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手抄報內容端午節手抄報資料

2021-03-05 09:19:34 字數 6438 閱讀 2572

1樓:邴博藝酈軍

一.端午節起源:

端午亦稱端五,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

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

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等等。端午節的別稱之多,間接說明了端午節俗起源的歧出。事實也正是這樣的。關於端午節的**,時至今日至少有

四、五種說法,諸如:紀念屈原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等等。

迄今為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說。在民俗文化領域,我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都與屈原聯絡起來。俗說屈原投江以後,當地人民傷其死,便駕舟奮力營救,因有競渡風俗;又說人們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為蛟龍所食,後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做成後來的粽子樣。

二.粽子的南北風味:

於各地的飲食習慣不同,粽子形成了南北風味,其中比較著名的粽子有:

北京粽子北方粽子的代表品種,北京粽子個頭較大,為斜四角形或三角形。目前,市場上**的大多數是糯米粽。在農村中,仍然習慣吃大黃米粽。

黏韌而清香,別具風味,北京粽子多以紅棗、豆沙做餡,少數也採用果脯為餡。

廣東粽子南方粽子的代表品種,廣東粽子與北京粽子相反,個頭較小,外形別緻,正面方形,後面隆起一隻尖角,狀如錐子。品種較多,除鮮肉粽、豆沙粽外,還有用鹹蛋黃做成的蛋黃粽,以及雞肉丁、鴨肉丁、叉燒肉、冬菇、綠豆等調配為餡的什錦粽,風味更佳。

2樓:隱藝李人

端午節**於屈原的故事:愛國詩人屈原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是沒有被國王採納,他反而被逐出宮中。屈原氣得不得了,跳進了汨羅江。

當地的漁夫得知後划著小船把竹筒裡的米撒向汨羅江給屈原。後來,大家把竹筒盛米改為粽子,把劃小船改為賽龍舟來紀念屈原。我們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們家每年都過端午節。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粽子。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粽子好手——我的媽媽。每年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粽子。

媽媽常說:用蘆葦的葉子包的粽子最香。所以,每年端午節媽媽都用蘆葦的葉子來包粽子。

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的葉子放在水裡煮一煮,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後,她就開始包粽子了。

她先取三片葉子,將這三片葉子捲成一個圓錐體,然後先放一個棗,接著在裡面放上糯米,中間再夾幾個棗,最後用線把葉子捆好,一個粽子就包好了。她包的粽子又肥又大,活像一個個老佛爺在睡覺。等粽子包完後,媽媽把它們放在高壓鍋裡蒸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然後就可以吃了!

媽媽包的粽子十分香,香得使我一見到粽子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所以,每當吃粽子時,我總是吃得很多!  過端午節除了要吃粽子,還要賽龍舟喲!

  我最喜歡看賽龍舟了,幾十個水手都拿著槳,奮力地划著,擂鼓的水手士氣高昂,用力地敲著。「加油,加油!」場外的拉拉隊激情洋溢,發出雷鳴般的吶喊聲、助威聲,水手們聽了不得不更加使勁划船。

整個賽龍舟的場面非常壯觀、熱烈。  吃粽子、賽龍舟,這兩樣傳統習俗共同編織了一個熱熱鬧鬧的端午節。

3樓:匿名使用者

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龍節,重陽節,龍舟節,正陽節,浴蘭節,天中芀等等

4樓:小白太瞭解

端午亦稱端五,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

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

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等等。端午節的別稱之多,間接說明了端午節俗起源的歧出。事實也正是這樣的。關於端午節的**,時至今日至少有

四、五種說法,諸如:紀念屈原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等等。

迄今為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說。在民俗文化領域,我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都與屈原聯絡起來。俗說屈原投江以後,當地人民傷其死,便駕舟奮力營救,因有競渡風俗;又說人們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為蛟龍所食,後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做成後來的粽子樣。

5樓:偶璧以力勤

端午祭是韓國江陵地區的傳統節日習俗。它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確定為「人類傳說及無形遺產著作」。韓國江陵的端午祭實際上是由舞蹈、薩滿祭祀、民間藝術展示等內容構成,這與中國人吃粽子、划龍舟、紀念屈原是兩回事,惟一的相同點是時間框架,都是在中國的端午節期間舉行,因此被稱為端午祭。

