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古羅馬建築發展中出現的五種古典柱式進行論述

2021-03-04 00:39:03 字數 5109 閱讀 5532

1樓:匿名使用者

古羅馬五柱式:塔司幹﹑羅馬多立克﹑羅馬愛奧尼﹑羅馬科林斯和混合柱式

柱式是指一整套古典建築立面形式生成的原則。基本原理就是以柱徑為一個單位,按照一定的比例原則,計算出包括柱礎(base)、柱身(shaft)和柱頭(capital)的整個柱子的尺寸,更進一步計算出包括基座(stylobate)和山花(pediment)的建築各部分尺寸。

羅馬人繼承了希臘柱式﹐根據新的審美要求和技術條件加以改造和發展。

他們完善了科林斯柱式﹐廣泛用來建造規模巨集大﹑裝飾華麗的建築物﹐並且創造了一種在科林斯柱頭上加上愛奧尼柱頭的混合式柱式(***posite order)﹐更加華麗。

他們還改造了希臘多立克柱式﹐並參照伊特魯里亞人傳統發展出塔斯干柱式(tuscan

order)。這兩種柱式差別不大﹐前者簷部保留了希臘多立克柱式的三隴板﹐而後者柱身沒有凹槽。愛奧尼柱式變化較小﹐只把柱礎改為一個圓盤和一塊方板。

塔司幹﹑羅馬多立克﹑羅馬愛奧尼﹑羅馬科林斯和混合柱式﹐被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師稱為羅馬的五種柱式。其風格的差異遠比希臘愛奧尼和多立克兩種柱式的差異為小﹐因而失去了鮮明性。

1.羅馬多立克柱式:羅馬多立克(the roman doric order)柱式是古羅馬人對希臘多利克柱式的改造,主要差別是在柱礎下面增加一個臺基。

外觀跟古希臘多立克柱式相近,但在柱頭下端添上一圈環狀裝飾;

柱身下新增了圓環形柱礎。柱高與柱徑的比例為8:1,整個柱身顯得比較粗壯。

2.羅馬愛奧尼柱式:(ionic order)特點是比較纖細秀美,柱身有24條凹槽,柱頭有一對向下的渦卷裝飾,愛奧尼柱又被稱為女性柱。

愛奧尼柱由於其優雅高貴的氣質,廣泛出現在古希臘的大量建築中。

柱式與古希臘愛奧尼柱式相同,只是把柱頭上兩個渦卷間的連線曲線改為水平直線。

3.羅馬科林斯柱式:比列比愛奧尼柱更為纖細,柱頭是用毛莨葉(acanthus)作裝飾,形似盛滿花草的花籃。

相對於愛奧尼柱式,科林斯柱式(corinthian order)的裝飾性更強。

樣子與古希臘科林斯柱式一致,柱高跟柱徑的比例是10:1,顯得纖細高大;柱身上有24條凹槽;柱頭部分由兩層毛茛葉和渦捲圖案組成,渦捲圖案成對出現。

4.塔司幹柱式:塔司幹柱式(tuscan order)是古羅馬5種主要柱式中的一種,它的風格簡約樸素,類似於多立克柱式,但是同多立克相比省去了柱子表面的凹槽。

柱身長度與直徑的比例大約是7:1,顯得粗壯有力。

塔司幹柱式其實就是去掉柱身齒槽的簡化多立克柱式;

柱礎是較薄的圓環面。柱高跟柱徑的比例是7:1,柱身粗壯。

5.混合柱式:又稱羅馬複合式柱式(roman ***posite order),將愛奧尼克柱式柱頭上的渦卷加入科林斯芼莨葉柱頭上。

這種柱式是將科林斯柱式的頂端與愛奧尼克柱式的渦卷相結合,使形狀顯得更為複雜、華麗。柱高跟柱徑的比例是10:1,顯得纖細秀美。

整體比較圖

細部比較圖

據文字推斷:

上左:塔斯干; 上右:羅馬多立克

中左:羅馬愛奧尼; 中右:現代愛奧尼

下左:科林斯; 下右:混(組)合式

維特魯威在他的《建築十書》裡給柱式本身和柱式組合作了相當詳細的量的規定﹐用柱身底部的半徑作量度單位。他注意到這些規定要根據建築物大小﹑位置等具體條件作必要的調整。柱式作為基本的建築造型手段﹐在羅馬帝國流行﹐形成統一的羅馬建築風格。

古羅馬的柱式規範的影響非常深遠,成為了西方建築的基本母題,至今仍在被廣大建築師所學習和模仿。

西羅馬帝國滅亡(476)後﹐歐洲大多數地區柱式建築不再流行。在義大利雖然流風尚存﹐但細部和組合方式等都不很嚴格﹐與羅馬柱式有很大差別。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師﹐重新使用羅馬柱式作為基本的建築造型手段﹐追求風格的純正。16世紀下半葉的手法主義﹐產生了兩種潮流。一種是刻意求奇﹐不惜破壞柱式的結構邏輯來創造新的建築形像﹐如螺旋式柱身﹑斷折的額枋﹑不均勻的開間﹑成組的柱子等﹐這種潮流被17世紀的巴洛克建築繼承。

