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歷史上中國與國外的科學技術交流

2021-05-05 19:06:56 字數 4673 閱讀 7623

1樓:匿名使用者

整整600年前,從雲南晉寧走出來的偉大航海家鄭和,統率由上百艘大船組成的舉世無雙的龐大船隊,從南京龍江關下水,經江蘇太倉劉家港揚帆出海,取道福建長樂港放洋,開始了28年內七下西洋、泛海九萬里的偉大海上和平之旅。從此,南京、太倉、長樂和晉寧等名字,就和人類歷史上規模空前的大航海活動連在了一起。

這些紀念地,承載著歷史榮光,昭示著未來夢想。本報從今天起,刊發本報記者採寫的「踏訪鄭和下西洋紀念地」系列專稿,向讀者介紹600年前和平之旅留下的寶貴遺蹟及其

對我們的諸多啟示。

———asl0005

盛夏時節,記者穿梭於古城南京的大街小巷,尋訪著偉大航海家鄭和留下的歷史足跡。作為七次下西洋的決策地、大本營,600年前鄭和從這裡走向了大海,走向了世界。今天,拂去歷史的煙塵,昔日的輝煌壯舉彷彿又浮現在眼前……

鄭和公園是鄭和府邸遺址,600年前,鄭和在這裡籌劃了龐大的下西洋計劃,如今,所有籌備工作的細節都成了不解之謎

鄭和公園大門口,紅色的倒計時牌———紀念鄭和下西洋600週年,在墨綠松柏的映襯下,顯得格外醒目。一群遊客正爭先恐後站在倒計時牌旁合影留念,自豪之情溢於言表。

位於南京馬府街的鄭和公園,是鄭和府邸遺址。據《龍江縣誌》記載,這裡以前光房屋就有72間之多,可惜毀於戰火。據介紹,南京市前不久剛剛開闢了「鄭和旅遊專線」,各地遊客紛紛慕名而至。

南京是鄭和下西洋的決策地。2023年,明代永樂皇帝為了打通海道、宣揚國威,在京都南京作出了下西洋的重大決策。受命下西洋的鄭和開始在自己的府邸伏案籌劃並組織籌備了龐大的下西洋行動。

從受命到啟航,鄭和只有一年多的籌備時間。準備工作繁雜瑣碎,光是船,就要大大小小造200多艘;要調集、招募的航海人員,就達二萬八千之眾。這些人必須具備各種專門技能,比如掌舵、氣象、禮賓、醫療、文書、翻譯等等。

鄭和是如何解決千頭萬緒的難題呢?今天,這一切成了歷史的謎。

鄭和也許根本不會想到:他所做的一切,拉開了世界「大航海時代」的序幕。可以說,張騫「鑿空」西域,開創了陸上絲綢之路;鄭和七下西洋,則讓中國「海上絲綢之路」延伸到了世界,成為世界航海史上最偉大的創舉之一。

歷史選擇了鄭和,鄭和創造了歷史。在公園西北角的鄭和紀念館,參觀的遊客正在興奮地聽導遊介紹著:比起鄭和2023年的首次航海,哥倫布晚了87年,達·伽馬晚了92年,麥哲倫晚了114年……

「當然,紀念決不僅僅是為了炫耀昔日的輝煌,更重要的是為了國家未來的興盛發展。」江蘇省鄭和研究會馬光汝主任平靜地說,「對於全面開放的當今中國來說,我們需要的是鄭和麵向世界、征服海洋敢為天下先的魄力和他獻身航海的執著精神。」

龍江寶船廠當年開出了舉世無雙的巨大寶船,也從一個側面表明:惟有先進科技的支撐,「鯨舟吼浪」才能變成現實

穿過下關三叉河橋,便到了龍江寶船廠遺址。

一進大門,迎面而來的是遺留下來的長約500多米的造船作塘(船塢)。這裡,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造船廠,鄭和下西洋所用的寶船就在此修造。現存的《龍江船廠志》稱:

「永樂五年取造海運船249只,備使西洋諸國。」

寶船之稱來自「入海取寶」之意。原中國鄭和研究會副會長、南京大學教授潘群說:「造船技術的優劣,是一個國家生產水平的反映。鄭和寶船是世界桅帆船的巔峰標誌。」

作塘旁的寶船廠博物館裡,陳列著寶船微縮模型。寶船到底有多大呢?據《明史》記載,最大的寶船長44丈4尺,寬度為18丈。

如此之大的尺寸,曾引起許多學者的質疑:「當代造如此之大的船隻尚且不易,古代的人能造出來嗎?」而在此出土的兩件鐵慄木船艙構件,長度在10米以上,重量在一噸以上;挖出的鐵錨、銅錨各一隻,都是重約三四百公斤。

