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姓的起源,孫姓的起源及祖先是誰

2021-05-27 05:35:48 字數 4794 閱讀 5479

1樓:買臨

孫孫起源於 衛輝市

分佈:河南、山東、臺灣、安徽、黑龍江、河北、遼寧、江蘇、吉林

一 孫姓主要由五大**組成:姬姓、羋姓、媯姓、子姓和外姓的改姓。

第一支出自姬姓。公元前2023年周武王滅商,封其同母弟姬封於康,侯爵,史稱康叔。周武王死後,周成王年幼,三監聯合殷王武庚叛亂,為周武王四弟周公旦所平定。

康叔因出兵平武庚之亂有功,封為懷侯。周成王以康叔為司寇,賜衛之寶祭器,欲移康叔於衛。康叔死後,周成王正式封康叔之孫考伯於衛,侯爵,古城在今河南北部淇縣東北朝歌城,故史稱康叔為衛康叔,乃追稱之名。

春秋初,衛武公佐周伐西戎有功,被周平王賜為公爵。衛武公之子公子惠孫,惠孫之孫武仲乙,武仲家族以祖父之字為氏。這支姬姓孫氏至少有2 700多年的歷史。

第二支源出羋姓。春秋初,楚王蚣冒之孫?賈,?

賈之子?艾臘,也稱孫叔敖,孫叔為其字,出任楚莊王的令尹,其子孫以其字為氏。孫叔敖居於期思,即今河南淮濱東南。

這支羋姓孫氏也有2 600年的歷史。

第三支系自媯姓。公元前2023年周滅商,周武王封商均的直系後裔媯滿於陳。公元前672年,陳厲公之子陳完逃奔齊國,改陳氏為田氏。

齊景公(公元前547一前490年在位)時,陳完五世孫田桓子,即齊大夫田無宇,其子田書因伐莒有功,齊景公封田書於樂安,古城在今山東惠民,並賜姓孫氏。這支媯姓孫氏也有2 500多年的歷史。

第四支血緣子姓。商朝末,朝綱混亂,紂王昏淫,紂王叔父比干,商之賢臣,因直諫而被殺,子孫避難改姓,其中一支以本為王族子孫之故,遂姓孫氏。這支子姓孫氏也有3000多年的歷史。

第五支來自外姓和少數民族的改姓。其他姓改孫姓的最主要的事件有:戰國名士荀子的後裔在西漢時為避漢宣帝名諱,改為孫姓;西漢滕公夏侯嬰之曾孫夏侯頗,隨外祖父姓而改姓孫;三國時孫堅部將俞河改姓孫。

少數民族使用孫姓主要有:唐朝契丹人孫姓;清朝滿洲八旗姓孫佳氏全族改孫姓。這些外族與漢族長期混居後多數被同化成漢族孫姓。

孫姓自商末周初立姓之後,一直活躍在河南和山東一帶。春秋初,姬姓孫氏一直世襲衛國的上卿,權傾一國,孫姓在河南地區發展很快,到春秋末,孫氏在衛國失寵,北遷晉國。發源在山東的媯姓孫氏發展得蓬蓬勃勃,尤其在戰國時期出了一位赫赫有名的軍事家孫武,其子孫明因父功而封富春侯,封地在今浙江富陽,形成了孫氏的南方著名郡望吳郡。

秦漢以後,媯姓孫氏成了全國孫姓的主力,由山東向四周拓展,西進山西太原,南達浙江南部,向西南達到湖北。三國時,孫堅父子在江南建立了吳國,孫氏的發展達到了頂峰。在魏晉南北朝時,北方、中原和江南的孫氏都得到了迅速發展,出現一批孫氏名家大族。

到了唐宋時期,孫姓已遍佈於大江南北、五湖四海。在宋朝形成的"百家姓"中,第一句就是趙錢孫李,可見孫姓的社會地位和影響。明末清初,孫姓也進入了臺灣。

當代孫姓的人口已達1 848萬,為全國第十二位大姓,大約佔全國人口的1.54。從明朝至今600年中孫姓人口由119萬激增到1 848萬,增長了近16倍。明朝的平均人口接近9 300萬,當代的人口按12億計,人口增長了13倍。

孫姓人口的增加速度高於全國人口的增加速度。這1 000年中孫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v"形態勢。在全國的分佈目前主要集中於山東、河南兩省,大約佔孫姓總人口的28;其次分佈於安徽、黑龍江、河北、遼寧、江蘇、吉林,這六省又集中了42。

山東為當代孫姓第一大省,居住了孫姓總人口的16.9,佔省總人口的3.3。佔省人口比率最高的省份是黑龍江(3.5)和吉林(3.4)。以長江為分水嶺,孫姓顯示了北多南少的分佈格局,形成了華東沿海省份連線東北三省的孫姓分佈帶。

