捨本逐末告訴我們講了什麼意思

2021-05-04 20:41:19 字數 5481 閱讀 5759

1樓:賞心悅目賞金

捨本逐末告訴我們做事不能不抓住主要問題,專顧細枝末節。

準確答案,不會錯的。請記得給分哦!

2樓:匿名使用者

捨本逐末[shě běn zhú mò]:古以農耕為本,工商為末。謂捨棄農耕,從事工商。

拋棄根本,追求枝節。比喻做事不注意根本,而只抓細微末節。拋棄事物根本、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枝節的、次要的部分。

比喻做事不抓住主要的問題,而專顧細枝末節。現多用於指輕重主次顛倒,不會明辨輕重緩急。

【漢語文字】捨本逐末

【詞語解釋】

舍:捨棄

本:原義為樹根,借指事物的根本

逐:追求

末:原義為樹梢,借指事物的末節

拋棄事物根本、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枝節的、次要的部分。比喻做事不抓住主要的問題,而專顧細枝末節。現多用於指輕重主次顛倒,不會明辨輕重緩急。

【成語性質】貶義詞

【成語用法】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定語、狀語。

【近義詞】捨近求遠、貪小失大、本末倒置、捨本求末、南轅北轍

【反義詞】追本求源、追根尋源

【另外寫法】棄本逐末、捨近謀遠

【造句】寫文章只追求形式而不注重內容,那是捨本逐末。

典故:1、戰國·呂不韋《呂氏春秋·上農》:「民捨本而事末則不令,不令則不可以守,不可以戰。民捨本而事末則其產約,其產約則輕遷徙,輕遷徙則國家有患,皆有遠志,無有居心。」

2、《漢書·食貨志下》:「鑄錢採銅,一歲十萬人不耕……棄本逐末,耕者不能半,奸邪不可禁,原起於錢。」

3、《孟子·離婁上》:「道在邇而求諸遠。」《後漢書·臧宮傳》:「捨近謀遠者,勞而無功;舍遠謀近者,逸而有終。」

4.文言文《趙威後問齊使》:「故有捨本而問末者耶?」

「捨本逐末」這條成語,意思是說拋棄根本,追求枝節,比喻做事不注意根本,而只抓細微末節。中國古代以耕讀為國家之本,工商為末,所以「捨本逐末」就是放棄耕讀,從事工商的意思。所以比喻為捨本逐末。

典故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後。書未發,威後問使者曰:「歲亦無恙耶?

民亦無恙耶?王亦無恙耶?」使者不悅,曰:

「臣奉使使威後,今不問王而先問歲與民,豈先賤而後尊貴者乎?」威後曰:「不然。

苟無歲,何以有民?苟無民, 何以有君?故有捨本而問末者耶?

」乃進而問之曰:「齊有處士曰鍾離子,無恙耶?是其為人也,有糧者亦食,無糧者亦食;有衣者亦衣,無衣者亦衣。

是助王養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業也?葉陽子無恙乎?是其為人,哀鰥寡,恤孤獨,振困窮,補不足。

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業也?北宮之女嬰兒子無恙耶?撤其環瑱,至老不嫁,以養父母。

是皆率民而出於孝情者也,胡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用,一女不朝,何以王齊國,子萬民乎?於陵子仲尚存乎?

是其為人也,上不臣於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諸侯,此率民而出於無用者,何為至今不殺?」

譯文齊襄王派遣使者問候趙威後,(使者帶來的)書信還沒有開啟,趙威後對使者說:「今年的收成還好吧?百姓沒有憂患吧?

(你們的)大王身體還好吧?」使者(有點)不開心,說:「臣奉大王之命向太后問好,您不先問我們大王狀況卻打聽收成、百姓的狀況,怎能把低賤者放在前頭,而把尊貴者放在後邊呢?

」趙威後回答說:「不是這樣的。如果沒有收成,百姓憑什麼繁衍生息?

如果沒有百姓,大王又怎能南面稱尊?怎麼有捨去根本先問末節的道理呢?」

她接著又問:「齊有隱士鍾離子,還好吧?他主張有糧食的人讓他們有飯吃,沒糧食的人也讓他們有飯吃;有衣服的給他們衣服,沒有衣服的也給他們衣服,這是在幫助君王養活百姓,齊王為何至今未有重用他?

葉陽子還好吧?他主張憐恤鰥寡孤獨,振濟窮困不足,這是替大王存恤百姓,為何至今還不加以任用?北宮家典故

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後。書未發,威後問使者曰:「歲亦無恙耶?

民亦無恙耶?王亦無恙耶?」使者不悅,曰:

「臣奉使使威後,今不問王而先問歲與民,豈先賤而後尊貴者乎?」威後曰:「不然。

苟無歲,何以有民?苟無民, 何以有君?故有捨本而問末者耶?

」乃進而問之曰:「齊有處士曰鍾離子,無恙耶?是其為人也,有糧者亦食,無糧者亦食;有衣者亦衣,無衣者亦衣。

是助王養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業也?葉陽子無恙乎?是其為人,哀鰥寡,恤孤獨,振困窮,補不足。

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業也?北宮之女嬰兒子無恙耶?撤其環瑱,至老不嫁,以養父母。

是皆率民而出於孝情者也,胡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用,一女不朝,何以王齊國,子萬民乎?於陵子仲尚存乎?

