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講堂三必誦為什麼首選積善之家必有餘慶這句話

2021-05-14 10:38:29 字數 6198 閱讀 8912

1樓:筆有千秋業

道德講堂之意義

道德一詞由來已久。早在兩千多年以前,我國古代的著作中就出現了「道德」這個詞語。「道」表示事物運動變化的規則;「德」表示對「道」認識之後,按照它的規則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處理得當。

從中國儒家的創始人,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開始,千百年來,人們就一直重視道德問題。

道德力量是國家安定、社會和諧、人民幸福的重要因素。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人們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日趨多元化,文化生活和精神需求更加多樣化,誠信缺失、信仰缺乏、道德失範等社會問題不同程度存在。為了主動適應形勢發展變化,大力弘揚中華民族道德力量,我們開設了道德講堂,通過這個載體,讓老百姓有一個地方交流交流,有小矛盾能夠化解化解,用自己的切身感受講一講我們身邊好人的道德故事,這些故事從群眾中來,又到群眾中去,所以更加可親、可敬、可信、可學,從而為社會營造出「積小德為大德,積小善為大善」的良好風氣,不斷提升市民文化素質。

目前我國已進入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關鍵時期,迫切需要以先進道德理念來鞏固人們共同團結奮鬥的思想基礎。建設「道德講堂」就是主動適應社會發展新形勢,搭建思想道德建設新平臺,把思想道德建設的內容專案化、實踐化,以「身邊人講身邊事、身邊人講自己事、身邊事教身邊人」的形式,廣泛普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把勇於創新、奮發向上、誠信友愛的城市品格融入到人們的血液中去,在潛移默化中不斷提升國民文明素質,推動形成「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社會風尚,為深化全國文明城市建設,構建和諧社會奠定強大的思想道德基礎。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這是我們這個千年文明古國所積澱下來的道德古訓,有因必有果,好人必有好報,讓我們共同祝福:厚德善行,吉祥相伴。

什麼是道德講堂

2樓:匿名使用者

顧名思義,道德講堂就是一個引導人們講道德,讓人長好心的地方。崇德向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們全體社會成員的共同精神追求。一個人,只有長好心,才能當好人;只有當好人,才能有好報。

古人講"積善之家必有餘慶",好人自有好報,好人一生平安。我們來到這裡,就是要用道德的力量來激勵自己,用道德的陽光來溫暖心靈,立於德,踐於行,從而做一個文明有禮的中國人。

道德講堂主題為「弘揚社會主義道德文化,爭當新時期『四德』居民」。具體要突出「四個圍繞」,即圍繞「禮儀」主題,推進社會公德建設;圍繞「誠信」主題,推進職業道德建設;圍繞「和睦」主題,推進家庭美德建設;圍繞「友善」主題,推進個人品德建設,開展四個方面的道德教育:

(一)社會公德教育。以「禮儀」為核心開展居民道德知識普及,積極提倡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和遵紀守法等,引導本社群居民親身參與道德實踐,建立崇德尚善的學習和工作環境。

(二)職業道德教育。以「誠信」為核心開展居民職業道德知識普及,崇尚誠實守信、愛崗敬業、辦事公道、熱心服務、奉獻社會的高尚品質。

(三)家庭美德教育。以「和睦」為核心開展居民家庭美德知識普及,大力倡導以「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為主要內容的家庭美德教育,開展多種形式的家庭文化活動,引導社群居民講述身邊的感人故事,身體力行,自覺成為道德的傳播者和踐行者。

(四)個人品德教育。以「友善」為核心開展居民個人品德知識普及,提倡友善互助、正直寬容、明禮守信、熱情誠懇、自強自立的高貴品質,倡導和樹立關愛、善待、寬厚和包容的理念。

3樓:趁早

所謂道德,是指生活在一定歷史條件下的人們,對實踐活動過程中必然產生和形成的人際關係、利益分配、法律制度和思想行為等進行價值判斷、價值追求、價值選擇、價值實現的總和,是人們行為活動的規範或行為的準則,是調整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關係的行為規範的總和.它是一個多要素、多層次、多結構的複雜而龐大的道德系統,覆蓋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各個層次、各個環節.它既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形成的是非、好壞、善惡、美醜、榮辱等觀念,又是社會衡量一個人行為對錯、好壞、善惡、美醜、榮辱的價值標準,實際上界定著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什麼是應該做的,什麼是不應該做的.