端午祭按照傳統風俗,在端午這一天要吃「艾子糕」,喝益仁汁,婦女們用菖蒲湯洗頭髮或飲用菖蒲水,或用菖蒲露化妝,稱為「菖蒲妝」。士大夫人家的門柱上貼硃砂符藉以避邪,君臣之間要互贈端午扇表示祝賀。祭祀儀式儲存了完整的形式和內容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五日節、艾節、端

五、重午、午日、夏節,本來是夏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節日。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

至於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則據說是為了避邪。「中國端午節」為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歷代有大量詩、詞、歌、賦等文學作品傳世。

6樓:箜篌是我

以下是"端午節手抄報資料"文章:  五月鶯歌燕舞時,又見門畔菖蒲青。農曆端午節即將來臨。

 中國的端午節是一個傳統節日,是中華民族精神家園的獨特遺產。每逢端午,家家戶戶的門口,插菖蒲,掛艾葉;小孩子胸佩五色香袋,玩耍嬉鬧;還有那軟糯可口的粽子,瀰漫著幽淡的清香……端午節的美好記憶,伴隨著我們成長。  然而,如果記憶僅僅停留在插菖蒲、喝雄黃、賽龍舟、吃粽子這些事情上,是遠遠不夠的。

多姿多彩的民俗構成了端午節的豐富內容,但它最深邃的內涵,是和一個偉大的名字聯絡在一起——屈原。一位披髮行吟河畔的思想者,一位不朽《楚辭》精魂的締造者,一句激情昂揚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振聾發聵,沿著聖潔氣息吹拂的汨羅江,把火熱的愛國情懷代代相傳。這,才是端午節的精髓!

  今年的端午節恰逢一個非同尋常的年份。一場突如其來的汶川特大**,震撼了每一位國人的心。從全國各地的踴躍獻血到四面八方的賑災捐款,從志願者爭先恐後參加救災,到各地派人深入災區幫助災後重建。

空前的災難,激發起13億中國人民空前的愛國熱情。在**災區重建家園之時,我們很有必要以端午節為載體,進一步凝聚愛國熱情,奪取抗震救災和經濟發展的「雙勝利」。 http:

//****51scb.***  今年端午節是首次被國家列為法定節日。

給傳統節日披上假日的盛裝,體現了國家對傳統文化的重視和保護,給端午節注入了新的活力,從而進一步強壯了我國傳統文化的筋骨。  親愛的讀者,要讓端午節煥發活力,光有放假是不夠的,如果你是一個部門或相關組織負責人,你是否搭建了營造節日氣氛、吸引群眾參與的平臺,去喚醒更多人關於端午節的記憶;如果你是一位父母或長輩,你是否在孩子身上掛上一個香袋,給他講講屈原的故事,進行一次愛國主義的教育,讓孩子在感受節日歡樂之餘,傳承愛國主義的精神;如果你是一位成年人,你是否主動設計、參與一些節日活動,比如包粽子、做香袋、賽龍舟,為四川災區的同胞送去節日的問候,哪怕只是一隻清香四溢的粽子、一次真情的邀請、一句親切的問候,它都能使你的端午節過得特別有意義。我們不妨從現在開始,敞開心扉,捧出心意,重新記憶端午節,再一次激發我們的愛國熱情,凝聚我們的愛國力量,讓它成為一個別人「搶不走、奪不去」的民族節日,並且代代相傳,生生不息。

  我們相信,特別時節的端午節必將產生特別的意義。

7樓:匿名使用者

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起因是有一次,屈原堤出一個讓國家富強的意見,結果國王不但沒采取,還把屈原逐出宮中,屈原想,國家不能被他害了,無法之下,選擇自殺,之後人們為了記住屈原,就把5月初5定為端午節。

8樓:匿名使用者

端午節**於屈原的故事

9樓:兮然兒

端午節白漁渝歟

5729466783097073487378760738776

10樓:匿名使用者

阿巴就完了,哈哈哈?!還有是因為抖音我才中毒學阿巴的,阿巴阿巴:再見?

11樓:匿名使用者

ヾ(≧o≦)〃端午節快樂

12樓:匿名使用者

過端午,賽龍舟,吃粽子。

13樓:愛笑的小貓麗

你的內容我非常喜歡!

14樓:匿名使用者

可以寫粽子怎麼包成的

15樓:匿名使用者

不只到啊!???????????????

16樓:匿名使用者

監獄兔估計就拒絕啦?

