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在古代是怎麼劃分的

2021-06-06 05:49:40 字數 1976 閱讀 1719

1樓:裁決小沫子

其實古代的人是以"時辰"來劃分一天的.一天被分為12個時辰,一時辰就是現在的2小時.採納哦

2樓:以高傑

天干地支是古代紀年紀月紀日紀時用的二十二個漢字,其中天干十個,分別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十二個,分別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兩者搭配使用,形成六十甲子,在年月日時裡迴圈使用,周而復始。根據六十甲子可以推算出具體的年月日時。

而在計時使用裡,由於一天為二十四小時,古代正好是十二時辰,因此形成兩個小時一個時辰的換算關係,具體為深夜23點到子夜1點為子時,1-3點為丑時,3-5點為寅時,5-7點為卯時,7-9點為辰時,9-11點為巳時,11-13點為午時,13-15點為未時,15-17點為申時,17-19點為酉時,19-21點為戌時,21-23點亥時。除了以此計時外,另外地支計時法還與干支計日聯絡在一起形成六十干支計時法,即甲己日子時以甲開頭,成為甲子時,然後丑時成為乙丑時,寅時成為丙寅時,依次類推。乙庚日子時以丙開頭,成為丙子時;丙辛日子時以戊開頭成為戊子時。

丁壬日子時以庚開頭,成為庚子時;戊癸日開頭以壬開頭成為壬子時。這樣六十天干形成完整的紀年紀月紀日紀時法,每人出生的時辰也就有了確定的四組天干八個字組成的生辰,簡稱「八字」。

3樓:帝吧有愛

白天和黑夜的自然迴圈、四季的變化等等是人類最早建立起來的時間觀念。人們在同大自然的鬥爭中,又需要根據時間更好地進行生產勞動。人類逐漸利用日影的移動、燃料的燃燒、物質的流動等原理製成了早期的計時工具。

圭表是中國人最早創制出的利用陽光下影子移動的規律,測定二十四節氣和迴歸年長度的天文儀器。所謂「表」,就是一根直立在平地上的標竿或者石柱,漢代後,改用銅製;「圭」是一根與表垂直的正南北方向平放的尺,漢以後,改用石制或銅製,它們共同組成「圭表」。用圭表測出表影隨著太陽的視運動在一日之內的長短變化。

中午,表影最短,落在「圭」面上,指向正北方。從正午表影長短變化的週期,可以確定一個迴歸年的長度,並能推算出「24氣」。後來幾經改進,為了使表影不落到圭外,人們又在圭的另一端立了一個相對較短的「小表」,相當於圭的延伸,叫「立圭」,冬季時長的表影可以在立圭上反映出來。

日晷是在圭表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計時器,能夠更準確地測定不同時刻的時間。日晷有一根固定的臂或針,還有一個刻有數字和分度的盤,將盤分成許多份,觀察日影投在盤上的位置,就能分辨出不同的時間。日晷的計時精度能準確到刻(15分鐘).

如果將圭表和日晷結合起來,就成為既能測定節氣,又能測定時刻的「節氣日晷」。古代人還利用某些物質的流動現象來計時,如利用水從帶有漏孔的容器或漏壺中流出的量計量時間。 我國古代的刻漏是在竹木製的刻箭上,按其一晝夜在水面上浮沉的長度,分刻成100個間距,每個間距即為一刻,故有「百刻」之稱。

自西漢起,用12個時辰表示一晝夜的變化,每一時辰合今天的2小時。十二個時辰以十二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為名。從夜間十一時起到一時為子時,一時至三時為丑時,其餘類推。

古埃及人表示一晝夜的變化是把白天定為10小時,夜晚定為12小時。由於四季的變化,白天和黑夜的長短不一樣,後來把一晝夜變化均勻地分為24小時,每小時為60分,每分為60秒。這種計時方法一直沿用到今天,成為全世界公用的時間計量單位。

古人記錄時間的方法,主要包括紀日法(包括一天之內的紀時法)、紀月法、紀年法以及節氣、節日等。 1.1 紀日法 日是最早出現的計時單位。

干支的概念:天為幹,地為支。十天干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六十甲子:

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組合為六十個單位,組合的方法是以天干的單數配地支的單數,天干的雙數配地支的雙數,從甲子始,至癸亥終,稱為六十甲子。干支紀日法:大約產生於殷商時代。

從春秋戰國開始,干支紀日便成為歷代史官紀日的傳統方法。世界上迄今應用時間最長的紀日法:春秋時魯隱公三年二月己巳日(公元前720年2月10日)起的干支紀日,一直到清代宣統三年(公元2023年)止,計二千六百多年,從未間斷。

天干紀日法:早在夏代可能已產生,即用甲、乙、丙、丁等十個字來紀日。後逐漸不用。

《黃帝內經》中多數只用天干紀日,如《素問

中國古代的更次是怎麼劃分的

把晚上戌時作為一更,亥時作為二更,子時作為三更,丑時為四更,寅時為五更。具體分析如下 1 更,古代時間名詞 古代一晝夜分十二時辰,其中完全屬於夜晚的有五個時辰,也叫五更 2 中國傳統以十二個時辰來計算晝夜,以子,醜,寅,卯,辰,巳,午,申,酉,戌,亥十二地支來表示,每時辰分為八刻,又區分為上四刻,下...

遠古 古代 近代 現代怎麼劃分

中國的晚期智人誕生前是遠古 鴉片戰爭前是中國的古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是近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是現代 世界的晚期智人誕生前是遠古 1640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前是世界的古代 1917年十月革命前是世界的近代 1917年十月革命後是世界的現代 晚期智人誕生前是遠古 古代 1840年 中英鴉片戰爭 ...

中國的南北方在古代是怎樣劃分的中國南北方是根據什麼劃分的?

區分中國南方 北方的地理分界線在歷史上存在兩種說法 1 以秦嶺 淮河為界分南北。這是因為淮河是中國境內最南的一條在冬天會凍結的河流。2 明清時期,不少學者主張以長江作為區分南方 北方的分界線。兩個說法各有根據,前者以自然地理特徵為重,後者以人文地理因素為重。從地理和一般意義上常指第一種分界方法。秦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