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江淹有關的成語

2021-08-04 10:44:56 字數 6596 閱讀 3523

1樓:野老幫你學語文

江郎:指南朝江淹。原指江淹少有文名,晚年詩文無佳句。比喻才情減退。

詳細解釋

1. 【解釋】:江郎:指南朝江淹。原指江淹少有文名,晚年詩文無佳句。比喻才情減退。

2. 【出自】:《南史·江淹傳》:“淹乃探懷中得五色筆一以授之。爾後為詩絕無美句,時人謂之才盡。”

3. 【示例】:不,他不能和菊子散夥。散了夥,他必感到空虛,寂寞,無聊,或者還落個~,連詩也寫不出了。 ◎老舍《四世同堂》五十五

4.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補語;用於書面語

例句果戈理《死魂靈》第二部最終沒能寫成,並非~,而是由於他遠離了**社會生活。

成語故事

出處《南史·江淹傳》嘗宿守冶亭,夢一丈夫,自稱郭璞謂淹曰:“吾有筆在卿處多年。可以見還。

”淹乃探懷中,得玉色彩筆以授之;爾後為詩,絕無美句,時人謂之才盡。釋義“江郎”,指南朝文學家江淹,年輕時很有才氣,到晚年文思漸漸衰退。“盡”,完,沒了。

江郎的文才沒了。比喻才思減退。故事江淹,字文通,他年輕的時候,就成為一個鼎鼎有名的文學家,他的詩和文章在當時獲得極高的評價。

可是,當他年紀漸漸大了以後,他的文章不但沒有以前寫得好了,而且退步不少。他的詩寫出來平淡無奇;而且提筆吟哦好久,依舊寫不出一個字來,偶爾靈感來了;詩寫出來了,但文句枯澀,內容平淡得一無可取。於是就有人傳說,有一次江淹乘船停在禪靈寺的河邊,夢見一個自稱叫張景陽的人;向他討還一匹綢緞,他就從懷中拘出幾尺綢緞還他。

因此,他的文章以後便不精采了。又有人傳說;有一次江淹在冶亭中睡午覺;夢見一個自稱郭璞的人,走到他的身邊,向他索筆,對他說:“文通兄,我有一支筆在你那兒已經很久了,現在應該可以還給我了吧!

”江淹聽了,就順手從懷裡取出一支五色筆來還他。據說從此以後,江淹就文思枯竭,再也寫不出什麼好的文章了。

2樓:百舟渡海

題目:與江淹有關的成語

回答:與江淹有關的成語有兩個:夢筆生花和江郎才盡

夢筆生花 [ mèng bǐ shēng huā ]

拼音:[ mèng bǐ shēng huā ]

出 處: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夢筆頭生花》:“李太白少時,夢所用之筆頭上生花,後天才贍逸,名聞天下。”

近義詞:筆下生輝

反義詞:江淹夢筆

典故:江淹在被權貴貶黜到浦城當縣令時,相傳有一天,他漫步浦

城郊外,歇宿在一小山上。睡夢中,見神人授他一支閃著五彩的神筆,自此文思如湧,成了一代文章魁首,當時人稱為“夢筆生花”。

江郎才盡 [ jiāng láng cái jìn ]

拼音:[ jiāng láng cái jìn ]

釋義:江郎:指南朝江淹。原指江淹少有文名,晚年詩文無佳句。比喻才情減退。

出 處:南北朝·鍾嶸《詩品》:“初;淹罷宣城郡;遂宿冶亭;夢一美丈夫;自稱郭璞;謂淹曰:

‘我有筆在卿處多年矣;可以見還。’淹探懷中;得五色筆以授之。爾後為詩;不復成語;故世傳‘江郎才盡’。

”例 句:果戈理《死魂靈》第二部最終沒能寫成,並非~,而是由於他遠離了**社會生活。

近義詞:江淹才盡 文通殘錦 江郎才掩 智盡能索 黔驢技窮 江淹夢筆 泯然眾矣

反義詞:神通廣大 下筆千言 出口成章 下筆成章 七步之才 出類拔萃 初露鋒芒七步成詩

典故:中年以後,江淹官運亨通,官運的高峰卻造就了他創作上的低潮,富貴安逸的環境,使他才思減退,到齊武帝永明後期,他就很少有傳世之作,故有“江郎才盡”之說。據《詩品》,傳說他有一天晚上夢見一個人,自稱是郭璞(晉代文學家),他對江淹說道:

“我有一支五色彩筆留在你處已多年,請歸還給我吧!”江淹從懷中取出,還給了那人。其後他寫的文章就日見失色。

時人謂之才盡,於是便有“江郎才盡”一說   。《南史》中除了記載以上故事外  ,還記載了一個類似的“索錦”的故事,發生在張協與江淹之間  。

了記載以上故事外  ,還記載了一個類似的“索錦”的故事,發生在張協與江淹之間  。

3樓:建築建材行業觀察

關於江淹的成語主要有以下三個:

1. 夢筆生花(江淹夢筆)

江淹在被權貴貶黜到浦城當縣令時,相傳有一天,他漫步浦民權縣江淹墓(圖2)城郊外,歇宿在一小山上。睡夢中,見神人授他一支閃著五彩的神筆,自此文思如湧,成了一代文章魁首,當時人稱為"夢筆生花"。

2. 江郎才盡

中年以後,江淹官運亨通,官運的高峰卻造就了他創作上的低潮,富貴安逸的環境,使他才思減退,到齊武帝永明後期,他就很少有傳世之作,故有"江郎才盡"之說。據《詩品》,傳說他有一天晚上夢見一個人,自稱是郭璞(晉代文學家),他對江淹說道:"我有一支五色彩筆留在你處已多年,請歸還給我吧!

"江淹從懷中取出,還給了那人。其後他寫的文章就日見失色。時人謂之才盡,於是便有"江郎才盡"一說 。

《南史》中除民權江淹墓了記載以上故事外 ,還記載了一個類似的"索錦"的故事,發生在張協與江淹之間 。

3. 文通殘錦

江淹年輕時就很有才華。傳說他晚年夢見晉張協對他說:"前以一匹錦相寄,今可見還。"江淹把幾尺殘錦奉還,張大怒說:"那得割截都盡。"江淹的文才從此大不如前。

4樓:藍莓味的暴風雪

●夢筆生花

●江郎才盡

●文通殘錦

江淹年輕時就很有才華。傳說他晚年夢見晉張協對他說:"前以一匹錦相寄,今可見還。"江淹把幾尺殘錦奉還,張大怒說:"那得割截都盡。"江淹的文才從此大不如前。

5樓:僑中黃建成

江郎才盡

【拼音】

jiāng láng cái jìn

【解釋】

江郎:指南朝江淹。

原指江淹少有文名,晚年詩文無佳句。比喻才情減退。

【出處】

《南史·江淹傳》:“淹乃探懷中得五色筆一以授之。爾後為詩絕無美句,時人謂之才盡。”

【結構】

主謂式。

【用法】

多用於書面語。凡文學家作品,比以前的大有進步,可用此語形容。

一般作謂語、定語、補語。

【正音】“郎”不能讀作“lǎnɡ”。

【辨形】

“郎”不能寫作“朗”。

【近義詞】

黔驢技窮、江淹才盡

【反義詞】

出類拔萃、初露鋒芒

【例句】

果戈理《死魂靈》第二部最終沒能寫成,並非江郎才盡,而是由於他遠離了**社會生活。

【英譯】

one's literary talent is at an ebb

6樓:匿名使用者

江郎才盡

【拼音】: jiāng láng cái jìn【解釋】: 江郎:指南朝江淹。原指江淹少有文名,晚年詩文無佳句。比喻才情減退。

【成語故事】:

南北朝時,有一位名叫江淹的人,他是當時有名的文學家。江淹年輕的時候很有才氣,會寫文章也能作畫。可是當他年老的時候,總是拿著筆,思考了半天,也寫不出任何東西。

因此,當時人們謠傳說:有一天,江淹在涼亭裡睡覺,做了一個夢。夢中有一個叫郭璞的人對他說:

我有一支筆放在你那裡已經很多年了,現在應該是還給我的時候了。江淹摸了摸懷裡,果然掏出一支五色筆來,於是他就把筆還給郭璞。從此以後,江淹就再也寫不出美妙的文章了。

因此,人們都說江郎的才華已經用盡了。

7樓:阿元

與江淹有關的成語是:江郎才盡。

拼音::jiāng láng cái jìn

釋 義: 南朝梁江淹,少有文名,世稱江郎。晚年詩文無佳句,時人謂之才盡。後來常用於比喻才思衰退。

近義詞:才思枯竭、 黔驢技窮、黔驢技盡

反義詞:神通廣大、才華橫溢、 出類拔萃、初露鋒芒。

成語出處:1、鍾嶸《詩品》:"初,淹罷宣城郡,遂宿冶亭。

夢一美丈夫,自稱郭璞。謂淹曰:‘我有筆在卿處多年矣,可以見還。

’淹探懷中,得五色筆授之。而後為詩,不復成語,故世傳江淹才盡。"

