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的意思最好有典故一百多字左右

2021-05-22 22:42:25 字數 4671 閱讀 9511

1樓:

囊螢映雪,鑿壁偷光,韋編三絕

【成語】囊螢映雪,náng yíng yìng xuě

囊螢:晉代車胤小時家貧,夏天以練囊裝螢火蟲照明讀書;映雪:晉代孫康冬天常利用雪的反光讀書。家境貧窮,勤學苦讀。

晉代時,車胤從小好學不倦,但因家境貧困,父親無法為他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為了維持溫飽,沒有多餘的錢買燈油供他晚上讀書。為此,他只能利用這個時間背誦詩文。

「夏天的一個晚上,他正在院子裡背一篇文章,忽然見許多螢火蟲在低空中飛舞。一閃一閃的光點,在黑暗中顯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許多螢火蟲集中在一起,不就成為一盞燈了嗎:

於是,他去找了一隻白絹口袋,隨即抓了幾十只螢火蟲放在裡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來。雖然不怎麼明亮,但可勉強用來看書了。從此,只要有螢火蟲,他就去抓一把來當作燈用。

由於他勤學苦練,後來終於做了職位很高的官。

「同朝代的孫康情況也是如此。由於沒錢買燈油,晚上不能看書,只能早早睡覺。他覺得讓時間這樣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從睡夢中醒來,把頭側向窗戶時,發現窗縫裡透進一絲光亮。原來,那是大雪映出來的,可以利用它來看書。於是他倦意頓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書籍,來到屋外。

寬闊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裡要亮多了。孫康不顧寒冷,立即看起書來,手腳凍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時搓搓手指。此後,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過這個好機會,孜孜不倦地讀書。

這種苦學的精神,促使他的學識突飛猛進,成為飽學之士。後來,他也當了**。

2.   【成語】鑿壁偷光,záo bì tōu guāng

鑿壁偷光,成語。出自西漢匡衡幼時鑿 穿牆壁引鄰舍之燭光讀書,終成一代名相的故事。現用來 形容家貧而讀書刻苦。

西漢時候,有個農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時候很想讀書,可是因為家裡窮,沒錢上學。後來,他跟一個親戚學認字,才有了看書的能力。

匡衡買不起書,只好借書來讀。那個時候,書是非常貴重的,有書的人不肯輕易借給別人。匡衡就在農忙的時節,給有錢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錢,只求人家借書給他看。

過了幾年,匡衡長大了,成了家裡的主要勞動力。他一天到晚在地裡幹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時候,才有工夫看一點書,所以一卷書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夠讀完。匡衡很著急,心裡想:

白天種莊稼,沒有時間看書,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時間來看書。可是匡衡家裡很窮,買不起點燈的油,怎麼辦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讀過的書。揹著揹著,突然看到東邊的牆壁上透過來一線亮光。他嚯地站起來,走到牆壁邊一看,啊!

原來從壁縫裡透過來的是鄰居的燈光。於是,匡衡想了一個辦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牆縫挖大了一些。

這樣,透過來的光亮也大了,他就湊著透進來的燈光,讀起書來。

匡衡就是這樣刻苦地學習,後來成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

3.   【成語】韋編三絕,wéi biān sān jué

編連竹簡的皮繩斷了三次。比喻讀書勤奮。

春秋時的書,主要是以竹子為材料製造的,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籤,稱為竹「簡」,用火烘乾後在上面寫字。竹簡有一定的長度和寬度,一根竹簡只能寫一行字,多則幾十個,少則**個。一部書要用許多竹簡,這些竹簡必須用牢固的繩子之類的東西編連起來才能閱讀。

像《易》這樣的書,當然是由許許多多竹簡編連起來的,因此有相當的重量。

孔丘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讀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內容。不久又讀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點。接著,他又讀第三遍,對其中的精神、實質有了透徹的理解。

在這以後,為了深入研究這部書,又為了給**講解,他不知翻閱了多少遍。這樣讀夾讀去,把串連竹簡的牛皮帶子也給磨斷了幾次,不得不多次換上新的再使用。

即使讀到了這樣的地步,孔子還謙虛他說:「假如讓我多活幾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與質了。」