另一種是刻意求同﹐給五種柱式釐訂死板的規範﹐消除古羅馬時期普遍存在的變體﹐作出苛細的量的規定﹐這種教條化的潮流被17世紀的古典主義建築繼承。巴洛克建築流行於義大利等國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地區﹔古典主義建築流行於法國和北美等地。它們都創造了一些新的柱式組合。

但二者在個別手法上互有滲透。後來﹐古典主義建築的影響比巴洛克建築的大。尤其是法國成了歐洲建築教育的中心以後﹐教條化的柱式就在歐洲成了主流﹐一直持續到20世紀30年代。

但裝飾仍多用巴洛克手法。

2樓:匿名使用者

羅馬五柱式:

1):塔司幹柱式(特點:是羅馬最早的建築形式 ,它是陶立克式的一種更粗短的變體 ,也有人認為 ,它是希臘柱式基礎。

但是 ,羅馬建築最典型的特徵是使用非結構柱式 ,經常是將柱子全部或部分埋入牆中 ,稱為附牆柱或半身柱 ,有的柱子被做成扁平狀 ,這時人們就稱其為壁柱。司幹柱式其實就是去掉柱身齒槽的簡化多立克柱式,柱礎是較薄的圓環面。它是多立克柱式的簡化最簡單、最穩重,無凹槽、有柱礎。

傑出的巴洛克建築大師和雕刻大師伯尼尼設計的羅馬聖彼得大教堂前廣場,周圍用羅馬塔斯干柱廊環繞,整個佈局豪放,富有動態,光影效果強烈。)

2):羅馬多立克(特點:外觀跟古希臘多立克柱式相近,但在柱頭下端添上一圈環狀裝飾;柱身下新增了圓環形柱礎。

它的主要特徵是沒有柱礎,柱子直接安置在臺基上,柱高為柱徑的4—6倍,柱身刻有一條條垂直平行的凹槽(一般是16—20條),柱頭由方塊和圓盤組成,沒有任何裝飾。它的造型粗壯有力,給人以深厚剛毅的感覺,近乎男性人體的美。著名的雅典衛城的帕提農神廟採用的是多立克柱式。

;3):羅馬愛奧尼(特點:有柱礎,柱頭的正面和背面各有一對渦卷,柱高與柱徑的比例增大,給人以柔美的感覺,近乎女性人體的美。

柱身有24條凹槽,柱頭有一對向下的渦卷裝飾,愛奧尼柱又被稱為女性柱。廣泛出現在古希臘的大量建築中,如雅典衛城的勝利女神神廟和伊瑞克提翁神廟);

4):羅馬克林斯(特點:它實際上是愛奧尼克柱式的一個變體,兩者各個部位都很相似,比例比愛奧尼克柱更為纖細,只是柱頭以毛茛(gen)葉紋裝飾,而不用愛奧尼亞式的渦卷紋。

毛茛(gen)葉層疊交錯環繞,並以卷鬚花蕾夾雜其間,看起來像是一個花枝招展的花籃被置於圓柱頂端,其風格也由愛奧尼亞式的秀美轉為豪華富麗,裝飾性很強,但是在古希臘的應用並不廣泛,雅典的宙斯神廟 (temple of zeus)採用的就是科林斯柱式。);

5):混合柱式(特點:愛奧尼與科林斯的結合,柱頭 ,柱身、柱礎和基座用科林斯柱式。

這種柱式是將科林斯柱式的頂端與愛奧尼克柱式的渦卷相結合,使形狀顯得更為複雜、華麗。柱高跟柱徑的比例是10:1,顯得纖細秀美)

3樓:踐踏驕傲

衡陽師院的不? 太敬業了

產生於古希臘,古羅馬的古典柱式在其後的幾個建築歷史時期中時有出現。試列舉4個時期說明其應用柱式的特點

4樓:

羅馬柱式  羅馬人繼承了希臘柱式,根據新的審美要求和技術條件加以改造和發展。他們完善了科林斯柱式,廣泛用來建造規模巨集大、裝飾華麗的建築物,並且創造了一種在科林斯柱頭上加上愛奧尼柱頭的混合式柱式,更加華麗。他們改造了希臘多立克柱式,並參照伊特魯里亞人傳統發展出塔斯干柱式。

這兩種柱式差別不大,前者簷部保留了希臘多立克柱式的三隴板,而後者柱身沒有凹槽。愛奧尼柱式變化較小,只把柱礎改為一個圓盤和一塊方板。塔斯干、多立克、愛奧尼、科林斯和混合式,被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師稱為羅馬的五種柱式。

其風格的差異遠比希臘愛奧尼和多立克兩種柱式的差異為小,因而失去了鮮明性。羅馬人創造了新的柱式組合,最重要的是券柱式。 維特魯威在他的《建築十書》裡給柱式本身和柱式組合作了相當詳細的量的規定,用柱身底部的半徑作量度單位。

