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意義

2021-03-04 07:33:05 字數 4290 閱讀 9465

1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我國現代化程序中的重大歷史任務。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們黨在深刻分析國際國內形勢、全面把握我國發展階段性特徵的基礎上,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全域性出發確定的一項重大歷史任務。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程序中的重大歷史任務,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堅持從各地實際出發,尊重農民意願,紮實穩步推進新農村建設。2023年的**1號檔案,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進行了全面部署,強調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一項長期而繁重的任務,要紮實穩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大國,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農業人口多的基本國情決定了我國解決「三農」問題的難度比其他國家要大得多,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然是一項長期任務,是一個歷史過程,是一個與現代化建設同步的過程。

從本世紀頭20年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到本世紀中葉我國基本實現現代化,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需要經過幾十年的艱苦努力,有些地方甚至需要上百年。在新形勢下推進的農村改革發展,是我國現代化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程序中的重大歷史任務,這就決定了必須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作為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重大戰略任務。

第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關係我國農村改革發展的全域性。新形勢下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要實現的基本目標任務,包括現代農業建設顯著進展、農民人均純收入翻一番、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進一步加強、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明顯推進、農村人居和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等,可以說都涵蓋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五句話、二十個字」的要求中。只要按照「五句話、二十個字」的要求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就可以保證農村改革發展基本目標任務的順利實現。

相反,如果不重視新農村建設,不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新農村建設出現曲折或停頓,新農村建設「五句話、二十個字」的要求實現不了,那麼,農村改革發展所確定的基本目標任務就會落空。因此,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關係到新形勢下我國農村改革發展目標的實現,關係到我國農村改革發展的成敗,因而關係到我國農村改革發展的全域性。新農村建設是新形勢下推進農村改革發展工作的牛鼻子,是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

推進農村改革發展,必須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作為戰略任務。

第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關係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巨集偉目標的實現。沒有農民的全面小康就沒有全國人民的全面小康。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巨集偉目標,最艱鉅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

完成黨的十七大提出的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的新要求,重點和難點也在農村。從目前情況看,農民收入水平低、增長慢,農村基礎設施落後,農村社會事業發展滯後,是制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實現的主要因素。只有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作為重大的戰略任務,放在更加突出的戰略位置,採取有效措施加快推進,經過十幾年的持續不懈努力,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和社會事業,使農村社會生產力較大發展、農民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農民生活狀況明顯改善、農村基礎設施顯著改進、農村社會事業全面發展、農村民主制度更加健全、農村面貌較大改觀,使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得到全面發展,讓廣大農民過上全面小康生活,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巨集偉目標才能實現。

因此,推進農村改革發展,必須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作為重大的戰略任務。

2樓:匿名使用者

一、深刻理解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的戰略意圖和重大意義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戰略思想,是科學發展觀的重要組成部分。適應農業農村發展的階段性變化和現代化建設的新要求,新一屆**領導集體提出了一系列指導「三農」工作的新理念、新舉措。在2023年初召開的**農村工作會議上,***總書記明確提出了要把解決「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十六屆三中全會上,把統籌城鄉發展擺在了「五個統籌」之首的位置;在十六屆四中全會上,又提出了「兩個趨向」的重要論斷,作出了我國總體上已進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發展階段的基本判斷;2023年**1號檔案確定了「多予少取放活」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援農村」的基本方針。

進入新世紀新階段之後,**制定的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其力度之大、含金量之高、受益面之廣,是歷史上所沒有過的,「三農」工作也成為近年來整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最大亮點。正是在「三農」工作不斷取得重大理論成果和實踐成果的基礎上,***立足當前,面向未來,明確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我們必須從全域性和戰略的高度,進一步加深對**這一重大戰略決策的理解,把思想真正統一到**的決策部署上來,不斷增強建設新農村的信心和決心,提高組織領導新農村建設的能力和水平。

第一,工業化發展的歷史程序表明,農業發展在現代化建設中始終具有極端重要性。工業化是由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演變的歷史過程,也是一個不可逾越的發展階段。工業是農業不斷分工的產物,工業的發展在相當長一個歷史時期主要依賴於農業的哺育和支援。

農業農村既為工業的發展提供了最初的資本積累,提供了原料和大量的勞動力,也是工業產品的主要消費市場。但由於農業的再生產過程同自然再生產過程同步,其勞動生產率無法同工業生產相比,在市場競爭中總是處於不利地位,本質上是一種弱質產業。當工業化進入到一定階段後,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就由農業轉變為非農產業,國民經濟增長的動力也主要來自非農產業。

受這種利益機制的驅動,農業很容易被忽視,這種相互作用的結果是,農村和城市呈現出很大的反差。我國的建設是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起步的,國家的工業化主要靠農業支援,農業為工業化提供了鉅額的資金積累。隨著全國工業化進入中期階段,工業反哺農業的條件越來越成熟。