2、《南史·江淹傳》:“淹乃探懷中得五色筆一以授之。爾後為詩絕無美句,時人謂之才盡。”

例句:老舍《四世同堂》五五:“不,他不能和菊子散夥。散了夥,他必感到空虛,寂寞,無聊,或者還落個江郎才盡,連詩也寫不出了。”

成語故事:南朝梁時期,文學家江淹年輕時刻苦讀書,文思敏捷,作品深得眾人喜愛。官至光祿大夫後文章大不如以前,詩也平淡無奇。

原來他去宣城遊玩時,在冶亭夢中見到郭璞,郭璞向他討還五色筆,從此就文思枯竭,才能喪盡。

江淹(444-505),字文通,祖籍濟陽考城(今河南蘭考東)。南朝文學家。曾任建安吳興縣(今福建浦城)令、國子博士、御史中丞、宣城太守等職。

官至金紫光祿大夫,封醴陵伯。江淹的詩、文和辭賦俱有盛名於時。其詩意趣深遠,清新傳神,頗有佳句,在齊樑諸家中尤為突出,辭賦多屬抒情小賦,博採眾長,技巧嫻熟,擅長描摹心理,其中最著名的有《恨賦》和《別賦》;文則多為應制文字,功力深厚。

江淹詩文等作品,《隋書·經籍志》著錄為9卷。

8樓:無聊de沭陽

關於江淹的成語夢筆生花_成語解釋

【拼音】:mèng bǐ shēng huā【釋義】:比喻寫作能力大有進步。也形容文章寫得很出色。

【出處】: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夢筆頭生花》:“李太白少時,夢所用之筆頭上生花,後天才贍逸,名聞天下。”

【例句】:李太白~,特睡鄉幻景耳!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

9樓:匿名使用者

與江淹有關的成語,最為有名的就是江郎才盡和夢筆生花。

1、〝江郎才盡〞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jiāng láng cái jìn,釋義:江郎,江淹。

江淹年少時即因文章而聲名顯著,晚年作品質量卻大不如以前,被認為是才思衰退所致,世人說他〝江郎才盡〞,至今傳為文壇掌故,藉以比喻才情減退。

成語出處

鍾嶸《詩品》:"初,淹罷宣城郡,遂宿冶亭。夢一美丈夫,自稱郭璞。

謂淹曰:‘我有筆在卿處多年矣,可以見還。’淹探懷中,得五色筆授之。

而後為詩,不復成語,故世傳江淹才盡。"

《南史·江淹傳》:“淹乃探懷中得五色筆一以授之。爾後為詩絕無美句,時人謂之才盡。”

2、"夢筆生花"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mèng bǐ shēng huā ,釋義:夢,做夢;筆,神筆;生花,能夠寫出最漂亮的文章,比喻才情橫溢,文思敏捷。

【出 處】: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夢筆頭生花》:"李太白小時候,夢所用之筆,頭上生花,後天才贍逸,名聞天下。"

典故公元474年,南朝朝廷幕僚江淹被貶,來到浦城當吳興縣令。據傳,一夜宿城西孤山,睡夢中,見神人授他一支閃著五彩的神筆,自此文思如湧,成了一代文章風流魁首,當地人稱為"夢筆生花"。

和"夢筆生花"故事相成始末的是,江淹到了晚年,才思微退。傳說他有一天晚上夢見一個人,自稱是郭璞(晉代文學家),他對江淹說道:"我有一支五色彩筆留在你處已多年,請歸還給我吧!

"江淹從懷中取出,還給了那人。其後他寫的文章就日見失色,時人謂之才盡,於是便有"江郎才盡"一說。

個人簡介

江淹(444年—505年),字文通,中國南朝文學家。祖籍濟陽考城(今河南蘭考縣東)。故里在今民權縣程莊鎮江集村。

江淹6歲能詩,13歲喪父,家境貧寒,曾採薪養母。20歲左右教宋始安王劉子真讀“五經”,並一度在新安王劉子鸞幕下任職,開始了他的政治生涯,歷仕南朝宋、齊、樑三代。

江淹出生於南朝宋,年少時即因文章而聲名顯著,一生為官曆南朝宋、齊、樑三朝。晚年他仍擔任齊、樑朝的**,但是作品質量卻大不如以前,被認為是才思衰退所致,因此世人說他“江郎才盡”,至今傳為文壇掌故。

