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孝3年什麼意思呢,守孝3年什麼意思

2021-04-09 00:15:38 字數 1684 閱讀 4700

1樓:歐禿禿

指尊親去世後,在3年內停止娛樂和交際。

尊親死後,服滿以前,居住在家,斷絕娛樂和交際,以示哀思,稱「守孝」。孔子認為,守喪三年並不是禮的要求,而是個人之仁心的要求。君子在父母去世的時候,心情是悲痛的,而吃美味的食物,穿華麗的衣服追求的是快樂,這與悲痛的心情相矛盾,因此在守喪期間追求快樂,心不會安,而只有痛哭悲傷,內心才會安寧,才能滿足幸福。

宰我回應孔子說他自己在父母去世的時候,吃美味的食物,穿華麗的衣服內心很安寧,很滿足。也就是說,二人對仁心的理解及體會不一樣。這樣兩個也就沒有辦法交流,因為基本假設不一樣。

按照孔子的說法,父母去世,君子的心情是悲痛的,追求享受君子內心會不安。宰我認為「安」,孔子也沒有辦法,只好說,如果你安,你就去做。言外之意是,孔子不會安,只能行三年之喪禮。

2樓:匿名使用者

1.父母亡故了,子女要守孝三年

2.「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人生下來一般要由父母懷抱兩年才能生活自理。加上在孃胎中的一年,共三年。兒女要報答這三年的懷抱之恩。

3.守孝期,孝眷不可進入人家的房屋及寺廟,不可參與任何紅白事,不可去歡樂場所、電影院,不可婚嫁兒女,逢年過節不慶祝等等。

3樓:匿名使用者

安葬後,亡者家屬要穿孝服守孝,謂之「持服」。持服期,兒女為3年,侄孫輩為1年,期間,兒女一般不理髮,不問世事。守孝三年,是古人的禮儀明確規定的時間

4樓:聾人

為什麼親人去世,後代要守孝「3年」?看完終於明白背後意義!

守孝3年什麼意思?

父母去世之後兒女為什麼要守孝三年?

5樓:匿名使用者

早年在喪事中有許多陳規陋俗,守孝三年就是其一。

做官的要告「丁憂」回鄉守孝,孝服滿後再陳請復職。「三年」守孝中不能參加宴會應酬,夫婦不能**,家屬不能生孩子,否則經人告發就要辦罪。民間雖沒有這許多限制,但在守孝中是不能婚娶的,週年之內也不喜歡參加喜慶。

如遇必須婚娶的,可在百日之內操辦,叫做「借孝」。官家也有借孝之例,如當年曾國藩守孝掛帥,就是由咸豐皇帝下旨借孝的。 實際上在「三年」守孝之中,有逐漸淡化親屬思念的含意,由七七到六旬,由六旬到百日,由百日到週年,由週年到三年,逐漸拉長,也就逐漸淡忘。

最後只有每年的「忌辰」(逝世紀念日了)。

6樓:戴首聖

孩子們生下了三年,才能稍離父母的懷抱;所以子女為父母守孝三年,乃是天下大家共同遵行的道理!

7樓:擺渡達人

為什麼是「三年」?——論語中數字化問題研究!

希望對你的問題有所解釋

8樓:隆吾蝟

槍神趙雲說「因為三是虛數,是指盡心就行 後來演變成真的三年」是非常正確的。《論語》形容1個人孝就看其是否「3年無改父之志」,是虛指,長時間的意思,後人慢慢就成習慣了。其實3年太長,人生有幾個3年啊,父母想必也不願意看自己兒女大好時光耗在這上面…

9樓:槍神趙雲

因為三是虛數,是指盡心就行

後來演變成真的三年

10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一種習俗,以表達對去世的親人的哀思。

守孝3年什麼意思,守孝3年什麼意思呢

老人去世後守孝三年從老人去世那一年算起。守孝三年 也被稱為 首尾三年 比如說,像從本年的五月份開始守喪,然後經過第二年的十二個月,到第三年的一月份這時候脫去喪服,這就叫做 守孝三年 古代父 母去世,正在穿孝期間須遵守儒家的禮制,謂之 守制 俗說 守孝 其家門門框的 堂號 上貼一藍紙 或白紙 或米色紙...

父母去世之後兒女為什麼要守孝三年

早年在喪事中有許多陳規陋俗,守孝三年就是其一。做官的要告 丁憂 回鄉守孝,孝服滿後再陳請復職。三年 守孝中不能參加宴會應酬,夫婦不能 家屬不能生孩子,否則經人告發就要辦罪。民間雖沒有這許多限制,但在守孝中是不能婚娶的,週年之內也不喜歡參加喜慶。如遇必須婚娶的,可在百日之內操辦,叫做 借孝 官家也有借...

古人為什麼是守孝三年,有何深意,古代為什麼要守孝三年?

古代父母逝世後,子女要守孝三年,這是長久以來的規定,從孔子開始,就極力提倡孝道,百善孝為先嘛,你連父母都不孝順,也不知道你能做什麼其他的事了,在古代當官,如果家中父母逝世,作為兒子不立馬請假回鄉,是會遭到 的,除非正在外出征戰,但是回來之後還是要守孝。因為古代的人認為自己在出生的時候受到了父母的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