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直接表達了宇宙無限思想的是哪一說

2021-05-22 01:18:44 字數 4068 閱讀 8760

1樓:飛喵某

墨家是提出來過宇宙無限的思想,在《墨經》裡說:「宇,彌異所也」,「久(宙),彌異時也」。

雜家也有講過,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屍佼也在其著作《屍子》一書中講:「四方上下曰宇,往來古今曰宙」。意思是東、西、南、北、上、下是「宇」,過去、現在、未來是「宙」。

「四方上下」。

擴充套件資料:

古人是如何看待宇宙的有限、無限問題的。

首先接受現代宇宙學觀測證據的,當然是天文學家。現代的"大**宇宙模型"是建立在科學觀測證據之上的。在這樣的模型中,時間有起點,空間也有邊界。

如果一定要簡單化地在"有限"和"無限"之間作選擇,那就只能選擇"有限"。

古人沒有現代宇宙學的觀測證據,當然只能出以思辯。《周髀算經》明確陳述宇宙是直徑為810,000裡的雙層圓形平面──下文就將證明不是先前普遍認為的所謂"雙重球冠"形。漢代張衡作《靈憲》,其中所述的天地為直徑"二億三萬二千三百里"的球體,接著說:

過此而往者,未之或知也。未之或知者,宇宙之謂也。宇之表無極,宙之端無窮。張衡將天地之外稱為"宇宙"。

與《周髀算經》不同的是他認為"宇宙"是無窮的──當然這也只是他思辯的結果,他不可能提供科學的證明。而作為思辯的結果,即使與建立在科學觀測證據上的現代結論一致,終究也只是巧合而已,更毋論其未能巧合者矣。

也有明確主張宇宙有限者,比如漢代揚雄在《太玄·玄摛》中為宇宙下的定義:

「闔天謂之宇,闢宇謂之宙。」

天和包容在其中的地合在一起稱為宇,從天地誕生之日起才有了宙。這是明確將宇宙限定在物理性質的天地之內。這種觀點因為最接近常識和日常感覺,即使在今天,對於沒有受過足夠科學思維訓練的人來說也是最容易接納的。

雖然在古籍中尋章摘句,還可以找到一些能將其解釋成主張宇宙無限的話頭(比如唐代柳宗元《天對》中的幾句文學性的詠歎),但從常識和日常感覺出發,終以而主張宇宙有限者為多。

總的來說,對於古代中國人的天文學、星占學或哲學而言,宇宙有限還是無限並不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而"上下四方曰宇,往古來今曰宙"的定義,則可以被主張宇宙有限、主張宇宙無限以及主張宇宙有限無限為不可知的各方所共同接受。

人民網——中國古代的宇宙觀

2樓:柳搖風

關於宇宙無限性的思,國內有人認為是西方人首先提出來的,其實早在公元年前四百多年的戰國時代,我國就有這一思想的著錄。《墨經》裡說:「宇,彌異所也」,「久(宙),彌異時也」。

《屍子》一書中講:「四方上下曰宇,往來古今曰宙」。意思是東、西、南、北、上、下是「宇」,過去、現在、未來是「宙」。

「四方上下」、「古往今來」都沒有規定何地是起點,何地是終點,何時是開端,何時是終結。這兩部書中關於宇宙的理解就包含著空間無限和時間無限的初步樸素的認識。直到今天,新出版的《辭海》在解釋「宇宙」一詞時仍引用《屍子》之語。

到了東漢時期,著名的科學家張衡第一次明確提出宇宙無限的概念。他在闡述渾天說時,認為假想的天球是有邊界的,但他並不認為這是宇宙的邊沿。他說:

「過此而往也,未之或知也。未之或知者,宇宙之謂也。宇之表無極,宙之端無窮」。

就是說,人們能夠觀測到的空間是有限的,觀測不到的地方是無窮無盡的。張衡在東漢時期就如此明確地提出了宇宙無限的思想,這可以說是我國歷史上對宇宙認識的又一個重要里程碑。到了元代,關於宇宙無限性思想又有很大發展。

元代進步思想家鄧牧在《伯牙琴》一書中說,我們所看到的天地儘管很大,但和無限宇宙相比,只不過是滄海之粟。如果無限宇宙猶如一棵樹,我們所看到的天地就只是樹上的一枚果實;如果無限宇宙是一個國家,我們所看到的天地則好比是國中的一個居民。這種認識不僅反映宇宙在空間上是無限的,同時又體現著宇宙是無限和有限的對立統一,它是對我國古代宇宙無限性思想的高度發展。

此外,在我國歷史上,惠施也提出過:「至大無外,謂之大一;至大無內,謂之小一」的無限宇宙觀念。宋朝時期的張載曾作出過關於宇宙在空間和時間上具有無限性的著名論述。

清朝末年的康有為、譚嗣同等人,亦相繼提出過關於宇宙無限性的思想。總之,關於宇宙無限性的認識,在我國古代的思想寶庫中有著非常豐富的內容。這也是我們中華民族對人類文化的重要貢獻。

因此,無論是教育工作者還是科普工作者,都應當向廣大學生和人民群眾廣泛介紹我國古代關於宇宙無限性的思想。這對於進一步幫助學生和廣大人民群眾更好地確立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更好地瞭解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古代文化,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激發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無疑是十分有益的