17樓:匿名使用者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古代屈原。而建立的。

18樓:匿名使用者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此外端午節還稱「午日節、五月節、龍舟節、浴蘭節」等。

端午節是流行於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19樓:匿名使用者

端午節**於五月初五。

端午節手抄報資料

20樓:僪穎汪怡和

初五,俗稱「端午節」。「五」與「午」通,「五」又為陽數,故端午又名端

五、重五、

端陽、中天等,它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

掛菖蒲、艾葉,

薰蒼朮、白芷,喝

雄黃酒。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

屈原,所以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於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則據說是為了壓邪。儘管端午節年年過,但是關於端午節的

來歷,卻不甚清楚,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諸說。

端午節的來歷之一:紀念屈原說。此說最早出自

南朝梁代吳均《

續齊諧記

》和北周宗驚《

荊楚歲時記

》的記載。據說,屈原於

五月初五自投汩羅江,

死後為蚊龍所困,世人哀之,每於此日投

五色絲粽子於水中,以驅蛟龍。又傳,屈原投汩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彙集

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划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託

哀思,人們

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

龍舟競賽

。看來,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有

唐代文秀《端午》詩為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節的來歷之二:迎濤神說。此說出自

東漢《曹娥碑》。

春秋時吳國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後,化為濤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節。

端午節的來歷之三,龍的

節日說。這種說法來自

聞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他認為,五月初五是古代吳越地區「龍」的部落舉行圖騰祭祖的

日子。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節兩個最主要的活動吃粽子和競渡,都與龍相關。

粽子投入水裡常被蛟龍所竊,而競渡則用的是龍舟。(二)競渡與古代吳越地方的關係尤深,況且吳越百姓還有斷髮紋身「以像龍子」的習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絲係臂」的民間風俗,這應當是「像龍子」的紋身習俗的遺蹟。

端午節的來歷之四:惡日說。據《史記》記載,孟嘗君田文生於五月初五,其父

曾令其母遺棄田文,理由是這一日生的孩子要害父。東漢《

風俗通義》也有「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的說法。

東晉大將王鎮惡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給他取名為「鎮惡」。宋徽宗趙桔五月初五生,從小寄養在

宮外。可見,古代以五月初五為惡日,是普遍現象。這樣,在此日插

菖蒲、艾葉以驅鬼,薰蒼朮、白芷和喝雄黃酒以避疫,就是順理成章的事。

端午節的來歷之五:夏至說。持這一看法的劉德謙在《「端午」始源又一說》和《

中國傳統節日

趣談》中,提出三個主要理由:(一)權威性的歲時著作《荊楚歲時記》並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節日

風俗,卻把吃粽子寫在

夏至節中。至於競渡,隋代

杜臺卿所作的《玉燭寶典》把它劃人夏至日的娛樂活動,可見不一定就是為了打撈投江的偉大詩人屈原。(二)端午節風俗中的一些內容,如「踏百草」、「鬥百草」、「採雜藥」等,實際上與屈原無關。(三)歲時風物名著《歲華紀而》對端午節的第一個解釋是:

「日葉正陽,時當中夏。」也即端午節正是

夏季之中,故端午節又可稱為天

中節。由此看來,端午節的最早

起源當系夏至。

端午節的來歷之諸說紛出,而以紀念屈原說影響最為廣泛。由於屈原的人格偉大,詩藝超群,人們也願意把這一

紀念日歸之於他。

清明節手抄報,清明節手抄報資料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8天。是中國傳統節日 內,也是最重要的祭容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 1 中國漢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受漢族文化的影響,中國的滿族 赫哲族 壯族 鄂倫春族 侗族 土家族 苗族 瑤族 黎族 水族 京族 羌族等...

清明節手抄報,清明節手抄報內容?

內容來自使用者 李鵬亞 清明節手抄報關於清明節的手抄報清明手抄報 清明節手抄報關於清明節的手抄報清明手抄報 清明節習俗 清明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清明如果按農曆計算,沒有確定的日期,即上一年的冬至過了106天就是清明 按陽曆計算則在4月4日或5日 以當年二月平或閏而差異 太陽到達了黃經15度時,清...

國慶節手抄報內容,國慶節手抄報內容100字

國慶主題手抄報內容,非常適合小學生和初中生 歡度國慶手抄報內容一年級 畫法詳細又好看,很輕鬆就學會了 中國夢來 五千年後的今天,我們自的祖國正在蓬勃發展 五千年後的今天,在我們祖祖輩輩的辛勤勞作勇於開拓的無私奉獻下,我們的生活蒸蒸日上 五千年後的今天,我們在一切愛我們的人的呵護下茁壯成長 然而,五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