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70年代以來,中國在國際舞臺上逐步展現出負責任的

2021-05-25 00:53:47 字數 5818 閱讀 5022

1樓:江南土豆絲

厚積薄發 中國畢竟是一個5000多年的歷史古國 自清朝年間沒落以來 正在慢慢的爬起來 相信還會發展的更好啊

2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的發展,中國社會的進步,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中國富強了

中國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堅持文化修養成為一個負責人的國家,如**國家總理親臨現場,國際戰爭中國持反戰爭態度等等。中國文化博大精深,,,。

高一政治題:在國際舞臺上,中國向世界展示了一個大國的"負責任"形象,"負責任"體現了我國外交政策的( )

3樓:精神佈道者

a、基本目標 .................

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

4樓:趙鑫鑫

目前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綜合實力最強的發展中國家,在國際上的地位不斷提高,在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力不斷增大,成為國際舞臺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中國的國際地位與55年前不可同日而語 。當代中國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革。客觀地講,中國現在是世界上發展速度最快,變化最活躍的一支力量。

從縱向看,中國正處在過去幾個世紀發展最快的時期;從橫向看,中國的發展變化正對世界產生廣泛而深刻的影響。黨的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指出,「當代中國同世界的關係發生了歷史性變化,中國的前途命運日益緊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運聯絡在一起」。在中國成功舉辦奧運會之後,特別是國際金融危機發生以來,中國與世界緊密相連、深入互動的關係表現得更加明顯。

經濟情況

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僅次於美國)、世界第一大工業國和世界第一大農業國。

科技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今,特別是20世紀70年代末改革開放以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科學技術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在計算機、航空航天、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鐳射技術等領域都取得了重大科技成果。

5樓:譜尼一定還存在

中國的國際地位影響力僅次於美國,即使中國是個發展中國家,但是中國太龐大了,世界沒了中國,真的會損失很大,而且中國的發展也比較好了

6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不需要什麼世界老大、世界霸主之類的地位,中國講究和平發展、合作共贏,但是美國卻不是這麼認為,他們認為這是單極世界,只能有一個老大。所以像美國這種只有300多年曆史的國家,每天都擔心自己的霸主地位會被其他國家取代,正因為美國是歷史短暫的國家,所以美國人認為美國強大是與生俱來、毫無疑問似得。

殊不知,在過去兩千年裡中國領先於世界,主導東亞的是中國,朝貢體系持續了一千多年,東亞在過去都是高度穩定的,如今中國將再次復興到漢唐那樣的輝煌。

西方文明不過是在18世紀工業格命後才開始崛起的,到處搞殖民地,現在這個世界就是殖民地遺留的現象,幾乎都被西化。

日本在過去一直處在中國的陰影之下,早在唐朝時,日本就妄想入侵中國,歷史稱白江口之戰,自然日本失敗了。宋朝滅亡之後,日本民族主義開始膨脹,他們認為他們也能征服中國,明朝中葉,豐臣秀吉曾三次入侵朝鮮,目的是想入侵明朝時期的中國,但兩次均被明朝擊退,歷史被記載,這些失敗為後來的日本侵華埋下了伏筆。日本明治維新後,進行脫亞入歐政策,日本不再承認自己是亞洲國家,日本將自己認定是歐洲國家。

這種思維在日本動漫就有體現,日本的動漫人物不是黃頭髮,就是紅頭髮,而且為了表現他們有歐洲人的特質,就染髮,染髮就是從日本那裡來的,因為他們要和中國人區分開來。日本從明治維新起就用蔑視的態度看待中國,一直到現在還是如此。所以日本人嚮往軍國注意那個強大的日本,而不是嚮往唐朝時期,到中國朝貢的日本。

這也說明日本人始終無法接受「中國將超過日本」這個事實。

2023年後,歐洲開始衰落,歐洲影響力幾乎無影無蹤,美國異軍突起,野心也一下子膨脹起來,目前的國際秩序就是在2023年之後建立起來的,而且主要是圍繞著歐美國家的利益而建的。隨後即開始了冷戰,美國組建了北約,以老大的身份自居,自認為無敵,發動了朝鮮戰爭、越南戰爭均失敗。2023年蘇聯解體,蘇聯失敗了,美國人享受勝利的喜悅,又開始膨脹了,發動了海灣戰爭,均勝利了,以及2023年發動阿富汗戰爭,美國人都有「戰爭生意」的的意識,美國也越來越自信滿滿。

終於在2023年發動伊拉克戰爭,伊拉克戰爭使全世界更加看清了美國的真面目,美國的國際地位早已一落千丈,現在又打這種野蠻戰爭,加上2023年次貸危機,和2023年**登事件,都反映了美國其實已經有衰落的跡象,美國還在死撐著自己是老大的稱號,但再過二十年後,世界是什麼樣其實可以猜到。因為美國、日本和歐洲在世界製造了那麼多悲劇、埋下了那麼多仇恨的種子,這些國家有朝一日會有自食其果的一天。

