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是怎樣故事,主人公是哪個朝代的

2021-06-18 01:52:16 字數 1735 閱讀 7988

1樓:我拿菜刀向你笑

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成語釋疑: 唳:鳥鳴。聽到風聲和鶴叫聲,都疑心是追兵。形容人在驚慌時疑神疑鬼。

成語出處: 《晉書·謝玄傳》:「聞風聲鶴唳,皆以為王師已至。」

成語示例: 狼狽逃竄的匪徒~,嚇得魂不附體。

(其中~代表本詞條: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成語故事: 西晉末年發生內亂,因為長期的動盪不安,最後西晉不幸滅亡,琅琊王司馬睿就在建康建立了東晉。當晉朝渡江來到南方,胡人就霸佔了北方,不過,北方後來被前秦全部佔領,與江南的東晉對立。

當時前秦的首領叫苻堅,他請漢人王猛當他的宰相,一心要讓國家變得十分強盛。為了完成統一中國的心願,苻堅就帶著八十萬大軍攻打南方。晉朝的君臣一聽到訊息都非常害怕,只有丞相謝安十分鎮定,從容不迫地安排打仗的事情。

就在淝水這個地方,謝安趁前秦軍隊還沒集合好,迅速派兵渡河去偷襲前秦的軍隊。前秦因此輸得很慘,士兵到處逃命,聽到風聲或鶴叫的聲音,都以為是晉軍要打來了,非常的害怕。在這場戰役中,前秦的士兵**慘重,同時決定了南北日後長期對峙的局面。

2樓:匿名使用者

前秦,苻堅,攻打東晉慘敗,形容逃跑.

3樓:葉孤彤雲

晉太元八年(383年),前秦苻堅統一北方後,強徵北方人民組成八十七萬大軍南下,想一舉滅掉東晉。其時東晉派謝玄等統率北府兵八萬將士迎戰,戰鬥開始,晉軍先頭部隊在洛澗殲滅秦軍,與前秦軍在淝水隔岸對峙。時苻堅登上壽陽(今安徽壽縣)城樓,見晉軍陣營嚴整,又遠望八公山上的草木,以為都是晉軍,心中畏懼。

及後晉軍利用戰術,要求秦軍先稍退,讓晉軍渡過淝水進行決戰。苻堅不虞有詐,一口應允。當秦軍後退時,從前的晉軍降將朱序乘機高呼:

「秦軍敗了」於是秦軍陣營大亂,一退而不可復止,而東晉軍隊亦乘勝追擊,大敗秦軍。苻堅在逃跑途中,聽到風聲鶴唳,以為是晉軍追來,嚇得急忙北返。戰鬥結果,晉軍以少勝多,取得了勝利。

後來人們就以「草木皆兵」、「風聲鶴唳」形容無知傲慢者,遇到突發事故驚慌失措的樣子。

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成語故事與哪個歷史人物有關

4樓:藍日舞軒

唳:鳥鳴。聽到風聲和鶴叫聲,都疑心是追兵。

草木皆兵:把草和樹木都當做了敵人的兵將。形容人在極度驚慌時疑神疑鬼。

《晉書·謝玄傳》:「聞風聲鶴唳,皆以為王師已至。」 《晉書·苻堅載記》:

「堅與苻融登城而望王師,見部陣齊整,將士精銳;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類人形。」

十一月,謝玄遣廣陵相牢之帥精兵五千人,趣洛澗。未至十里,樑成阻澗,為陣以待之。牢之直前渡水,擊成,大破之,斬成及弋陽太守王詠,又分兵斷其歸津,秦步騎崩潰,爭赴淮水,士卒死者萬五千人。

執秦揚州刺史王顯等,盡收其器械軍實。於是謝石等諸軍水陸繼進。秦王(苻)堅與陽平公(苻)融登壽陽城望之,見晉兵部陣嚴整,又望八公山上草木,皆以為晉兵,顧謂融曰:

「此亦勍敵,何謂弱也?」憮然始有懼色。

秦兵逼淝水而陣,晉兵不得渡。謝玄遣使謂陽平公融曰:「君懸軍深入,而置陣逼水,此乃持久之計,非欲速戰者也。

若移陣少卻,使晉兵得渡,以決勝負,不亦善乎?」秦諸將皆曰:「我眾彼寡,不如阻之,使不得上,可以萬全。

」堅曰:「但引兵少卻,使之半渡,我以鐵騎蹙而殺之,篾不勝矣!」融亦以為然,遂麾兵使卻。

秦兵遂退,不可復止,謝玄、謝琰、桓伊引兵渡水擊之。融馳騎略陣,欲以帥退者,馬倒,為晉兵所殺,秦兵遂潰。玄等乘勝追擊,至於青岡。

秦兵大敗,自相蹈籍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聞風聲鶴唳,皆以為晉兵且至,晝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飢凍,死者十七八。

風聲鶴唳打一數字幾

這個數字應該是 7。從發音方面 7 最合適。象型上也是 7 比較合適。所以這個數字就是 7。風聲鶴唳打一數字是 7。文學 腦筋急轉彎 缺衣少食,沒有東西 1 十全十美 2 瞻前顧後 3 吹毛求疵 上聯缺一,下聯缺十,橫批缺東西 意為 許多人都處在缺衣少食的狀況下,沒有東西,需要得到關注十全十美 瞻前...

風聲鶴唳是形容什麼動物的必須是12生肖裡的

這是典故 故事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堅組織90萬大軍,南下攻打東晉。東晉王朝派謝石為大將,謝玄為先鋒,帶領8萬精兵迎戰。苻堅認為自己兵多將廣,有足夠的把握戰勝晉軍。他把兵力集結在壽陽 今安徽壽縣 東的淝水邊,等後續大軍到齊,再向晉軍發動進攻。為了以少勝多,謝玄施出計謀,派使者到秦營,向秦軍的前鋒建...

旱時天裡皆枯槁,謝天甘雨落淋淋。花果草木皆潤澤,始知一雨值千

王孝先為民祈禱 上吉旱時田裡皆枯槁。謝天甘雨落淋淋。花果草木皆潤澤。始知一雨值千金。白話淺釋 四周郊野的田地因為許久的乾旱導致寸草不生,忽然下起了三日的雨 花果根草樹芽因為甘霖的滋潤而重現生機,這才知道一場雨是這麼的值錢。此卦旱逢甘雨之象。凡事難中有救也。解曰 田蠶倍熟。命運漸來。病遇良藥。行人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