它們的尺度和規格印證了史料記載的「體勢巍然,巨與無敵,篷帆錨舵,非二三百人莫能舉動」的規模。著名歷史學家、英國人李約瑟博士在其著作《中國科學技術史》中說:「明代文獻中有關鄭和船隊旗艦的尺度,乍看似乎難以相信,但實際上絲毫不是『奇談』」。

除了寶船,鄭和船隊中還有馬船(快速綜合補給船)、座船(將領軍官乘駕的船)、戰船、水船(儲運淡水)、糧船等。據統計,鄭和七下西洋所使用船隻累計數為1456艘,規模之大,勘稱當時世界之最。

鄭和船隊,幾乎集中了當時在船舶導航方面最為先進和完善的裝置。在航海科技體驗區,導遊用多**做著生動形象的介紹:船隊的航海羅盤製作精巧,指標浮於盛著水的羅盤內,遇風浪顛簸也不易脫落。

羅盤邊緣分為24方向,48指向,每指向為7.5度。在茫茫大海中辨認方向,靠的是「過洋牽星術」,就是靠日月升落辨別方向,靠測星體高低度量遠近。

測量工具是12片牽星板,在太陽升起和落下後的「晨昏朦影」時測量。他們還繪製了當時世界上範圍最大也最先進的航海圖。所有這些先進技術手段,保證了龐大的船隊在茫茫大洋中縱橫馳騁。

時光廊柱、航海體驗臺、寶船部件雕塑的面前,遊客們紛紛親自動手,尋找著「鯨舟吼浪」的感覺。一位參觀的小孩,摸著巨大的鐵錨對媽媽說:「真過癮,我以後也要去航海,像鄭和一樣。」

飽經滄桑的靜海寺、閱江樓見證了昔日的榮與辱,也向我們昭示了一個道理:強大昌盛的中國,必定是開放的中國

中午時分,步入南京獅子山麓的靜海寺。這座古寺是為了紀念鄭和下西洋的成功壯舉而建的。它當年還是一座「西洋寶物展覽館」。

「當年,殿堂內陳列著船隊從海外帶回的象牙、玉石等珍寶;寺院裡到處栽種著鄭和帶回的奇花異木……」在鄭和史料陳列館,記者感受著昔日下西洋帶來的榮耀和輝煌。

這座古寺,見證了榮光,也見證了恥辱。近代中英《南京條約》談判就是在寺廟內舉行的,「蓋香港之割,本據南京條約,而實協議於南京下關之靜海寺也,帝國主義強加於我之不平等條約,即始於此」。如今,寺內設有中英《南京條約》史料陳列館。

它的出口處,青銅所鑄的警世鐘提醒著每一個遊人:不要忘記這段屈辱的歷史。

鄭和研究會的馬光汝主任感慨地說:「600年後重談鄭和,除了自豪,也有遺憾。鄭和下西洋所帶來的睜開眼看世界的勢頭,後來因為種種原因戛然而止。

昔日乘風破浪的寶船再也沒有出過海港,接下來的就是西方殖民者的堅船利炮在中國的領海、內河橫衝直撞。」

靜海寺,用它的鄭和、《南京條約》兩個史料陳列館向世人說明:強大昌盛的中國,必定是開放的中國;落後捱打,必定是閉關鎖國的結果。

離開南京之前,我們登上了瀕臨長江的閱江樓。放眼遠眺,但見浩瀚的長江滾滾東去,江面上大大小小的船隻連綿不斷。閱江樓工作人員介紹說:

當年鄭和龐大的船隊就是從不遠處的下關龍江出水,駛向「去中華絕遠之處」。

閱江樓始建於明太祖朱元璋時期。2023年,毀於戰火的閱江樓重建並對外開放。前不久,這裡舉行了大型記錄片《2023年———鄭和下西洋》的開拍儀式。

在三層大廳正中,裝飾著中國最大的景德鎮巨幅瓷畫———《鄭和下西洋》。畫高12.8米,寬8米,畫面由12個部分組成,色彩斑斕,氣勢磅礴,全景式地描述了1405至2023年間鄭和下西洋這段輝煌歷史。

「看,他手中拿的是海圖而不是寶劍!」指著瓷畫中鄭和的影象,導遊特別強調道:「鄭和下西洋明顯區別於後來西方殖民者的炮艦外交。」

為何化劍為海圖?南京大學教授潘群說:鄭和下西洋不是「耀兵西域」,而是「宣德化而柔遠人」,不掠奪土地,不搶奪他國的財富,傳播先進的科學技術,促進了中外經濟文化交流,這樣共同繁榮、共同進步的「格局」,正是全人類所企求的,也是和平友好外交政策的典範。

江水匆匆而逝,歷史只留下一些殘片來向世人述說著如煙往事。此刻,閱江樓像一位歷經滄桑的老者,注視著腳下這座城市在改革開放中一天天成長。正如詩中所讚美的:

