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聯軍為什麼要火燒圓明園

2021-05-23 01:35:04 字數 1065 閱讀 7945

1樓:匿名使用者

圓明園原是滿清的皇家林園,有「萬園之園」之稱,在2023年第二次鴉片戰爭時被英法聯軍縱火焚燬,現在僅剩殘破的遺址。圓明園為什麼會被燒?歷來有兩大說法:

一是在反映英法兩國一向的野蠻侵略,然後以放火滅跡來掩蓋他們在園中的劫掠(中國的說法);一是說在停火談判時,清廷將英法的39名談判人員悉數羈押於圓明園,並將其中26人折磨致死,英法聯軍遂火燒圓明園做為報復(英法兩國的說法)。

英法聯軍如土匪般劫掠圓明園中的文物珍寶是事實,清廷不顧外交禮儀竟然羈押對方的談判代表,而且將人折磨致死也是事實,但什麼是圓明園被燒的「主因」,那就要看你是「我們」還是「他們」?如果你是中國人,但卻認為圓明園被燒主要是「咎由自取」,也就是偏向英法兩國的說法,那你很可能會引起很多中國同胞「同仇敵愾」的怒聲指責,罵你是「洋奴」、「數典忘祖」。

多數人對己群與他群似乎有著與生俱來的好惡傾向。實驗顯示,將「我們」與「他們」這兩個語彙和一些無意義的字彙配對,在眼前快速閃過,然後問受測者對那些無意義字彙的感覺,結果顯示,和「我們」配對的無意義字彙讓人感覺較「愉快」,而和「他們」配對的字彙,則讓人感覺較「不愉快」,這表示我們在思考己群與他群問題時,有很濃的情緒色彩。

對於同樣的行為,「我們」和「他們」會有不同的解釋。監獄裡的實驗顯示,對「罪犯為什麼作奸犯科?」這個問題,輔導員認為先天因素(本性)要大於後天因素,而罪犯則認為後天因素要大於先天因素,不同的看法其實是為了讓「我們」自己覺得愉快。

「我們」的壓力會更助長這種傾向,另一個實驗顯示,要某大學的學生評估自己學校和另一所競爭性大學學生的優缺點,大部分的人固然會高估同校學生的優點與他校學生的缺點,但如果告訴受測者他的評估將在校內具名公佈時,那麼在想獲得己群認同的壓力下,他會將他校學生品評得更不堪。

「圓明園為什麼會被燒?」你的答案也許只是在反映當己群和他**生衝突時,你的情緒和思維受人性影響的程度而已,認識到這點,才能使你不再受它們的肆虐。

2樓:嗲了個貓咪

英法聯盟不僅在圓明園中搶走很多中國的奇珍異寶,還一場大火燒掉了整個圓明園。英法聯盟這樣做不僅是因為他們個人**的心理,還有就是圓明園裡還有許多他們拿不走的珍寶,他們當然不希望再留下任何一樣東西給中國,所以就一把火燒了整個圓明園。

英法聯軍為什麼要火燒圓明園,難道咸豐皇帝不管嗎?這是怎樣的歷史

一件中國人都知道並引以為恥的事情,那就是火燒圓明園。我從初中歷史課本上所學到的史實是,1858年,英法聯軍的海軍摧毀了大沽口炮臺並攻陷天津,從而一馬平川地兵臨北京城下。當時的清 派僧格林沁與英方的談判代表巴夏禮進行交涉,結果談判破裂,清 扣留了巴夏禮等人。於是英法聯軍攻入了北京,併火燒了圓明園。這裡...

英法聯軍從圓明園搶走了多少珍寶

圓明園盛時文物不少於150萬件 十二生肖銅像不過是圓明園流失文物中的滄海一粟。今天在圓明園遺址公園,人們只能看到半廢的山水和斷壁殘垣,很難想象這裡曾享有 萬園之園 的美譽。盛時的圓明園,有著名景群上百處,清朝數代帝王在 150餘年時間裡精心經營這座集中西建築風格於一體的皇家園林,乾隆皇帝評價圓明園說...

一座舉世文明的圓明園為什麼會遭到英法聯軍的破壞

裡面的寶物多。強盜喜歡,就這個道理 關於圓明園毀滅的事 關於圓明園的資料 圓明園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園林之一。圓明三園面積五千二百餘畝,一百五十餘景。圓明園最初是康熙皇帝賜給皇四子胤禛 即後來的雍正皇帝 的花園。在康熙四十六年即公元1707年時,園已初具規模。同年十一月,康熙皇帝曾親臨圓明園遊賞。雍正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