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春節有哪些忌諱,老北京的春節有哪些習俗

2021-04-22 22:07:58 字數 4789 閱讀 3766

1樓:匿名使用者

從臘月初八家家戶戶要泡臘八醋(蒜),就開始有了「年味」。民謠:「老太太別心煩,過了臘八就是年。

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在北京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從這天開始,北京人更加忙活了,要祭灶,掃房子,蒸饅頭,置辦年貨,貼「福」字,貼年畫,剪窗花,貼對聯。

貼門神,貼掛錢,一直忙活到除夕,開始過大年。

北京人總是把「福」倒著貼在門裡、衣櫃、水缸上,寓意著福到了。北京人在屋內廷貼上「抬頭見喜」,屋外貼上「出門見喜」,院內貼「全院生輝」等春條。

過去大多數老北京人家都供有佛龕或神像,到了年三十最講究的要擺上九堂大供;有成堂的蜜供,成堂的套餅、花糕的面鮮,成堂的水果、成堂的乾果、花糕大小八件,年糕年飯,素餃子(或蒸食),素炒菜(或炸食)。家境不好的也要擺三堂或五堂供品。北京人過年講得就是吃喝玩樂,以吃為主。

這些供品實際上也是為人準備的。北京人除夕晚上的年夜飯(又稱團圓飯)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全年最豐盛的一次晚餐。北京人除夕和正月初一都要吃餃子,取其「更歲交子之義」。

一交豐年子時,迎來了新年,首先要放炮驅邪、焚香祭祖。老北京人有除夕守歲的風俗,守歲最早起源於晉代。守歲其意有二,年歲大的是在辭舊之際有珍惜時光之意。

年青人守歲則有為父母延壽之意。所以凡是父母健在的人都必須守歲,再搞些娛樂活動。

除夕子時接神後,全家要進行團拜,團拜最早出現在漢代為官方朝拜皇帝之禮。老北京的團拜從清代盛行。全家要先在祖宗牌位前磕頭拜年,然後晚輩再給長輩磕頭拜年,這時長輩要給未成年的小輩壓歲錢。

給壓歲錢的習俗起於清代。為的是體現長輩對晚輩的慈愛之情,也有驅邪取吉之意,團拜後,全家聚在一起吃素餡的接神餃子,又稱五更餃子。

初一到初五北京人則要串親走友,相互拜年,請客送禮、逛廟會、逛廠甸。到了初五北京人稱「破五」,百姓「送窮」、商人「開市」(初六正式開業)。初五家家戶戶都要包餃子,稱之為「捏小人嘴」,其意是一年之內不犯「小人」順順當當。

一直到正月十五北京人才算是過完了春節。

老北京的春節習俗,作為一種的民俗文化,深深地影響著人民的生活,並紮根於人們的心目之中,它蘊含著家人團聚的溫馨、辭舊迎新的喜悅和期望。春節以其獨特魅力向世界傳播、展示著文明古國、古老民族文化的生命力。

老北京的春節有哪些重要日子

2樓:課文你來說

1、人們在臘八那天要熬臘八粥和泡臘八蒜

2、臘月二十三過小年

3、除夕非常熱鬧

4、初一的光景卻截然不同

5、到元宵節是春節的又一個高潮

6、直到正月十九,春節結束後的生活也多姿多彩

老北京春節習俗有哪些?

3樓:

與老北京的春

節習俗相比,雖然北京的春節習俗已經有了些變化,但是老北京的豐富年俗畢竟讓人懷念。

從臘月初八家家戶戶要泡臘八醋(蒜),就開始有了「年味」。民謠:「老太太別心煩,過了臘八就是年。

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在北京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從這天開始,北京人更加忙活了,要祭灶,掃房子,蒸饅頭,置辦年貨,貼「福」字,貼年畫,剪窗花,貼對聯。

貼門神,貼掛錢,一直忙活到除夕,開始過大年。

北京人總是把「福」倒著貼在門裡、衣櫃、水缸上,寓意著福到了。北京人在屋內廷貼上「抬頭見喜」,屋外貼上「出門見喜」,院內貼「全院生輝」等春條。

過去大多數老北京人家都供有佛龕或神像,到了年三十最講究的要擺上九堂大供;有成堂的蜜供,成堂的套餅、花糕的面鮮,成堂的水果、成堂的乾果、花糕大小八件,年糕年飯,素餃子(或蒸食),素炒菜(或炸食)。家境不好的也要擺三堂或五堂供品。北京人過年講得就是吃喝玩樂,以吃為主。

這些供品實際上也是為人準備的。北京人除夕晚上的年夜飯(又稱團圓飯)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全年最豐盛的一次晚餐。北京人除夕和正月初一都要吃餃子,取其「更歲交子之義」。

