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桃花扇是中國戲劇史的巔峰之作

2021-04-21 01:02:19 字數 4764 閱讀 6353

1樓:璇兒小仙女

它表現的是抄凜然大義,並且襲是通過一個社會底層的婦bai

女表現出du來的,那樣的境界和zhi覺悟連男子也dao未必做到,卻是一個風塵女子的所為,這更震撼人心,是鮮明的對比,也是以前沒有過的。其思想之深,感情之壯闊,都是空前的。因此是巔峰之作。

2樓:悲欣交集的人生

與之前的戲劇相比,《桃花扇》不再侷限於個人的愛恨情仇,而是將國家大義放在個人情感之上,侯方域和李香君最後選擇出家,而不是兩人廝守,體現了這一點。

桃花扇的主要內容和主題是什麼?

3樓:百度使用者

男主角:侯方域

女主角:李香君

《桃花扇》是一部以南明王朝的興亡為內容的歷史悲劇,共40出。故事寫明末歸德書生侯方域來南京應江南鄉試,落第不歸,寓居莫愁湖畔,參加了反對閹黨的復社,後經畫家楊龍友的介紹,結識了秦淮名妓李香君,兩人萌發愛情,訂婚之日,方域題詩扇以贈香君,作為信物。閹黨文人阮大鋮聞訊即出重金置辦妝套,託其結拜兄弟楊龍友送給香君,意在拉攏復社文人侯方域。

香君義形於色拒不讓方域接收阮的饋贈。阮為此忌恨,乘左良玉移兵南京之時,誣方域內通左軍;為避害,方域隻身逃離南京投奔楊州督師史可法,為之參贊軍務。崇禎在北京自縊後,奸臣馬士英等在南京迎立福王,建立南明朝廷。

昏王奸臣不理朝政、徵歌逐舞、**復社文人。馬、阮等人逼迫香君嫁給新任曹撫田仰,香君寧死不從,以頭撞地,血染方域當年所贈詩扇;楊龍友採摘花汁點染成桃花圖,是謂桃花扇。馬、阮於賞心亭置酒賞雪,香君乘機罵筵以洩憤恨。

方域回到南京,被阮捕獲入獄。清兵南下,昏君奸臣出逃,方域出獄後在避難棲霞山時,與香君相遇於白雲庵,在張道士的點撥下,他們雙雙出家入道。

該劇以侯方域李香君悲歡離合的愛情故事為中心線索,展現了明末腐朽動亂的社會現實,暴露了南明小朝廷的昏庸與腐敗,熱情歌頌了敢於和權奸作鬥爭的高尚氣節和愛國情感。李香君是中國古典戲曲中罕見的一個光彩照人的婦女形象。她不僅美麗聰明,而且正直剛強,明大義有氣節,她有著鮮明的政治是非觀,把愛情的關係和選擇建立在政治的關係和選擇的基礎上,這是她比《西廂記》中的崔鶯鶯、《牡丹亭》中的杜麗娘形象更高大的基點,也是《桃花扇》在思想和藝術上取得重大突破之所在。

該劇在結構藝術上的成就更為人稱道,它以「一生一旦為全綱領,而南朝之治亂系焉」,終而達到「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的創作目的。故而從思想與藝術上看,把該劇當作明清傳奇戲曲的壓卷之作,是不過分的。

《桃花扇》是中國清代著名的傳奇劇本,作者是孔尚任,是他經歷十餘年三易其稿而完成的。此劇表現了明末時以復社文人侯方域、吳次尾、陳定生為代表的清流同以阮大鋮和馬士英為代表的權奸之間的鬥爭,揭露了南明王朝政治的腐敗和衰亡原因,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面貌。作者的創作意圖是「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通過侯方域和李香君悲歡離合的愛情故事,表現南明覆亡的歷史,並總結明朝300年亡國的歷史經驗,表現了豐富複雜的社會歷史內容。

《桃花扇》的藝術成就,主要表現在人物塑造上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形象體系;在藝術結構上,以侯、李愛情為線索,組織進多方面的社會矛盾,嚴整緊湊;另外,其曲辭亦流暢優美,富於文采。

該劇劇情是:侯方域在南京舊院結識李香君,共訂婚約,閹黨餘孽阮大鋮得知候方域手頭拮据,暗送妝奩用以拉攏。香君識破圈套,阮大鋮懷恨。

南明王朝建立後,阮誣告侯方域迫使他逃離南京。得勢的阮大鋮欲強迫香君改嫁黨羽田仰遭拒,香君血濺定情詩扇。友人楊龍友將扇上跡點染成折枝桃花,故名桃花扇。

後,南明滅亡,侯、李重逢。但國已破,何為家?他們撕破桃花扇,分別出家。

4樓:容膝易安

《桃花扇》是孔尚任經過長期準備醞釀而完成的一部嘔心瀝血之作。早在2023年以前隱居石門山時期,即已勾畫出劇本的輪廓。此後廣泛蒐集史料,經歷十餘年,三易書稿於2023年6月最後完成。