2樓:輕舟淺渡

三顧茅廬: 漢末劉備三次誠訪諸葛亮出山輔佐的故事。此後傳為佳話,漸成典故,載《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出師表》。現在常用來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拜訪有專長的賢人。

3樓:圖書校對找茬

1、作繭自縛(zuò jiǎn zì fù):原意是蠶吐絲作繭,把自己裹在裡面,然後從蟲到蛾。比喻做了某件事,結果使自己受困。

也比喻自己給自己找麻煩。出自 唐·白居易《江州赴忠州至江陵已來舟中示舍弟五十韻》。

【故事】: 從前有一副拆字對聯,上聯為:「鴻為江邊鳥」,下聯是「蠶是天下蟲」。

天蟲湊成蠶字。蠶是小青蟲,胖胖的身體,整天埋頭吃桑葉,過一個月左右蠶就作繭自縛其中,再經過一個月左右就化成飛蛾,人們藉以指使自己受困。

2、葉公好龍(shè【yè】 gōng hào lóng):比喻自稱愛好某種事物,實際上並不是真正愛好,甚至是懼怕、反感。出自 漢·劉向《新序·雜事》。

成語故事:葉公子高好龍,鉤以寫龍,鑿以寫龍,屋室雕文以寫龍。於是天龍聞而下之,窺頭於牖,施尾於堂。

葉公見之,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色無主。是葉公非好龍也,好夫似龍而非龍者也。

3、緣木求魚:緣木,爬樹。爬到樹上去找魚。比喻方向或辦法不對頭,不可能達到目的。出處《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

成語故事:

「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孟子·梁惠王章句上》[2]

原文曰:「王之所大欲可得聞與?」

緣木求魚典故漫畫

王笑而不言。

曰:「為肥甘不足於口與?輕暖不足於體與?抑為采色⑴不足視於目與?聲音不足聽於耳與?便嬖⑵不足使令於前與?王之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豈為是哉?」

曰:「否。吾不為是也。」

曰:「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闢⑶土地,朝⑷秦楚,蒞⑸中國而撫四夷也。以若所為,求若所欲⑹,猶緣木而求魚也。」

王曰:「若是其甚與?」

曰:「殆⑺有甚焉。緣木求魚,雖不得魚,無後災。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盡心力而為之,後必有災。」

曰:「可得聞與?」

曰:「鄒⑻人與楚⑼人戰,則王以為孰勝?」

曰:「楚人勝。」

曰:「然則小固不可以敵大,寡固不可以敵眾,弱固不可以敵強。海內之地方千里者九,齊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異於鄒敵楚哉?盍⑽亦反其本矣。

「今王發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於王之朝,耕者皆欲耕於王之野,商賈皆欲藏於王之市,行旅皆欲出於王之塗⑾,天下之慾疾其君者皆欲赴愬⑿於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4樓:赫連妭

①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鷸蚌相爭」是戰國時謀士蘇代遊說趙惠王時所講的一則寓言故事。當時趙王想要攻打燕國,蘇代替燕王跟趙王說趙國和燕國爭戰不休,不過是「鷸蚌相爭」而已,必定讓秦國得「漁翁之利」。今天這篇寓言告訴人們,在錯綜複雜的矛盾鬥爭中,要警惕真正的敵人。

典故:趙且伐燕,蘇代為燕謂惠王曰:「今者臣來,過易水。

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蚌亦謂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並禽之。

今趙且伐燕,燕趙久相支,以弊大眾,臣恐強秦之為漁夫也。故願王之熟計之也!」惠王曰:

「善。」乃止。(《戰國策》)

翻譯:趙國將要出戰燕國,蘇代為燕國對惠王說:「今天我來,路過了易水,看見一隻河蚌正從水裡出來晒太陽,一隻鷸飛來啄它的肉,河蚌馬上閉攏,夾住了鷸的嘴。

鷸說:『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會幹死你。』河蚌也對鷸說:

『今天你的嘴不取,明天你的嘴不取,就會餓死你。』兩個不肯互相放棄,結果一個漁夫把它們倆一起捉走了。現在趙國將要攻打燕國,燕趙如果長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會疲憊不堪,我擔心強大的秦國就要成為那不勞而獲的漁翁了。

