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孫悟空可以得到金箍棒,孫悟空為什麼能拿起金箍棒?

2021-06-02 23:53:17 字數 4170 閱讀 9500

1樓:檸檬玖瑤

金箍棒本來是藏在海底的一個定子,因為悟空的到來,卻突然有了靈性,等到了悟空手上,更是馬遇伯樂,猶如神助。到這個時候,金箍棒已經不單單是一個鐵棒了,它和悟空心意相通,成了大聖不可分開的一部分。正因為有了金箍棒在手,才成就了猴子齊天大聖的威名。

孫悟空如果離開了金箍棒,如同離開了自己的心性,就什麼也幹不成。他的金箍棒被妖怪偷走,他兩眼滴淚: 「豈料如今無主杖,空拳赤腳怎興隆。

」高傲無比的悟空失去了金箍棒,就像失去了主心骨一樣,沒有了往日的風采。

金箍棒於孫悟空來說,猶如」焦不離孟,孟不離焦」,似乎變成了老孫身體的一部分,它不僅是悟空的**,還是大聖遇到困難時的幫手。

如意金箍棒是《西遊記》中孫悟空所使用的兵器。書中說原是太上老君冶煉的神鐵,後被大禹借走治水,治水後遺下的定海神珍鐵,放在東海。金箍棒兩頭是兩個金箍,中間是一段烏鐵;緊挨箍有鐫成的一行字:

「如意金箍棒,一萬三千五百斤。」在平常所見的各種金箍棒的形象是一根兩頭各有一段黃色,中間為紅色的棍子。

2樓:鹹慕葷俊遠

概述:孫悟空當上美猴王之後,由於沒有趁手的兵器,就向東海龍王求借,龍王不好推辭,就搬出幾件重兵器想讓孫悟空知難而退,誰料孫悟空竟然嫌輕,最好龍王只好將自己的鎮海之寶—如意金箍棒指給孫悟空看,這個寶貝能大能小,隨人心願。最終成為孫悟空的得力神兵。

原文:」正說處,後面閃過龍婆、龍女道:「大王,**此聖,決非小可。

我們這海藏中那一塊天河定底的神珍鐵,這幾日霞光豔豔,瑞氣騰騰,敢莫是該出現遇此聖也?」龍王道:「那是大禹治水之時,定江海淺深的一個定子,是一塊神鐵,能中何用?

」龍婆道:「莫管他用不用,且送與他,憑他怎麼改造,送出宮門便了。」

為什麼孫悟空可以得到金箍棒?

3樓:匿名使用者

請看原文:

」正說處,後面閃過龍婆、龍女道:「大王,**此聖,決非小可。我們這海藏中那一塊天河定底的神珍鐵,這幾日霞光豔豔,瑞氣騰騰,敢莫是該出現遇此聖也?

」龍王道:「那是大禹治水之時,定江海淺深的一個定子,是一塊神鐵,能中何用?」龍婆道:

「莫管他用不用,且送與他,憑他怎麼改造,送出宮門便了。」

上面一段話表明的兩點:1.定海神針本來就是要給孫悟空的,並不是孫悟空搶去的;2.定海神針沒什麼用。

4樓:大愛詩爽

概述:孫悟空當上美猴王之後,由於沒有趁手的兵器,就向東海龍王求借,龍王不好推辭,就搬出幾件重兵器想讓孫悟空知難而退,誰料孫悟空竟然嫌輕,最好龍王只好將自己的鎮海之寶—如意金箍棒指給孫悟空看,這個寶貝能大能小,隨人心願。最終成為孫悟空的得力神兵。

原文:」正說處,後面閃過龍婆、龍女道:「大王,**此聖,決非小可。

我們這海藏中那一塊天河定底的神珍鐵,這幾日霞光豔豔,瑞氣騰騰,敢莫是該出現遇此聖也?」龍王道:「那是大禹治水之時,定江海淺深的一個定子,是一塊神鐵,能中何用?

」龍婆道:「莫管他用不用,且送與他,憑他怎麼改造,送出宮門便了。」

5樓:4399湯圓戰士

關鍵是金箍棒很重!第二種說法:作家想讓誰拿就讓誰拿!

