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自學中醫,看看這方面的書籍,就是想自己多瞭解醫療知識

2021-07-24 22:49:11 字數 5475 閱讀 4062

1樓:十指花生

我就是中醫學專業,樓下關於廢除中醫的只是一面之詞,如若中醫中藥真的禍國殃民,害人害己,應該予以禁止。但事實是目前的中醫事業也在發展,不能否認的是它確確實實有療效和意義。**討論中醫存廢之事雖然延續到現在,但也請你正視中醫歷史。

如果你想學中醫,基本的書就有《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鍼灸學》、《中醫內科學》等等。除此之外,必要的中醫古典是必讀的,如《醫古文》、《金貴要略》、《皇帝內經》、《傷寒雜病論》等,其中有些話是經典的,值得背下來。只要你想學,就下定決心去學,中醫學好了是有前途的,本科同學現在都在讀中醫的碩士博士,而且中醫和西醫是相輔相成,不可或缺其一。

希望我的回答你能採納。謝謝。

2樓:碧水清漣映紅日

我也初學,我覺得看金匱要略和傷寒論最根本,雖然難懂,但可以結合圓運動的古中醫學這本書一起來看,這需要一定的文字功底

3樓:共享吧

珍愛生命,遠離中醫,國民時期就已經開始討論廢除中醫了,請務必理性的多收集資訊,保證你的努力方向不是錯的。

我想自學中醫

4樓:德坤瑤醫

中醫入門,只需學好四門功課即可:《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藥學》、《傷寒論》。

一、學問勤中得 自學有三忌

宋人汪洙說:「學問勤中得」,確為至理明言。這對於以業餘學習為主的自學者而言,顯得更為重要。

只有珍惜時間、勤奮好學,才能有所成就。正如高爾基所指出的「天才出於勤奮」,又說:「時間最公平合理的,它從不多給誰一份,勤勞者能叫時間留給串串的果實,懶惰者時間留給他們一頭白髮,兩手空空。

」當代著名的中醫專家、北京中醫學院劉渡舟教授指出,自學有「三忌」,即一忌浮、二忌亂、三忌畏難。我們認為這些對自學者的確頗有啟迪。

(一)忌浮

是指對學習內容,用心要專,要深入理解。切忌只滿足於一般的理解。如果只是浮光掠影,走馬觀花的瀏覽,或是「一目十行」的不求甚解,那是不會取得成功的。

為了深入理解學習內容,必須既要勤讀、勤寫,更要勤思、善思。即不僅要認真讀書,更要勤于思考。可通過書寫讀書筆記或學習心得,將學習的主要內容進行分析對比與歸納綜合,使之變成自己的東西,並可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這樣便能學得牢靠紮實,收穫較大。

如前人所謂:「為學之道,必本于思。思則得知,不思則不得也」。

近代著名學者愛因斯坦也曾經指出:「學習知識要善於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這個學習方法成為科學家的。」

(二)忌亂

是指自學要有完整的計劃和循序漸進的步驟。正如宋代大儒朱熹之所謂:「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

」如果沒有系統的學習計劃,如蜻蜓點水般雜亂無章,就難以取得良好的成績,甚至是事倍功半以至勞而無功。我們認為按照由淺入深,從基礎到臨床的原則,對中醫專業(專科段)自學考試所列課程的自學,從總體上來看可分為兩個方面、三個階段。其主要方面是學習與掌握運用中醫理法方藥辯證論治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是學習與掌握運用作為大專層次的中醫師所必備的西醫知識。

在三個階段中第一階段學習的內容是哲學、醫古文、中醫基礎理論及人體解剖學與生理學,前三者與後兩者分別為學習中醫與西醫學的基礎學科。第二階段以中醫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為重點。第三階段則以臨床課即中醫內科學、鍼灸學、西醫內科學基礎及中醫**、兒科、外科、傷科學中的一門選考課為主要內容。

學員在自學時大體上可按以上所述,結合各個時期的開考課目,分階段分層次地來選擇制定自己的學習計劃。總之要注意使學習內容做到前後貫通、承上啟下、循序漸進,從而提高學習的效率和效果,方能事半功倍。

(三)忌畏難

是指在學習過程中,要有頑強的毅力和百折不撓的恆心,刻苦鑽研知難而進。正如***元帥所說:「攻書莫畏難。

……苦戰能過關。」自學是艱苦的勞動,經常會遇到困難或挫折,特別是對身處基層的為數眾多的**學員來說,可能遇到的困難會更大更多,例如年齡較大、記憶力較差,有時對學習中的某些內容困惑不解。看不懂甚至學不下去,因而感到難以堅持。

殊不知,凡是自己感到困惑或看不懂之處,往往也正是自己的薄弱環節之所在。因此如果通過自己的勤奮努力和刻苦鑽研,能克服和戰勝這些困難,那就一定會取得較大的收穫和進展。反之若是受到挫折就畏縮不前知難而退,或是虎頭蛇尾,只有「三分鐘熱度」,點完「三把火」就偃旗息鼓,那麼則必然是半途而廢無所收益。

《荀子·勸學》說得好:「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我想自學中醫,看那些書比較合適?

