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氏璧的故事簡敘要少要簡短還要準確

2021-05-13 21:54:48 字數 4981 閱讀 3737

1樓:夢裡心落

《韓非子·和氏》提到:春秋時期有一個楚人叫做卞和,在山中得一璞玉,獻給厲王,王使玉工辨認,說是石頭,以欺君罪割斷卞和的左足。後武王即位,卞和又將璞玉獻上,仍以欺君罪割斷他的右足。

後來文王即位,卞和抱著璞玉,在荊山腳下哭泣。文王使人剖璞,果得寶玉。因稱和氏璧。

和氏璧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美玉,又稱和氏之璧、荊玉、荊虹、荊璧、和璧、和璞,為天下奇寶。是雕刻印章的寶貴材料,據說,西漢時期,王莽曾經為漢平帝雕刻了一枚傳國玉璽,被加號「安漢公」。

和氏璧另一個比較著名的典故是完璧歸趙。故事講述了戰國時期趙國名相藺相如幫助國家奪回和氏璧,完整地送回邯鄲的故事。

相關典故:完璧歸趙

戰國時候,趙王得到了一塊名貴寶玉「和氏璧」,秦王知道後說願意用十五座城來換那塊寶玉。趙王知道秦王是不講信用的人,不去又怕有戰事,藺相如於是請命自行前往秦國。

秦王在王宮裡接見來者,對「和氏璧」喜愛異常,就是不提城換城池的事。藺相如不好直接拿回,假意要指出寶玉上的瑕疵,待和氏璧到手後,他指出秦王不守信用,稱如果還不給城池就把玉摔了。秦王無奈,用緩兵之計答應給,但是藺相如已經不相信秦王。

他藉口秦王要齋戒幾日以示尊敬,實際已經派人把和氏璧送回了趙國。

秦王發現時後悔已經來不及了,想發兵攻打趙國,可是趙國已經有所準備,怕打不贏,最後只好放藺相如回到趙國去,藺相如「完璧歸趙」的英勇行為廣受好評。

2樓:匿名使用者

和氏璧,是我國歷史上一件極具象徵意義和文化價值的國寶。

相傳,和氏璧的發現者是春秋早期一個叫卞和的楚國人。有一次,卞和到荊山裡去砍柴,無意間在亂石堆中發現了一塊與眾不同的石頭。卞和的直覺告訴他,這塊通體透著靈氣的石頭其實是一塊未經雕琢的璞玉。

於是,卞和興奮地將寶貝獻給了楚王。

經玉工辨識認為是石塊,卞和以欺君罪被刖左足。楚武王即位,卞和又去獻寶,仍以前罪斷去右足。至楚文王時,卞和抱玉痛哭於荊山下,哭至眼淚乾涸,流出血淚。

文王甚奇,便命人剖開璞石,果得寶玉,經良工雕琢成璧,人稱「和氏璧」。見《韓非子·和氏篇》。

楚相國昭陽,敗魏,威王將和氏璧賞賜昭陽。一日,昭陽率百餘賓客遊覽赤山,席中應眾人之請,出璧傳視。其時山下深潭有丈許長大魚及無數小魚躍出水面,眾人爭睹奇蹟,及至散席,發現和氏璧不翼而飛。