江淹在仕途上早年不甚得志。泰始二年(466),江淹轉入建平王劉景素幕,江受廣陵令郭彥文案牽連,被誣**入獄,在獄中上書陳情獲釋。劉景素密謀叛亂,江淹曾多次諫勸,劉景素不納,貶江淹為建安吳興縣(今福建浦城)令。

坎坷的經歷反而造就了一位文學大家。起伏跌宕中的江淹把自己無限的感慨訴諸筆端,生花妙筆令人拍案叫絕。江淹的許多代表作品都寫於被貶期間。

江淹突出的文學成就表現在他的辭賦方面,他是南朝辭賦大家,與鮑照並稱。南朝辭賦發展到“江、鮑”,似乎達到了頂峰。江淹的《恨賦》、《別賦》與鮑照的《蕪城賦》、《舞鶴賦》可說是南朝辭賦的絕唱。

江淹又是南朝駢文大家,是南朝駢文中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與鮑照、劉峻、徐陵齊名。最為知名的當數他在獄中寫給劉景素的《詣建平王書》,文章辭氣激揚,不卑不亢,真情實感流注於字裡行間。建平王劉景素看了江淹的這篇上書後,深受感動,立即釋放了他。

另外,江淹的《報袁叔明書》、《與交友論隱書》等,均為當時名篇。

文學成就

江淹在辭賦方面最為突出,與鮑照並稱南朝辭賦大家。南朝辭賦發展至“江淹、鮑照”,可說是達到了頂峰。江淹的辭賦多屬抒情小賦,善於描寫人的心理,江淹最有名的《恨賦》、《別賦》與鮑照的《蕪城賦》、《舞鶴賦》並稱南朝辭賦的絕唱。

此外,他的《去故鄉賦》、《青苔賦》、《待罪江南思北歸賦》等,表達出被貶為建安吳興令時的失意和思鄉。

江淹也是南朝駢文大家,與鮑照、徐陵、劉峻齊名。江淹在獄中寫給劉景素的《詣建平王書》是最為知名的,文章辭氣激昂高亢,不亢不卑,字行間流露出真實情感。此外,江淹的《報袁叔明書》、《與交友論隱書》等,皆為當時名篇。

江淹的詩作雖然比不上他的辭賦和駢文,但也不少上乘之作,特色在於意趣深遠,在齊、樑諸家中特別突出,尤其以《渡泉嶠出諸山之頂》、《仙陽亭》、《遊黃蘗山》等最具特色。江淹在詩歌方面的特色是善於擬古,面貌酷似,幾可亂真。江淹勤學古人的作品,使他擺脫一些絢麗之風,寫出許多在流麗中又含有峭拔蒼勁的詩篇。

因此,南朝文學批評家鍾嶸在《詩品》中說江淹“善於摹擬”。

與江字有關的成語有哪些,帶江字的成語有哪些

江東父老 釋義 江東 古指長江以南蕪湖以下地區 父老 父兄輩人。泛指家鄉的父兄長輩。半壁江山 解釋 半壁 半邊 江山 比喻國家疆土。指在敵人入侵後殘存或喪失的部分國土。長江後浪推前浪 解釋 比喻事物的不斷前進。多指新人新事代替舊人舊事 船到江心補漏遲 解釋 船到江心才補漏洞。比喻補救不及時,對事情毫...

與萍有關的成語與進有關的成語

成語 萍水相逢 你好,本題已解答,如果滿意 請點右下角 採納答案 泛萍浮梗 浮動在水面的萍草和樹根。比喻蹤跡漂泊不定。梗泛萍飄 比喻流離漂泊。浪跡萍蹤 形容蹤跡漂泊不定,就象流水和浮萍一樣。萍飄蓬轉 比喻遠離家鄉,在外漂泊。萍水相逢 浮萍隨水漂泊,聚散不定。比喻向來不認識的人偶然相遇。萍蹤浪跡 象浮...

與非有關的成語,與進有關的成語

折衷是非 言是人非 千鎰之裘,非一狐之白 非常之謀 是非混淆 討是尋非 止暴禁非 面從腹非 無可非難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 逢惡導非 是非口舌 順非而澤 改是成非 事非前定 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狗吠非主 伯玉知非 積非成是 人非草木 說是道非 塞翁失馬,安知非福 非請莫入 人非木石 獨是獨非 講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