5樓:匿名使用者

您好學中醫學copy歷高低不重要,bai但要求有好的悟性!

您可以du

先學習zhi一下《中醫基礎理論》dao《中醫診斷學》《中醫內科學》《方劑學》《鍼灸學》《內經選讀》《傷寒論》《金匱要略》,得要中國中醫藥出版社的才好,書店到處都可以買到,而且易懂。

等您覺得入門了,對中醫有了感悟的時候再看經典:

《黃帝內經》--唐.王冰譯

《傷寒雜病論》--王叔和撰(宋本最好)

《頻湖脈學》--李時珍著

《難經》

《神農本草經》

《鍼灸甲乙經》---皇普謐

《景嶽全書》---張景嶽

《千金方》--孫思邈

《周易》

《中醫運氣學》

《諸病源候論》

《康熙字典》---學習原汁原味古文可以用得上《本草綱目》

上面的這些書您看了才能接觸到中醫的真正精髓!建議您看一下劉力紅老師的《思考中醫》,避免走彎路!

希望對您有幫助

6樓:林玲

從「中醫基礎學」先看看,瞭解人體府髒之間的關係,我從小身體也不好,毛病一堆呢,最近也正在自學

7樓:南山老道

現在學中醫不看書了. 在網上學. 學啥都有. 不懂就問.

8樓:碩晚竹闞辰

我也是來

一名自學中醫

自,十多年了,臨床也有十年bai,要入門du最好還是看教材,我也是從zhi

《全國高等中dao醫院校函授教材》,能學懂這套教材己不錯了,另外兩本書也一定要看,一是張錫純的《中醫衷中參西錄》,,一是《中藥大辭典》,如能學好以上的書藉,並結合於臨床,你的醫術肯定不俗.至於,,《傷寒論》《黃帝,內經》,《金匱要略》<,溫病.>等四大名著,可不看,

怎樣自學中醫?

9樓:雪後飛狐

學中醫必學的有:中醫基礎理論學,中醫學診斷學,

想學到有比較完整理論體系的必須學:醫古文,難經,易經,黃帝內經。

想學到能以醫學理論指導用藥必學:中藥學,方劑學,傷寒論。

遇到中醫愛好者挺開心的~~

首先,入門課程有《中醫醫史學》(瞭解中醫歷史), 《中醫各家學說》,《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

然後,必須掌握的是《醫古文》,《內經選讀》,《傷寒學》,《金匱要略》,《溫病學》,《中醫內科學》,

藥的方面要掌握:《中藥學》《方劑學》

這是基本夠一個普通中醫的水平了。

如果還有精力,可以繼續學習的是《中醫外科學》,《中醫**學》,《中醫兒科學》,《中醫傷科學》《中醫耳鼻咽喉科學》,《中醫眼科學》,《中醫急診學》

如果仍然有精力:《正常人體解剖學》,《鍼灸學》,《組織學與胚胎學科》,《生理學》,《病理學》,《藥理學》,《刺法灸法學》,《鍼灸**學》,《中藥炮製學》,《中藥藥理學》,《中藥鑑定學》

夠詳細了吧?中醫不是一兩本書可以看會的~~是中國幾千年歷史形成的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

至於教材:我們學校選用的是《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或者《人民衛生出版社》的教材

全部學完可以在我們學校考幾個學士學位了~~(笑)

全部精通的話就基本接近醫神了~~(笑)

ps:醫神並不是不可能的,我們學校的前輩已經解決了股骨頭壞死重生,重症肌無力等重病,甚至鄧老教授在非典時期能用中醫藥**非典,不像西藥激素**一樣留下後遺症,只能坐輪椅(絕非吹水,有事實為證)。

10樓:

我是中醫藥大學的,我覺得自學的話最好還是按照大學裡的程式,畢竟我們剛進校門的時候對中醫也是一竅不通,大一的課程就完全是針對我們這些對中醫不甚瞭解的學生的。如果一上來就看些專業性強的書籍或者直接看《黃帝內經》之類,根本不可能看懂!