他注意到這些規定要根據建築物大小、位置等具體條件作必要的調整。柱式作為基本的建築造型手段,在羅馬帝國流行,形成統一的羅馬建築風格。

古希臘  1、陶立克柱式或多力克柱式doric order:是一種沒有柱礎的圓柱,直接置於階座上,由一系列鼓形石料一個挨一個壘起來的,較粗壯巨集偉。圓柱身表面從上到下都刻有連續的溝槽,溝槽數目的變化範圍在16條到24條之間。

它來自於古埃及,有名的法國埃及學者所命名的先陶立克柱式,是這種希臘柱式的先驅。多立克柱又被稱為男性柱。著名的雅典衛城(athen acropolis)的帕提農神廟(parthenon)即採用的是多立克柱式。

2、愛奧尼克柱式ionic order:這種柱式比較纖細輕巧並富有精緻的雕刻,柱身較長,上細下粗,但無弧度,柱身的溝槽較深,並且是半圓形的。上面的柱頭有裝飾帶及位於其上的兩個相連的大圓形渦卷所組成,渦捲上有頂板直接楣樑。

總之,它給人一種輕鬆活波、自由秀麗的女人氣質。愛奧尼柱又被稱為女性柱。愛奧尼柱由於其優雅高貴的氣質,廣泛出現在古希臘的大量建築中,如雅典衛城的勝利女神神廟(temple of athena nike)和伊瑞克提翁神廟(erechtheum)。

3、科林斯柱式corinthian order:它最早可能出現於雅典奧林帕斯山的宙斯神廟,四個側面都有渦卷形裝飾紋樣,並圍有兩排葉飾,特別追求精細勻稱,顯得非常華麗纖巧。希臘科斯林柱式(corinthian order)的比列比愛奧尼柱更為纖細,柱頭是忍冬草形象(或說用毛莨葉(acanthus)作裝飾,形似盛滿花草的花籃)。

相對於愛奧尼柱式,科林斯柱式的裝飾性更強,但是在古希臘的應用並不廣泛,雅典的宙斯神廟(temple of zeus)採用的是克林斯柱式。

典型的希臘柱式有多立克柱式、愛奧尼克柱式與科林斯柱式等三種,希臘柱式後來為羅馬所繼承與發展。所謂古典柱式包括古希臘的玉柱式和後來古羅馬發展了的塔司幹柱式和組合柱式,共稱古典五柱式

古羅馬五種柱式(羅馬多立克柱式、羅馬愛奧尼柱式、羅馬科林斯柱式、塔司幹柱式、混合柱式)

影響  西羅馬帝國滅亡(476)後,歐洲大多數地區柱式建築不再流行。在義大利雖然流風尚存,但細部和組合方式等都不很嚴格,與羅馬柱式有很大差別。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師,重新使用羅馬柱式作為基本的建築造型手段,追求風格的純正。16世紀下半葉的手法主義,產生了兩種潮流。一種是刻意求奇,不惜破壞柱式的結構邏輯來創造新的建築形象,如螺旋式柱身、斷折的額枋、不均勻的開間、成組的柱子等,這種潮流被17世紀的巴洛克建築繼承。

另一種是刻意求同,給五種柱式釐訂死板的規範,消除古羅馬時期普遍存在的變體,作出苛細的量的規定,這種教條化的潮流被17世紀的古典主義建築繼承。巴洛克建築流行於義大利等國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地區;古典主義建築流行於法國和北美等地。它們都創造了一些新的柱式組合。

但二者在個別手法上互有滲透。後來,古典主義建築的影響比巴洛克建築的大。尤其是法國成了歐洲建築教育的中心以後,教條化的柱式就在歐洲成了主流,一直持續到20世紀30年代。

但裝飾仍多用巴洛克手法。

古羅馬建築怎麼建,古羅馬最重要的建築是什麼?

古羅馬建築的型別很多,有羅馬萬神廟 維納斯和羅馬廟 以及巴爾貝克 在今黎巴嫩 太陽神廟等宗教建築,也有皇宮 劇場 角鬥場 浴場以及廣場和巴西利卡 長方形會堂 等公共建築。居住建築有內庭式住宅 內庭式與圍柱式院相結合的住宅,還有 四 五層公寓式住宅。古羅馬世俗建築的形制相當成熟,與功能結合得很好。例如...

西周和古羅馬的治國模式在歷史發展中有何積極意義

西周 前1046年 前771年 是由周文王之子周武王滅商後所建立,至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申侯和犬戎所殺為止,共經歷11代12王,大約歷經275年。定都於鎬京和豐京 今陝西西安市西南 成王五年營建東都成周洛邑 今河南省洛陽市 歷史上將東遷之前那一時期的周朝稱為西周。周朝是中國遠古社會的鼎盛時期。從西...

簡述古希臘,古羅馬對世界學前教育思想發展的主要貢獻

古希臘是copy西方基本的人本思想的奠基時期,古羅馬在征服希臘後接受了希臘的思想,並通過羅馬治下的廣大領土將希臘文明發揚光大。古羅馬的自身對於現代西方社會的影響在於,羅馬種種行政制度奠定了現代西方社會政治體制的基礎和雛形。古希臘與古羅馬是西方文明的兩大基石。古希臘和古羅馬對西方傳統文化的發展有什麼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