在最近的600年期間,孫姓人口流動的程度和方向與宋、元、明期間有了很大的區別,其特點是由東南部向華中、華北強勁地回遷,同時,出現了黃河下游的孫姓人群向東北地區的大量移民。

二 孫氏祖先文王 歷代事蹟輝煌

孫姓在歷史上,一直就是一個了不起的姓氏,歷代的偉人名士輩出。

這個著名的姓氏,根據《姓纂》的記載,其最早的祖先是周文王。周朝是一個實行封建制度的社會,周文王的第8個兒子康叔,就被封於衛。傳到衛武公的時候,武公的兒子惠孫做了衛國的上卿,惠孫的這一支,主拿孫字當作了他們的姓氏。

當時的衛國,就是現在山西太原一帶。《姓纂》的這一段考據,已被後世所共認——孫姓的祖先可以遠溯到3000多年前的周文王。

不過,到了漢唐之際,卻又有人提出了許多不同的說法:

《唐宰相世系表》寫道:「又出畢姓,孫叔敖後,又齊陳無宇之子書,伐莒有功,景公賜姓孫,食採於樂安,子孫因亂奔吳,孫武為吳將,其後也。」

《漢孫根碑》說:「先出自殷比干。」

《漢書》:「夏侯嬰為滕令奉軍,號滕公,其曾孫頗尚主,主隨外家姓號公主,故公子孫又為孫氏。」

《漢書》:「荀卿避漢宣帝諱改孫氏。」

以上的這些說法,說明了三點:

第一,孫氏姓源,後世仍不敢真正確定,所以才有源於比干,孫叔敖等不同的說法。

第二,由於各種因素,或因功賜姓、或隨外家改姓,或避帝諱,曾有多人放棄原來的姓氏,改以孫為姓,而使孫姓日益增多。

第三,現在姓孫的人,有一部分在血緣上很可能是陳、荀、夏、侯等姓的後代。

歷來對於孫氏姓源的考據,既然是如此的眾說紛紜,現在孫姓之人想要追溯血緣上的正確出處,也就較為費事了。

在歷史上不計其數的孫姓名人中,孫陽可能要算是最早在史書上出現的一位。孫陽這個名稱,大家也許比較陌生,但是如果提起「伯樂」,大家一定熟悉萬分了。孫陽是春秋秦穆公時的人,伯樂是他的字,以善於相馬聞名,後世也就以「伯樂」兩個字來表示一個人的知人之明瞭。

其次,便是鼎鼎大名,被全世界軍事學家奉為軍學泰斗的孫武了,他所著的《兵法十三篇》,一直到今天,都被奉為軍事上的最高法則。孫武的後代,也出了一位以兵法見長的著名人物——孫臏。

翻開《尚友錄》上歷代孫姓名人的事蹟,卻沒有一位是可以比得上孫中山先生的,他對國家民族的貢獻,每一箇中國人都深銘五內。大家都公認他的豐功偉績,在中國過去的歷史中,無人能及。孫姓人的傑出與卓越,真是在他的身上登峰造極了。

2樓:局揚譚雪曼

1出自上古八大姓之一的姬姓,是周文王姬昌的後代2源於春秋時期,楚國令尹孫叔敖的後裔。

3出自媯姓,是帝舜的後代。

4出自複姓侯氏。

5出自田氏。

6出自子姓

7出自他族改姓。

3樓:姒迎寧寒鬆

1自古八姓姬姓周文王姬昌代

2源於春秋期楚令尹孫叔敖裔

3自媯姓帝舜代

4自複姓侯氏

5自田氏

6自姓7自族改姓

孫姓的起源及祖先是誰

4樓:牙牙的弟弟

孫姓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據史書記載,主要源自姬 姓、媯姓和姚姓、羋姓及少數民族改姓等,最早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周文王與陳胡公,春秋時期衛國的孫乙與齊國的孫書為得姓始祖。孫乙是姬姓孫氏的得姓始祖,孫書是媯姓孫氏的得姓始祖。

一、起源

1、源於子姓

商朝末,紂王叔父比干,商之賢臣,因直諫而被殺,子孫避難改姓,其中一支以本為王族子孫之故,遂姓孫氏。

2、源於姬姓

公元前2023年,周公姬旦封康叔於衛(今河南淇縣),建立衛國。春秋時,他的八世孫姬和因為攻滅西戎有功,被周平王賜為公爵,史稱衛武公。

衛武公有一個兒子名叫惠孫,惠孫的孫子名乙,字武仲,又叫武仲乙,把祖父惠孫的字作為姓氏,姓孫。因此武仲乙又稱孫乙,他的後代就以孫為姓。

3、源於媯姓和姚姓

舜因生在姚墟,其後子孫即以地為氏,稱為姚氏。舜在當帝之前,四嶽(四方部族首領)曾向帝堯推薦過舜,堯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嫁給他,讓他們居住在媯河邊。他們的子孫有留在媯河邊居住的,便以媯為姓。

