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雨水這個節氣的古詩,關於雨水節氣的詩句有哪些

2021-04-15 19:43:29 字數 2217 閱讀 1881

1樓:匿名使用者

春夜喜雨

減字木蘭花

春寒七絕.雨水

2樓:匿名使用者

ok???你好好好幹活太豐富太尷尬復古風

3樓:科協皇帝花絮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關於雨水節氣的詩句有哪些

4樓:匿名使用者

春夜喜雨,早春呈水部張18員外

描寫雨水節氣的詩詞有哪些

5樓:幸玉芬愈戊

隨著雨水節氣的到來,雪花紛飛,冷氣浸骨的天氣漸漸消失,而春風拂面,版冰雪融化,溼潤的空權

氣、溫和的陽光和蕭蕭的細雨正向我們走來。

◆五言詩

春曉(唐)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七絕·詠柳

(唐)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七絕·惠崇春江晚景

(宋)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簍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七絕·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七絕·春夜

(宋)王安石

金爐香燼漏聲殘,剪剪輕風陣陣寒。

春色惱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欄杆。

與雨水節氣相關的詩詞有哪些

6樓:s時光不棄

雨打梨花深閉門,忘了青春,誤了青春。——唐寅《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閉門》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李煜《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秦觀《浣溪沙·漠漠輕寒上小樓》

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志南《絕句》

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許渾《咸陽城東樓 / 咸陽城西樓晚眺 / 西門》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王維《山居秋暝》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陸游《臨安春雨初霽》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蔣捷《虞美人·聽雨》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唐婉《釵頭鳳·世情薄》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劉禹錫《竹枝詞二首·其一》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 初春小雨 / 早春》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杜牧《江南春》

7樓:水墨青花瓷娃娃

最合適的詩詞,就是《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把春雨綿綿的特性寫得維妙維肖,那綿綿的春雨無聲的滋潤著萬物。

有描寫二十四節氣雨水的詩句嗎

8樓:今天拖更

有的,以下就是描寫二十四節雨水的詩句:

《七絕·雨水時節》

【宋】劉辰翁

郊嶺風追

版殘雪去,坳溪權水送破冰來。

頑童指問雲中雁,這裡山花那日開?

作者簡介:

劉辰翁(1233.2.4—1297.2.12),字會孟,別號須溪。廬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縣梅塘鄉小灌村)人。南宋末年著名的愛國詞人。

劉辰翁幼年喪父,家貧力學,理宗景定三年(1262) 登進士第,卻觸忤權貴遭朝廷排擠,得「耿直」之名。宋亡後隱居著述,以此終老。一生致力於文學創作和文學批評活動,詩詞風格受蘇東坡、辛棄疾影響頗深,豪放開闊,又不流於輕浮,形成其獨特的清空疏越之氣。

詩人一生命途多舛,仕途不順而滿腔愛國熱情空付喪國之痛,常有戰後飄零之感。本詩具體成作時間尚未可考,但我們知道在這一天,這位悲苦詩人的心少有地被春風撫化,詩人疲憊的雙眼也被春意浸染得煥發生機。

9樓:歷經徑流消夏苦

劉辰翁《減字木蘭花》

無燈可看,雨水從教正月半,探繭推盤,探得千秋字字看版。

銅駝故老,說著權宣和似天寶,五百年前,曾向杭州看上元。

還有杜甫的《春夜喜雨》也是描寫雨水季節的: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

有關雨水節氣的諺語

雨水節氣表示降水開始,雨量逐漸增多,天氣慢慢回暖。雖然到了雨水時節,氣溫仍較低,乍暖還寒,仍需保暖,這段時期不要忙著脫掉棉衣,可遵循上薄下厚的著衣原則,注意背部,腰部,腿部和雙腳的保暖。在飲食上應少吃酸,多吃甜味,多吃一些鍵脾養肝的食品,如韭菜,百合,山藥,藕,蘿蔔等。在起居上,宜勞逸結合,順應時節...

關於川西雨水回孃家這個習俗的起源是什麼?

回孃家這個習俗我們都知道與春節有關,每年正月初。二 初三夫婿要隨同自己的妻子回女方家。除此之外,雨水節氣也有類似的習俗。雨水節氣叫做回娘屋。在此為您介紹雨水節氣習俗吧!雨水節回娘屋是流行於川西一帶的另一項風俗。民間到了雨水節,出嫁的女兒紛紛帶上禮物回孃家拜望父母。生育了孩子的婦女,須帶上罐罐肉 椅子...

24節氣詩,關於節氣的古詩

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遠在春秋時代,就定出仲春 仲夏 仲秋和仲冬等四個節氣。以後不斷地改進與完善,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 太初曆 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太陽從黃經零度起,沿黃經每執行15度所經歷的時日稱為 一個節氣 每年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