道德,從道德精神,作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集中體現,到道德規範,作為直接指揮和支配思想行為的文化指令,具有多方面的社會功能和社會價值.道德在人類社會發展程序中所顯示出的力量和價值,不僅僅是作為一種行為規範,約束和控制人們的思想行為,建立和維護社會秩序;也不僅僅是作為一種良好願望,誘導和激發人們的想象力,憧憬和設計大同世界.道德遠遠比人們通常所理解的內涵要深刻得多,外延要廣泛得多,價值要重大得多.

對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來說,道德是一種理想信念,一種思想境界,一種精神支柱,一種內在力量.道德不完全是「通過主體內心感悟而自覺奉行的行為規範總和」,而是人類社會實踐活動所蘊含、賦予、創造的富有積極、健康、向上意義的精神價值.內心感悟而自覺奉行只是道德規範與其他規範相比所具有的特點和屬性.

人類社會的所有規範都與倫理道德有關,甚至可以說都淵源於人類對倫理道德的理解和闡釋,都貫穿著倫理道德的精神和原則.

4樓:匿名使用者

道德講堂的主要內容是..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

5樓:匿名使用者

「道德講堂」是以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為根本,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為主線,以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為重點,弘揚傳統美德,突出「善誠孝強」四個字,以「身邊人講身邊事,身邊人講自己事,身邊事教育身邊人」為主要形式,學習和傳播凡人善舉,倡導修身律己,引發人們道德自覺,是群眾自我淨化心靈、自我提升的有效平臺。

6樓:大牛二牛

道德開放分類: 中國文學、哲學、教育、道、德

德指內心的情感或者信念,用於人倫,則指人的本性、品德。儒家認為,「德」包括忠、孝、仁、義、溫良、恭敬、謙讓等。

道家則以為所謂天地萬物之自然為「道」,而各種事物所得之自然為「德」。對人而言,便是品德。宋明理學家把「德」稱作是實行某種原則,有所得於心。

德 dé

[道德的含義]

道德是發展先進文化,構**類文明,特別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內容。我們通常講的道德

是指人們行為應遵循的原則和標準。道德的定義可以概括為:道德是一定社會、一定階級向

人們提出的處理個人與個人、個人與社會之間各種關係的一種特殊的行為規範。

這一概念說明,道德是以善惡為標準,調節人們之間和個人與社會之間關係的行為規

範。道德總是揚善抑惡的。道德與法律不同,它是依據社會**、傳統文化和生活習慣來判

斷一個人的品質,主要依靠人們自覺的內心觀念來維持。

道德一詞由來已久。早在兩千多年以前,我國古代的著作中就出現了「道德」這個詞

語。「道」表示事物運動變化的規則;「德」表示對「道」認識之後,按照它的規則把人與人

之間的關係處理得當。從中國儒家的創始人,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開始,千百年來.

人們就一直重視道德問題。

道德是行道積德——實踐真理、發展真理。

真理就是大道。行道,就是創造條件、建立機制、執行和諧發展、大家都贏的客觀規律,創造和諧發展的客觀實際,是運用科學、實踐真理。積德,就是不斷創造和諧發展的客觀實際,是追求真理、發展真理。

行道積德就是道德。

損人利己、損公肥私破壞和諧發展,是不講道德;平等互利、誠信互助實現和諧發展,是一般道德;助人為樂、奉公為樂促進和諧發展,是高尚道德;捨己救人、為公犧牲在行道積德上達到了頂峰,是最高道德。道德的這種階級(等級)差別是客觀存在的事實,高尚道德階級佔統治地位的社會,自然是高度和諧發展的社會。這是和諧道德觀的基本觀點。

行道需要具備三個基本條件:

一、普遍接受大道的理念,明確發展的方向、目標與指導思想,這是精神條件。

二、創造出物質生活條件的基本保證,在經濟上首先要消滅貧窮與壟斷這兩極分化,普遍建立生活的社會保障體系,這是物質條件。

三、建立個體與群體行為的和諧制約與激勵機制,就是建立相應的法律制度與風俗習慣,這是社會執行條件。只有具備了這三個條件,才能普遍執行和諧發展、大家都贏的客觀規律,使社會向高度和諧發展的理想目標靠近。

【釋義】

(一)道德,品行;特指好的品行。參見詞條「道德(一)」。例:品德|公德|德育|德才兼備。

(二)情義;恩惠。例:功德|積德|感恩戴德|《書·盤庚上》 「汝克黜乃心,施實德於民」。

(三)心意;信念。例:同心同德|離心離德。

(四)感德。例:《左傳·成公三年》 「然則德我乎?」

(五)事物的屬性。例:章炳麟《國故論衡·語言緣起說》 「實、德、業三,各不相離。」

(六)德國的簡稱。

(七)姓。

【德高望重】 #dé gāo wàng zhòng 道德高尚,名望很大。多用來稱頌老年人。

〖例句〗李先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者,在教育界、科學界享有很高的聲望。

***************====關於這個字的更多的資訊***************==

「女子無才便是德」是一句封建主義的老話。

今天,當中國以「禮儀之邦」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或在對傳統道德進行繼承光大時,是否也應對這句老話有一番檢視呢?

這句老話所體現的,不僅僅是封建社會對女性的歧視,還包含了父權制文化對男女兩性的雙重價值標準和雙重道德標準,更緊要的,這還是一種封建統治的手段,即將女性的「德」與「無才」緊密聯絡起來,以「德」為由,剝奪女性受教育的權利,將她們置於愚昧無知的境地,從而造成了中國女性上千年間「女憧憧,婦空空」(《大戴禮記·主言》)的狀態,無論是未婚女子還是出嫁婦人,大都不知不識,頭腦空空,懵懵懂懂——以此來確保男權中心主義的統治地位及對女性的壓迫與控制。

「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最早出處已無從考證,但與它涵義相近似的說法有:「哲夫成城,哲婦傾城」、「懿厥哲婦,為梟為鴟」(梟、鴟都是極凶猛的飛禽,喻狠毒)、「亂匪降自天,生自婦人」,皆出於西周的《詩經·瞻卯》。可見,認為男人擁有聰明才智可以成就事業,女人擁有聰明才智則非但不是好事,還是攪亂天下、釀成災難、禍國殃民的根源。

根據《詩經》之中的這些說法可斷定,「女禍論」的觀念也算得上是歷史悠久了。從這一意義上說,為提防、阻止女性變得聰慧,不讓她們有思想、有才能,也就成為鞏固封建統治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政治問題了,因其直接與江山社稷的穩固聯絡在了一起。為不讓「哲婦傾城」,就必須使女性不成為「哲婦」,最關鍵的就是把她們限制在家庭的小圈子裡,使之成天忙碌於家庭事務,不知亦不問世事。

根據記載,漢代女子到了十歲就禁止外出了,要深居閨房,學習執麻、治絲、織紉、制糟醬酒漿等等一大堆「女事」,以練就從事家務勞動所需的基本技術。之後,十五而笄,二十而嫁。可見,這一時代的女子也並非是什麼都沒學,而是按照「男主外、女主內」的角色扮演,使女性「無非無儀,唯酒食是議」,即只讓她們學習掌握家務勞動的技術,而不讓其參與到社會教育體制之中去學習各種文化知識、特別是關於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思想方面的知識。

根據東漢班昭所著《女誡》的記載,女子出嫁之前除了要加緊練習家事技術外,還要進行所謂「女教」,以達到規範女性言行舉止的目的。「女教」的內容為「婦德、婦言、婦容、婦功」四個方面,是封建禮教對女性要求的具體化。所以,「女教」絕非等同於近代中國歷史上出現的「興女學」,「女教」的目的與「興女學」正好相反,它不是為了推進婦女解放,而是為把套在女性脖子上繩索拉得更緊。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女教」在「德、言、容、功」四方面的表述,都是以「不必」這樣的否定形式來進行闡述的:「婦德不必才明絕異」、「婦言不必辯口利辭」、「婦容不必顏色美麗」、「婦功不必工巧過人」。顯然,這些規訓要求女性本來可以做到的也不必、不要去做,即佯裝自己做不到,更無須儘量做到極致、做到最好。