冷戰結束了,但西方人的冷戰思維是不會結束的,中國的快速發展使歐洲和美國感到焦慮,因為西方人害怕西方文明會失去主導地位,美國一直奉行修昔底德警戒,意思就是不容許其他國家的實力超過美國。

中國的復興將使西方、日本感到焦慮。中國越強大,歐美和日本對中國也越來越害怕,這就是為什麼日本急於修憲,試圖爭取戰爭主動權,而且迫切想成為聯合摑的常任理事摑,所以日本積極配合美國圍堵中國。

這個世界充滿了悲劇,就是因為有美國、日本這種有妄想奴役世界的國家。

殖民地和霸權主義是西方人的一貫做法,所以只能用「野蠻、霸道」去形容西方文明,而中國自古以來就具有包容性,有海納百川的基礎,故而中國文明是「王道」。

中國愛好和平,如果世界需要一個和平秩序,那麼中國就必須復興

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國際形勢的變化。。要詳細點,論述題,最好能仔細的說說美國、蘇聯、中國

當今中國在世界舞臺上的地位和形象如何?

7樓:匿名使用者

國家形象也有所改善,地位提高很多,在國際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

8樓:匿名使用者

不可無視、不可小噓、不可取笑

我國在航天技術領域主要取得了哪些成就

9樓:yang天下大本營

2023年6月,自行研製的運載火箭騰空而起。

2. 2023年,我國用長征號運載火箭,成功地發**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1號。

3. 2023年,我國成功發射第一艘無人飛船「神舟一號」。

4. 2023年,我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發射成功。

5. 2023年10月12日上午9點整「神舟」六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

6. 2023年9月25日,「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並首次進行出艙作業的飛船,突破和掌握出艙活動相關技術。

7. 2023年9月29日,中國第一個目標飛行器和空間實驗實「天宮一號」發射成功。

8. 2023年11月3日1時36分,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與神舟八號飛船完成首次交會對接。

分類

按航天器探索、開發和利用的物件劃分,航天包括環繞地球的執行、飛往月球的航行、飛往行星及其衛星的航行、星際航行(行星際航行、恆星際航行)。

按航天器與探索、開發和利用物件的關係或位置劃分,航天飛行方式包括飛越(從天體近旁飛過)、繞飛(環繞天體飛行)、著陸(降落在天體上面)、返回(脫離天體、重返地球)。

如今,航天的作用已經遠遠超出科學技術領域,對國家和國際的政治、經濟、軍事與社會生活都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10樓:匿名使用者

2023年,中國航天在世界航天發展中獨樹一幟、氣勢恢弘,在全年全球實施的114次的航天發射中,中國航天發射活動次數達到創紀錄的39次,首次摘得世界航

2019最有成就的是:

嫦娥四號任務是2018-2019跨年的中國航天大戲。2023年5月21日,嫦娥四號「開路先鋒」鵲橋中繼星發射升空。12月8日,「嫦娥」本尊開始本月之旅。

2023年1月3日,月宮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馮·卡門撞擊坑,「嫦娥」軟著陸成功,成為第一個抵達月背的探測器。此後,玉兔二號月球車月面巡視探測拍下第一張月背環拍圖,著陸器生物科學實驗成功生長出第一片月球綠葉,玉兔二號經受住了第一個月夜超低溫的考驗並被成功喚醒,嫦娥四號著陸地被命名為天河基地……條條重磅新聞接連刷屏。此刻,嫦娥四號正靜默休眠在第二個月夜中,等待著太陽從月球地平線冉冉升起。

2023年前兩個月,中國嫦娥四號是世界航天名副其實的主角。接下來,嫦娥四號還將開展一系列科學實驗,而每一個科學實驗的過程都可能是引人注目的航天事件,而每一項實驗成果都有望成為本年度重要的航天成就。

與嫦娥四號任務交相輝映的是,其「妹妹」嫦娥五號將於2023年底奔月,任務是實現中國首次月球取樣返回,這也是中國探月工程「三步走」中第三步的戰略安排。也就是說,與「姐姐」不同單程奔月不同,嫦娥五號實現月面軟著陸後,將不僅開展月面探測活動,而且還要取得月面樣本,在踏上歸途時將其帶回來。對嫦娥五號任務的實施過程,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今年1月底舉行的釋出會上,嫦娥五號探測器副總設計師彭兢這樣描述說,嫦娥五號發射後將繞地軌道飛行,之後經過地月轉移軌道被月球引力捕獲,轉入環月飛行。

在月面預定區域著陸,採集月球樣品,經月面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和樣品轉移、月地轉移和再入**等過程,最後將月球樣品安全送至地面。至於帶回的樣本,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月球探測衛星總指揮兼總設計師顧問葉培建在多個場合下均透露是月球表面的土壤,重量為2公斤。

