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有哪些,或 古文有哪些意思

2021-05-13 10:26:54 字數 5641 閱讀 1893

1樓:豫賢真人

廣義上說,所有的中國古典文獻和以文言文為作文方式的文章都可稱作古文。

包括了:古代散文(比如唐宋八大家散文)、古代史書及歷史散文(比如《春秋左傳》和《史記》)古代**(比如「四大名著」)、古代散文詩(比如屈原《漁父》)、辭賦駢文(比如賈誼《吊屈原賦》)、古代**(比如王充《論衡》)和一般文獻(比如宋慈《洗冤集錄》)等。

或 古文有哪些意思

2樓:匿名使用者

有的人;有時候;有一天

3樓:曉龍修理

而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具體如下:

1.連線動詞、形容詞或片語、分句等。

a)連線語意相承的成分。

b)連線肯定和否定互相補充的成分。

c)連線語意相反的成分,表示轉折。

d)連線事理上前後相因的成分。

2.有「到」的意思。

3.把表示時間、方式、目的、原因、依據等的成分連線到動詞上面。

4.插在主語謂語中間,有「如果」的意思。

5.姓。

而拼音:ér,部首:而,筆畫:6,五筆:dmjj漢字演變:

1.而今[ér jīn]

現在;如今。

2.而後[ér hòu]

副詞。然後:先定好計策,~行動。

3.然而[rán ér]

連詞。但是;可是。對上文表示轉折:試驗失敗了,~他並不灰心。

4.而且[ér qiě]

表示進一步,前面往往有「不但、不僅」等跟它呼應:性情溫順~心地善良。他不僅會開汽車,~還會修理。不但戰勝了各種災害,~獲得了豐收。

5.繼而[jì ér]

表示緊隨在某一情況或動作之後:人們先是一驚,~鬨堂大笑。先是領唱的一個人唱,~全體跟著一起唱。

6.幸而[xìng ér]

副詞。幸虧;多虧:~發現得早,否則釀成大禍。

7.而已[ér yǐ]

罷了:如此~,豈有他哉。我只不過是說說~,你不必過於認真。

古文有什麼特點?

4樓:匿名使用者

古文有以下特點:

一、言文分離。語言學研究認為,書面語是在口語的基礎上產生和發展起來的,二者相互影響又互相促進,關係非常密切。文言是在先秦口語的基礎上形成的,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文言與後世的口語逐漸拉開了距離。

從漢魏到明清,由於官方的推行和科舉考試的需要,讀書人刻意模仿「四書、五經」的語言寫詩撰文,以古雅為尚。這樣,作為書面語的文言就與人們口頭實際用的語言距離越來越大了,造成了言文分離的現象。

二、歷久不變。一直到「五四運動」以前,文言作為佔統治地位的書面語言被人們代代相傳、沿用下來,其語言成分基本未變。例如先秦時期的一些基本句式、常用虛詞的用法等都在歷代的文言中得到了儲存,就連語言三要素中最活躍的詞彙,在文言裡也具有很強的穩定性:

有些詞的古義在口語中早已消失,可在文言文中卻照舊使用。雖然後世人們在模仿中難免會摻入些許當時的口語,從而給文言帶來某些細微的變化,但從總體看來,文言在詞彙系統、語法系統方面還是基本保持了原先的面貌。

三、行文簡練。我國古代的重要典籍大多是用文言寫成的,其中許多不朽的作品歷來以簡約精練著稱。可以說文言本身就包含著簡練的因素:

一是文言文中單音節詞佔優勢,雙音節詞和多音節詞比較少;二是文言文多省略,省去主語、賓語、謂語、介詞的情況很常見。再加上歷代名家多注重錘鍊語言,講求「微言大義」,所以就形成了文言文嚴密簡潔的風格。

四、古奧難懂。由於年代的久遠,與口語相脫離的文言越來越艱澀難懂了。佶屈聱牙的句子,生僻古奧的詞語,還有許多陌生的名目典章制度……這一切,在初學者的眼中成了捉摸不透的「迷言」。

所以,給古書作注,解決難懂的問題,歷來是文人學者孜孜以求的工作之一。

5樓:閆尤陽

言文分離、歷久不變、行文簡練

6樓:霄濱

古文的文體及其特點p1109

一、 古人早就認識到不同文體的特點:

1、 三國曹丕:《典論·**》:

夫文字同而末異。蓋奏議宜雅,書論宜理,銘誄尚實,辭賦欲麗」

2、 晉代陸機《文賦》:

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亮。碑披文意相質,誄纏綿而悽愴。銘博約而溫潤,箴頓挫而清壯。

頌優遊以彬蔚,論精微而朗暢。奏平徹以閒雅,說煒曄而譎誑。雖區分之在茲,亦禁邪而制放,要辭達而理舉,故無取乎冗長。

其為物也多姿,其為體也屢遷。

3、 六朝劉勰

《文心雕龍·明詩》:

若夫四言正體,則雅潤為本;五言流調,則清麗居宗;華實異用,惟才所安。

《文心雕龍·頌讚》:

頌者,容也,所以美盛德而述形容也。……原夫頌惟典雅,辭必清鑠,敷寫似賦,而不入華侈之區;敬慎如銘,而異乎規戒之域。

《文心雕龍·誄銘》:

誄者,累也;累其德行,旌之不朽也。

二、 十三類分類法

清人姚鼐的《古文辭類篹(cuàn)》將文章分為十三大類,雖未必精當,大致有條理可循,現即根據他的分類分別作一簡單介紹:

1、 論辨類——論說文(哲學**、政治**、史論、文論)

① 先秦諸子著作;

② 單篇**,如賈誼《過秦論》

③ 發表主張,闡明道理,如《淮南子》

④ 辨別是非,駁斥謬論,如《論衡》

2、 序跋類——現在一般為前「序」後「跋」,然而

上古時代的序都是放在書後的,如《淮南子·要略》、《論衡·自紀》、《史記·太史公自序》、《漢書·序傳》、《說文解字·敘》。

樑蕭統《文選·序》才置於書之前。王羲之《蘭亭集序》、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柳宗元《愚溪詩序》。

李白《春夜宴諸從弟桃李園序》: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古人秉燭夜遊,良有以也。況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

會桃李之芳園,序天倫之樂事。群季俊秀,皆為惠連也。吾人詠歌,獨慚康樂。

幽賞未已,高談轉清。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不有佳作,何伸雅懷,如詩不成,罰依金谷酒數。

3、 奏議類——臣子給皇帝的書信,包括《文心雕龍》所說的「章、表、奏啟、議對」

劉勰說:「章以謝恩,奏議安劾,表以陳情,議以執異」,可見原本有異,但後來變得沒多大分別了。此外還有「疏、上書、封事」。疏——逐條陳說,封事——祕密奏議。

如諸葛亮《出師表》、南宋胡銓《戊午上高宗封事》。

對策——「應詔而陳政也」。即按皇帝所出題目回答問題。漢賈誼、晁錯、董仲舒以對策著名。賈誼有《治安策》、晁錯有《論貴粟疏》、董仲舒有《對賢良策》等。

4、 書說(shuì)類——書即書信,說多是遊說之世說別國人君的言詞。如

李斯《諫逐客書》、樂毅《報燕王書》、李白《與韓荊州書》

《戰國策》中大量的策士的言論

5、 贈序類——唐代興起的文體,即古之「贈言」,如

韓愈《送孟東野序》、《送李願歸盤谷序》、《送董邵南序》、柳宗元《送薛存義之任序》、宋廉有《送東陽馬生序》等

6、 詔令類——皇帝對臣下的書信,如

漢高祖劉邦《求賢詔》、漢武帝劉徹《求茂材異等詔》之類

「檄」是詔令附類,用於「曉喻、聲討」,有時不一定是皇帝發出的。如唐駱賓王《為徐敬業討武瞾檄》。

7、 傳狀類——記述個人生平事蹟,供禮官議定諡號或供史官採擇立傳。「傳」指傳記,如:《史記》中的《項羽本紀》、《孔子世家》、《淮陰侯列傳》、《魏其武安侯列傳》;《漢書》之《蘇武傳》、《後漢書》之《張衡傳》等等。

「狀」為行狀,如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狀》即是。

傳奇**,如《霍小玉傳》、《李娃傳》、《鶯鶯傳》也可歸入傳狀類。

8、 碑誌類——包括碑銘和墓誌銘。

碑銘有——

① 封禪碑、紀功碑,如秦始皇《泰山刻文》、班固《封燕然山銘》、韓愈《平淮西碑》

② 寺廟、橋樑等建築物刻文,如王簡棲《頭陀寺碑文》、韓愈《南海神廟碑》之類

③ 墓碑(又稱神道碑),如韓愈《唐故相權公墓碑》

④ 墓誌銘記載死者生前事蹟,前有志(散文),後有銘(韻文),如韓愈《柳子厚墓誌銘》

9、雜記類——除傳狀、碑誌以外的一且記敘文。如柳宗元《永州韋使君新堂記》、《永州八記》、蘇轍《快哉亭記》、范仲淹《岳陽樓記》——唐宋古文家的雜記往往敘中夾論

10、箴銘類——用於規戒的文章,大多用來戒勉自己。如劉禹錫《陋室銘》:「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子曰:

何陋之有?」

11、頌讚類——對別人的歌頌和讚揚。如

韓愈《伯夷頌》:

士之特立獨行,適於義而已,不顧人之是非,皆豪傑之士,通道篤而自知明者也。一家非之,力行而不或者,寡矣;至於一國一州非之,力行而不惑者,蓋天下一人而已矣;若至於舉世非之,力行而不惑者,則千百年乃一人而已耳。若伯夷者,窮天地亙萬世而不顧者也。

昭乎日月不足為明,崒乎泰山不足為高,巍乎天地不足為容也!