《桃花扇》是一部以南明王朝的興亡為內容的歷史劇。劇本以復社文人侯方域和秦淮名妓李香君的戀愛故事為線索,表現了權奸(以阮大鋮、馬士英為代表)和清流(以復社文人侯方域、吳次尾、陳定生等為代表)之間的鬥爭,揭露了南明王朝政治的腐敗,在廣闊的時代背景上,反映了明末動亂的社會面貌。

劇本反映的內容很複雜,但作者的創作意圖卻是十分明確的,即「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見「試一出」《先聲》)他是通過侯方域和李香君悲歡離合的愛情故事,來表現南明覆亡的歷史,並從而總結明朝亡國的歷史經驗。因此,全劇雖然以侯方域和李香君兩人的愛情作為線索,但概括進了豐富複雜的社會歷史內容,跟《長生殿》一樣,它不是一部單純的愛情戲,而是一部帶有強烈的政治色彩的歷史劇。

《桃花扇》所反映的社會矛盾是多方面的。以在野的復社文人侯方域、陳定生、吳次尾等與在朝的權奸馬士英、阮大鋮等人的鬥爭為主線,同時穿插了下層市民李香君、柳敬亭、蘇崑生等跟權奸的鬥爭,又組織進統治階級內部的鬥爭,其中既包括忠和姦的鬥爭,也包括權奸內部爭權奪利的鬥爭。這些矛盾鬥爭的內容錯綜複雜地交織在一起,但全劇以對馬士英、阮大鋮等為代表的權奸們罪行的揭露和批判為中心內容。

劇作者懷著強烈的憤慨,比較集中地揭露了包括弘光帝在內的南明王朝統治階級的腐朽和罪惡。政治極端黑暗腐敗:文官忙於「迎駕」、「選優」;武將則爭權奪利,自相殘殺。

馬士英和阮大鋮等人,置國家民族利益於不顧,借國家危險之機,結黨營私,殘害忠良,賣官鬻爵,驕奢淫佚,禍國殃民。作者將南明的覆亡,歸結到這些權奸們的罪惡上。他在《桃花扇小識》中說:

「桃花者,美人之血痕也;血痕者,守貞待字,碎首淋漓,不肯辱於權奸者也;權奸者,魏庵之餘孽也;餘孽者,進聲色,羅貨利,結黨復仇,隳三百年之帝基者也。」儘管這樣的認識和在這種認識指導下所反映的晚明社會的歷史面貌,有很大的片面性,我們仍然應該肯定,劇本對權奸罪惡的揭露和批判,還是反映了這一時期歷史真實的某些側面的。劇本對權奸形象的真實生動的刻畫,概括了歷史上野心家和陰謀家的共同特徵,具有一定的典型意義。

但《桃花扇》更值得我們重視的,是作者以飽滿的政治熱情,塑造了一批與昏君和權奸對立的有思想、有氣節、愛國而富於正義感的正面人物形象。

李香君是中國古典戲曲中罕見的一個光輝奪目的婦女形象。作者將這個身處社會下層,受**、被歧視的秦淮歌妓,描寫成一個聰明、美麗、正直、剛強,明大義、有氣節的人物。她對侯方域執著堅貞的愛情,表現了在政治上鮮明的是非觀念和強烈的正義感。

她對愛情的選擇,是建立在政治選擇的基礎之上的。對權奸馬士英和阮大鋮共同的仇恨和鬥爭,是她和侯方域愛情的共同基礎。愛情與政治鬥爭的緊密結合,是《桃花扇》在思想和藝術上的重大突破。

比之《西廂記》中的崔張和《牡丹亭》中的杜柳,在愛情關係的思想內涵上,都大大地提高和豐富了。

《卻奩》一出,集中地刻畫了李香君的形象,將她的思想、眼光、氣節、性格都寫得十分突出,光彩照人。為了擺脫政治上的困境,拉攏復社文人,權奸阮大鋮通過楊龍友,給侯李二人的結合送來妝奩。楊龍友並未講明是阮大鋮所送,而李香君卻從一開始就敏銳地感覺到其中有鬼,提出懷疑,表現了她不僅有思想,而且頭腦冷靜,警惕性很高。

在知道了妝奩是阮大鋮所送,目的是要納交侯方域藉以擺脫政治上的困境以後,楊龍友為阮大鋮開脫求情。這時,侯方域表現得軟弱動搖,李香君卻憤怒地斥責侯公子「狥私廢公」,並拔簪**,唱道:「脫裙衫,窮不妨;布荊人,名自香。

」幾句唱白,將這個下層女子的眼光、思想、胸懷、氣節,十分鮮明地表現了出來。侯方域也禁不住讚美道:「俺看香君天姿國色,摘了幾朵珠翠,脫去一套綺羅,十分容貌,又添十分,更覺可愛。

」作者寫她卸去濃妝,卻更加突出她靈魂的內在美。

以後,劇本又分別以幾齣戲進一步集中地寫李香君的氣節和對侯方域愛情的堅貞。十七出《拒媒》,寫她蔑視豪門權貴,忠於愛情的崇高品德。她唱道:

「可知定情詩紅絲拴緊,抵過他萬兩雪花銀。」二十二出《守樓》,寫她對依仗權勢、強娶逼婚的田仰的莊嚴抗爭。先是堅持說理,「堂堂之論,誰能置辯」(《守樓》一出評語);繼而頑強反抗,不惜毀容濺血。

「一把詩扇,倒像一把防身的利劍。」表現了她心高志大,剛烈不屈。二十四出《罵筵》,寫她面對權奸,無所畏懼,痛快淋漓地斥罵他們的罪行,一吐胸中之氣。

她將自己比作擊鼓罵曹的「女彌衡」。令人敬佩的是,她並不是為了個人的冤苦和不幸而洩私憤,而是從國家民族的興亡存廢出發感到痛心疾首,表現出她開闊的胸襟和眼光。李香君的形象在這裡昇華到一種更加崇高的境界。

作者將一個在舊時代被人歧視的歌女寫得如此堅強不屈,勇敢無畏,大義凜然,閃耀出奪目的光輝,是孔尚任的一個傑出的貢獻。愛情描寫突破了傳統的郎才女貌、溫情脈脈的俗套,而表現出強烈的政治內容,其意義是不能低估的。

劇本還生動地表現了說書的柳敬亭、唱曲的蘇崑生等下層藝人的崇高品質,讚揚了他們高潔的人品,灑脫的胸襟,勇敢、機智、詼諧的性格,以及強烈的正義感和樂於助人的俠義心腸。對民族英雄史可法也作了熱情的歌頌。通過《誓師》、《沉江》等出,著意渲染和表現他的氣節和民族愛國感情,寫得十分悲壯。

復社文人侯方域是一個比較複雜的形象,作者對他的態度鮮明而又很有分寸。一方面熱情地肯定和讚揚他跟庵黨的鬥爭,他的正義感和對國家民族命運的關心;另一方面又善意地批評了他軟弱、動搖和沉溺於個人愛情等弱點。作者在真實的歷史人物的基礎上作了一定的藝術加工,集中概括了當時復社文人的某些典型特徵。

《桃花扇》中所表現的鮮明的民族意識,是劇本思想內容的一個重要方面。劇本雖然沒有正面描寫,甚至是有意迴避明末清初尖銳的****和民族鬥爭,但對當時在漢族人民中普遍存在的民族意識和抗清要求,還是有所反映的。劇本通過對民族英雄史可法的崇敬和哀悼,對降清人物劉良佐、劉澤清以及阮大鋮、馬士英的揭露和諷刺,對之明故國的追懷念惜,抒發了作者的亡國之痛和故國之思。

總之,《桃花扇》是一部是非觀念明確、愛憎感情鮮明,有強烈的政治傾向的優秀歷史劇。它通過侯李之間的離合之情,批判權奸誤國,哀悼明朝滅亡,總結王朝興廢的歷史經驗,熱情地歌頌了敢於跟權奸作鬥爭的高尚氣節和愛國感情。

《桃花扇》也存在著明顯的思想侷限。這主要表現在:過分強調了「權奸誤國」在明朝滅亡中的作用,因而不能真正全面深刻地總結出歷史的經驗教訓。

把李自成起義稱為「流賊」,表現了作者地主階級的偏見,因而不可能對促使明王朝衰亡的階級鬥爭作出正確的反映。劇末正面人物修真學道,遁跡山林,雖然表現了不願與清朝統治者合作的值得肯定的態度,但畢竟是一種充滿虛無主義情緒的消極反抗。民族意識跟封建的愚忠觀念聯絡在一起,也包含著某種狹隘性和落後性。

牡丹亭和桃花扇的故事梗概, 牡丹亭說的是什麼故事

牡丹亭 劇情梗概 貧寒書生柳夢梅夢見在一座花園的梅樹下立著一位佳人,從此經常思念她。南安太守杜寶之女杜麗娘,從老塾師陳最良讀書。她讀 詩經 關雎 而傷春 尋春,在夢中與一書生幽會於花園的牡丹亭畔。麗娘醒後,因相思而一病不起。她在彌留之際,要求母親把她葬在花園的梅樹下,囑咐丫環春香將其自畫像藏在太湖石...

為什麼說梁啟超是中國史學史的奠基人

在20世紀20年代,梁啟超在 中國歷史研究法 一書中率先提出 史學史是一科文化專史 並概括的內論述了中國容古代史學從起源到清代兩千年經過的大致情況,成為近現代最早系統論述中國史學史的專文。並就怎樣研究和撰寫中國史學史的問題發表了具體的創造性見解。在 史學史的作法 這篇文章中,他提出把史學史作為一門專...

為什麼說鴉片戰爭是中國近現代史的起點

鴉片戰爭改變了中國的政治格局,也改變了社會矛盾的性質。所以自此開始,中國的歷史開始了新的篇章。最根本是社會性質改變 由封建社會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打破了閉關鎖國的局面,洋務運動蓬勃開展起來,從當時的社會格局來講,雖然是中國的屈辱史,但從另一方面來說,洋人先進的製造技術和文化不斷的湧入中國,在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