長五遙四託舉「嫦娥」

長五遙三送「實踐20」

值得注意的是,送嫦娥五號奔月出徵的是長征五號火箭。按照飛天順序命名慣例,該火箭的全稱將被確定為「長征五號遙四火箭」。熟悉中國航天的朋友馬上就會敏銳地意識到,遭遇發射失利的長征五號將在2023年底將會精彩亮相,迎來一次飛天機會。

長征五號又稱「大火箭」「胖五」,中芯級直徑達5米,是目前中國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地球同步轉移軌道和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分別達到14噸級、25噸級。2023年11月3日,長征五號在海南文昌發射場首飛成功。2023年7月2日,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工程的第二發試驗箭即「長五遙二」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後發動機推力瞬時大幅下降,致使發射任務失利。

技術團隊徹查工作並找到背後的技術原因,認真完成了技術歸零,重新投產和組織地面實驗。人們一直在等待長征五號再次飛天。託舉嫦娥五號飛天,助力其奔月無疑是長征五號一次大展身手的良機。

長五遙四火箭與嫦娥五號聯袂演出,註定將成就2023年最激動人心的航天大戲。

說到這裡,細心的讀者可能由此做出以下的聯想和推斷:發射失利的是「長五遙二」,發射嫦娥五號是「長五遙四」,這就意味著在發射「嫦娥」之前,長征五號還會有一次發射,這就是長征五號發射失利後的首飛即「長五遙三」出戰「江湖」。這正是2023年中國航天的規劃重點內容之一。

航天科技集團副總經理楊保華透露說,根據計劃,長五遙三火箭將在今年7月中下旬復飛,其實施的航天任務是發射實踐20號衛星,這是基於東方紅五號衛星公用平臺研製的新技術試驗衛星。此次發射任務意義重大,一方面通過實施此次任務,全面驗證長征五號火箭的運載能力、軌道設計等,另一方面,考核驗證長征五號與東五平臺的協調匹配性,為後續任務奠定基礎。

火箭海上發射迎來首秀

重大衛星專案高歌猛進

1月21日,長征十一號火箭上演「一箭四星」的航天大戲精彩紛呈,但是志存高遠的中國火箭科技工作者正在為該型撰寫新的演出劇本。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長征十一號火箭副總指揮金鑫透露說,按照計劃,將對該型火箭開展首次海上發射基礎試驗及海洋飛行試驗,試驗地點就在中國黃海海域。

低緯度海上發射獨具特點和優勢。不僅可以遠離人口稠密區和繁忙的空域,減少對居民或民航航線影響,而且可以充分利用赤道區域地球最高自轉線速度,增加火箭的運載能力,降低發射成本。掌握海上發射技術是中國航天科技工作者孜孜以求的一大奮鬥目標。

中國現役火箭中,長征十一號作為唯一固體燃料火箭,各方面效能指標最適宜完成海上發射任務;另一方面,長征十一號在實踐中表現出優異的效能,「服役」以來實施了6次任務,均準時發射、精確入軌,可謂當之無愧的「金牌火箭」。可以期待,中國航天發射力量在黃海海域集結將為世界奉獻新的精彩。

2023年被稱業內人士稱為「北斗年」。中國自主導航系統「北斗」掀起建設高潮,長征10送「北斗」,把18顆的北斗衛星精準發射入軌,完成北斗三號基本系統星座建設,覆蓋能力和導航定位精度大大增強,實現了從區域到全球的偉大跨越。

2023年,北斗導航系統建設繼續延續高歌猛進的發展建設勢頭。據介紹,全年將出動7枚長征運載火箭,計劃再發射10顆北斗衛星,進一步完善北斗三號系統,向著全面完成全球組網建設目標衝刺。

新中國外交成就 20世紀70年代的 20世紀90年代 21世

70年代中美中日關係正常化 90年代香港澳門迴歸 外交途徑 還有與臺灣方面的關係慢慢變好 21世紀中國加入世貿和與多達180個國家建交 20世紀50年代 20世紀70年代 20世紀90年代 21世紀初期 的外交成就。三個時期啊 一定要完整啊!謝謝啦 20世紀50 70年代新中國取得的外交成就有哪些?...

20世紀20年代是哪幾年20世紀20年代是哪幾年?

20世紀20年代指1920年到1929 年。1900到1909指的是20世紀00年代。1910到1919指的是20世紀10年代。拓展資料 年代,將 一個世紀以連續的十年為階段進行劃分的叫法,通常適用於用公元紀年。每一世紀中從 十 到 九 的十年,如1990 1999是20世紀90年代 摘自現代漢語詞...

20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中國出現什麼歷史性的變化

首先在外交關係上 二 改變 一條線 的戰略,實行 不結盟 不打牌 的全方位和平外交戰略 一 我國重返聯合國。1971年10月25日,聯合國第1976次會議,以76票贊成,35票反對,17票棄權,通過,由阿爾巴尼亞 阿爾及利亞等23個提案國提議的2758號決議,決議驅逐臺灣當局駐聯大的代表,恢復中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