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做古風體,古風就是古體詩麼?具體是什麼意思?

2021-05-04 21:25:22 字數 5634 閱讀 9598

1樓:匿名使用者

純國產的舊體詩歌演變到近體詩(律句詩,詞,賦)在新文化革命以前,最著名詩書,是三百零五篇的《詩經》,這也是已成定論的最古老中華民族的詩歌專集了,(因此,詩經雅稱『詩三百』原作者不可考,總是以一大幫平民為主吧;由孔聖人當了最後審編工作。

詩經裡的大多詩句都是四字句的,也就順字數叫『四言詩』了。三曹就是繼承了發揚光大了四言詩的最佳文學家族。

《詩經》裡也有一部分詩歌,採取的是長短不一的句子;在詩論上,這種形式就叫「雜言詩」。我想這就開始了最早詞的雛形了。(而詞的別名,也叫『長短句』)雜言詩形式體裁,一直流傳至今。

反到是正統的四言古詩寫作的人是越來越少了,到漢朝就更少了;嫌詞彙有侷限性,詩人變懶了,就多加了一個字;五言詩就這麼著形成了。以後的七言詩的成因;也是如此!人,越來越懶了,連穿衣也越來越少了,懶得『穿』了!

現眼『文』了,就脫『明』了嘛。哈,哈。歪理兒。

嗯,還有醋詞,錯打字應是「楚辭」!反正北人聽南音是軟軟糯糯的聲兒。嘛錯了?就不改!能咋地?

楚辭,(詞,辭,此用意同)其實也是『雜言詩』體。從形式上看,很接近現代的『啊、呀、嘔、之類白話詩,讀不懂那是『年級』的時續所至;不過古楚人尾音,多是『兮』『些』『只』你現代人難懂,也是因「荒廢」了家學底子;大約等於現代的『啊,呀,喂,』之類語氣助詞。請多理解吧,月華才上了四年小學!

所之,文字錯誤頻出,不成個文體,也不能怨俺。

如上所說一堆。就是為後來的《唐詩宋詞》設好了『笑料』。後續文才抖『包袱』,別急。

長短句式詩體,的確`生命力挺強。到如今熱愛長短句「詞」詩體的人,還在不斷的擴大之中!

---->又一塊「豆腐」叫賣啦!新鮮的,還冒熱氣兒呢......

總論:一句話,唐以前的詩歌體裁都是「古風體」。古風詩;古人有地域性兼地方特色的「自由體」詩歌。

2樓:逍遙小帝皇

唐以前的詩歌體裁都是「古風體」。古風詩;古人有地域性兼地方特色的「自由體」詩歌。用高度凝練的語言,形象表達作者豐富情感,集中反映社會生活並具有一定節奏和韻律的文學體裁。

是一種抒情言志的文學體裁。《毛詩-大序》載:「詩者,志之所之也。

在心為志,發言為詩」。南宋嚴羽《滄浪詩話》雲:「詩者,吟詠性情也」。

而只有一種用言語表達的藝術是詩歌。

古風就是古體詩麼?具體是什麼意思?

3樓:幼稚的眼神

古風又稱古

體詩,古風分五言古詩(五古)和七言古詩(七古),它與律詩(又稱版近體詩或今體詩)是權對立的。其與律詩的區別如下:

1、從句數來說,古風每首可以是八句,但不限於八句,而律詩必須為八句;

2、古風句式的平仄用的不是律句,即古風的平仄可不拘,而律詩的平仄有一定格式;

3、從用韻來說,古風不僅可以用平聲韻,還可以用仄聲韻,並且可以換韻;

4、律詩要求對仗,古風用不用對仗句是自由的。如果有的地方用了對仗句,也只是修辭的需要,而不是格律上的要求。

此外,還有一種入律的古風。這種古風基本上用的是律句或一半用律句,而且符合律詩粘對的規則。如劉禹錫的《庭梅詠寄人》(見左)。

古風除五言和七言外,還有一種所謂雜言詩,又稱長短句。雜言詩往往以七言為主,其中夾雜著三字句、五字句,有時候還有四字句,六字句以至十一字句。如李白的《蜀道難》。

這種古風字型是什麼字型

4樓:黑色水銀燈

楷書(有幾個字有點微行楷) 畢竟是現代人寫的,反正不是柳體顏體,第一面剛翻開的時候乍看上去有王羲之蘭亭序的那種風格,算挺英秀的字型,但是單從最後那一面的特寫來看倒也不是很接近,反正就是這樣 等一下請問您問的是那本《晉江》裡的字麼,如果是那個字幕的話就無能為力了,以上。

這種古風字型叫什麼名字?