古代什麼說法明確包含有宇宙無限的思想

3樓:威海博銳化機

宇之表無極,宙之端無窮。

宇宙概念在古希臘意指與「混沌」相對的「秩序」,而在古代中國它所指稱的是空間和時間的統一體。

1、四方上下曰宇,往古來今曰宙。

出自:戰國(前476-前221)末年的屍佼《屍子》。

釋義:「宇」就是包括東西南北四方和上下六合的三維空間,而「宙」就是包括過去現在和未來的一維時間。屍佼對宇宙的明確的定義。

2、宇之表無極,宙之端無窮,

出自:東漢時代的張衡(78———139)明確提出《靈憲》。

釋義:宇的表面滅有極限,宙的兩端沒有窮盡,這是無限宇宙的概念。

與宇宙相聯絡的另一個重要概念是「天地」,它意指人類在一定條件下所能觀測到的宇宙範圍,而那些尚觀測不到的部分叫做「虛空」或「太虛」。

4樓:無線電師

春秋時代哲學家管仲指出:「道在天地之間也,其大無外,其小無內。」

戰國時惠施說:「至大無外」、「至小無內」。

什麼說法明確包含宇宙無極的思想

5樓:維也納的早

無極」出自《道德經》,一種古代哲學思想,指稱道的終極性的概念。無邊際,內無窮盡,無

容限,無終。「無極」一詞在文言文中是表示「沒有中心」的意思。代表著上古華人對事物產生之前狀態的抽象理解。一種連中心點都沒有的狀態,那裡沒有邊界.

中國古人認識的宇宙 5

6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古人曾提出蓋天說和渾天說,在春秋戰國時期民間就有嫦娥奔月的傳說,漢代學者張衡也曾提出「宇之表無極,宙之端無窮」的無限宇宙概念。

渾天說認為天地的形狀像一個雞蛋,天與地的關係就像蛋殼包著蛋黃。張衡認為渾天說比較符合觀測的實際。

早期的蓋天說是認為天圓地方的,認為「天圓如張蓋,地方如棋局」,穹隆狀的天覆蓋在呈正方形的平直大地上,但圓蓋形的天與正方形的大地邊緣無法吻合。於是又有人提出,天並不與地相接,而是像一把大傘一樣高高懸在大地之上,地的周邊有八根柱子支撐著,天和地的形狀猶如一座頂部為圓穹形的涼亭。

7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自然哲學家們對宇宙問題的**,大多是在大地和天空的相互關係問題上。隨著科學的發展,後來又進入到地球和太陽之間的關係上。

中國古代天文中有豐富的關於宇宙結構的設想。遠在人類社會的早期,中國古代就逐漸形成「天圓如張蓋,地方如棋局」的樸素的直觀見解。到了2023年前的西周時代,又逐漸形成了「蓋天說」。

蓋天說認為,大地不是平整方形,而是拱形,天空如一個斗笠,大地猶如一個倒扣的盤子。戰國時代的屍佼在《屍子》一書中對宇宙概念明確寫到「四方上下曰宇,往古來今曰宙。」意思是:

宇表示東南西北上下六個方向,即表示空間。宙表示過去、現在和將來,即表示時間。東漢著名天文學家張衡在《渾天儀圖注》一書中載有:

「渾天如雞子,天體圓如彈丸,地如雞中黃,孤居於內,天大而地小,天表裡有水,天之包地,猶殼之裹黃。」這裡描述的是渾天說。這個學說最大成就是肯定了大地是球形的,同時大地是懸在空間的球體。

古代各民族都有自己對宇宙的認識和想象。它們帶有深刻的民族特點。比如,古代埃及人認為大地是漂浮在水上的;古希臘人則認為大地下有支柱支撐著;古印度想象大地是馱在大象背上的……公元2世紀,古希臘天文學家托勒密在總結前人對宇宙認識的基礎上,提出「地球中心說」的宇宙模式。

2023年,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又建立了「太陽中心說」的宇宙模式。到17世紀,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奠定了經典的宇宙學基礎。以上這些宇宙觀基本上只是侷限於太陽系範圍,還稱不上宇宙結構。

8樓:匿名使用者

古人認為地是平面的,天像倒扣的鍋蓋在地上.

9樓:匿名使用者

古人認為地球是一個平面!

根本沒有宇宙可言!

10樓:魚飛兒

古人認為地球就是中心,所有的星星都是圍繞地球在轉,目光真短淺

宇宙中,宇宙的空間與物質是有限的還是無限的

3,之所以宇宙的空間和物質是無限的,也是因為這個宇宙的空間太過於龐大,所以說已經超出了人類的認知。其實對我們來說,之所以要把雲中的空間和物質稱為無無限的,也是因為以人類下的科技水平來說,是無法測量宇宙的空間和有什麼物質的,正因為如此我們可以把一個無限大的有限空間和物質定量為一個無限的存在,從某種意義...

鄉愁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鄉愁中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這首詩用 郵票 表達對母親的思念,用 墳墓 表達對母親的懷念,這是 濃烈的親情 用 船票 表達對新婚妻子的想念,這是熱烈的愛情 而 海峽 則表達了詩人對家鄉 祖國的眷念。這是深深的愛國之情。這幾組形象構成了鄉愁的豐富內涵,使鄉愁有了更明顯的寄託。感情有淡漸濃,主題有淺入深。鄉愁 表達了作者對故鄉戀戀...

出塞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出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出塞 是唐朝詩人王昌齡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此詩內容主要是慨嘆遠征之苦,良將之苦,表達了詩人對家國的愛重和維護 對戰爭勝利的渴望與期盼以及對良將的信心。這首詩雖然只有短短四行,但是通過對邊疆景物和徵人心理的描繪,表現的內容是複雜的。既有對久戍士卒的濃厚同情和結束這種邊防不顧局面的願望 又流露了對朝廷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