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節是什麼節日?有什麼說法或需要做什麼嗎

2021-09-07 07:51:52 字數 5414 閱讀 5287

1樓:

俗稱鬼節,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

中元節在農曆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月十四日。原是小秋,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節,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時行禮如儀。

七月十五上墳掃墓,祭拜祖先。

中元節:

農曆七月十五日(有些地方,尤以華南,是七月十四日,相傳是宋代荷葉燈末年蒙古人入侵某地,居民為逃難而提早一天過節),道教稱為中元節,佛教稱為盂蘭盆節(簡稱盂蘭節),民間俗稱鬼節、七月半。在漢字文化圈不少地區都有相關的節日活動,「先數日,市井賣冥器靴鞋、襆頭帽子、金犀假帶、五彩衣服。以紙糊架子盤遊出賣。

」各地習俗:

山東省:長島漁民以木板秫稽製成小船,上貼一紙條「供××使用」,或供溺海者的牌位,再裝上食物、衣帽、鞋襪等用具,然後點燃蠟燭,由已婚的男子將小船放入海中。

河南省:商丘縣中元祀地官時,懸掛紙旗於門口,傳說可以防蟲。孟津縣中元節放風箏。

陝西省:臨潼縣七月十五日燒紙祭麻姑。城固縣中元節農家會飲,稱為「掛鋤」。延緩農家,中元節早晨至田間,擇取最高、最茂密的稻穗,掛上五色紙旗,名為「田旛」。

河北省:泊頭市、南皮縣七月十五攜帶水果、肉脯、酒、楮錢等前往祖先墓地祭掃。並持麻谷至田梗,稱為「薦新」。

2樓:佳妻

傳說佛門**目連救母,也在這一日施孤魂祭餓鬼,念孟蘭盆經而使其母得以解脫,演而為施孤普渡的習俗。即所謂盂蘭盆會或孟蘭勝會。佛道兩家都在這一日建醺做功德法會。

潮俗在中元節要祭祀祖先。七月十五這一天,一般由善堂或父母會等組織善信備辦三牲,去修整裸露孤骨和祭拜。

隆重者舉行孟蘭勝會,搭孤棚(祭壇),陳列:酒飯、紙錢、尚、道士到來念經、主祭。祭品除上述食物外,還有衣帽、竹笠等等,甚至還有活豬、活羊和耕牛。

祭拜之後,散發實物,或編號散發竹籤牌子,讓觀眾去搶,這就是所謂「搶孤」。

十五日(中元節) 俗稱「七月半」、「鬼節」。

傳說是日陰間閻王開鬼門,各家遂在神龕設供恭迎祖先亡靈。僧道兩家競辦法 會,亦稱「孟蘭盆會」。有「釋氏蘭孟,盛於此日;道門寶蓋,獻 在中元」之說。

市民無論貧富均購錢紙、金箔,疊成紙錁,裝入 厚紙袋中,上書亡人姓名,然後焚燒,謂之「燒包袱」。《漢口竹枝詞》雲:「終歲何曾祭祀供,中元包袱萬家同」。

3樓:匿名使用者

中元節,在每年農曆的七月十五日,俗稱七月半,鬼節。在道教中這天是地官清虛大帝赦罪的日子,除此之外還有天官賜福的上元節和水官解厄的下元節。這裡先不討論,因為中元節是地官赦罪的日子,因此這天地府鬼門會大開,放出所有的鬼魂。

所以民間普遍進行祭祀鬼魂活動,而一般在地方上也要祭孤魂野鬼,祈求平安。

如今說到七月半,大多數市民認為就是寫包袱,燒紙錢,寄託對先人哀思。實際上,在荊州,中元節還有很多傳統習俗。市民黃女士說:

過去七月半比春節還熱鬧,有姑娘姑爺回孃家的習俗。因為春節除夕一般在男方家中過,而七月十五,新娘與姑爺則要全部回孃家。

農曆七月進入秋季,這時已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按照慣例,人們要用新米祭祀祖先,報告今年的收成。於是,中元節又有了「嘗新」的習俗,一方面人們用新收的稻米祭祀祖先,另外,人們也可以在這一天來一同「嚐鮮」。

中元節是什麼節?要怎麼過?有什麼習俗?

中元節是什麼節日?

4樓:無人愛

中元節俗稱亡人節、七月半,是我國古代傳統節日,與清明節、寒衣節並稱為三大鬼節。起於北魏的中元節迄今已千年有餘,在這一天,放燈讓鬼魂得以轉世的習俗時代承襲,並在發展過程中融入了時代特色。

而在佛家的說法裡,七月半這天要感恩報答父母的生長養育之恩。因此在中元節這天,一死一生,既可以寄託對逝去之人的哀思,又讓人謹記父母的恩德。

5樓:匿名使用者

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俗稱「鬼節」,節日的慶祝活動從農曆七月初一開始,直到七月三十日,長達一個月。

