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懂心理學的朋友幫忙通俗解釋下什麼是抱持?謝謝

2021-05-15 22:37:29 字數 5189 閱讀 6854

1樓:東方尚英

抱持 : 擁抱堅持到最後

東方尚英

( 回答 )

比賽男女群體兩個比賽

2樓:楊忘

「抱持」,在英語中意為「hold」,也就是曾風行一時的流行語「hold住」。在心理學中,則是指母親能滿足嬰兒早期的各種生理需要。

3樓:匿名使用者

我最近一直研究心理學,主要是從武志紅那裡來學習到的。「抱持」這個詞在他的課程裡一再被提到。主要講的是一種養育方式。

「抱持」對應的養育方式是「批評、批判」,大人通過權威和暴力威脅來規範孩子的行為。這種方式預設孩子是壞的,需要大人來修建調教孩子。

而「抱持」的養育方法則是,信任孩子自身是好的,家長所需要做的只是保證孩子的安全, 並且看到、理解、陪伴孩子的成長。具體的方式就是在孩子受挫的時候鼓勵他,在孩子取得成就的時候肯定他,分享他的悲傷與快樂。

但是經過我個人的理解, 我認為「抱持」這個詞遠遠不應該只在育兒的範疇。而是我們要"自己」,「抱持」任何我們愛的人。

4樓:與人為善

抱持大概意思就是說,孩子在前面走,你在後面看著,如果他摔倒了也看著,但是他需要的時候你一定會幫助他、也能幫助他。

抱持的重點是孩子知道你就在他身後,你需要他會出現,所以他有勇氣也有信心大步往前。

精神心理科是什麼?

5樓:法師無了

你好:精神心理科的意思,主要考慮的是兩個因素。一個因素是害怕中國民眾對精神病的誤解和恐懼感,所以特別加了一個「心理學」來減輕這種民眾焦慮;第二個因素是,該醫院可能存在非臨床醫背景的諮詢師,所以,在開科的時候,既考慮了臨床醫學背景的醫師,也考慮了非醫學背景的非醫學諮詢師。

因為心理諮詢師目前在國內並不具備嚴格意義的行醫資格,包括新的精神衛生法草案也強調了心理諮詢師不能提供醫學意義的**。雖然心理諮詢本身就是一種非醫學**模式,但這條路恐怕還要走很長時間。因此,目前大部分開設精神心理科的科室,走的路線都是以上兩條。

現在中國常見的精神科室只稱精神科。包括專科醫院當中的精神科和精神**科。精神心理科是一個複合的科室。

估計之後隨著精神衛生法的落實,還會出現心理諮詢科,提供一些心理意義上的諮詢,心理測試上的結構測試。而目前常見的心理**和心理**,可能會統劃為精神科了。回答如上。

6樓:葬儀屋

美籍華裔心理學家李紹昆在其《哲學、心理、教育》一書中說「精神心理學實際上是**如何平衡心身、物我、天人關係的一種心理科學,它與強調刺激反應,或研討潛意識心理分析,或以人性為本等傳統心理學不同,而將人的中心地位拉回到天然的自然界一員地位,用天道精神去指導研究這些平衡關係的心理科學,它是融合中西精神文化的一種更為先進合理而充滿生氣活力的科學」。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的《易經》,道家思想,禪宗文化等都對精神心理學產生了重要影響。精神心理學有人本主義發展而來,名為transpersonal

psychology,故最初翻譯為「超個人心理學」,後李紹昆建議改譯為「精神心理學」,並且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我國臺灣心理學界也倡導以「精神心理學」之名代替「超個人心理學」。

7樓:左邊的鴨子

簡單來說應該算是臨床心理學科吧它的診斷和處理其實更常見的是諮詢者和患者的直接接觸吧。精神心理,主要在於研究心理,主要是偏向於應用在實際生活中的,醫院一般會有設立,就是解決一些心理障礙的(不是說有精神病才會去這個科室!!!)或者說是專業的解決心理煩惱的。

只是不同的是有時會有醫學藥物輔助,算是醫學和心理學的交叉吧。以上個人拙見。

精神科和心理科一樣嗎

8樓:滄海浩波

在綜合性醫院裡,這二個科室大致相同,有些醫院只有精神科,有些醫院只有心理科,那麼所面對的患者就是一樣的,都是精神科醫生。假如在一個醫院裡同時擁有這二個科室,說明專業分得比較細,那所面對的患者就不一樣,精神科只面對精神有問題的患者,心理科面對的是有心理問題和心理疾病的人。