一交豐年子時,迎來了新年,首先要放炮驅邪、焚香祭祖。老北京人有除夕守歲的風俗,守歲最早起源於晉代。守歲其意有二,年歲大的是在辭舊之際有珍惜時光之意。

年青人守歲則有為父母延壽之意。所以凡是父母健在的人都必須守歲,再搞些娛樂活動。

除夕子時接神後,全家要進行團拜,團拜最早出現在漢代為官方朝拜皇帝之禮。老北京的團拜從清代盛行。全家要先在祖宗牌位前磕頭拜年,然後晚輩再給長輩磕頭拜年,這時長輩要給未成年的小輩壓歲錢。

給壓歲錢的習俗起於清代。為的是體現長輩對晚輩的慈愛之情,也有驅邪取吉之意,團拜後,全家聚在一起吃素餡的接神餃子,又稱五更餃子。

初一到初五北京人則要串親走友,相互拜年,請客送禮、逛廟會、逛廠甸。到了初五北京人稱「破五」,百姓「送窮」、商人「開市」(初六正式開業)。初五家家戶戶都要包餃子,稱之為「捏小人嘴」,其意是一年之內不犯「小人」順順當當。

一直到正月十五北京人才算是過完了春節。

老北京的春節習俗,作為一種的民俗文化,深深地影響著人民的生活,並紮根於人們的心目之中,它蘊含著家人團聚的溫馨、辭舊迎新的喜悅和期望。春節以其獨特魅力向世界傳播、展示著文明古國、古老民族文化的生命力。

4樓:阿痴海漆定

大年初一重在拜年,初二拜財神借元寶,初三老鼠娶親的日子,初四逛廟會走親戚,初五「破五」,夥計就怕老闆夾包子,初六買燈碗兒等待「順星」,

臘月的習俗:「二十三糖瓜兒粘;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糊窗戶;二十六燉大肉;二十七殺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兒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5樓:習蕊靖嫻

除夕前一日,叫「小除夕」,家置酒宴,人們往來拜訪叫:「別歲」。焚香於戶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除夕一大堆老理兒

除夕,人們蟒袍補褂四出拜訪親友,謂之「辭歲」。家人叩拜尊長,也叫:「辭歲」。新婚的夫婦必須要到岳父家辭歲,否則為不恭。

除夕自戶庭以至大門,凡是行走之外要撒上芝麻秸,這叫「踩歲」。

除夕,夜子初交,門外寶炬爭輝,爆竹競響。肩輿簇簇,車馬轔轔。百官到朝,祝賀元旦。

此時爆竹聲如擊浪轟雷,傳遍朝野,徹夜不停。更夾雜著撥浪鼓聲,賣瓜子解悶聲,賣江米白酒冰盞聲,賣桂花頭油搖喚嬌娘聲,賣合菜細粉聲,與爆竹之聲,相為上下,真是好聽。「土民之家,新衣冠,肅佩帶,祀神祀祖;焚鍺帛畢,昧爽家團拜,獻椒盤,斟柏酒,闔蒸糕,呷粉羹。

出門迎喜,參藥窗,謁影窗,具柬賀節。」如果路上遇到親友,則施禮,繼而祝曰:「新禧納福」。

「至於酬酢之具,則鏤花會果為茶,十錦火鍋共饌,湯點則鵝油方補,豬肉饅首,江米糕,黃黍;酒餚則醃雞臘肉,糟鷺鳳魚,野雞爪,鹿兔脯;果品則鬆榛蓮慶,桃杏瓜仁,慄棗枝圓,楂糕耿餅,青枝葡萄,白子崗榴,秋波梨,蘋波果,獅柑鳳桔,橙片楊梅。雜以海錯山珍,家淆市點。縱非親厚,亦必奉節酒三杯。

若至戚忘情,何妨爛醉!」俗說得好「新正拜節,走千家不如坐一家。而四馬喧譁,歡樂終日,真可以說是極一時之勝」。

年飯用金銀米為之,上插松柏枝,綴以金錢、棗、慄、龍眼、香枝、破五之後方能撤去。(謂之「年飯」)取松柏枝中較大的,插在瓶中,綴以古錢、元寶、石榴花等就是「搖錢樹」。

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於床腳,謂之「壓歲錢」。尊長給小孩的,也叫「壓歲錢」,錢肆取錢用的「貼」叫「票子」。每屆歲除,凡是富貴之家以銀換錢的,都用彩箋書寫,是為「紅票兒」。