是其為人也,上不臣於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諸侯,此率民而出於無用者,何為至今不殺?」

譯文齊襄王派遣使者問候趙威後,(使者帶來的)書信還沒有開啟,趙威後對使者說:「今年的收成還好吧?百姓沒有憂患吧?

(你們的)大王身體還好吧?」使者(有點)不開心,說:「臣奉大王之命向太后問好,您不先問我們大王狀況卻打聽收成、百姓的狀況,怎能把低賤者放在前頭,而把尊貴者放在後邊呢?

」趙威後回答說:「不是這樣的。如果沒有收成,百姓憑什麼繁衍生息?

如果沒有百姓,大王又怎能南面稱尊?怎麼有捨去根本先問末節的道理呢?」

她接著又問:「齊有隱士鍾離子,還好吧?他主張有糧食的人讓他們有飯吃,沒糧食的人也讓他們有飯吃;有衣服的給他們衣服,沒有衣服的也給他們衣服,這是在幫助君王養活百姓,齊王為何至今未有重用他?

葉陽子還好吧?他主張憐恤鰥寡孤獨,振濟窮困不足,這是替大王存恤百姓,為何至今還不加以任用?北宮家的女兒嬰兒子還好嗎?

她摘去耳環玉飾,至今不嫁,一心奉養雙親,用孝道為百姓作出表率,為何至今未被朝廷褒獎?這樣的兩位隱士不受重用,一位孝女不被接見,齊王怎能治理齊國、撫卹萬民呢?於陵的子仲這個人還活在世上嗎?

他在上對君王不行臣道,在下不能很好地治理家業,又不和諸侯交往,這是在引導百姓朝無所事事的地方走呀!齊王為什麼至今還不處死他呢?」

典故孟子曰:「今有無名之指屈而不信(1),非疾痛害事也,如有能信之者,則不遠秦楚之路,為指之不若人也。指不若人,則知惡之;心不若人,則不知惡。

此之謂不知類(2)也。」 選自《孟子·告子章句上》

譯文孟子說:「當今有個人,他的無名指彎曲而不能伸直,雖然並不疼痛,也不妨礙做事情,但只要有人能使它伸直,就是到秦國、楚國去,也不會嫌遠,為的是無名指不如別人。無名指不如別人,就知道厭惡;心不如別人,卻不知道厭惡。

這叫做不知輕重,捨本逐末。」

典故買櫝還珠

一個楚國人,他有一顆漂亮的珍珠,他打算把這顆珍珠賣出去。為了賣個好價錢,他便動腦筋要將珍珠好好包裝一下,他覺得有了高貴的包裝,那麼珍珠的「身份」就自然會高起來。

這個楚國人找來名貴的木蘭,又請來手藝高超的匠人,為珍珠做了一個盒子(即櫝),用桂椒香料把盒子薰得香氣撲鼻。然後,在盒子的外面精雕細刻了許多好看的花紋,還鑲上漂亮的金屬花邊,看上去,閃閃發亮,實在是一件精緻美觀的工藝品。

這樣,楚人將珍珠小心翼翼地放進盒子裡,拿到市場上去賣。到市場上不久,很多人都圍上來欣賞楚人的盒子。一個鄭國人將盒子拿在手裡看了半天,愛不釋手,終於出**將楚人的盒子買了下來。

鄭人交過錢後,便拿著盒子往回走。可是沒走幾步他又回來了。楚人以為鄭人後悔了要退貨,沒等楚人想完,鄭人已走到楚人跟前。

只見鄭人將開啟的盒子裡的珍珠取出來交給楚人說:「先生,您將一顆珍珠忘放在盒子裡了,我特意回來還珠子的。」於是鄭人將珍珠交給了楚人,然後低著頭一邊欣賞著木盒子,一邊往回走去。

楚人拿著被退回的珍珠,十分尷尬地站在那裡。

他原本以為別人會欣賞他的珍珠,可是沒想到精美的外包裝超過了包裝盒內的價值,以致於「喧賓奪主」,令楚人哭笑不得。

3樓:探索瀚海

捨本逐末:意思是拋棄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節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環節,而只在枝節問題上下功夫。

【拼音】:shě běn zhú mò

【釋義】:舍:捨棄;逐:追求。拋棄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節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環節,而只在枝節問題上下功夫。

【出處】:《漢書·食貨志》:「棄本逐末,耕者不能半,奸邪不可禁,原起於錢。」

【例句】:寫文章只追求形式而不注重內容,那是~。

【近義詞】 捨近求遠, 貪小失大

4樓:匿名使用者

【解釋】:舍:捨棄;逐:追求。拋棄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節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環節,而只在枝節問題上下功夫。

【出自】:《漢書·食貨志》:「棄本逐末,耕者不能半,奸邪不可禁,原起於錢。」

5樓:匿名使用者

戰國時候,有一次齊王派遣使臣到趙國去拜訪趙威後,以示友好。趙威後很熱情地接待來訪的使臣。使臣在獻上齊王準備的禮物後,又呈上一封齊王寫的信。

  趙威後收下了信,並馬上拆開來看。她請使臣坐下,親切地問道:「久未問候,貴國的莊稼長的好嗎?