9樓:詩琳卡

這是兩碼事。心理學對的是一般的心理問題,如婚姻,考試,交友,工作的煩惱等,精神科醫生對的是精神疾病,如**症,心境障礙,神經症。兩者有部分交叉。

10樓:匿名使用者

從病情的嚴重程度來講,精神科的患者通常都有較為嚴重的障礙,而心理科的患者通常症狀較輕微。

一般來說,精神科的大夫是有醫生執照的,有處方權,可以對患者進行藥物**,而心理科的則以諮詢師執照居多,大部分沒有處方權,只能進行心理方面的各類**。

不過據我所知中國目前的情況,精神科接待的患者多以器質性病變或者嚴重的腦內分泌失調為主,其**也以藥物**為主,心理方面的**很少。而心理科接待的患者多以抑鬱、焦慮、強迫症以及神經症和人格障礙等居多,通常採用訪談和干預等手段進行**。

但是根據研究來講,藥物**和心理**同時進行對精神障礙**效果最佳,較為輕微的心理疾病或者精神障礙以心理**為好,藥物的使用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請教一些心理、性格、煩惱、方面的問題,然後如何怎麼才能有所成就?

11樓:見習青春

1, 這不是你的內心敏感,而是內心偏激。想想你自己是不是這樣,遇事不能理智處理,容易走極端;也說明你心中沒有寬容

2,這樣的行為其實是一種不成熟的表現。你沒有考慮網路工具的用途是什麼,而是純粹為了上網而上網。別人不換網名,是為了不造成交流的麻煩,好讓別人知道哪個是自己。

3,你已經說了你內向又孤僻,怎麼會有很多朋友呢?感覺不到快樂,是因為你根本就沒有融入別人的圈子,沒有歸屬感和被接納感,怎麼會快樂呢?和大家大大方方的交流並感覺到快樂其實很簡單,對你可能很難。

那就是——敞開心扉。你緊緊地把自己關起來,別人想進去都進不去。你只有真正地接納別人,別人才能真正地接納你。

4,不是你對錢沒慾望,只是相比別人弱一些罷了。也是你沒有感覺到緊迫的需要。

5, 想有所成就的話,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也不是我能給你指指點點的。這就是為什麼精英那麼少的原因。

最後我可以送給你一句話:認識你自己,知道自己的真正需要,選擇適合自己的目標,然後堅持不懈。祝好!

12樓:飛鳥的微笑

你好!無意中看到你的提問,便進來說下我的感慨吧,有說錯的還請見諒。

首先針對你的第一個問題,我想這應該不屬於完美主義。只是你有種對不開心的負面現實的一種逃避習慣,缺乏那麼一點點包容。還有內心的敏感幾乎每個人都有,只是有些人沒有那麼明顯罷了,呵呵,我就常常被朋友或是剛剛相識的網友評價為敏感!

至於如何摒棄這種壞習慣或如何才能接納,很抱歉,我也沒有太好的方式,只能是漸漸的在生活中去學會面對現實,無論是殘酷的,還是無奈的,都時勇敢的去面對,逃避是不解決問題的。

對於你的第二個問題,其實有好多人都有著這樣的習慣,呵呵,因為可能當換了一種新的網名,似乎就有了一種新的心情吧,所謂「換換網名,換換心情!」至於好多年不換網名的人也不能說他們就是心如止水。答案應該有很多,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原因吧。

我想有的可能將網名視為真名一樣,想好了一個就一直用下去;還有的可能是沒有時間去更換;原因只能因人而異。問題並不奇怪,關鍵是你如何去看待此問題!想不經常換網名,那麼就想好一個自己感覺不錯的網名換上,然後從此就讓自己忙碌起來,呵呵,忙碌到無暇去關注網名。

嗯,至於第三個問題,我想要說複雜就複雜,要說簡單也簡單!呵呵,關鍵還是在於你喲!我想看到這裡你一定會在心裡罵我,這不是在說廢話嘛!

請先不要生氣,關鍵真的在於你!這要看你是否能相信身邊的人,是否能敞開心扉的去與大家交流,真誠的去與感覺還不錯的朋友溝通!當然朋友也是要有選擇性的,不是說和所有人都去敞開心扉,如果那樣還有可能受到傷害。

記得有這樣一個諺語,打上來與你共享「美國經典諺語:你能自救,上帝才能救你!如果你既沒有自救的願望,也沒有自救的行動。那麼上帝也愛莫能助!」

第四個問題似乎不是問題喲,能做到不惜錢如命,這是值得讚賞的喲!其實,雖然沒有錢我們就無法生存,但是錢真的不是萬能的!而且在人生中最重要的東西中它也不可能排到前三位!