所以我希望大王認真考慮出兵之事。」趙惠文王說:「好吧。

」於是停止出兵攻打燕國。

②邯鄲學步

比喻一味地模仿別人,不僅學不到本事,反而把原來的本事也丟了。

故事講的是,一燕國人聽說古都邯鄲人走姿很漂亮,便來到邯鄲學習邯鄲人走路。未得其能,又忘記自己的走姿,最後爬著回到了燕國。(見成語故事:

版本二)」李白詩曰: 壽陵失本步,笑煞邯鄲人。

典故:【出自】《莊子·秋水》:「且子獨不聞夫壽陵餘子之學行於邯鄲與?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歸耳。」[1] 」李白詩曰:壽陵失本步,笑煞邯鄲人。

③從容不迫

從容:不慌不忙,鎮靜;不迫:不急促。形容態度鎮靜,不慌不忙,從容鎮定。

典故:戰國時期哲學家莊子的思想集道家思想之大成.莊子對名利非常淡泊,卻喜好沉思,對各種事物都有自已獨到的見解。一天,莊子和好友惠子同去濠水邊遊玩,只見不流緩緩,清澈見底,石縫之上,魚兒悠閒地擺動著美麗的尾鰭。

莊子不由地讚歎說:你看這些魚兒出遊從容,在水裡多麼快樂啊!惠子說:

你不是魚,怎麼知道魚的快樂呢?莊子反問道:你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曉得魚的快樂呢?

惠子說:我不是你,不知道你的內心可你也不是魚,怎能知道魚的快樂呢?莊子回答說:

因為我到了濠水橋上,看見魚兒在從容不迫、自由自在地遊,所以覺得魚很快樂。這時風在吹,鳥在飛,水在流,莊子和惠子在辯論著,小魚兒依然在從容不迫地悠遊。人如果想和魚兒一樣自由快樂,從容不迫,就需要身體和心理都健康,這就需要我們培養健康的身心

三個成語的意思,,最好有典故,一百多字左右,

5樓:陳夏彤盧博

三顧茅廬:

漢末劉備三次誠訪諸葛亮出山輔佐的故事。此後傳為佳話,漸成典故,載《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出師表》。現在常用來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拜訪有專長的賢人。

成語故事60個(簡短些,100字左右)

給我20個成語典故大全故事,每個典故大約100字

6樓:janice四字令

我想對你說,多找朋友聊聊....至少應該可以平靜許多吧.!.謝謝你看完這段文字^^

求關於分寸的成語,最好有適可而止的意思

遵紀守法 遵守紀律和法律,依照規定行動,不違背.不越雷池 比喻不敢超越一定的範圍和界限。同 不敢越雷池一步 規行矩步 規 矩 圓規和角尺,引伸為準則 步 用腳走。指嚴格按照規矩辦事,毫不苟且。也指辦事死板,不靈活。循規蹈矩 循 循 蹈 遵循,依照。規 矩是定方圓的標準工具,借指行為的準則。原指遵守規...

求幾個好的成語,表面意思好,內涵要好,典故要好,急用謝謝

南柯一夢 一枕黃粱 上兵伐謀 汗牛充棟 懸樑刺股 胸有成竹 草木皆兵 聞雞起舞 望洋興嘆 望梅止渴 門庭若市 請君入甕 如火如荼 洛陽紙貴 南柯一夢 抱薪救火 按圖索驥 烏飛兔走 陽春白雪 扶搖而上 平步青雲 鬼神莫測 大智若愚 上兵伐謀 百戰不殆 氣勢 相關成語 筆走龍蛇 飆發電舉 波瀾壯闊 叱嗟...

出神入化成語典故,和出神入化一個意思的成語有什麼

拼音 ch sh n r hu 典故 我不曾出聲,他連忙答應。金聖嘆 真正出神入化之筆 元 王實甫 西廂記 第二本第二折 釋義 神 化 指神妙的境域。極其高超的境界。形容文學藝術達到極高的成就。用法 作謂語 定語 狀語 形容文藝或技藝高超 近義詞 爐火純青 反義詞 平淡無奇 成語造句 她說一口完全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