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中哪些思想滲透到了飲食中

2021-04-17 13:12:32 字數 5109 閱讀 8222

1樓:吽大威

中庸思想,飲食要適量勿太飽。

陰陽平衡思想,熱性體質宜吃寒性食物,寒性體質宜吃熱性食物。

當其時,最好吃應季節的食物。

2樓:匿名使用者

端午節,中秋節,春節等都是

中國飲食文化中的色香味

3樓:你我悖道各蒼涼

我國的飲食文化,形式豐富多樣,但一個共同的講究,就是要講求「色、香、味」俱全。

中國飲食文化是最具中國特色的文化門類之一,也是長期居於世界領先地位的一種文化。中國人在飲食方面講究「色香味俱全」,「色」就是要好看,「香與味」是強調好聞好吃,合起來就是又要好看又要好吃,眼福口福都要享受。

中國菜餚的「色」,是指菜餚的造型創作和色彩配合,中國菜是用食品天然色彩調色的,即利用蔬菜、肉食、水產品等食物本身具有的天然色彩進行調色。蔬菜的色彩很多,如紅的有蕃茄、胡蘿蔔、紅辣椒;黃的有冬筍、黃花菜、老薑;綠的有菠菜、韭菜、蒜苗;青的有青蔥、青椒、青筍(即葛筍);白的有白菜、白蘿蔔;黑的有黑芝麻、黑木耳等等。

菜餚顏色的配合非常重要,配色雖然不會直接影響菜的口味和香氣,但會影響人的食慾。一個菜,應有主色與副色。一般副料色只起點綴襯托作用,以突出主料,如「芙蓉雞片」是以白色雞片為主料,配料用綠色的菜心、紅色的火腿之類加以點綴襯托,就顯得鮮豔而和諧。

菜餚的色彩,有暖色與冷色之分。紅黃色稱為暖色,藍青色稱為冷色,綠與紫色,稱為中性色。在烹調中可通過調味品的作用增加菜餚的色彩。

如金黃色和紅色的菜餚,多用醬油、麵醬、豆瓣醬等醬色調味品,在烹製上多用烤、燒、炸的方法,這是因為暖色可使人興奮,刺激食慾,還可以增加宴席的熱烈氣氛。

蔬菜以青綠色為多,這種冷色菜餚只要點綴其他色彩,就還是好看的。特別在宴席配菜上,必須紅、黃、青、白的菜都有,才能顯示出豐富多彩。一個菜如果色彩單一,那就顯得單調、乏味,如果是「萬綠叢中一點紅」那就別有情趣了。

例如,貴州苗族在過「吃姊妹飯」節時,主食是染成彩色的米飯,飯食和過節人的心情一樣熱烈喜慶。

說過中國菜的「色」,來說一說中國菜的「香」。在中國,連普通一百姓都知道要講究色、香、味俱佳皆美。在動口吃菜之前,一般人的習慣總是先觀色,再聞香,繼而品味問名,眼睛、鼻子、嘴巴都得到了美的享受之後,心理精神上還要鑑賞菜名。

耳朵也不能閒著,還得聽菜的聲音,有時候還聽絲竹管絃之妙音。五官都得到了享受,才有美的愉悅和舒服,那才叫十全十美。

千萬不要認為中國的美食家只是靠舌頭來覽賞美食的。中國的美食家講究全方位的綜合分析,中國的老百姓也把全面享受美食作為一種追求的境界。聞香美。

這裡的「香」,是聞香,指餚撰散發出來的刺激食慾的氣味。所謂不見其形,先聞其香,「聞其臭(香)者,十步以外,無不不頤逐逐然」。

很早以來,「聞」就成了中國古代餚撰美的一個重要的審鑑標準了。聞香同時也是古代鑑別美質、**美味的重要審美環節和判斷烹調技藝的感觀檢測手段。袁枚的一首《品味》詩很能兌明這個道理:

「平生品味似評詩,別有酸鹹世不知。第一要看香色好,明珠仙露上盤時。」

中國飲食講究「味」,可是由來已久。中國人很早就對餚撰味美有了很高的審鑑和獨到的領悟。2000多年前的著名政治家晏嬰就曾講過:

「和如羹焉。水火酶釀鹽梅,以烹魚肉,悼之以薪。宰夫和之,齊之以味,濟其不及,以洩其過。

君子食之,以平其心。」烹飪藝術首先是一種味覺藝術。味,是烹飪藝術的核心。

菜餚是供人食用的,是通過舌的味覺而使人得到美的享受。味不美,即使形態、色調再美也算不得是佳餚,算不得精妙的藝術品。

任何一品餚撰都會給人一定的口感,即它的理化屬性給進食者的口腔觸覺。從飲食審美的角度來認識這種口腔觸覺一食物口感,稱之為「適口性」,簡稱之「適」。今天,我們可以細微和具體地區分出酥、脆、鬆、硬、軟、嫩、韌、爛、糯、柔、滑、爽、潤、綿、沙、疲以及冷、涼、溫、熱、燙等不同的口感。

以上這些不同的適口性,給人以不同的美感,因而有「美味」之說,美味的產生,取決於原料先天之質和烹,調處理兩個因素,從烹調角度說,就是取決於「火候」的利用和掌握。

中國傳統文化包括那些內容?

4樓:匿名使用者

中華傳統文化應包括:古文、詩、詞、曲、賦、民族**、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射覆、酒令、歇後語等;

傳統節日(均按農曆)有:正月初一春節(農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節、四月五日清明節、五月五日端午節、七月七七夕節、八月十五中秋節、臘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種民俗等;

包括傳統曆法在內的中國古代自然科學以及生活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地區、各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

中國文化主要可以歸納為三種:宗法文化、農業文化、血緣文化。這三種文化構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並且隨著歷史的演變它們之間相互滲透作用越來越緊密。

特徵:1,世代相傳。中國的傳統文化在某些短暫的歷史時期內有所中斷,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變,但是大體上沒有中斷過,總的來說變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中國特有的,與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3,歷史悠久。有五千年的歷史。

4,博大精深。「博大」是說中國傳統文化的廣度---豐富多彩,「精深」是說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測。

5樓:不是苦瓜是什麼

中華傳統文化應包括:古文、古詩、詞語、樂曲、賦、民族**、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射覆、酒令、歇後語等;傳統節日(均按農曆)有:正月初一春節(農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節、四月五日清明節、清明節前後的寒食節、五月五日端午節、七月七日七夕節、八月十五中秋節、臘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種民俗活動等;包括傳統曆法在內的中國古代自然科學以及生活在中國的各地區、各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

中華傳統文化首先應該包括思想、文字、語言,之後是六藝,也就是:禮、樂、射、御、書、數,再後是生活富足之後衍生出來的書法、**、武術、曲藝、棋類、節日、民俗等。

中華民族在神農時代以前的政治形態是部落政治,而部落的領袖是「巫」。這種說法與傳統的認知差異很大,在歷史上人們的認知中「巫」是迷信的,「巫」是裝神弄鬼沒有知識的。實際上在先民的原始時代「巫」是科學家,「巫」代表知識的權威。

從「天圓地方」和「疆理」農業的角度來看,中國文化與文明起源的歷史脈絡是非常清晰的,而這種文化關係甚至可以追溯到距今2023年左右的河南省賈湖文化時代。所以,井田制度的破解不僅可以解決中國夏、商、週三代基本政治經濟制度的問題,同時也可以進一步認識到中國文化與文明的起源問題。

文化、政治、經濟及其制度安排之間本來就存在整體性的結構關係,只是傳統經濟學理論沒有予以必要的揭示而已。實際上,重商主義並非誰試圖擺脫就可以擺脫得了的。制度安排應當是**文明的一條重要路徑,同時也是討論一定社會結構經濟性質的一種重要方法。

6樓:海邊出來的風陽

1、仁、義、禮、智、信、忠、孝、悌、節、恕、勇、讓;琴棋書畫、三教九流、三百六十行、四大發明、民間禁忌、精忠報國、竹、民謠、黃土、長江、黃河、紅、月亮。

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農家、農民起義、鋤頭;皇宮官府、宮庭文化、帝王學。

2、琴棋書畫。

笛子、二胡、古箏、蕭、鼓、古琴、琵琶。《茉莉花》、十大名曲(《高山流水》、《廣陵散》、《平 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陽簫鼓》、《胡笳十八拍》、《漢宮秋月》、《陽春白雪》、《 漁樵問答》。

中國象棋、中國圍棋,對弈、棋子、棋盤;中國書法、篆刻印章、文房四寶(毛筆、墨、硯臺、宣紙)、木版水印、甲骨文、鐘鼎文、漢代竹簡、豎排線裝書;國畫、山水畫、寫意畫;敦煌壁畫;八駿圖、太極圖(太極)。

3、傳統文學。

主要是指詩詞曲賦《詩經》、《漢樂府》、《孫子兵法》、《三十六計》、《先秦詩歌》、《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 四大名著(《西遊記》《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聊齋志異》等。