先從《中醫基礎理論》開始,首先要弄明白中醫最基本的理論,比如陰陽、五行、精氣血還有中醫的整體觀念中醫對五臟的認識等等。弄懂了這些,就可以適當看一看《黃帝內經》了,因為中醫的理論基礎就源於《內經》,當然,在這期間應該先學一下醫古文,方便之後的閱讀,要學好中醫,熟讀典籍是非常必要的。

然後是《中醫診斷學》,中醫學有自己獨特的一套診斷方法,比如脈診、舌診,要好好地學習領悟。

然後可以學《中藥學》,要掌握常用中藥的功效、性味、歸經、用法、用量、禁忌症等等,書上都有,基本就靠背了。

然後是《方劑學》,怎樣對症組方是一門大學問。

最後是《中醫內科學》,內科學是以上各科的彙總,包括了從對各個疾病的鑑別診斷到組方下藥。

中醫的課程還有很多,這些只是最基本的,要想學好中醫學,除了臨床實踐,最重要的就是讀書,從古到今各大醫家的醫學著作,不僅可以拓寬視野豐富知識,更重要的是可以開拓我們的思路。中醫治病,思路很重要,從一個方向走不通,或一個角度,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希望你學業有成!

11樓:匿名使用者

自學中醫,就是不是中醫科班出生,對中醫很感興趣想深入瞭解,或者有更狂的想法。在現在的條條框框下很難,非常難。需要有更非常的勇氣去踏足這條路。

首先,再你摸索到了一定程度的時候,機緣好的話,拜個明師。傻傻的好好學。這樣的決定也會讓你付出很多,家庭責任,親人的理解,幾乎家人不會接受的。

如今的社會壓力就不一一闡述了,,,等你學有小成的時候,醫師資格證,又是你眼前一道不可逾越的山,但不是沒可能,喻之千難萬險,也不為過。有可能你所追求的狂想,會付出你一生的時間,結果不好說。

其次,如今的醫療體系為中醫結合的情況下,中醫才會更好發展。記得有次去中醫院看醫生,一位主任帶著兩個中醫學院的的實習生,醫生說你們連傷寒論都不讀嗎?那怎麼臨床?

後來才知道,中醫大學的學生學的很多,中西都要學的。多而全,就是雜,從中醫教育就能看出,制定教育大綱的是西還是中。既然是結合,到底誰結合誰,這個就不用多說了。

中醫走到今天,就像個委屈的年輕人一樣,受盡了各種委屈,各種不被認可,想在這樣的環境下混,談何容易。

如果你是真的已經入迷了,覺得這就是自己想走的路。以上這兩點會讓你徹夜難眠一段時間。

劉力紅老師的 思考中醫

李老的 圓運動古中醫學

張仲景的 傷寒論

本草孫思邈 千金方

陰陽 五行 很有說頭,建議多閱覽這方面的內容,不要迷進去,要把你體會到的,能落到實處。瞭解天地執行,死生之本,經絡執行,時勢分合,瞭解這些,不為別的,為你以後看 內徑素問的時候不會犯糊塗,看靈樞的時候知道那是那,再回過頭看傷寒,本草的時候,會有另外一帆感受。

首推李老的書,能看到中醫的魂。勃勃生機,強大厚重的推力,雄心壯志,黑色裂變 再造中醫,用老師的話說就是,復興中醫,捨我其誰。喊出的是自信,喊出的是不服。

有了這樣的精神面貌,能讓你更快的接近中醫,書很多,不一定都能入你眼,高手也有,不一定能看得見你,如果真的是愛這一行,什麼階段看什麼書,遇到什麼人,這都不是問題。只要心意不退,就永遠在前進,前進到一定的階段,有些事真的就不是事。

自學中醫先從哪本書入手,我想自學中醫,先從哪本書看起?

完全可以!中醫真的很好!書店有,買人民衛生出版社的 看你要學到什麼程度,如果想內瞭解大概的話,中醫基礎 容理論 中藥學 及 方劑學 就差不多了.如果想有針對性的瞭解某一方面,除了以上三本,還要有 中醫內科學 中醫外科學 中醫 學 中醫兒科學 中醫耳鼻喉 中醫骨傷學 等等.如果有條件是話,學一些西醫方...

我想學中醫從哪入門,我想自學中醫,請問怎麼入手?

想自學中醫不知如何入門?這一本中醫入門寶典,學會後你也是高手 談一談學習中醫應該從 入門 買一本 中醫基礎學 從陰陽五行 五臟六腑學起,然後是 中醫診斷學 臨床中藥學 或者 中藥學 中醫方劑學 傷寒論 黃帝內經 金貴要略 等。這一套書看下來,基本上開個黑診所是沒有問題了 呵呵 我只為充實自己,不為謀...

我想自學中醫,需要買什麼書,儘量詳細點

高等院校中醫學教材一套,黃帝內經 醫宗金鑑 醫學心悟 醫學衷中參西錄 外科正宗 傷科彙纂 針灸大成 成方切用 景岳全書 中藥大辭典 中醫大辭典 方劑配伍的方法 學完這些書即可。中醫書籍汗牛充棟,初學者往往不知從何讀起。談中醫書大體上說來有下列一些方法,各人可以根據自己情況加以選擇,不必強求一致。中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