這四個「不必」、特別是「婦德不必才明絕異」,不僅再度與「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說法相互印證,還非常明確要求女子必儘量「裝懵扮傻」——即使聰明過人,心裡明鏡似的,也要表現出木訥、遲鈍、無知、孱弱的樣子,自我壓抑,自輕自賤,保持低於、次於男性的姿態,切不可將自己的聰明伶俐顯露出來。班昭是著名史學家、文學家班彪的女兒,其哥班固也同為著名的史學家。班昭雖為女流,卻得益於家學淵源,文慧超群,曾有公卿大儒馬融之輩向她問業,被《中國婦女史》的作者陳東原譽為「好一個了不得的女子」。

想必作為學問家的班昭本人,是完全清楚有多少男人的學問其實是在自己之下的,也知道有多少女子其實十分聰慧。然而,無奈受制於封建禮教倫常,班昭不但遵從三綱五常,還應邀進後宮給嬪妃們講解婦德,並運用自己的文思,將原本散漫浮泛的男尊女卑封建禮教系統化,編撰而成《女誡》。此書與《烈女傳》、《女訓》等著作一起,成了封建時代進行「女教」的範本,也成為牢牢套在中國女性脖子上的千年枷鎖。

由女性來做束縛女性的事,嗚呼哀哉!

為使「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思想制度化,父權制還與儒學結合大力推進貫徹「男女有別」、「男女大防」的封建禮教,其中最核心、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提防女子之「淫」。為此,大加渲染的是女子一旦有了知識,就可能具備對自由的嚮往和思考問題的能力,不僅難以駕馭,還會變得「淫蕩」,繼而發生種種「不貞」之事。歷史上,此類女子「因才而淫」的故事傳說比比皆是。

如才女卓文君被司馬相如的琴聲感動而與之私奔;蔡文姬雖才學豐富,卻感情複雜繾綣,結果三易其夫;杜麗娘、崔鶯鶯因知文斷字,看了一些文學「雜書」,愈發多愁善感,移了性情,春情萌動,將對封建倫常的反叛付諸行動,等等。所以,上千年來女性受教育的權利一直遭到剝奪,目的就是為了將女性塑造為俯首貼耳、唯命是從的封建禮教的奴隸。

怎樣讀誦無量壽經,為什麼要讀誦《無量壽經》?如何讀經

淨空法師 讀經是修定,只管去念,不想它的意思 1學經教有祕訣,只管去念,不想它的意思。無量壽經 一天念十遍,經念熟了,念一遍大概四十分鐘,兩個小時可以念三遍,所以一天念個十遍是很簡單的事情,不念經的時候就念阿彌陀佛。2唸經是修定,你要是起心動念,這一句什麼意思 那一句什麼意思,定沒有了,慧也沒有了。...

為什麼聖空法師誦楞嚴咒不出聲音聖空法師誦楞嚴咒是默唸還是出聲,如何金剛誦

問答簡記 1 問 誦咒要不要念出聲?聖空法師開示 如果共修,只有十幾遍,出聲是沒有問題的。636f7079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61316636而且,像你們帶的人不是一個,輪著帶,可以休息,不會太累。如果誦的多,出聲就傷氣了。就像我們辦7天法會,由一個 帶,邊打木魚...

中國人為什麼道德滑坡,中國人為什麼道德滑坡

主席的觀念不該 用了30年的批評指責教育 現在還在用 導致中國人自卑 不自信 表裡不一 這其中馬獵貓貢獻巨大。外來文化 潛移默 化的影響 什麼暴力 野性 沒有廉恥 只知道金錢 裝內 虛榮 瞧不起真正愛內國的 勞動者 還有那些容 所謂的 明星的 穿著打扮 都不想看.也不知道 怎麼就 成了偶像 把衣服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