***總書記關於「兩個趨向」的重要論述,深刻揭示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內在規律,體現了「三農」問題在整個現代化建設程序中的極端重要性。

第二,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深刻變化,孕育著新農村建設的歷史必然性。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業農村經歷著一場廣泛而持久的變革,特別是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快速發展,農業和農村的發展呈現出一系列積極而明顯的變化。一是農業生產經營方式正在發生重大變化。

產業的分化正在由傳統的種養業向產前、產中和產後等產業部門演變,農業區域化佈局、專業化生產、標準化管理和產業化經營加快推進,成為直接溝通城鄉關係的產業紐帶。二是農村社會結構正在發生重大變化。農村人口在城鄉之間、區域之間流動性明顯增強,農民已不完全是傳統意義上的農民,正在快速發生分層和分化,農民對縮小城鄉差距、加快農村發展、改善農村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願望更加迫切。

三是農民就業和收入結構正在發生重大變化。農村勞動力由原來主要集中在農業產業中就業,變為大量向非農產業轉移就業。與此相適應,農民收入構成也在不斷變化,來自非農產業特別是外出務工的收入不斷提高,從而對勞動者素質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所有這些變化都表明,「三農」問題不是孤立的,也不是靠零敲碎打就能解決的,必須從現代化建設全域性出發,統籌安排,因勢利導地把農村各項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形成大力協同、整體推進的新格局。正是基於這一背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成為新時期解決「三農」問題的總抓手,為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全面進步提出了一個新的努力方向,為統籌城鄉發展和構建和諧社會開創了一個新的歷史起點。

第三,城鄉發展的差距,凸顯出新農村建設的現實緊迫性。在我國現代化建設的程序中,農業、農村、農民為城市和工業的發展做出了歷史性的貢獻,同時也出現了工農失調、城鄉失衡的狀況,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差距越來越大,農村上學難、看病貴、社會保障水平低的問題相當突出。從城鄉面貌來看,城市面貌日新月異,農村雖然也有很大變化,但變化相對較慢。

城鄉之間的這種差距,如果任其發展下去,後果將十分嚴重。對於我們這樣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大國來說,經濟發展和參與全球化競爭的立足點,必須始終放在擴大國內需求上。沒有農村的繁榮,就不可能有持久而旺盛的消費需求,城市的繁榮最終也是靠不住的。

因此,統籌城鄉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努力形成工業與農業相互促進、城市與農村共同繁榮的新局面,既是一項關係國家長治久安的歷史任務,也是一項非常緊迫的現實任務。

第四,綜合國力的顯著增強,提供了新農村建設的切實可行性。由農業哺育工業到工業反哺農業的轉變,既反映了工業化發展的階段性變化,也是綜合國力提升的顯著標志。經過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十五」時期的發展,我國的經濟實力、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顯著提高。

突出表現在經濟總量跨上了新的臺階,2023年已居世界第6位,2023年超過法國和英國,已上升到第4位。經濟結構也發生了轉折性變化,第一產業佔gdp的比重已下降到12.5%,城鎮化率已達到43%。

與此同時,國家財力有了很大增強,國家財政收入5年翻了一番多,總量已達3萬多億元。正是基於這些實實在在的變化,**判斷我國總體上已進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階段。當然,從甘肅省來說,無論是發展水平還是經濟實力,都大大低於全國的平均水平,工業反哺農業的能力還很弱。

但工業反哺農業是一個大概念,是一個國家戰略,其含義主要是指國家公共財政的投入重點向農村轉移。因此,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不僅是十分必要的,而且也是切實可行的。對甘肅省這樣的欠發達省份而言,這既是一個統籌城鄉發展的大戰略,也是一個協調區域發展的大舉措,更是一個加快發展的大機遇。

綜上所述,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既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又有豐富的科學內涵,既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又有深遠的歷史影響,是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重要載體,是破解「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是保持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現實需要,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歸根到底一句話,這是新時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客觀要求和必然選擇。

試論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意義

十一五 期間,解決好 三農 問題仍然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為此,十一五 規劃明確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其重大意義在於 第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科學發展觀是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從科學發展觀的核心 以人為本來看,我國是農民占人口大多數的國...

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內涵,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內涵及總體要求

十bai六大以來,du多次強調要把解決zhi 好 三農dao 問題作為全黨回 工作的重中之重,並答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要求,即生產發展 生活寬裕 鄉風文明 村容整潔 管理民主。生產發展,是新農村建設的中心環節,是實現其他目標的物質基礎。生活寬裕,是新農村建設的目的,也是衡量我們工作的基本尺度...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意義是什麼

十一五 期間,解決好 三農 問題仍然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為此,十一五 規劃明確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其重大意義在於 第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科學發展觀是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從科學發展觀的核心 以人為本來看,我國是農民占人口大多數的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