取華美吉祥之意。

凡是賣花的,稱薰治之花為唐花。「每至新年,互相饋贈。牡丹呈豔,金桔垂黃,滿座芬芳,溫香撲鼻,三春豔治,盡在一堂」所以人們又叫它「堂花」。

掛千,就是用吉祥語鐫於紅紙之上,長尺有咫,粘之門前,與桃符相輝映。其上有八仙人物的,為佛前所掛。掛千民戶多用它,世家大族用它的較少。

其黃紙長三寸,紅紙長寸餘,是「小掛千」,為市肆所用。

老北京春節習俗 5

6樓:匿名使用者

與老北京的春節習俗相比,雖然北京的春節習俗已經有了些變化,但是老北京的豐富年俗畢竟讓人懷念。

從臘月初八家家戶戶要泡臘八醋(蒜),就開始有了「年味」。民謠:「老太太別心煩,過了臘八就是年。

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在北京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從這天開始,北京人更加忙活了,要祭灶,掃房子,蒸饅頭,置辦年貨,貼「福」字,貼年畫,剪窗花,貼對聯。

貼門神,貼掛錢,一直忙活到除夕,開始過大年。

北京人總是把「福」倒著貼在門裡、衣櫃、水缸上,寓意著福到了。北京人在屋內廷貼上「抬頭見喜」,屋外貼上「出門見喜」,院內貼「全院生輝」等春條。

過去大多數老北京人家都供有佛龕或神像,到了年三十最講究的要擺上九堂大供;有成堂的蜜供,成堂的套餅、花糕的面鮮,成堂的水果、成堂的乾果、花糕大小八件,年糕年飯,素餃子(或蒸食),素炒菜(或炸食)。家境不好的也要擺三堂或五堂供品。北京人過年講得就是吃喝玩樂,以吃為主。

這些供品實際上也是為人準備的。北京人除夕晚上的年夜飯(又稱團圓飯)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全年最豐盛的一次晚餐。北京人除夕和正月初一都要吃餃子,取其「更歲交子之義」。

一交豐年子時,迎來了新年,首先要放炮驅邪、焚香祭祖。老北京人有除夕守歲的風俗,守歲最早起源於晉代。守歲其意有二,年歲大的是在辭舊之際有珍惜時光之意。

年青人守歲則有為父母延壽之意。所以凡是父母健在的人都必須守歲,再搞些娛樂活動。

除夕子時接神後,全家要進行團拜,團拜最早出現在漢代為官方朝拜皇帝之禮。老北京的團拜從清代盛行。全家要先在祖宗牌位前磕頭拜年,然後晚輩再給長輩磕頭拜年,這時長輩要給未成年的小輩壓歲錢。

給壓歲錢的習俗起於清代。為的是體現長輩對晚輩的慈愛之情,也有驅邪取吉之意,團拜後,全家聚在一起吃素餡的接神餃子,又稱五更餃子。

初一到初五北京人則要串親走友,相互拜年,請客送禮、逛廟會、逛廠甸。到了初五北京人稱「破五」,百姓「送窮」、商人「開市」(初六正式開業)。初五家家戶戶都要包餃子,稱之為「捏小人嘴」,其意是一年之內不犯「小人」順順當當。

一直到正月十五北京人才算是過完了春節。

老北京的春節習俗,作為一種的民俗文化,深深地影響著人民的生活,並紮根於人們的心目之中,它蘊含著家人團聚的溫馨、辭舊迎新的喜悅和期望。春節以其獨特魅力向世界傳播、展示著文明古國、古老民族文化的生命力。

老北京春節習俗有哪些,老北京春節習俗

與老北京的春 節習俗相比,雖然北京的春節習俗已經有了些變化,但是老北京的豐富年俗畢竟讓人懷念。從臘月初八家家戶戶要泡臘八醋 蒜 就開始有了 年味 民謠 老太太別心煩,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在北京臘月二十三又稱 小年 從這天開始,北京人更加忙活了,要祭灶,掃房子,蒸饅頭,置辦...

老北京春節習俗,老北京春節習俗

與老北京的春節習俗相比,雖然北京的春節習俗已經有了些變化,但是老北京的豐富年俗畢竟讓人懷念。從臘月初八家家戶戶要泡臘八醋 蒜 就開始有了 年味 民謠 老太太別心煩,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在北京臘月二十三又稱 小年 從這天開始,北京人更加忙活了,要祭灶,掃房子,蒸饅頭,置辦年...

怎樣形容老北京,形容老北京的句子

印象中的老北京,像一罈藏了足夠年份的淡酒。歲月不曾讓它的味道隨風逝去,而是密封在罈子裡慢慢發酵。或許,當你的指腹滑過古老的城牆上斑駁的裂紋時,你能夠感受到老北京風風雨雨的一生,也就能嗅到一縷醉人而悠遠的酒香。酒香中,恍惚有一聲微不可察的嘆息,老北京,終究還是老北京。用八個字形容,就是 醉人心脾,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