5樓:芙木

康熙字典體。

現在很多古風排字和桌布都用此類字型,算是現在較為流行的古風字型。

6樓:快樂

怎麼會有人用這種字型呢 不靠譜啊 基本上沒人用的 這個應該是某種漢語字典才會偶爾用的

這個字型是 康熙字典體

什麼是古體詩

7樓:喵喵喵

古體詩是詩歌體裁。一般又叫古風,從詩句的字數看,有所謂四言詩、五言詩和七言詩等。四言是四個字一句,五言是五個字一句,七言是七個字一句。

唐代以後,成為近體詩,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兩類。五言古體詩簡稱五古;七言古體詩簡稱七古,而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

古體詩從《詩經》以來到現代,一直是文人墨客抒發情懷的文學體裁,更是中華傳統詩詞裡的重要組成部分。古體詩除了需要用韻之外,不受格律限制,不講平仄、對拈、對仗,也沒有句數限制。同時用韻寬泛,雖然一首詩中可以平仄通押,且可換韻,但要有一定章法。

擴充套件資料

分類:

1、四言詩

詩體名。全篇每句四字或以四句為主。是我國古代詩歌中最早形成的詩體。春秋以前的詩歌,如《詩經》,大都為四言。漢代以後,格調稍變。自南朝宋齊以後,作者漸少。

2、五言詩

詩體名。由五字句所構成的詩篇。起於漢代。魏晉以後,歷六朝隋唐,大為發展,成為古典詩歌主要形式之一,有五言古詩、五言律詩、五言絕句。

3、六言詩

詩體名。全篇每句六字。相傳始於西漢谷永,一說東方朔已有"六言",其詩均不傳今所見以漢末孔融的六言詩為最早。有古體近體之分。但均不甚流行。

4、七言詩

詩體名。全篇每句七字或以七字為主,當起於漢代民間歌謠。舊說則謂始於《柏梁臺詩》,恐不可信。

魏曹丕《燕歌行》,為現存較早的純粹七言詩。到了唐代,大為發展。有七言古詩、七言律詩、七言絕句。

與五言詩同為古典詩歌的主要形式。

5、雜言詩

詩體名。古體詩的一種,最初出於樂府。詩中句子字數長短間雜,無一定標準,最短僅一字,長句有達

九、十字以上者,以

三、四、

五、七字相間者為多。

8樓:成都萬通技工學校

古詩,是中國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又稱古體詩或古風,指的是產生於唐代以前並和唐代新出現的近體詩(又名今體詩)相對的一種詩歌體裁。其特點是格律限制不太嚴格。

從詩句的字數看,有所謂四言詩、五言詩和七言詩等。四言是四個字一句,五言是五個字一句,七言是七個字一句。唐代以後,成為近體詩,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兩類。

五言古體詩簡稱五古;七言古體詩簡稱七古,而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

擴充套件資料

古體詩的韻。古體詩即可押平聲韻,又可押仄聲韻。在仄聲韻當中,還要區分上、去、入三個聲韻。一般來說不同聲調是不可押韻的。

古詩用韻比較寬,一韻獨用可以,兩個相鄰的韻也可用。一般說上聲和去聲可通韻,平仄不能通韻。古體詩的用韻不是那麼嚴格,到中晚唐和宋代就更放寬了。

律詩是一韻到底的,古體詩卻可以換韻,還可平仄韻交替用。杜甫的《石壕吏》就用了十幾個韻。古體詩的平仄沒有任何規定。

唐、宋以後所謂古風在平仄上是完全自由的。可有些詩人,要讓古體詩和律詩的形式區別開來,故意造成許多拗句,其粘對的形勢更與今體詩相別。

古體詩中的對仗也是自由的。只要求古拙,用字也可隨意。 在古體詩中,還有雜言詩,字數從三言到十一字不等,可隨意變化。

不過還是以七言為主,因此雜言詩也叫七言古詩。見李白的《蜀道難》,高適的《燕歌行》等。

9樓:良長娟玉楠

古體詩,是中國詩的一種。又稱古風。有下列幾種定義

最基本的說法

是指年代古久到作者,詩體等都已不可考的詩詞,一般就稱之為古體詩。最早的古詩據稱為:「斷竹續竹,飛土逐肉」。

較學術的定義

在中國唐朝之前的詩,往往都稱為古體詩,而唐朝之後,就稱為近體詩。它們之間的差別在於古體詩是一種較少拘束的詩體,多半是字數不居的偶數句,不嚴格講究平仄與對仗,也不講究韻腳。

其他定義

有時古體詩又被定義為六朝以前通行的詩體,但這個定義目前比較少用,因讀者往往會不知「六朝」以前是否包括六朝。若明確地說,應是唐朝以前。

唐宋時的詩如果符合學術上定義,多半是字數不拘的偶數句,不講究平仄與對仗,也不講究韻腳,是否能叫古體詩,這一點尚有爭議。

因此古體詩事實上仍有詩體與作者的基本資料,最基本的體裁是五言古詩,以及七言古詩。全部體裁則可分為七種:四言、五言、七言、五七雜言、三七雜言、三五七雜言、錯綜雜言。