「鄭和當年啟國門,艨艟鼓角氣祥和。六百年後重開放,登樓再聽盛世歌。」

2樓:匿名使用者

漢朝中國絲綢、鐵器、造紙、井渠、養蠶、繅絲等技術,通過海上與路上絲綢之路傳到朝鮮、日本、波斯、大秦等地及各少數民族地區,促進當地物質生活提高,技術進步。

兩漢之際佛教傳入,給中國文化新的元素。

唐朝日本派「譴唐使」學習,回國或進行著名的「大化改新」,推動日本發展。而玄奘、義淨更為中印文化交往作出巨大貢獻。中國繪畫、雕刻、壁畫、思想、**多有佛教色彩。

宋朝指南針為歐洲發現美洲,實現環球航海提供條件。活字印刷為歐洲資本主義宣傳啟蒙思想創造條件。

這些都是東學西漸,明清多以西學東漸。

李贄、黃宗羲、顧炎武等先進思想家思想受西方思想影響。

利瑪竇等西方傳教士將西方的天文、地理、數學等著作介紹給中國,把中國儒家、道家學說介紹到西方。徐光啟等開明士大夫將西方科學技術書籍著作引進,為科學發展注入新的生機。

近代李鴻章的「洋務運動」學習西方先進技術。康有為、梁啟超的「戊戌變法」,學習先進位制度。新文化運動學習西方民主科學思想。這些,不斷引領中國近代化發展

中國與外國交流科技文化的例子

3樓:哦**健健康康

魏晉以來,特別是唐代,由於經濟繁榮,交通發636f7079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431363562達,我國醫學全面發 展併成為亞洲醫學中心。因此國外不斷派來留學生。同時,我國著名僧 人、醫家如法顯、玄奘、義浄、鑑真、宇妥•元丹貢布等,也先後到印 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尼泊爾及日本等國旅行,居住或講學。

到了南北朝,中外醫學的交流就更頻繁、昌盛,後魏時敦煌人士宋雲到西方求法,當時的烏場國在北印度,可證6世紀初,印度已經知道中國早有傑出的名醫。 公元562年,吳人智聰攜明堂圖及醫書前往日本,為鍼灸傳入日本之始。

鑑真是初唐時期精通五明學的高僧,住在揚州的大明寺,他對於醫學和佛教的律宗,都有獨到的研究和極深的造詣。此外對於建築學和美術工藝(如雕塑、繪畫、服飾),以及文學藝術(如書法、語言學)等,都非常精通。

日本留學生打聽到他的成就是多方面的,特別趕到他的住處,先皈依了鑑真,進一步就很恭敬地提出了請求,希望他到日本去傳授醫藥學術和其他的科學技術。

鑑真考慮以後,覺得人家即需要我們做學術上的援助,當然要義不容辭的前往。他親自率領30多名門徒,包括精通各方面學術的人材,由天寶二年啟程,經過6次10年的艱辛,方才到達日本,到日本以後,住在南京(即現在的奈良)。鑑真一行將醫藥學和其他一切學問技術毫無保留地傳授給日本人。

歷史上中國最勤政的皇帝是雍正嗎,中國歷史上最勤政的帝王是朱元璋還是雍正啊

是的,樓下說興 我可以告訴你們,雍正正是因為反對 才處死呂四娘一家人的,興 閉關鎖國都是乾隆乾的 不可以看做了多少年皇帝就是勤政,也不可以看他在位多長時間做了什麼具體貢獻就說是勤政,要看皇帝在自己每天的日常安排表上才知道是不是勤的。對,雍正可以說是整個中國2000多年封建王朝中最勤政的皇帝了。在他1...

歷史上壽命最長的皇帝,中國歷史上壽命最長的皇帝和壽命最短的皇帝是誰。

歷史上壽命最長的皇帝是南越國的國王,叫趙佗。他活了一百多歲呢,壽命真的是太長了。然後裡面說那個啥的基本上是那些年皇帝的那個啥是是生命最長的皇帝,他可能是乾隆皇帝吧,活了89歲,他壽命呢也是比較的長的,那個也是讓人非常意外的,真的就是。歷史上壽命最長的皇帝可能就是康熙了康熙活了80多歲呀嗯再整個目前所...

在中國歷史上的貨幣變化,在中國歷史上的貨幣變化 要圖

貨幣的演變 1 最早的貨幣 天然海貝 2 金屬貨幣 銅仿貝與錢鎛 布 黃帝后期黃河中下游開始充當等價物 3 西周時期的貨幣 天然海貝仍是重要貨幣 金屬貨幣廣泛使用 a銅貝與銅塊 b錢與布在關洛三晉地區正完成向金屬貨幣的轉化 4 春秋時期的貨幣 空首布 流通於關洛三晉地區,周 鄭 晉 衛 主要為平尖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