中元節是道教的說法,中國古代以

一、七、十月之十五日分稱上元、中元、下元:上元是天官賜福日,中元為地官赦罪日,下元為水官解厄日。所以會在中元時普渡孤魂野鬼。

中元節**

1、佛教徒慶祝中元節的儀式稱為「盂蘭盆會」,慶祝中元節不僅是為了拜祭死去的親人,對佛教徒來說,這也是紀念目蓮的日子,藉以表揚他的孝道。

2、目蓮救母的故事是出自《大藏經》(由印度傳入的佛理〕,根據《大藏經》的記載,目蓮在陰間地府經歷千辛萬苦後,見到他死去的母親劉氏四娘受一群餓鬼折磨,目蓮用缽盆裝菜飯給她吃,菜飯卻被餓鬼奪走。目蓮向佛主求救,佛主被目蓮的孝心感動,授予盂蘭盆經。目蓮按照指示,於七月十五日用盂蘭盆盛珍果素齋供奉母親,捱餓的母親終於得到食物。

為了紀念目蓮的孝心,佛教徒每年都有盛大的「盂蘭盆會」。

3、道教徒相信,從農曆七月初一起,陰間開啟鬼門,放出孤魂野鬼到人間來接受奉祭。人間為了免受鬼神的干擾傷害,便在七月十五日設「中元普渡」,供奉食品及焚燒冥紙以安撫那些無主孤魂。

6樓:牧馬仙倌

中元節的源頭,應與中國古代流行的土地祭祖有關。道教盛行後,附會傳統,創立了天、地、水三官神祗。據說天官生日在正月十五日,稱上元節。

其主要職責是為人間賜福。地官生日在七月十五日,稱中元節。其主要職責是為人間赦罪。

水官生日***十五日,稱為萬元節。

7樓:慎文玉邛雨

中元節又稱「七月節"或盂蘭盆會",為三大鬼節之一。中元節是道教的說法,"中元"之名起於北魏,有些地方俗稱"鬼節"、"施孤",又稱亡人節、七月半。中元節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除、清、九)等三節,都是中國傳統節日裡祭祖的四大節日。

8樓:虢思天浦藉

中元節是道教的說法,中國古代以

一、七、十月之十五日分稱上元、中元、下元:上元是天官賜福日,中元為地官赦罪日,下元為水官解厄日。所以會在中元時普渡孤魂野鬼。

中元節——農曆7月15日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中元節」。在南方,亦稱「鬼節」。也有說法中元節是在農曆7月14日。

節日這天,人們帶上祭品,到墳上去祭奠祖先,與清明節上墳相似。在封建時代,地方官府還命令寺廟的和尚道士設孤魂道場,以祭奠陣亡的軍士,中元節時,人們要焚燒大量的紙錢。正月十五漢族稱上元佳節,乃慶元宵,古已有之;

七月十五漢族稱中元節,祭祀先人;

十月十五漢族稱下元節,乃食寒食,紀念賢人。

漢人於中元節放河燈,道士建醮祈禱,乃是漢族傳統民俗,佛教與道教對這個節日的意義各有不同的解釋,佛教強調孝道;道教則著重於為那些從陰間放出來的無主孤魂做「普渡」。

舊曆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與正月十五日的上元節和十月十五日的下元節同為古老傳統節日。

9樓:薩夢菲笪霞

中元節又稱亡人節、月半。農曆七月十五為中元節。民間普遍開展祭祖活動。

無論貧富都要備下酒菜、紙錢祭奠亡人,以示對死去的先人的懷念。中元節一般是七天,又有新亡人和老亡人之分。三年內死的稱新亡人,三年前死的稱老亡人。

迷信說新老亡人這段時間要回家看看,還說新老亡人回來的時間並不相同,新亡人先回,老亡人後回。因此要分別祭奠。燒紙錢的時間選晚上夜深人靜,先用石灰在院子裡灑幾個圈兒,說是把紙錢燒在圈兒裡孤魂野鬼不敢來搶,然後一堆一堆地燒,燒時嘴裡還要不住地念叨:

「某某來領錢。」最後還要在圈外燒一堆,說是燒給孤魂野鬼的。亡人們回去的這一天,無論貧富都要做一餐好飯菜敬亡人,又叫「送亡人」。

七月十五為中元節。主要是祭祀祖先,所以又叫鬼節。供品中西瓜必不可少,因而又稱瓜節。

佛教傳說,目連(目連為佛教人物,釋迦十大**之一)的母親墜入餓鬼道中,食物入口化為烈火,目連求救於佛,佛為他念《盂蘭盆經》,囑咐他七月十五作盂蘭盆以祭其母。近代獻瓜果、陳禾麻以祭先祖,固然有嘗新的含義,也是盆祭的遺風。舊時,中元節為目連救母做盂蘭盆會,後來逐漸演變為放河燈,祭祀無主孤魂和意外死亡者。

德州的中元河燈場面十分壯觀。人們用瓜皮、麵碗、紙張製成燈具,並以街巷為單位,製作特大紙船,紙紮目連站在船上,手持九環禪杖。中元之夜,人們把燈具和紙船放入河內,順流而下,河上頓時燈火通明,搖曳擺動,如同天上點點繁星。

