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唐太宗是李世民所以在唐朝其他人起名字不能用「世」和「民

2021-05-14 11:10:02 字數 3939 閱讀 8367

1樓:匿名使用者

正確,不但取名、連寫文章都要避開這些字,這就叫避諱。不小心犯了可是殺頭重罪。如柳宗元《捕蛇者說》結句:

「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人風」即「民風」,把「民」改為「人」,就是為了避諱。

2樓:匿名使用者

對,不但唐朝這樣,歷朝歷代的皇帝的名諱都要避開的,否則就是犯諱,是大不敬罪,要殺頭的。

3樓:愛婷的竹

是的, 《捕蛇者說》結句:「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人風」即「民風」,把「專民」改為「人」,

還有就是屬, 唐朝的開國大將 李世績, 也是改名為李績。 就好似這個原因,要避諱, 同時這也是基本上所有的朝代都要遵循的原則,

唐太宗李世民簡介簡短

4樓:just享受

唐太宗李世民(626年—649年在位),生於武功之別館(今陝西武功),是唐高祖李淵和竇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年號貞觀,是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詩人。

李世民少年從軍,曾去雁門關營救隋煬帝。唐朝建立後,李世民官居尚書令、右武侯大將軍,受封為秦國公,後晉封為秦王,先後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等軍閥,在唐朝的建立與統一過程中立下赫赫戰功。

公元626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在他門客的建議下,先發制人,於長安城宮城北門玄武門發動政變,兄弟喋血,一舉消滅了建成、元吉的勢力,成為王朝的唯一繼承人。

是年八月初九,他強迫他父親李淵讓位,自己即位為帝,是為唐太宗。次年改年號為「貞觀」。自此開始了他二十三年的統治。

李世民積極聽取群臣的意見,在國內厲行節約,並使百姓能夠休養生息,終於使得社會出現了國泰民安的局面,開創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為後來的開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對外開疆拓土,被各族人民尊稱為「天可汗」,為後來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礎,成為中國史上著名的明君。

貞觀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649年7月10日),李世民患得了痢疾,醫治無效,於次年五月病死於終南山別墅「含風殿」。他死後被葬在今天陝西禮泉縣東北50多裡的山峰上,是為「昭陵」。他的諡號為「文皇帝」。

擴充套件資料

貞觀之治是唐朝初年唐太宗在位期間出現的清明政治,經濟復甦,文化繁榮的治世局面。唐太宗繼承唐高祖制定的尊祖崇道國策,並進一步將其發揚光大,運用道家思想治國平天下。

唐太宗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廣開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剋制,虛心納諫;並採取了以農為本,厲行節約,休養生息,文教復興,完善科舉制度等政策,使得社會出現了安定的局面;並大力平定外患,尊重邊族風俗,穩固邊疆,最終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因其時年號為「貞觀」(627年—649年) ,故史稱「貞觀之治」。

貞觀之治為後來全盛的開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將中國傳統農業社會推向鼎盛時期。

5樓:光弘電子商務

李世民(598年1月28日【一說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即唐太宗(626年—649年在位),生於武功之別館(今陝西武功),是唐高祖李淵和竇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詩人。

擴充套件資料:

魏徵,字玄成,北周靜帝大象二年(580年)生於鉅鹿下曲陽(今河北晉縣西)一個書香門第。其父博學,作過地方官,但過早地去世了。青少年時代的魏徵,生活非常清貧,他勤奮好學,希望將來有所作為。

隋朝大亂,魏徵便辭別親人,出家當了道士,遊歷四方。

朋友元寶藏收留他在軍中掌管文書,煬帝大業十三年(617年),瓦崗農民起義軍領袖李密仰慕魏徵的才華,請魏徵為謀士,這樣,這位有意縱橫天下的書生,幾經周折,捲入了隋末洶湧澎湃的農民起義的怒濤。這一年,他38歲。

魏徵先後在李密領導的瓦崗軍和竇建德領導的河北起義軍中呆了兩年多。主擇臣,臣亦需擇主而事之,李密也好,竇建德也好,在許多關鍵時刻都不能採納魏徵的意見,結果都很快兵敗、降唐,魏徵也兩次成為唐軍的俘虜。

年逾不惑之年的魏徵飽經憂患,遍嚐了成敗榮辱。這一段經歷,使這位胸懷大志的儒生經受了戰火的鍛鍊和洗禮,並充分體察了下層人民的疾苦,極大地豐富了自己的人生閱歷,為他後來輔佐唐太宗準備了多方面的條件。

降唐之後,唐太子李建成聽說魏徵有才,就招魏徵為太子東宮洗馬,成為一個主管東宮經籍圖書的小官。

「玄武門事變」以後,魏徵終於投入明主的懷抱,並逐步取得了李世民的信任。入朝議事之後,魏徵一如既往,耿介直言秉性不改,只要是於國有害的,他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置身家性命於不顧,在皇帝面前屢屢「犯顏」直諫,為唐王朝的政治清明、興旺繁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一天,唐太宗升朝議事,他端坐在龍座之上,雙手輕按龍座扶手,神態莊嚴、威武,兩邊侍者大氣不敢出。他輕輕咳嗽一聲,問大臣:「眾愛卿,你們中的許多人都是能言善辯的宿儒,為什麼上朝議事,卻總是慌慌張張,甚至顛三倒四呢?