4、傳統節日。

中國有各種各樣的傳統節日,很多事情有各種禮儀和習俗,漢民族傳統節日近50個,如下是15個主要節日:春節、上元節(元宵節)、花朝節(花神節)、上巳節(女兒節)、寒食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元節(鬼節)、中秋節、重陽節、冬至節、臘八節、祭灶日(小年)、除夕,每個地方還有地方和民族的特色。

拓展資料:

傳統**,是指中國人運用本民族固有方法、採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創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態特徵的**,不僅包括在歷史上產生、流傳至今的古代作品,還包括當代作品,可見,傳統**包括「國樂」但不包括「新**」,但它們都是「中國**」。

傳統**是中國民族**中一個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傳統**與新**的區別並不在於創作時音的先後,而是在於其表現形式及風格特徵。如二胡獨奏曲《二泉映月》、《漁舟唱晚》雖是近代**作品,但其表演形式屬中華民族所固有,所以也是傳統**。

相反,學堂樂歌、鋼琴獨奏曲《牧童短笛》等因其**形態特徵借鑑了西方**,故不是傳統**,傳統**的劃分最早見於中國**研究所編寫的《民族**概論》,分為五大類:歌曲、歌舞**、說唱**、戲曲和器樂,但大多院校在教學中把歌舞**併入民歌。

於是就變成四大類:民歌、民族器樂、曲藝(即「說唱」)**、戲曲**,實際上,「民族**」、「傳統**」和「民間**」又是三個不同的概念:「民族**」包括傳統**和新**;而「民間**」只是傳統**的一個類別。

且中國的民族**是非常豐富的,除了民間**,還包括宮廷**、宗教**和文人**。

中國傳統文化對我們的影響主要在哪些方面?

7樓:瘋狂糖果屋

中國傳統文化對我們的影響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 啟發民族性的全社會的文化自覺

改革開放以來,全社會的價值觀、人生觀變得更加多樣化,亟需在多元之中立主導,多樣之中求統一。這就需要確立國家主導的核心價值體系。如果認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自然就會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二. 文化穩定性的力量無可比擬

深刻理解文化自信,有利於增強對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的認識。「四個自信」同向而行、相互影響、相互印證。深入瞭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就會對中國堅持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選擇社會主義道路和制度理解得更為深刻。

三. 對「非遺」要有效傳承和發展

從社會層面來說,全社會對「非遺」的挖掘、保護、利用和創新,擁有前所未有的熱情。這是「非遺」保護和發展的社會動力源。

四. 進入品質消費和精神消費時代

如果每人都能消費有品質的生活,那就是過上了美好生活。精神消費,就是在解決「吃飯問題」之後,要解決「精神食糧」的問題。

五. 對外交流要有強大自信的心理

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我們擁有極其豐厚的素材和內容。作為人類文明成果,我們的文化不只是中國人接受,許多理念在全世界也擁有共識。

中國傳統文化,中國傳統文化有哪些?

繃問了,誰有時間去幫你寫作文啊,還不如自己查查資料 東拼西湊一下就出來了 歡迎您來儒鴻書院跨文化交際管理師培訓班學習國學 南華工商學院哪個專業的啊?不用考試了!就5分?給30分我包你滿意!中國傳統文化有哪些?中國傳統文化最重要的部分 儒釋道醫!中華傳統文化是指 中華文明成果根本的創造力,是民族歷史上...

中國傳統文化有哪些,中國傳統文化有哪些?

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由於自然環境 社會條件 經濟水平的差異,中國各民族在飲食 服飾 居住等方面形成了各自獨特的風俗習慣。在飲食方面,漢族以米 面為主 一般來說,南方人愛吃米,北方人愛吃麵 喜食蔬菜 豆類 肉 魚及蛋類,非常注重烹調技術 蒙古族以牛羊肉及奶食為主,喜飲奶茶 藏族的主食為糌粑 牧民食...

中國傳統文化有哪些作文,中國傳統文化有哪些作文300字

中國是個古老的國家,傳統文化更是源遠流長,豐富多彩。有民間工藝陶瓷,民族藝術戲劇,國畫,風俗習慣端午節賽龍舟,元宵節鬧花燈等等,不過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民間藝術剪紙了。剪紙是中國的民間藝術瑰寶,是民間藝術的一朵奇葩,看了讓人羨慕不已,嘖嘖稱讚。剪紙的內容包含著濃濃的生活氣息。鳥,蟲,魚,獸,花草樹木亭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