膠東沿海地區,由道士乘小船在海中放燈,並奏絲竹樂。德州運河兩岸的百姓,紛紛擁到河堤觀燈。滕州也有放河燈的習俗,形式與德州大體相同,不同的是,放河燈前,擺香案,唸佛經,佛師一邊唸經,一邊朝臺下撒小饃饃,小孩子蜂擁而上,一搶而光,據說吃了能消災。

長島漁民為了祭祀溺海而亡的親人,用木板秫秸製成小船,船上供溺海者的牌位和祭品,如糖果、糕點,有的甚至裝上棉衣、鞋帽及死者生前喜愛的生活用品,然後點燃蠟燭,由已經結婚的同輩男子將小船放入海中。

中元節祭祖的習俗在山東較為普遍,一般都在午後帶著祭品上墳祭祖。單縣的祭品尤為豐盛,有竹子做的盂蘭盆、紙做的衣帽和一桌素食等。淄川則把祖先請到家裡祭祀,家家都在大門頂上插上五穀穗子,據說以五穀為馬,祭祀完畢後,好讓祖先跨著馬回去。

中元節的飲食一般是包子、水餃、饅頭,飯後吃蘋果、梨等時令水果。唯獨陵縣例外地稱中元節為掐嘴節,吃粗茶淡飯。

10樓:公冶同書宰念

中元節,俗稱鬼節、施孤、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三節是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也是流行於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中元節有放河燈、焚紙錠的習俗。

農曆正月十五日漢族稱上元節,乃慶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漢族稱中元節,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漢族稱下元節,乃食寒食,紀念賢人。中元節在農曆七月十五日,部分地區在七月十四日。

中元節原是小秋,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節,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時行禮如儀。七月十五上墳掃墓,祭拜祖先。

海外華人華僑在清明、中元、冬至和年兜這四節會寄批銀,否則便會被人認為是對祖宗不敬,對長輩不孝,對妻子不負責任的不成器之下等人。

傳說中元節當天陰曹地府將放出全部鬼魂,民間普遍進行祭祀鬼魂活動。凡有新喪的人家,例要上新墳,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成為中國民間最大的祭祀節日之一。

11樓:姒振梅考丁

中元節是每年的農曆七月十五日,俗稱鬼節。傳說該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間普遍進行祭祀鬼魂的活動。它整個兒是以祀鬼為中心的節日,系中國民間最大的鬼節。

中元節的由來:

七月原是小秋,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一說:中元前一日,即買練葉(一種植物的葉子,有香氣),享祀時鋪襯桌面,又買麻谷巢兒,亦是系在桌子腳上,乃告先祖秋成之意。

七月小秋作物成熟,講究孝道的中國人,例要向先祖報告,並且請老祖宗嘗新,所以七月例行祭祀祖先。東漢時道教定下三會五臘日,其中七月七日為道德臘,又是中會即固定的道民到治所接受考校的日子。五臘日主要的內容是祭祀先祖。

七月的這一祭祖日期後來隨著道教將中元地官的生日和相應祭祀日期定於七月十五日,而固定於這一天。

道教的中元節既是道教的宗教節日,也成為民俗節日。道教初起時有三官崇拜。正一盟威道信三官,即天官、地官、水官,以後稱之為三官大帝。

他們各有責司,天官為上元賜福,地官為中元赦罪,水官則稱下元解厄。道書中說,凡是這三天,三官都要檢校人間功罪以定賞罰。其中地官所管為地府,當然所檢的重點是諸路鬼眾了。

所以這一天,眾鬼都要出離冥界,接受考校。道門中於這一天例行設醮為地官慶賀誕辰,同時信眾也出資設齋為祖先求冥福,請地官赦免罪過,早**堂。這是中元節成為民俗節日的主要原因。

中元節的來歷是什麼?中元節禁忌有哪些

中元節 俗稱鬼節 七月半 施孤 地官節或齋孤 為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 部分地區七月十四 與上元節 下元節合稱三元。是流行於漢字文化圈諸國 以及海外華人地區的傳統文化節日民間有祀亡魂 放河燈 焚紙錠的習俗,與除夕 清明節 重陽節三節是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漢代時,中元節是初秋慶賀豐收 酬謝大地的節日,有若...

中元節是什麼風俗,中元節的習俗是什麼

1 放河燈。目的是為了普渡與祈禱。2 祭祖。祭祀祖先。七月是第一次農作物豐收,人們慣以煮熟的新米飯祭祀祖先,與祖先分享。3 燒紙錢。給亡故的先輩親人送錢,擔心它們在地下沒錢花 到十字路口焚燒,給無家可歸的野鬼一些施捨,希望它們不要再去搶送給其祖先的錢。4 焚香燃炮。焚香燃炮,一方面嚇退過路的孤魂野鬼...

中元節的寓意,中元節是什麼意思?

中元節,俗稱鬼節 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民間傳統節日,中元 之名起於北魏,時在農曆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月十四日。原是小秋,有若幹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節,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時行禮如儀。七月十五上墳掃墓,祭把祖先。東漢時道教定下三會五臘日,其中七月七...