呵呵,以上只是我的觀點,不一定正確喲!相信在你的內心對每一個問題都已經有了一定的答案!

嗯,現在對第五個問題發表一下我的感覺,首先很理解你曾求學的願望,因為我也沒有讀過多少書,而且特別遺憾的是我的學生時代僅僅有四年,在那四年裡雖然是我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但每次開始或是其間學校收學費或是其他費用時,就是我最最痛苦且無奈的時刻,記得那時我不得不扮演著律師的角色去與父親爭辯,就為了求得那一點點的學雜費!不好意思,在此多話。其實我想說的是知識並非只是從書中得來,比如平時的社交場合,或是什麼大型活動,我們都可以從中學到一些知識的!

所以我認為,如果暫時看不下去書,那麼就不要強迫自己去看,先做自己想做的事,感興趣的事,相信無論做什麼都會有收穫的!

嗯,最後一個問題,對待生活與事業如何去做。哦,好大的話題喲!呵呵,很抱歉,我又沒有建設性的答案了。

我想,對待生活就是活好每一天,笑對人生中的每一天!這樣就好。至於事業,有兩種可能,第一就是擇其所愛,選擇自己喜歡的工作。

如果現實無法做到這點,那麼就愛其所擇,選一行愛一行!既然選擇了這份職業,那麼就努力去做好!只要盡力了,就不要太在乎其他結果!

問心無愧最重要!

13樓:匿名使用者

都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其實說是也是的,說不是也是,完全靠自己

隨遇而安

14樓:匿名使用者

敞開心扉,培養興趣,試著接納,走進人群。

誰沒鬧心時候,封閉什麼啊!比你痛苦的還很多,比你幸福的也不少,誰注意你啊!

看開點,一棵小草,榮枯自知,管那麼多幹什麼!

專業上努力,力爭上游!

生活中積極、樂觀,拼個舒適愜意的條件。

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也行,孤獨了就出來透口氣,煩了自己再回到原來!

15樓:匿名使用者

1.是逃避心理,且對別人的傷害耿耿於懷。

2.和上面一樣,是逃避的習慣延續下來了,不這麼做就感覺難受。

3.人際關係不良,社會功能稍有損害,這和童年生活環境和經歷有關。

4.對錢沒慾望是你對從小被父母逼著掙錢的一種心理上的消極反抗,持續下來了而已(即固著)。

5.小時因家庭原因輟學,當時你是希望和別人一樣能繼續讀書的,這種心願被打消且剝奪,給你心理留下陰影。現在你想看些書,其實是對你童年未了心願的一個交代,不是現在你內心真正想做的事情,所以你看不進去書。

此時的你,沒有確切的生活目的,沒有極其渴望實現的願望,任何事都抱著無所謂的態度,這種態度導致你的這些問題。當然,一切原因起源於你的童年,你已經24歲了,人格已經形成。目前你要做的是建立生活的信心,給自己定生活目標,端正生活態度;要想工作順利,你的人際關係也需要提高和改善,當自己想要逃避時,告訴自己,要勇敢面對,不做逃避的膽小鬼。堅持。

有懂動物心理學的朋友幫忙分析下,有懂心理學的幫忙分析下

當然有親情啦,但不會像人類這麼細膩和人性化。你說的狗媽媽打孩子,這個舉動可能就是一個自然而然的舉動,沒有什麼目的性,要知道動物做事是沒有目的的。狗媽媽一旦跟孩子分開,時間長了,就會更加淡化這種親情,的當然也有情況特殊的。那些專門訓練過額也排除在外。動物也有親緣關係的思想吧,至於說打架,可能是動物天生...

請懂心理學的幫忙分析下,懂心理學的請幫我分析一下這個人的思想行為及處事特徵?

我覺得這應該是自我認知的問題,如果你覺得她成長的太快,那麼就說明你認為自己成長很慢。在你們很久沒聯絡的間隙,你沒有做什麼得到自己認同的事,對自己的現狀感到不滿,所以當你再次和她見面,發現她已經有了不少的變化,或者是你自己認為她有了變化 maybe在她自己看來沒有什麼變化 那麼你就會對自己產生否定從而...

有朋友懂心理學嗎,請懂心理學的朋友來看看我的心理

這種人,心事重,想把事情辦好,但根源上是他,對現實情況的瞭解不夠,處事能力跟他所要求的做事情的效果不能很好的一致。所以會徒增許多不必要的煩惱。我曾經就是這種人。安慰這種人的方法,可能只有身邊出現一個做事情能力強的,可以把事情的原委分析的很透徹的,又可以很理解他的人在他身邊。否則,倔強的性格,會讓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