6樓:zero小夢醬

因為他是這個作品的主角之一作者的設定

(不要注意這些細節)

孫悟空為什麼能拿起金箍棒?

7樓:匿名使用者

孫悟空之所以能夠傲視群雄,在整個西遊世界擁有響噹噹的名號,關鍵在於兩個方面的因素。

第一,孫悟空找到了一位得力的師傅,再加上他聰明好學,練就了過硬的本領,這個確實是很重要。

第二,也是至為關鍵的,孫悟空搶奪走了東海龍王的定海神針鐵——如意金箍棒,那真的是磕著就死,碰著就傷,無論是神仙還是妖魔鬼怪,聽見這個法寶就瞬間嚇的不要不要的。

如意金箍棒之所以威震天下,首先在於他這重量,足足有13500斤重,真的是厲害了我的哥,一個字「我服你」。

其次,他能夠隨心應變,讓孫悟空愛不釋手。

要細數一下在西遊世界能夠拿得起金箍棒的妖怪,實在是微之甚微,根本就沒有幾個。

金箍棒總共離開過孫悟空兩次,一次是被黃獅精偷了去,孫悟空差點沒有被氣死,最後直接打死他。這哥們雖然實力不如孫悟空,但是力量那是槓槓的,拿起金箍棒根本不是問題。

還有一次是被太上老君的青牛偷了去,孫悟空這次確實是被整慘了,每天苦不堪言,最後還是如來出馬,才將這妖怪被太上老君收服的。

可是除了這兩位大神以外,還有一位凡人竟能搬動金箍棒。凡人?我沒有聽錯吧,這怎麼可能。

對,就是凡人,你確實是沒有聽錯,這就是如意金箍棒的第一任主人大禹王。

他為什麼能夠拿得動呢,主要是得益於這金箍棒能夠按照人的意願隨意變化大小,這才用起來得心應手。

這時候有人就會表示不服了,「這體積雖然是變了,但是按照質量守恆定律,這密度肯定變大了,質量還是13500斤。」

布衣要說的是,這是神話,吳先生當年還沒有學習質量定律,自然沒有想的這麼多了。

8樓:新左右

因為金箍棒能如孫悟空所意,冥冥中註定此為悟空所有,所以稱如意金箍棒。

《西遊記》第三回,悟空見到龍王道:久聞賢鄰享樂瑤宮貝闕,必有多餘神器,特來告求一件。龍王見說,不好推辭,先上一把大捍刀。

悟空道:「老孫不會使刀,乞另賜一件。」龍王又上一捍九股叉來。

悟空跳下來,接在手中,使了一路,放下道:「輕,輕,輕!又不趁手!

再乞另賜一件。」龍王笑道:「上仙,你不曾看這叉,有三千六百斤重哩!

」悟空道:「不趁手,不趁手!」龍王心中恐懼,又著鯾提督、鯉總兵抬出一柄畫杆方天戟。

那戟有七千二百斤重。悟空見了,跑近前接在手中,丟幾個架子,撒兩個解數,插在中間道:「也還輕,輕,輕!

老龍王一發害怕道:「上仙,我宮中只有這根戟重,再沒什麼兵器了。」悟空笑道:

「古人云,愁海龍王沒寶哩!你再去尋尋看。龍王道:

委的再無。正說處,後面閃過龍婆、龍女道:「大王,**此聖,決非小可。

我們這海藏中那一塊天河定底的神珍鐵,這幾日霞光豔豔,瑞氣騰騰,敢莫是該出現遇此聖也?」龍王道:「那是大禹治水之時,定江海淺深的一個定子,是一塊神鐵,能中何用?

」龍婆道:「莫管他用不用,且送與他,憑他怎麼改造,送出宮門便了。老龍王依言,引導孫悟空至海藏中間,忽見金光萬道。

龍王指定道:「那放光的便是。」悟空撩衣上前,摸了一把,乃是一根鐵柱子,約有鬥來粗,二丈有餘長。

他盡力兩手撾過道:「忒粗忒長些,再短細些方可用。」說畢,那寶貝就短了幾尺,細了一圍。

悟空又顛一顛道:「再細些更好。」那寶貝真個又細了幾分,悟空十分歡喜。

9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孫悟空力大無窮,所以能夠拿起金箍棒,還因為金箍棒其實註定是孫悟空的**,因為它叫如意金箍棒,只有孫悟空能夠讓她隨意變大

10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金箍棒就是為孫悟空量身定製的。

孫悟空為何能輕鬆拿起如意金箍棒?