當時未發跡的張儀,正在昭陽門下,眾人懷疑「儀貧無行,必此盜相君之璧,共執張儀,掠笞數百」,後來張儀入秦為相後也還以報復。但和氏璧終無下落。此案至今無解。

3樓:匿名使用者

戰國時候,秦國最強常常進攻別的國家有一回趙王得了一件無價之寶,合適幣秦王知道了,就寫一封信給趙王說願意拿15座城換這塊璧,趙王接到信非常著急,立即召集大臣來商議,大家說秦王不過想把合適騙到手罷了,不能上他的當,可是不答應,又怕他派兵來進攻,正在為難的時候,有人說有個叫藺相如的勇敢機智,也許他能解決這個難題,趙王把藺相如找來,問他該怎麼辦?藺相如想了一會兒說帶著和氏璧到秦國去,如果秦王真的拿15座城來換,我就把璧交給他,如果他不肯交出15座城,一定把和氏璧送回來,那時候秦國理屈,就沒有動兵的理由,趙王和大臣沒有別的辦法,只好派藺相如帶著和氏璧到秦國去,藺相如到了秦國進攻了秦王上合勢必秦王雙手捧住b,一邊看一邊稱讚,絕口不提15座城的事,藺相如看這情形,知道秦王沒有拿城換璧的誠意,就上前一步說,這塊璧有點兒小毛病,讓我指給您看秦王聽他這麼一說,就把和氏璧交給了藺相如藺相如捧著璧,往後退了幾步,靠著柱子站定他裡奇氣壯的說我看您並不想交付15座城,現在璧在我手裡,你要是強逼我,我的腦袋和璧就一塊兒撞碎在柱子上,說著他舉起和氏璧要往柱子上撞秦王怕他真的把b撞碎了,連忙說一切都好商量就嫁人拿出地圖雲若歸趙的15做成給他看藺相如何必是無價之寶,要舉行個隆重的典禮,他才肯交出來,秦王只好跟他約定了舉行典禮的日期

和氏璧的故事

4樓:u愛浪的浪子

和氏璧的故事趙秦爭璧:

趙國太監繆賢偶然以五百金購得和氏璧,趙惠文王聞訊,將璧佔為己有。秦昭王聞之,「遺書趙王,願以十五城請易璧」,當時秦強趙弱,趙王恐獻璧而不得其城,左右為難。藺相如自請奉璧至秦,獻璧後,見秦王無意償城,乃當廷力爭,寧死而不辱使命,並以擲璧相要挾,終致秦王妥協,得以「完璧歸趙」。

數十年後,秦滅趙,和氏璧終於落入秦國。

秦嬴政統一中國,稱「始皇帝」。命宰相李斯以和氏璧作皇帝璽,命丞相李斯篆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字,形同龍鳳鳥之狀,咸陽玉工王孫壽將和氏之璧精研細磨,雕琢為璽。代代相傳,因此稱為「傳國璽」。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乘龍舟行至洞庭湘山,風浪驟起,龍舟將傾,秦始皇忙拋傳國璽於湖中,祀神鎮浪。8年後,使者過華陰平舒道,有人持璧獻上。傳國璽,夫復歸來。

其事真假難辨,也是一千古疑案。

5樓:常老師

在春秋戰國時期,許多諸侯國都有自己的鎮國之寶。據《戰國策》載:「周有砥厄,宋有結緣,樑有懸愁,楚有和璞。」和璞即和氏璧,璞是沒有經過琢磨的玉。

關於和氏璧的最早記載,見於《韓非子》、《新序》等書,並且情節大致相向。說是在春秋時期,楚國有一個叫卞和的琢玉能手,在荊山(今湖北省南漳縣內)裡得到一塊璞玉。卞和捧著璞玉去見楚厲王,厲王命玉工檢視,玉工說這只不過是一塊石頭。

厲王大怒,以欺君之罪砍下卞和的左腳。厲王死,武王即位,卞和再次捧著理玉去見武王,武王又命玉工檢視,玉工仍然說只是一塊石頭,卞和因此又失去了右腳。武王死,文王即位,卞和抱著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眼淚流乾了,接著流出來的是血。

文王得知後派人詢問為何,卞和說:我並不是哭我被砍去了雙腳,而是哭寶玉被當成了石頭,忠貞之人被當成了欺君之徒,無罪而受刑辱。於是,文王命人剖開這塊璞玉,見真是稀世之玉,命名為和氏璧。

和氏璧,最早見於《韓非子》、《新序》等書,傳為琢玉能手卞和在荊山發現,初不為人知,後由文王常識,琢磨成器,命名為和氏璧,萬成為傳世之寶。春秋戰國之際,幾經流落,最後歸秦,由秦始皇製成玉璽。