」使臣一聽,很不高興地說:「我是奉了敝國國君之名前來問候您的,可是您不先問候敝國國君,反倒先問起莊稼,這分明是先賤而後貴。難道說,一個治理萬民的君王,會比不上莊稼和百姓嗎?

」   趙威後聽了並沒有生氣,反倒笑著對使臣說:「這你就錯了!沒有莊稼,如何養活人民?

這不是貴賤之分,而是本末之別啊!難道說要先舍根本,去問那些末節嗎?」   齊國使臣對趙威後的這一番話非常佩服,並且為自己剛才無禮的態度感到慚愧。

  現在,人們用「捨本逐末」來比喻做事抓不住主要問題,而專顧細枝末節。   1、不可讀成shě běn zhuó mò。   2、「逐」不可寫為「琢」。

  3、與「捨近求遠」的區別在於,捨近求遠更重於「近」和「遠」,而捨本逐末在於「本」和「末」。   4、與「貪小失大」和「本末倒置」的區別在於,貪小失大是寫失去了,本末倒置是寫把事物顛倒了,而捨本逐末寫的是捨去根本的,追求末節的。[1]成語故事

典故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後。書未發,威後問使者曰:「歲亦無恙耶?

民亦無恙耶?王亦無恙耶?」使者不說,曰:

「臣奉使使威後,今不問王而先問歲與民,豈先賤而後尊貴者乎?」威後曰:「不然。

苟無歲,何以有民?苟無民, 何以有君?故有捨本而問末者耶?

」   乃進而問之曰:「齊有處士曰鍾離子,無恙耶?是其為人也,有糧者亦食,無糧者亦食;有衣者亦衣,無衣者亦衣。

是助王養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業也?葉陽子無恙乎?是其為人,哀鰥寡,恤孤獨,振困窮,補不足。

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業也?北宮之女嬰兒子無恙耶?撤其環瑱,至老不嫁,以養父母。

是皆率民而出於孝情者也,胡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用,一女不朝,何以王齊國,子萬民乎?於陵子仲尚存乎?

是其為人也,上不臣於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諸侯,此率民而出於無用者,何為至今不殺

或者:戰國時候,有一次齊王派遣使臣到趙國去拜訪趙威後,以示友好。趙威後很熱情地接待來訪的使臣。使臣在獻上齊王準備的禮物後,又呈上一封齊王寫的信。

趙威後收下了信,並馬上拆開來看。她請使臣坐下,親切地問道:「久未問候,貴國的莊稼長的好嗎?

」使臣一聽,很不高興地說:「我是奉了敝國國君之名前來問候您的,可是您不先問候敝國國君,反倒先問起莊稼,這分明是先賤而後貴。難道說,一個治理萬民的君王,會比不上莊稼和百姓嗎?

」趙威後聽了並沒有生氣,反倒笑著對使臣說:「這你就錯了!沒有莊稼,如何養活人民?這不是貴賤之分,而是本末之別啊!難道說要先舍根本,去問那些末節嗎?」

齊國使臣對趙威後的這一番話非常佩服,並且為自己剛才無禮的態度感到慚愧。

現在,人們用「捨本逐末」來比喻做事抓不住主要問題,而專顧細枝末節。

本是指莊稼和百姓 末:君王【本人推薦下面的】

捨本逐末什麼意思, 捨本逐末是什麼意思

捨本逐末 sh b n zh m 解釋 舍 捨棄 逐 追求。拋棄根本的 主要的,而去追求枝節的 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環節,而只在枝節問題上下功夫。出處 漢書 食貨志 棄本逐末,耕者不能半,奸邪不可禁,原起於錢。示例 寫文章只追求形式而不注重內容,那是 解釋 舍 捨棄 逐 追求。拋棄根本的 主要的,而...

捨本逐末是什麼意思

舍 捨棄 逐 追求。拋棄根本的 主要的,而去追求枝節的 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環節,而只在枝節問題上下功夫。望採納 本是樹根,末是樹梢,捨棄了重要的,追求不重要的,沒分清主次,重要性。古以農耕為本,工商為末。謂捨棄農耕,從事工商。拋棄根本,追求枝節。比喻做事不注意根本,而只抓細微末節。拋棄事物根本 主...

《木偶奇遇記》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什麼?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呢?詳

木偶奇遇記 講述了老人皮帕諾把一塊能哭會笑的木頭雕成木偶,並把得到生命的小木偶當成自己的兒子。小木偶一心貪玩,為了看戲不惜賣掉老人用上衣換來的課本。小木偶在木偶戲班獲得好心老闆的五枚金幣,回家路上卻被狐狸和貓騙走金幣還進了監獄.出獄後,又因貪吃他人的葡萄 獸器夾住,被迫成了看家狗。他後悔極了,想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