此外,樂府通常也歸類為古體詩。

今日中國最廣為人知的古體詩多為五言詩;有《古詩十九首》、《孔雀東南飛》、《陌上桑》、陳子昂之《登幽州臺歌》、曹操之《短歌行》等等。

10樓:第涵易閭達

但是在字數,雜言詩(詩中各句字數有多有少)等、雜言詩等全包括在內。《詩經》中的詩大部分是四言詩,也要講究押韻、句數、押韻、古風、七言詩,以後仍然流行不衰,向來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可以算一種自由體、對仗等方面沒有嚴格的規定,如一句五個字就叫五言、七言詩(簡稱「七古」)。古體詩按言分。

《石壕吏》《歸園田居》和《飲酒》是五古,《夢遊天姥吟留別》是雜言詩。《詩經》是四言詩的代表。一般指唐代產生近體詩以前的沒有嚴密格律限制的詩作。

古體詩是詩,如《碩鼠》。但作為一種詩體。詩的每一句有幾個字稱為幾言。

廣義的分類,把《詩經》、《楚辭》,當然句式要大體整齊、平仄、七言古詩,《琵琶行》是七古,有四言、五言詩(簡稱「五古」)。狹義的僅包括五言。

關於古體詩的範圍和分類、樂府詩及其它的五言詩古體詩也叫古詩參考資料:語文知識手冊

11樓:米米粉兔

古體詩一般又叫古風,這是依照古詩的作法寫的,形式比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縛。 從詩句的字數看,有所謂四言詩、五言詩和七言詩。四言是四個字一句,五言是五個字一句,七言是七個字一句。

唐代以後,四言詩很少見了,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兩類。五言古體詩簡稱五古;七言古體詩簡稱七古;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

古體詩格律自由,不拘對仗、平仄,押韻較寬,篇幅長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體和雜言體。 四言詩,在近體詩中已經不存在了,雖不加「古」字,但不言而喻,就知道是古體詩。《詩經》中收集的上古詩歌以四言詩為主。

兩漢、魏、晉仍有人寫四言詩,曹操的《觀滄海》、陶淵明的《停雲》都是四言詩的典型例子。 五言和七言古體詩作較多,簡稱五古、七古。五古最早產生於漢代。

《古詩十九首》都是五言古詩。漢代以後,寫五言古詩的人很多。南北朝時的詩大都是五言的,唐代及其以後的古體詩中五言的也較多。

而七古的產生可能早於五古。但在唐代以前不如五古多見。到了唐代,七古大量地出現,唐人又稱七古為長句。

雜言詩也是古體詩所獨有的。詩句長短不齊,有一字至十字以上,一般為

三、四、

五、七言相雜,而以七言為主,故習慣上歸入七古一類。《詩經》和漢樂府民歌中雜言詩較多。漢魏以來樂府詩配合**,有歌、行、曲、辭等。

唐人樂府詩多不合樂。唐宋時代的雜言詩形式多種多樣:有七言中雜五言的,如張籍的《行路難》;有七言中雜三言的,如張耒的《牧牛兒》;有七言中雜

三、五言的,如李白的《將進酒》;有七言中雜

二、三、四五言至十言以上的,如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有以

四、六、八言為主雜以

五、七言的,如李白的《蜀道難》。 此外,古絕句在唐時也有作者;都屬古體詩範圍。古體詩在發展過程中與近體詩有互動關係,南北朝後期出現了講求聲律、對偶,但尚未形成完整的格律,介乎古體、近體之間的新體詩。

唐代一部分古詩有律化傾向,乃至古體作品中常融入近體句式。但也有些古詩作者有意識與近體相區別,多用拗句,間或散文化來避律。

求一首古體詩標題《古風》,求一首古體詩標題《古風》

七絕 古風 古風驚豔數千年,平平仄仄仄平平 絕美詩詞記清廉 仄仄平平仄仄平 先祖尚知勤政好,仄仄平平平仄仄 吾今豈可戀貪安。平平仄仄仄平平 注 押新寒韻。一 三 論,可平可仄。古體詩寫作的一些規定 古體詩也稱古風,是相對於格律詩 也稱近體詩或今體詩 而言的一種古典詩體。因為格律詩是唐代興起的一種詩體...

想加個古風群,就是都喜歡古風的那種,最好有幫人取名字的,有人有嗎

古風演繹好麼,宮鬥群。群名上邪九宴。如果來的話追問,我發群號。有的 要加的話追問哦!正在招人中 我要創一個古風群,叫什麼客棧,能吸引別的,只是想不到好名字,大家幫幫忙。比鄰客棧 同盟客棧 春風如意客棧客棧 青衣客棧,青煙客棧,清流客棧,大同客棧,萬福客棧,等等。西風客棧 取自古道西風瘦馬 紅塵客棧....

為什麼現在聽古風歌曲的人很少?我感覺古風歌曲曲調舒緩 歌詞有韻味,這比那些低俗的二流子歌曲好多了

從傳播時間上來說,古風歌曲大概是從二十一世紀剛開始發展的吧,以前或許有,但沒形成影響和規模,直到近幾年活動才比較多,粉絲也增加了不少,而大陸 港臺 歐美流行歌曲,都已經發展了那麼好久了,知道的人當然比較多。從傳播途徑上來說,古風歌曲現在依然是通過網路傳播的,即便董貞以古風女歌手的身份參加了中國好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