6樓:被盜了了了

和氏璧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美玉,又稱和氏之璧等等。可以說是天下奇寶,當時被當作是雕刻重要印章的寶貴材料。和氏璧剛開挖出來時的名稱叫「瑋」,相傳和氏璧被秦始皇製成了傳國御璽,又相傳在唐朝後失傳了。

7樓:匿名使用者

「和氏璧的故事主要分為和氏璧的來歷和完璧歸趙,楚人卞和獲得了美麗的玉璧,先後把它獻給厲王,武王,被懷疑獻上的是石頭而被砍去左右足,後文王剝開石衣,得到美玉,命名為「和氏璧」。完璧歸趙則是講藺相如成功將和氏璧帶回趙國的故事。」

8樓:匿名使用者

和氏璧的來歷:

和氏璧,最早見於《韓非子》。《韓非子》載:楚國人卞和,在楚山(今襄陽南漳縣歷山)中獲得了美麗的玉璧,把它奉獻給了厲王。

厲王讓雕琢玉器的人鑑別它,雕琢玉器的人說:「這是石頭。」厲王認為卞和在說謊,而砍去了他的左足。

等到厲王駕崩了,武王即位,卞和又把玉璧獻給那位武王。

武王讓雕琢玉器的人鑑別它,又說:「這是石頭。」武王又認為卞和在說謊,而砍去了他的右足。

武王駕崩了,文王即位,卞和抱住他的玉璧在楚山下哭,三天三夜,眼淚流盡而代替它的是血。文王聽到後,派人問他原因,說:「天下受到刖刑的人很多,你為什麼哭得這麼傷心?

」卞和說:「我不是為被刖傷心,我是因為它是寶玉而被看為石頭,忠貞的人被看為說謊的人。」文王於是派雕琢玉器的人剖開他的玉璧,果然得到寶玉,於是命名是「和氏璧」。

9樓:登笑容舒璞

關於和氏璧的最早記載,見於《韓非子》、《新序》等書,並且情節大致相向。說是在春秋時期,楚國有一個叫卞和的琢玉能手,在荊山裡得到一塊璞玉。卞和捧著璞玉去見周厲王,厲王命玉工檢視,玉工說這只不過是一塊石頭。

厲王大怒,以欺君之罪砍下卞和的左腳。厲王死,武王即位,卞和再次捧著璞玉去見武王,武王又命玉工檢視,玉工仍然說只是一塊石頭,卞和因此又失去了右腳。武王死,文王即位,卞和抱著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哭幹了眼淚後又繼續哭血。

文王得知後派人詢問為何,卞和說:我並不是哭我被砍去了雙腳,而是哭寶玉被當成了石頭,忠貞之人被當成了欺君之徒,無罪而受刑辱。於是,文王命人剖開這塊璞玉,見真是稀世之玉,命名為和氏璧。

和氏璧面世後,成為楚國的國寶,從不輕易爾人。後來.楚國向趙國求婚,使和氏璧到了趙國。公元前283年,秦昭襄王聽說趙國有和氏璧,提出以15座城相交換,因趙弱秦強,趙國不敢怠慢,但又不情願,便派智謀雙全的藺相如奉璧使秦。

藺相如知道其中有詐,偷偷將和氏璧送回了趙國。此事在司馬遷《史記》中有詳細記載。

但後來,和氏璧還是被秦國擁有,至於何時、如何被秦國擁有,史無記載。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37年),李斯在上《諫逐客書》中提到:「今陛下致崑山之玉,有隨、和之寶。

」「隨、和之寶」,即指「隨侯之珠」與「和氏之璧」兩件當時著名的寶物。很有可能,趙國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畏懼秦國的強大,將和氏璧送給了秦國。