當殷之亡,周之興,微子賢也,抱祭器而去之;武王、周公聖也,從天下之賢士與天下之諸侯而往攻之,未嘗聞有非之者也。彼伯夷、叔齊者,乃獨以為不可。殷既滅矣,天下宗周,彼二子乃獨恥食其粟,餓死而不顧。

繇是而言,豈有求而為哉?通道篤而自知明也。

今世之謂士者,一凡人譽之,則自以為有餘;一凡沮之,則自以為不足。彼獨非聖人,而自是如此。夫聖人乃萬世之標準也。

餘故曰:若伯夷者,特立獨行,窮天地亙萬世而不顧者也。雖然,微二子,亂臣賊子接跡於後世矣。

韓愈《子產不毀鄉校頌》

我思古人,伊鄭之僑。以禮相國,人未安其教,遊於鄉之校,眾口囂囂。或謂子產:

「毀鄉校則止。「曰:」何患焉,可以成美。

夫豈多言,亦各其志。善也吾行,不善吾避。維善維否,我於此視。

川不可防,言不可弭。下塞上聾,邦其傾矣。」既鄉校不毀,而鄭國以理。

在周之興,養老乞言。及其已衰,謗者使監。成敗之跡,昭哉可觀。

維是子產,執政之式。維其不遇,化止一國。誠率是道,相天下君,交暢旁達,施及無垠。

於虖!四海所以不理,有君無臣。誰其嗣之,我思古人!

12、辭賦類——基本有韻,近於長詩。班固《兩都賦序》:「賦者,古詩之流也。」揚雄《解嘲》、杜牡《阿房宮賦》、韓愈《進學解》、歐陽修《秋聲賦》、蘇軾《前赤壁賦》之類。

13、哀祭類——哀弔死者的文章,包括哀辭(祭拜於靈前而燒之)和祭文(祭拜並宣讀之)。如韓愈《祭十二郎文》。另有間於二者之間的「誄」,《文心雕龍·誄碑》::

「大夫之材,臨喪能誄。誄者,累也。累其德行,旌之不朽也。

」如顏延年《陶徵士誄》。

三、 姚鼐的13類分類法之不足:

1、 同名而異實——「書序」與「贈序」都叫「序」;「座右銘」與「墓誌銘」都叫「銘」。

2、 有些文章可能跨類——《論積貯疏》形式屬於「奏議」類,但從內容看又可視為「論辨」類;《送孟東野序》屬於「贈序」,但通篇在說理,也可看作「論辨」類。揚雄《解嘲》形式屬於「辭賦」類,內容屬於「論辨」。

3、 古人對同一文章分類也出現分歧現象。

四、 從用韻角度來加以觀察:

1、 辭賦類是完全的韻文,沒韻的辭賦是極少的;

2、 頌讚類也完全是韻文;

3、 箴銘誄也完全是韻文。

4、 碑誌類往往前面有序(散文),最後是「銘」(韻文),銘無韻者極少。

5、 哀祭類近於辭賦,也一般押韻。

6、 有些類別的文章本可無韻,但也不排除作者用韻,如柳宗元《愚溪詩序》、《永州韋使君新堂記》、范仲淹《岳陽樓記》。

古文中幹有哪些意思

意思 1 主幹。舉例 故枝不得大如榦,末不得強於本。淮南子 主訓 2 又。舉例 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幹雲霄。唐 杜甫 兵車行 3 主管。舉例 光武即位,知湛名儒舊臣,欲令幹任內職,徵拜尚書。後漢書 伏湛傳 4 幹練。舉例 邕善書計,強記默識,以幹濟見知。北齊書 唐邕傳 5 盾牌。舉例 朱干玉鏚以...

古文中的以有哪些意思

詳細些嗎?以 1 用作介詞。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 表示動作 行為所用或所憑藉的工具 方法及其他,可視情況譯為 用 拿 憑藉 依據 按照 用 憑 什麼身份 等。例如 以故法為其國與此同。察今 願以十五城請易璧。廉頗藺相如列傳 乃入見。問 何以戰?曹劌論戰 餘船以次俱進。赤壁之戰 是時以大中丞撫吳者為...

古文中的「子」有哪些意思,「子 」在古文中是什麼意思 啊

有n中解釋 如 子曰 就是孔子 如 孔子 的 子 就是指古代有相當才能的人。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就是指 你 在不同地方有不同解釋 多子 可以是多位兒子,也可以指眾多的老師 有德之人。如 書 洛誥 予 旦 以多子,越御事,篤前人成烈,答其師,作 周 孚先。孔穎達 疏 子者,有德之稱,大夫皆稱子,故以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