」魏徵深知箇中緣由,便上前一步,毫不客氣地奏道:「皇上,你形象威武,每上朝又總是神態嚴肅,氣勢咄咄逼人,加之朝廷氣氛森嚴,所以為臣的才那麼慌張。皇上以後臨朝,宜稍減龍威,最好放下皇帝的架子,對大臣和顏悅色。

這樣,大臣們發言講話就會自然了。」

唐太宗有些暗中得意,又有些難堪;但轉念一想,又覺得這種肺腑之言難得,不便發作。於是,他將計就計,想用近來縈繞於胸的問題難一難魏徵。

貞觀十七年(643年),魏徵病重,唐太宗不斷派人送去藥品和食物,並遣專人到魏徵家中看護,隨時稟報病情。太宗還兩次到魏徵家中探望。第二次,太宗還帶上太子和衡陽公主。

魏徵勉強地拜見了太宗。太宗憂傷地安慰魏徵,叫他好好養病,並流著淚問他有什麼要求。魏徵強支病體說:

「我不愁別的小事,只擔心國家的興亡。」

作為太宗的肱股大臣,魏徵真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啊!第二天,魏徵便溘然長逝,享年64歲。唐太宗悲痛萬分,罷朝五天致哀,命以一品官禮葬,還把魏徵像畫於凌煙閣,經常前往弔唁賦詩,以示紀念。

太宗曾在魏徵像前說:「我用銅作鏡子,可以正衣冠;用歷史作鏡子,可以知興衰;用人作鏡子,可以瞭解得失。今天魏徵去世了,我失去了一面鏡子啊!

」唐太宗把魏徵看作是瞭解自己得失的一面鏡子,這既是對他們君臣關係的生動概括,也是對魏徵的公正評價。

6樓:輕靈觸動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是唐朝第二位皇帝,626年9月4日-649年7月10日在位,年號貞觀。

李世民是一位傑出的軍事家,在位期間,其對唐朝的建立與國家的統一,立下了赫赫戰功,並取得了決定性的作用,他愛好文學與書法,並有墨寶傳世。唐朝建立後,李世民受封為秦國公,後晉封為秦王,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等軍閥,最終統一中國。

公元626年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自己的兄弟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二人及二人諸子,被立為太子,唐高祖李淵不久被迫讓位,李世民即位。李世民即位為帝之後,積極聽取群臣的意見,以文治天下,並開疆拓土,成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明君。

李世民作品

李世民酷愛書法,其書法以隸書見長,並且酷愛書法名品《蘭亭序》,親自寫《晉書·王羲之傳贊》。

貞觀十四年(640年),李世民將自己的真草書屏風以示群臣,筆力遒勁為一時之絕。嘗謂朝臣曰:「書學小道,初非急務,時或留心,猶勝棄日。

凡諸藝業未有學而不得者也,病在心力懈怠,不能專精耳。」又云:「吾臨古人之書,殊不能學其形勢,惟在其骨力。

及得骨力,而形勢自生耳。」

7樓:小薇薇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公元649年7月10日),祖籍隴西成紀,是唐高祖李淵和竇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詩人。

李世民少年從軍,曾去雁門關營救隋煬帝。唐朝建立後,李世民官居尚書令、右武候大將軍,受封為秦國公,後晉封為秦王,先後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等軍閥,在唐朝的建立與統一過程中立下赫赫戰功。

公元626年7月2日(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自己的兄長太子李建成、四弟齊王李元吉及二人諸子,被立為太子,唐高祖李淵不久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貞觀。

李世民為帝之後,積極聽取群臣的意見,對內以文治天下,虛心納諫,厲行節約,勸課農桑,使百姓能夠休養生息,國泰民安,開創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對外開疆拓土,攻滅東突厥與薛延陀,征服高昌、龜茲、吐谷渾,重創高句麗,設立安西四鎮,各民族融洽相處,被各族人民尊稱為天可汗,為後來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礎。

唐太宗享年多少歲,唐太宗李世民是怎麼死的 他死的時候多少歲?

唐太宗李世民 599年 649年 唐朝第二位皇帝,名字取意 濟世安民 隴西成紀人,廟號太宗,諡號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在位23年,享年50歲。唐太宗李世民 599年 649年 唐朝第二位皇帝,名字取意 濟世安民 廟號太宗,在位23年,享年50歲。唐太宗李世民 599年 649年 在位23年,享年50歲...

唐太宗李世民是如何做到讓大唐到了鼎盛時期,怎麼治理的

唐太宗李世民,是1位中國歷史上很有名的皇帝,他是和堯舜禹湯,秦皇漢武齊名的皇帝,一位曾經是法家代表的皇帝,李世民通過執行所謂的 讓步政策 發起了 貞觀之治 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淵的第2個兒子。他在玄武門政變中獲得了王位。兄弟難免心裡不服,但這是不可避免的。情況大體上與楊廣差不多。李世民當皇帝僅有23年,...

武則天是李世民的妃子嗎,武則天真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子嗎?

武則天是李世民的才人。貞觀十一年,武則天十四歲時,唐太宗李世民聽說她儀容舉止美,召她入宮,封為五品才人,賜號 武媚 後世訛稱武媚娘。但武則天並未得到李世民的寵愛,做了十二年的才人,地位始終沒有得到提高。在李世民病重期間,武則天和太子李治開始建立了感情。貞觀二十三年,李世民駕崩,武則天依例與部分沒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