從此以後,關於和氏璧的記載屢見不鮮,並大都相信《韓非子》、《新序》等書的記載。如西晉傅鹹《玉賦》說:「當其潛光荊野,抱璞未理,眾視之以為石、獨見知於卞子。

」唐代詩文中關於和氏璧的記載更多.大詩人李白《古風》三十六便有「抱玉入楚國,見疑古所聞。良寶終見棄,徒勞三獻君」的詩句。

據《史記》記載,秦王政九年,便製造了御璽,劉邦滅秦得天下後,子嬰將御璽獻給了劉邦,御璽成為「漢傳國寶」。到漢末董卓之亂,御璽先後落入孫堅、袁術之手,再傳魏、晉。五胡十六國時,一度流於諸強,後被南朝承襲。

隋滅陳後,御璽被陳朝的蕭太后帶到突厥,直到唐太宗貞觀四年(公元630年)御璽歸唐。五代時,天下大亂,流傳的御璽不知所終。在六朝以後的記載中,大都認為被秦始皇所用的御璽是用和氏璧改造而成的。

清代以後,人們開始對和氏璧的真實性產生懷疑,乾隆皇帝在《卞和獻玉說》中,認為這只是韓非子的寓言而已。春秋時楚人卞和在楚山,一說荊山(今湖北南漳縣)看見有鳳凰棲落在山中的青石板上,依「鳳凰不落無寶之地」之說,他認定山上有寶,經仔細尋找,終於在山中發現一塊玉璞。卞和將此璞獻給楚厲王。

然而經玉工辨認,璞被判定為石頭,厲王以為卞和欺君,下令斷卞和左腳,逐出國都。武王即位,卞和又將璞玉獻上,玉工仍然認為是石頭,可憐卞和又因欺君之罪被砍去右足。

楚文王繼位後,卞和懷揣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以致滿眼溢血。文王很奇怪,派人問他:「天下被削足的人很多,為什麼只有你如此悲傷?

」卞和感嘆道:「我並不是因為被削足而傷心,而是因為寶石被看作石頭,忠貞之士被當作欺君之臣,是非顛倒而痛心啊!」這次文王直接命人剖璞,結果得到了一塊無瑕的美玉。

為獎勵卞和的忠誠,美玉被命名為「和氏之璧」,這就是後世傳說的和氏璧

詩歌的知識和故事簡短詩歌的知識和故事要少點不要多了

詩的故事 這裡有一個宋之問巧遇駱賓王的故事。初唐詩人駱賓王曾參與起兵反對武則天,但歸於失敗,他只得隱姓埋名,出家當和尚。這天,杭州靈隱寺來了一個年輕的遊客,此人正是宋之問。晚間,宋之問於寺間長廊漫步,見皓月當空,野山魃魃,便詩興大發,吟出 鷲嶺鬱昭嘵,龍宮隱寂寥 兩句詩來,自覺有些意味,可是下面兩句...

愛國人物小故事要簡短中國名人愛國小故事簡短,150字左右

董存瑞1948年5月25日,我軍攻打隆化城的戰鬥打響。董存瑞所在連隊擔負攻擊 國民黨守軍防禦重點隆化中學的任務。他任爆破組組長,帶領戰友接連炸燬4座炮樓 5座碉堡,勝利完成了規定的任務。連隊隨即發起衝鋒,突然遭敵一隱蔽的橋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鎖。部隊受阻於開闊地帶,二班 四班接連兩次對暗堡爆破均未成功...

要簡短的童話故事,要一篇簡短的童話故事

白雪公主後傳 自從白雪公主和王子回到城堡以後,七個小矮人的屋子又變得髒稀稀的了,他們可想念白雪公主了,想念和白雪公主一起生活的快樂時光。一天,七個小矮人和平常一樣出去幹活,太陽漸漸地下山了,七個小矮人正走在回家的半路上,突然,一大群動物急匆匆地趕過來,它們來到小矮人身邊,又是拽他們的衣服 又是拉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