11樓:繁星

孫悟空之所以能夠傲視群雄,在整個西遊世界擁有響噹噹的名號,關鍵在於兩個方面的因素。

第一,孫悟空找到了一位得力的師傅,再加上他聰明好學,練就了過硬的本領,這個確實是很重要。

第二,也是至為關鍵的,孫悟空搶奪走了東海龍王的定海神針鐵——如意金箍棒,那真的是磕著就死,碰著就傷,無論是神仙還是妖魔鬼怪,聽見這個法寶就瞬間嚇的不要不要的。

如意金箍棒之所以威震天下,首先在於他這重量,足足有13500斤重,真的是厲害了我的哥,一個字「我服你」。

其次,他能夠隨心應變,讓孫悟空愛不釋手。

要細數一下在西遊世界能夠拿得起金箍棒的妖怪,實在是微之甚微,根本就沒有幾個。

金箍棒總共離開過孫悟空兩次,一次是被黃獅精偷了去,孫悟空差點沒有被氣死,最後直接打死他。這哥們雖然實力不如孫悟空,但是力量那是槓槓的,拿起金箍棒根本不是問題。

還有一次是被太上老君的青牛偷了去,孫悟空這次確實是被整慘了,每天苦不堪言,最後還是如來出馬,才將這妖怪被太上老君收服的。

可是除了這兩位大神以外,還有一位凡人竟能搬動金箍棒。凡人?我沒有聽錯吧,這怎麼可能。

對,就是凡人,你確實是沒有聽錯,這就是如意金箍棒的第一任主人大禹王。

他為什麼能夠拿得動呢,主要是得益於這金箍棒能夠按照人的意願隨意變化大小,這才用起來得心應手。

這時候有人就會表示不服了,「這體積雖然是變了,但是按照質量守恆定律,這密度肯定變大了,質量還是13500斤。」

布衣要說的是,這是神話,吳先生當年還沒有學習質量定律,自然沒有想的這麼多了。

宣告:以上言論純屬個人見解,望各位批評指正。

為什麼孫悟空可以得到金箍棒孫悟空是怎麼拿到金箍棒的?

請看原文 正說處,後面閃過龍婆 龍女道 大王,此聖,決非小可。我們這海藏中那一塊天河定底的神珍鐵,這幾日霞光豔豔,瑞氣騰騰,敢莫是該出現遇此聖也?龍王道 那是大禹治水之時,定江海淺深的一個定子,是一塊神鐵,能中何用?龍婆道 莫管他用不用,且送與他,憑他怎麼改造,送出宮門便了。上面一段話表明的兩點 1...

為何孫悟空的金箍棒完勝其他的兵器

金箍棒很厲害?老君的寶貝先不說,彌勒佛的人種袋,金箔,羅剎女的芭蕉扇,楊戩的三尖兩刃刀,哪吒的一身裝備,如意金箍棒,本性屬火,烏鐵所造。孫悟空天火降生,本性屬火,因石而封。所以在一起可以作定海神針,可以作天火神器。兩者合二為一,就是好馬配好鞍。只可惜被石所克。猴三棒!一棒破萬法!三棒定乾坤!因為金箍...

如意金箍棒為什麼重13500斤金箍棒重達13500斤,孫悟空為什麼只把它放在耳朵裡而不是其他地方?

孫悟空之所以先於李世民而出現,說明人心自古即存於宇宙之中,無所不在,無所不能,只是凡人不識而已。美猴王是人之元心,虛靈不昧,在第一回有感於生死輪迴之可怕,遂發心修持,要尋找神聖仙佛。他歷經千辛萬苦,終於見到 靈臺方寸山斜月三星洞 的菩提 覺悟 祖師。而祖師也即是猴王自心中的覺悟心,不是身外師。認識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