣海峽海底發現森林遺蹟和古河道,表明在若干年前,臺灣海峽為陸地,是指陸地變海洋,故b符合題意;

c、地中海的面積不斷縮小,最終將消亡,表明在若干年後,地中海會變為陸地,是指海洋變陸地,故c不符合題意;

d、在喜馬拉雅山地區發現大量古老的海洋生物化石,表明在若干年前,喜馬拉雅山為海洋,是指海洋變陸地,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衡陽以前是陸地還是海洋,因為我找到了海洋化石,所以想問衡陽到底是陸地還是海洋。

7樓:匿名使用者

海洋化石要看出自的岩層及數量,衡陽縣井頭那邊的山腰上有很明顯的鹽沙帶,不過沒有經過科學研究也不能妄下結論。還有衡陽的禹王碑,記載著大禹治水的碑文,可惜碑文上的文字至今無人人破譯。如果大禹治水是真的,這些還是有可能的。

而且民間至今流傳關於很多衡陽井頭差點成為海洋的故事。有興趣可以來這邊考察,我可以當導遊。

8樓:windy漂浮星空

衡陽處於中南地區凹形面軸帶部分,周圍環繞著古老宕層形成的斷續環帶的嶺脊山地,內鑲大面積白堊系和下第三系紅層的紅色丘陵臺地,構成典型的盆地形勢。湘中為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臺地廣佈。這些盆地多為河谷溝通,並有河流沖積平地。

為什麼會有陸地和海洋,陸地和海洋的位置在不斷變化,為什麼會出現這些變化

這種 滄桑之變 是發生在地球上的一種自然現象.因為地球內部的物質總在不停的運動著,因此會促使地殼發生變動,有時上升,有時下降.挨近大陸邊緣的海水比較淺,如果地殼上升,海底便會露出,而成為陸地,相反,海邊的陸地下沉,便會變為海洋.有時海底發生火山噴發或 形成海底高原,山脈 火山,它們如果露出海面,也會...

為什麼在同緯度地區,陸地比海洋氣溫年較差大

陸地和海洋比熱容不同,海洋比熱容大,熱得慢,冷得慢 陸地比熱容小,熱得快,冷得快。夏季時,陸地氣溫高於同一緯度的海洋 冬季時,陸地氣溫低於同一緯度的海洋,所以在同緯度地區,陸地比海洋氣溫年較差大。因為海水的比熱容要大,再就是海水有星球級環流,夏天冷流從南北極傳過來,冬季熱帶的暖流傳過來,所以相比內陸...

海蛇是怎樣進化的,為什麼海蛇要進化出比陸地蛇毒性更強的毒液呢?

在海洋深處,海蛇逍遙自在地在石縫中游蕩覓食,或者懸垂在珊瑚叢下內小憩,時不時還上露出容水面呼吸新鮮空氣。即使海洋中的鯊魚很凶猛,但是看到海蛇也要避退三舍。其實,原本海蛇也生活在陸地上,便由於後來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一些陸地蛇不得不下海尋覓新的生存空間,開始新的生活。為了能夠適應海洋生活,它們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