公元前2023年,周滅商,周武王封舜帝的直系後裔媯滿於陳國。公元前672年,陳厲公媯躍之子陳完逃奔齊國,改陳氏為田氏。

齊景公時,陳完四世孫是須無,須無孫田桓子,即齊大夫田無宇,其子田書因伐莒有功,齊景公封田書於樂安,古城在今山東 惠民縣,並賜姓孫氏。

4、源於羋姓

春秋初,楚王蚣冒之孫蒍賈,蒍賈之子蒍艾臘,也稱孫叔敖,孫叔為其字,出任楚莊王的令尹,其子孫以其字為氏。

5、源於荀姓

漢朝時,因漢皇室成員劉詢當了皇帝,即漢宣帝,為了要避「詢」音之諱,他下令荀姓子孫不得再姓荀,一律改為孫氏,並將戰國時代的荀卿都改為孫卿。由是荀姓也成為漢朝「孫」姓支脈的一個源頭。

6、源於冒姓

屬於因故改姓為氏。夏侯嬰,與劉邦是少時朋友,夏侯嬰做過「滕令奉車」官職。等到其曾孫夏侯頗娶公主為妻,該公主隨母親外家的姓,稱「孫公主」,這使夏侯頗的子女也跟隨母親外家的姓為孫。

二、得姓始祖

1、孫書

孫書,媯滿-----田完後裔,出生於齊,為齊桓子無宇次子。昭公十九年(公元前521年)因伐莒有功,齊景公封樂安,賜姓孫氏,成為媯姓孫氏之受姓始祖。

今孫氏樂安堂、富春堂、兵法堂、映雪堂等皆為其後裔。該支在孫氏最主要的三大支、五小支中人口最為鼎盛,主要分佈在山東、浙江、安徽、江蘇、上海、東三省、湖南、福建、江西、山西、河南、河北、廣東等地。

兵聖孫武、吳主孫權、國父中山先生等皆為其裔。而這其中最為主要的一支則為後魏孫方嗣八世孫、唐末新安伯金吾上將軍孫萬登由山東北遷安徽一支,其人口繁衍幾涵蓋全國,總人口超過孫氏各支子孫,而孫萬登也因其子孫鼎盛而名動古今,成為孫書後裔中的姣姣者。

孫書在軍事理論上頗有建樹,雖有著作卻沒有留傳,但年過八旬仍能掛帥出征。其孫長卿武子之所以成為一代兵聖,家學淵源也是重要因素。

2、孫乙

武仲乙是姬姓孫氏的得姓始祖,公元前2023年周武王滅商,封其同母弟姬封於康,侯爵,史稱康叔。周武王逝世後,周成王年幼,三監聯合殷王武庚叛亂,為周武王四弟周公旦所平定。

康叔因出兵平武庚之亂有功,封為懷侯。周成王以康叔為司寇,賜衛寶祭器,欲移康叔於衛國。康叔逝世後,周成王正式封康叔之孫考伯於衛,侯爵,古城在今河南北部淇縣東北朝歌城,故史稱康叔為衛康叔,乃追稱之名。

春秋初期,衛武公佐周伐西戎有功,被周平王賜為公爵。衛武公之子公子惠孫,惠孫之孫武仲乙,武仲家族以祖父之字為氏。這支姬姓孫氏至少有二千七百多年的歷史。

這是先秦時期孫氏**的最主要一支。

黎姓的起源是什麼,黎氏的祖先是誰?

是不是出自九黎的後裔 黎氏的祖先是誰?豐舒。豐舒系商湯後裔。商時有諸侯國 黎國,商末,西伯姬昌攻滅黎國,武王克商後,大封天下,封成湯後裔於黎國,賜為侯爵,其後有黎侯豐舒。豐舒之後,子孫有以國為氏者,稱黎氏,尊豐舒為得姓始祖。商時有諸侯國黎國,一個在今山西長治縣西南,商末被周文王所滅 另一個在今山東鄆...

江姓氏的起源,江姓起源於哪位祖先

源於姬姓,為翁氏所分,屬於長者賜姓為氏。西周初年,昭王餓支庶子孫受封於翁山 今浙江省定海縣東,一說在今廣東省翁源縣東 後以邑名 翁 為氏。宋初,有福建泉州人翁乾度生有6個兒子,分姓洪 江 翁 方 龔 汪6姓。其中次子處恭,分姓江,其子孫也姓江。正根始祖 江元仲,名恩成,字元仲,為伯益之三子,侍夏帝啟...

胡姓的祖先是誰

是胡公滿 媯滿 陳胡公 胡氏的姓源可以追溯到上古聖君虞舜的後裔媯滿。媯滿是虞舜的第三十三代孫。媯滿死後諡號胡公,後人以諡為氏為胡氏。在2007年全國姓氏人口排名第13位,分佈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1.31 為中國人口超過1 的十九個大姓之一。舜帝后裔媯滿早年被封於胡 今河南省柘城縣胡襄鎮 稱 胡公 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